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陕西旅游的时候,有哪些地方的特色文化是必须去体验的?
西安市十三朝古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遗迹数不胜数,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绝对是探秘的天堂。实际上陕西的旅游资源更是丰厚,在西安周边著名景点可以说都连成了片。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下到陕西旅游打卡必去的景点。
大唐芙蓉园景区
大唐芙蓉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的曲江开发区,大雁塔东南侧,它是在原唐代芙蓉园遗址以北,仿照唐代皇家园林式样重新建造的,是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占地面积一千亩,其中水域面积三百亩。园内建有紫云楼、仕女馆、御宴宫、杏园、芳林苑、凤鸣九天剧院、唐市等许多仿古建筑,是大型仿唐皇家建筑群,景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作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陵必须是来陕西要去的地方。相信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大秦帝国纵横天下的胸怀气魄。照片上永远是无法感受到那宏大壮阔的大秦军队,这种震撼的感觉只有你亲身体会。
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临潼区,现在所发掘出来的仅仅只是秦始皇陵的一小部分。秦始皇陵相信也绝对是天下第一陵,承载的厚重以及秘密绝对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会引人无限的遐想。整个秦始皇陵的陵园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实际上来陕西就是一个遗憾了。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
黄帝陵大家应该也不陌生,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号称天下第一陵,在陕西延安市黄陵县。每年都有公祭活动,场面宏大,非常的震撼,他是史记中所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天下福地,一定要亲身去感受一下,作为炎黄子孙,对于人文初祖还是应该瞻仰的。
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景观奇绝,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壶口瀑布彻底展现出了黄河的盛大壮阔,堪称黄河奇观。
宝鸡法门寺
法门寺是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也是海内驰名的著名寺院,安置有释迦摩尼佛指骨舍利。占地1300亩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文化和佛教圣地。
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
袁家村景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距咸阳市区40多公里,是陕西省著名的乡村旅游地之一。村落选址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相容,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与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视。村内分两个区域,即关中民俗和农家乐,区内有传统的油坊德瑞恒、醪糟坊稻香村、豆腐坊卢氏豆腐、辣子坊天一阁、药坊同顺堂等民俗建筑。
青木川古镇
青木川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属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的小镇——青木川,位于陕,甘,川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最西的镇,距县城106公里,距汉中市197公里。古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植被良好,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传统老街区、古老民风、民俗、民情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都具有独特的风情画意;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庙、古题刻等,展现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炉火千年不熄的陈炉古镇
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东南15公里处,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而留名,它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陈炉古镇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000多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炉山不夜”是陈炉古镇自古至今的一道壮丽奇观,生动概括了陈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对陈炉的窑洞群落情有独钟,他在一篇散文中这样写到:“这层层叠起来,真可谓人上有人,巷上有巷,墙壁是瓷的,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就连地面也是竖着的瓷片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到这么好的地方去欣赏一下独具特色的古镇风景,感受一下代代相传的原始烧陶艺术,触摸一下中华陶瓷历史的痕迹......
陕西的特产有什么
陕西的特产有什么
陕西的历史文化十分的悠久,在当地有不少出名的旅游景点,也有很多特色的美食,只要是来到陕西游玩的旅客最后无一不是满载而归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陕西的特产有什么,仅供大家参考!
