太原特色美食有哪些?
1、荞面灌肠,作为小吃,遍及山西太原市的各个街巷,一般都和凉粉、面皮、担担面、米线等混在一起,属步上大席的小吃食,却备受人们的青睐。
2、太原过油肉,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起源于明代,原是山西阳泉平定古州给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
3、百花稍梅是太原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稍梅好吃难和面,皮薄挑馅打花难。
4、羊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
5、老豆腐也叫豆腐脑,太原的豆腐脑那是出了名的美味小吃。街头早餐。正宗做法是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
太原地道特色美食有哪些?
1、莜面栲栳栳
起源于隋末唐初。据说李世民父子太原起兵,就用这道面食犒劳三军,栲栳就是由“犒劳”演变而来。所以太原的莜面栲栳栳才是真正“姥姥辈”的,最正宗最地道哦。配上香喷喷的醋调和西红柿调,想想那味道,口水都下来了……
2、鸡蛋醪糟汤
晋时并州刺史刘琨与代王猗卢喜饮米酒(即醪糟酒),结为兄弟,才有后来收复晋阳的故事。太原至今还流传着“海子边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所以虽然全国都有鸡蛋醪糟,但是糖心觉得太原的鸡蛋醪糟别具特色,因为纯正的太原醪糟是用晋祠江米制作,所以说是太原的招牌美食绝对不夸张哦!
3、荞面灌肠
据说起源于西晋战乱年间,在古代成为“官尝”。看起来外表朴实无华的灌肠,居然这么历史悠久?果然厉害鸟!好吃不贵,还减肥降糖,难怪遍布太原大街小巷,成为咱太原人最爱的小吃之一。小编逛街的时候必定要来上一碗,芝麻酱配上卤汁,再拌上辣椒,味道真是好到爆!
4、百花稍梅
百花稍梅起源于元代初期,咱们太原人叫“稍梅”,外地叫“烧麦”、“肖米”。百花稍梅外形优美,吃起来软绵爽滑,一口下去,又油又香,咸鲜可口。难怪有人说,没尝过太原的百花稍梅,就等于没来过山西。
5、羊杂割
据传,羊杂割始于元朝,杂割的名字是忽必烈的老妈所赐。羊杂割和头脑一样,都是冬季咱们太原老少的大爱。天气冷的时候,小编早上起床就直奔羊杂割店,来上一碗热腾腾的羊杂割,连汤带肉呼噜上粉条,吃完一身微汗,那感觉真是棒棒哒!
6、头脑
这可是咱们老太原冬天最爱的早餐选择!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又名“八珍汤”,是著名的药膳美食。小编最喜欢热乎乎的头脑,配上冒壳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一碗下去,全身发热,三九寒天也不惧!感觉那叫一个威猛!
7、认一力蒸饺
别看是这些名吃中最年轻的,但是火爆程度一点不输老前辈呢!吃过这么多蒸饺,糖心觉得认一力的蒸饺皮薄、肉鲜、馅香、味长,拌上咱们山西的老陈醋,那滋味瞬间提升好几个层次,绝对好到家。
8、豌豆糕
豌豆糕香甜可口,清凉下火。清初传入北京,改名叫豌豆黄,在乾隆皇帝早膳中曾有“豌豆黄”一品,到慈禧太后时经过改良,成为清宫廷名点。最喜欢休闲的时候来上那么一块,细滑绵甜的滋味,甜过初恋啊!毕竟连皇帝大官人和太后老娘娘都喜欢的美味,谁能不爱呢?
太原有哪些地道特色美食都不容错过?
去一个地方,除了要了解当地的自然景观,也要深入其中,品尝这座城市的味道。大家都知道山西太原是面食之都,面食就占了一大部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7款太原的特色美食,其中面食偏多,不要诧异.
一、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传统菜肴,在山西、江苏、上海和浙江地区都有,每个地区从选料到制作上都大有不同,山西的过油肉比较出名,具有浓厚的山西地方特色,号称“三晋一味”。山西的过油肉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肉质软嫩多汁,不薄不厚,一口一口过瘾极了!
二、剔尖
剔尖又称呼为拨鱼、剔拨股,是山西面食中极富代表性的一种。剔尖做法简单,食之有味。剔尖的面中间宽两端细,每根粗细均匀,软硬适宜,表面光滑细腻,软软弹弹的,浇上料汁,吃着鲜香爽弹,口感软滑,十分可人,是上好的传统面食。
三、猫耳朵
猫耳朵并非真的猫耳朵,而是一种近似“猫耳朵”的面食,也俗称“碾疙瘩”、“碾饦饦”,是一种传统的风味面食。当然说起猫耳朵,大多数人也会想到小零嘴的猫耳朵,但这里是面食的猫耳朵哦!猫耳朵因为形如猫耳,略显可爱,小巧玲珑,筋滑利口,配上地地道道的番茄炒蛋,尝一口,爽口滑溜,人间美味。
四、羊杂割
羊杂割是山西的一种地方特色小吃,本地人简称羊杂。顾名思义,可以直接理解为羊的杂碎,就是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清洗干净,煮熟切碎,配上老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酥烂中带着筋道,醇厚中带着香味,汤鲜味美,回味无穷!
五、刀拨面
刀拨面可谓是山西一绝。连拨面用的刀都是特质的,两端都有柄,刀刃是平的呈直线,不带“鼓肚”。用这种特制的拨面刀拨出的面十分整齐,粗细一致,条条散离,一点都不粘连。煮后的刀拨面筋滑利口,细腻滑软,吃的时候可以配各种卤,也可以吃汤面,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