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传统文化有哪些
温州文化是海洋文化与农业文化的混合物
费孝通先生说温州地区的历史传统是“八仙过海”:是石刻、竹编、弹棉、箍桶、裁缝、理发、厨师等百工手艺人和挑担卖糖、卖小百货生意郎周游各地,挣钱回家,养家立业。这些飘泊异地的手艺人和商贩同居家耕地的农家女结合,是艺商与农业的结合。这是温州模式的灵魂,从而有异于苏南模式。然而,温州的商业为什么繁荣?从温州特殊的地理位置看,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和瓯江下游,自古以来,既是传统农业生产大为发展的地区,又是一个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温州这种区域性的商业特征,跟大海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温州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海洋文化。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沿海地区较之内地优先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凭借发达的海上运输。北宋时期,温州就已经是一个工商业繁荣、海上交通、贸易发达的城市,为全国11个造船中心之一,北宋末年,温州造船的岁额达六百艘,与明州(今浙江宁波市)同居全国首位。这种情况提供了温州人漂洋过海的方便,一些温州商人随贸易商船去国外经商;有的则客居那里经商。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000年前的北宋时期就有温州人移居海外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温州人纷纷飘洋过海到日本、东南亚、欧海诸国经商谋生,到建国前就有华侨3.8万人。海上交通的发达给了温州人外出谋生的机会,也逐渐铸造了温州人四海为家,喜欢闯荡的个性,这是温州人精神中最深刻的根源。
但基本上,温州古城是个传统化、乡村化的城市。自宋代始,江南因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使不愿受少数民族统治的北方人民大量南下,“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温州人口也急剧增加。至南宋中期的淳熙年间温州人口则骤增至九十多万人。垦田面积大大超过前代,亩产增加,“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传统农业血缘、地缘等乡土关系所形成的惯例、习俗对温州经济与人民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给温州模式家族制特色的形成设下了伏笔。
大海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融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孕育了独特的温州模式。在传统计划体制下,温州人隐藏着的闯荡冲动不曾熄灭过,而在温州农村,尤其是东部平原沿江沿海地带,在制度的灰色区域内,积淀巳久的小商品意识,经商冲动,以及农村中孕含着的市场因素一下子焕发出来。正如金祥荣、朱希伟所言,温州的商业文化与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裂痕,一旦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刚性有所松动,便会寻找自身发展的突破口,形成对传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背离”,这是温州推行准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因。温州小商品从一开始就绕开当时计划经济严格的产品范围,以市场为起点和归宿,市场和商品相互刺激,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温州模式不是产生于城市中心,而是在温州广大农村城镇产生的。
温州独特的民俗文化是什么?
1、三朝。结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后者俗称“三日儿”。洗生婆要在“三朝”为婴儿洗浴、更衣和检视脐带痕。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摆酒请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饭。农历二月初二,温州素有吃芥菜饭的习俗,谓可以防止生疥疮。《瑞安县志》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芥菜饭佐料有肉丝、香菇丝和虾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习俗。“巧食”是米粉拌红糖、蘸芝麻制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抛在瓦背上,酬谢喜鹊搭桥之功,并望多给人间报喜。
4、捣年糕
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5、掸新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堆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温州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1、拦街福,拦街福是浙江省温州市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汤和庙会,汤和节是浙江省的汉族民俗节日。基本内容包括巡游和祭祖两部分
3、插香球,七月三十插地香·插香球(柚球)
4、端午台阁,温州台阁,也叫作水上台阁、温州彩舫,汉族民俗文化之一,是温州传统历史独特的一种供观赏用的龙舟,即在龙舟基础上搭建亭台楼阁,一般设有三层,中亭高耸,用木材搭设,因形似亭台楼阁,故而得名,属温州独有的一种观赏用龙舟,有着强烈的地方性特色。端午节有“划台阁”的习俗“
正月灯,二月鹞 三月麦杆作吹箫 四月四,做做戏 五月五,过重午 六月六,晒霉臭 七月七,巧食喜鹊啄 八月八,月饼馅芝麻 九月九,登高送娘舅 十月末,水冰骨 十一月,吃汤圆 十二月,塘糕印壮元”这首温州民谣能更好诠释温州代表性的传统习俗
温州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温州的传统文化有冬至吃汤圆, 晒酱油肉,捣年糕,祭灶,贴春联。
一、冬至。汤圆的馅为甜糖或芝麻,也有咸肉汤圆。麻糍则要先把糯米炊熟,捣韧做成块形,然后放在加糖的豆粉中滚动使之粘满豆粉,即为麻糍,麻糍为冬至的点心。
二、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
三、,捣年糕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等图样的甜糕。
四、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参考资料
快资讯.快资讯[引用时间201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