1、富平吊柿
一说起柿子,就不得不说起富平。在国内富平柿饼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了。
普通柿饼是摊着晒的,所以比较扁圆,吃起来会发干发硬、柴柴的',还会带着涩味。而富平柿饼是吊着晒,形状饱满还带着尖儿,赐予了嫩滑溜口的内馅,流淌着蜜糖般的柿心。
富平吊柿,软软的,甜甜的,带着浓郁的柿子味,入口一阵绵绵凉凉的柔和感,甜蜜溏心裹满整个口腔,香糯Q弹的果肉在唇齿间来回流淌,无论你爱不爱吃柿子,相信尝过之后,都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2、米脂小米
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我们常说,小米最养人。小米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和多种维生素。小米能够入脾经,具有健脾除湿的功效,同时具有美容养颜以及促进睡眠的效果。因此小米深受广大MM的喜爱。
说到好的小米,很多人都会想到米脂县。米脂小米,是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的一种特产。这里所产的米脂小米是我国“四大贡米”之一,色泽金黄,质粘味香。熬出的米汤表面,可以揭起三层油皮。
米脂小米熬出来的水又称为“桃花水”,清爽甘甜,熬出的小米粥漂着油脂,散发清香,滋润出了米脂姑娘们红润粉嫩的小脸蛋。
3、红香酥梨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水果既养生又能瘦身降火,那一定是梨!要说梨里面最让人嘴馋的,那只能是——陕西的红香酥梨。
说起红香酥梨,不少人对它赞不绝口。红香酥梨在自然条件下着色极好,每一只都是绿中带红,样子十分讨人喜欢。咬下一口果肉脆爽,果汁直接喷出。
吃梨最心烦的就是梨渣了,难以下咽,吐掉可惜,让您纠结到爆。红香酥梨没有梨渣,每一口都是甜美果肉,爽翻天!
4、陕西秦薯板栗味红薯
红薯除了香甜粉糯的蜜薯之外,还有一只是板栗味的红薯,清甜粉糯、带栗子风味也是深受很多吃货的喜爱。陕西秦薯板栗味红薯,就非常的受欢迎。
秦薯种植,基于临潼秦岭特有的碱性富硒泥土里,采用有机肥种植。每亩用有机肥1000公斤,使得这里的秦薯比别处更,粉而不干、甜而不腻、绵软香甜。
高纤维,低脂肪,低碳水,具有超饱腹感;低热量又高营养,只要食用约200g的板栗薯,就能满足一日能量所需,小仙女们减脂期拿它当主食绝佳。
5、大荔县冬枣
对于爱吃冬枣的人来说,现在莫过于是最美妙的季节。冬枣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是维生素C,别看身材矮、小、圆。维C含量,是苹果的70倍,梨子的140倍,大荔冬枣轻松称霸水果界的维C之王。
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生长条件,保证了大荔冬枣个大饱满、汁水丰富,皮薄柔嫩、甘甜脆爽,比一般市面上的枣子品质好得多。
6、油泼辣子
油泼辣子是陕西著名的特色,也叫油辣子,它是将秦椒碾制的辣椒粉与花生芝麻等境加香味的调料拌匀,然后用熟油泼入,再用农家醋一激,香味扑鼻。
油泼辣子也是陕西关中八大怪之一:“油泼辣子一道菜,醮馍拌菜调干面,嘴巴一抹嫽得太。”
7、黄桂稠酒
陕西稠酒酿造历史悠久,先秦称“醪醴”,北魏称“白醪酒”。唐代时酿造工艺得到发展,稠酒质量不断提高,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即为稠酒。
稠酒是选用糯米,蒸熟加曲子酵而制成的一种原汁酒。因乳白粘稠而得名,酒液中加入桂花后,即为黄桂稠酒。其色白如玉,清香绵甜,醇厚爽口,具有醒脑提神,舒筋活血,健脾开胃等功效。
;
陕西有什么特色
陕西的小吃
1
肉夹馍
陕西的肉夹馍是陕西最为出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就连总书记在宴请外宾的时候都会请外宾品尝。
2
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是少数名族最为喜欢的一道菜,大多数汉人也十分喜欢,不仅有肉还有馍,味道绝对一流!
3
凉皮
陕西的凉皮分为麻酱凉皮和秘制凉皮,根据放料的不同,凉皮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味,有辣的、香的、甘甜的多种。
4
葫芦头
葫芦头和羊肉泡馍其实差不多,但是吃起来更有一种嚼劲,让人吃过以后回味无穷。
5
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面食的一种特色,就是将提前做好的臊子倒入煮好的面中,让面吃起来更加有味道。
6
烩麻食
麻食就是将发好的面疙瘩搓成固定的形状,然后煮熟,并配上西红柿、鸡蛋等配料,味道十分美味!
