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厦门有什么特色啊?
1.沙坡尾(离厦大很近)、尝了乌糖沙茶面和巧莓奶茶(真心不错)避风坞和艺术西街还有中华儿女美术馆以及演武大桥都离的很近。演武大桥还是黄昏的时候去比较好。以及附近的白城沙滩,望着厦门的双子塔,挺着潮起潮落,夕阳西下,别有一番滋味^_^
2、鼓浪屿,鼓浪屿的物价都是double,所以可以带水和食物。基本上都逛到了,然后3点多在“捞海坞”吃了午饭,芒果冰沙相当不错。鼓浪屿真的是爱情岛,拍婚纱照的新人超级的多,随处是景。鼓浪屿的返程邮轮24小时都有。
3.厦大,很美的大学。
去了鲁迅纪念馆、群贤楼、网红操场、颂恩楼、芙蓉湖、网红芙蓉隧道和勤业餐厅。中途在厦大的上弦场咖啡馆休息了两小时。
4. 曾厝垵
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处,晚上的时候逛逛小夜市,厦门的土笋冻很有特色记得尝尝,还有大大的台湾芒果吃到不要不要的
厦门有什么特色?
厦门的特色在空气好,城市干净整洁。交通便利。景色风面海洋城市沙滩海景城中还有湖。有山有水,四季树木常绿鲜花盛开,四季如春。有来自四方的移居人和各种美食聚集。城市发达没有什么排污企业,主要高科技和旅游产业。城市公园很多可谓闹中取静。市民也十分好客和善不排外。就是工资不如北、上广深,而日常消费切和一线城市差不多。
厦门的鹭江夜景
厦门这个地方,很适合让刚毕业的来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再去一线城市发展的城市。
厦门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厦门市的凤凰木为市树、三角梅为市花、白鹭为市鸟。厦门市的公营单位多以白鹭形象为徽标。
地方上使用闽南方言之厦门话,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是一种超地区、超省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通行于闽南地区、粤东的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南省和广东的雷州半岛一些地区以及浙江、江西、广西、江苏和福建的中部及东北部地区,也有讲闽南方言的“福佬话”(属闽南语“闽台片”)互通。千余年来,闽南、潮汕一带有不少人出洋谋生而相继向外移居。人语相随,东南亚诸国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和华裔仍然以闽南方言作为他们的交际工具。
民俗文化
闽南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正月初三忌拜年,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以厦门菜为代表之一的闽菜位列中国八大菜系,兼带台湾、潮汕风味。厦门菜肴创出清、鲜、淡、脆、略带微辣的独特风味,尤以生猛海鲜、仿古药膳、普陀素菜、风味小吃著称。
厦门全年盛产海鲜,种类繁多,有龙虾、鲍鱼、螃蟹,还是虾、螺、贝类等。
特色小吃有:面线糊、沙茶面、土笋冻、海蛎煎、炸五香、花生汤、烧肉粽等。
厦门市入选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有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答嘴鼓、漆线雕、童谣(闽南童谣)、讲古、民间信俗(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饼、民间信俗(闽台送王船)、抬阁(海沧蜈蚣阁)、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初叶发源于漳州的传统戏曲,故亦称之为芗剧,后传到台湾并得到进一步发扬。“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词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闽南地区和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漆线雕,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漆线雕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装佛”,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