7
油泼面
喜欢吃辣的朋友一定要尝一尝陕西的油泼面,将滚烫的油倒在面表面的辣椒粉上,让油和辣椒的味道渗透到面中,吃起来非常带劲!
注意事项
陕西的特色小吃一定要到西安来品尝一番,一定会让你难忘的!
陕西文化特色有哪些
陕西文化特色有哪些
陕西文化特色有哪些,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文化,而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多人对它有着别样的情感。以下分享陕西文化特色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陕西文化特色有哪些1
一、陕西历史文化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 “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
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
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二、陕西当地特色
陕北的黄土风情,西安、宝鸡的关中文化,汉中、安康的陕南风俗各具特色。
秦腔
也称为“乱弹”,是陕西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也是我国现存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是京剧、豫剧、川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鼻祖,其唱腔、道白、脸谱、身段、角色、门类和演技均自成体系。其特点是:慷慨激昂,宽音大嗓。以西安易俗社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最为著名。
皮影戏
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道具戏之一,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戏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们在幕后操动影人,伴以音乐和歌唱,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古老而又奇特的戏曲艺术。
皮影萌芽于汉,发展于唐,兴盛在宋朝。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发源地,其皮影之盛行至今仍为全国之冠。陕西皮影不仅唱腔种类繁多,表演技术高超,而且皮影匠人的雕刻技艺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传统剧目有《会阵招亲》、《游西湖》等。
眉户
眉户在陕西关中地区最为流行,也为外省如甘肃、宁夏、青海、河南、山西等地群众所喜欢,它是由民歌脱胎发展而来的。盛行于华阴、华县地区的称东路眉户,西路眉户最早盛行于眉县及户县,唱腔委婉细腻,优美动听。眉户的唱腔音乐有50多个曲牌,可以表现人物在舞台上丰富的`情感和曲折的剧情。
户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源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陕西农民画主要分布在关中的户县还有陕北的安塞和洛川。户县被誉为“农民画之乡”,现有2000多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画家,许多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
陕北剪纸
剪纸俗称窗花,为聪慧的劳动妇女所创作,她浓缩着古老的黄河地域文化。每逢春节,家家窗上、门上贴满各式各样的剪纸,把人们喜庆、欢乐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近年来,这株黄土高原出生的民族艺术之花飘洋过海,深受国外宾朋的欢迎。
凤翔木板年画
已有470多年的历史,扎根于农村。从年画画稿、调版、印刷到彩绘,均按农民传统爱好的造型配色和传统习惯而研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陕、甘、宁、青、川一带享有盛名,在国外也有一定影响、。
面花
面花的制作盛行于陕西关中和陕北,当地人称为花馍。每逢婚丧嫁娶、年节庆典,乡亲们制作出各种各样造型别致、形态逼真的花馍,或摆茶陈列,或馈赠亲朋,既可食用,又是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品。
仿秦兵马俑
随着秦兵马俑的发掘与展出,秦兵马俑复制品也日渐成为中外游客理想的纪念品和礼品。其造型逼真,既适宜于艺术馆、博物馆陈列,也可供家庭陈设、装饰、馈赠亲友。
仿秦铜车马
秦铜车马是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挖掘出土的两件大型彩绘铜车马,其工艺精湛,造型生动。仿秦铜车马造型栩栩如生,能以假乱真。
唐三彩
是在汉代单色釉陶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新品种,是在白底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等色加以装饰,烧制而成。其色彩鲜丽,光泽柔和,形象逼真。
凤翔彩绘泥塑
凤翔彩绘泥塑以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生动逼真而享誉海内外。传说明代朱元璋的军队驻扎此地,士兵大都是江西老表,会制陶手艺。落户为农后,他们在农闲时做些玩具和礼物,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的彩绘泥塑,成为陕西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陕西文化特色有哪些2
陕西的特色有什么
陕西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并且还是很多历史名人的出生地,陕西在上古文明时期就已经是中国的领地,后来一步步的发展,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划分之后这才有了现在的陕西。
中国人被称之为炎黄子孙,这个“炎黄”指的是炎帝和黄帝,然而这两位杰出领袖其实诞生地就是陕西。还有华胥氏,华胥氏是伏羲、女娲等人的祖先,所以说变相来讲陕西其实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除了领导人才,陕西还出现众多文臣武将,像是钟馗、仓颉。而陕西之前被称之为“秦”,后来得名陕西,简称为“陕”。
陕西的特色有很多种,有羊肉泡馍、肉夹馍、兵马俑、长城、黄土高原等等,在教育方面也是很多著名的大学。
陕西文化特色有哪些3
陕西省民俗文化
No、1合阳提线木偶戏
合阳提线木偶戏(又称“合阳线胡”),地处渭南黄河之滨,与山西西部地区相邻,是中国北方提线木偶的独有之秀。
明末清初,号称“关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阳举人李灌(向若)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剧目及木偶制作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使其更趋于完整化、戏曲化。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多次前往苏州、扬州、北京等地演出,影响极大。
该剧种包含了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和创造性的独有特技,赋予提线木偶以艺术生命,使之栩栩如生。线戏的唱腔、音乐苍凉悲壮、委婉细腻,多具秦地特色。乐器演奏拥有铮子、截子等特种乐器别具一格,特色鲜明。传统剧目意境美妙、文字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解放后,一些剧目被移植改编为舞台剧目,在省内外享有声誉。该剧种目前人才匮乏,市场萧条,直接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保护这一传统剧种,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No、2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言,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发展成一人同时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和小锣(或钹)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陕北说书的传统节目很多,其中代表性的长篇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从20世纪40年代起,陕甘宁边区文协成立了说书组,由新文艺工作者林山等帮助韩起祥和其他艺人陆续编演了一些配合革命斗争的新书目,如《刘巧团圆》《王丕勤走南路》《宜川大胜利》《翻身记》《我给毛主席说书》等。
韩起祥和刘绪旺、党福祥、王进考等是富有影响的陕北说书名艺人。近些年来,陕北说书的发展陷入困境,老艺人们逐渐离世,艺术传承后继乏人,急需扶持和保护。
No、3凤翔彩塑
凤翔彩塑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它是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即成。泥塑大都是空心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挂件,既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也是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凤翔彩绘泥偶属于陕西省的特产,是一种泥制民间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其创作基地主要集中在凤翔城东六道营一带。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将他的第六兵营解甲归田,落户于此,此后这一带就被称作“六道营”,流传至今。
凤翔彩泥偶品类繁多,大致可分挂件、摆件、手玩件。其大小尺寸不等,大的有30至40厘米的,小的只有几厘米。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No、4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产自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的凤翔县,是中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是中国民间年画其中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
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现在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三百多种。
木版年画是宝鸡民间艺术中一枝古老独特、别具风采的艺术奇葩,深受关中广大农村群众的喜爱。
宝鸡的木版年画主要在风翔,风翔木版年画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线条手法,同时吸收了历代寺庙壁画、石刻笔法、刀功特点,以线刻为主,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对比强烈,生活气息浓郁,形象丰满逼真。印刷时先用颜色印染天地,再开红光、涂胭脂、加重彩,后套黑线主版。画面既和谐朴实,又生动别致。
No、5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绥德可谓陕北秧歌的中心,那里的农村至今仍保留传统的秧歌表演程式、礼俗和风格特色,其中既有古代乡人驱傩的“神会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后才兴起的新秧歌。
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沉浸在欢乐愉快的喜庆气氛中的陕北高原秧歌表演十分红火。
陕北秧歌在1942年的延安新秧歌运动中成为主角,被赋予了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内容,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传遍全国。
陕北秧歌表现了陕北群众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
No、6安塞剪纸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览会。
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安塞剪纸形式多样,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安塞剪纸,在内部装饰上,以随意装饰和意象装饰为主,有时用意象和具象装饰相结合,一般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纺锤纹、菱形纹以及云勾、万字、富贵、砖包城等。剪法上分双铰、单铰和零铰。
双铰,即折铰,剪一些对称图案和局部对称纹饰;单铰,凡不能对称剪的形象,就用单铰。双铰和单铰相结合,是安塞剪纸的传统铰法。零铰,是将一幅剪纸局部形象分开单独剪出,然后在纸上拼成完整的图案。剪纸作者多不画草稿,而是大刀阔斧,剪随心走,信手剪来。安塞剪纸寄情寓意,颇有讲究。
No、7茯砖茶制作技艺
茯砖茶,已有600年历史,其前身为陕西“泾阳砖”。茯砖茶约在公元1368年即朱元璋洪武元年前后问世,因它的效用类似土茯苓,形似砖块,故名“茯砖茶”。2008年,茯砖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茯砖茶是黑茶的一种,它是用黑毛茶加工而成,基本工艺流程分为原料选配、筛制加工、汽蒸渥堆、蒸茶加汁、压制定型、发花干燥。
茯砖茶对于消腻去脂有独特功效,需要通过特殊的“发花”工艺,以使砖体内密布“金花”密布,这也是茯砖茶最具特色的工艺。“发花”的实质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优势菌冠突散囊菌的生长繁殖,产生金黄色的闭囊壳,俗称“金花”,它在茯砖茶的含量与茶叶滋味、香气密切相关,能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
这些民俗文化的历史都有一定的历史,时间总是能沉淀很多好的东西,这些文化和民俗不仅只是表面的雕塑,剪纸,或者舞蹈,它同时还体现了人们的智慧,历史,还有人的感情。
作为陕西人,你觉得最值得你骄傲的陕西特色在哪?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追求于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生活上的满足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只有在精神上寻求快乐,旅游就是一个最好的快乐。在陕西有很多名胜古迹,还有很多特色小吃,非常值得一去,作为一个陕西人,下面就由徐小编来给大家讲述一下,陕西有什么骄傲的特色,分为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第一个特色就是,陕西是很多古代皇帝的居住地,有很多的名胜古迹,属于皇家之地。陕西,在历史朝代中被君王称为“宝地”,真香,在这里建立皇室,为此,在陕西留下了很多的君王陵墓。其中的兵马俑尤为突出,是世界第一遗产,这里记录了我国古代的很多文化习俗,而且为我国的考古研究提供了很多的方法。
第二个特色就是,由于陕西处于黄河边缘,再加上陕西的地势复杂多样,所以在陕西存在有世界上稀缺的很多植物和动物,朱鹮又叫朱鹭,在世界上存在的朱鹮,仅仅不到200只,而在陕西就占了一半。充分的说明了陕西的自然环境非常优越,非常适合很多稀有物种居住,所以更加适合人类居住。
第三个特色就是,陕西有很多有名的小吃,这些名号小吃不仅打出了全中国甚至世界,其中,陕西的肉夹馍和羊肉泡馍就非常适合大众,而且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属于地地道道的一种食材,做起来也是非常的简单,基本上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吃得起。就在总统席上,也会摆出这两种食物,来招待贵宾。
还有很多特色就不一一简述了,光这几点就已经值得骄傲了。好了就到这儿,谢谢观看。给徐大强点点关注,点点爱心。
陕西有啥特色玩的?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一向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有我国近现代革命圣地的延安。陕西还被誉为“东方帝王谷”,在陕西,仅有名有姓的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陕西的旅游资源可谓是十分丰富,不过今天我们不说陕西那些著名的景点,如兵马俑、华山之类,来说一下陕西的几个小众却也不容错过的景点。
青木川古镇
青木川古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是一个真正鸡鸣三省的地方。它是陕西最西的镇,处于陕、甘、川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青木川因川道内一棵青木古树而得名,历史悠久,古时曾是羌汉杂居地区,自明朝年间逐渐繁华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青木川被大山环绕,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春可看油菜花海,夏为避暑佳地,秋可赏镇中红叶。
金溪河穿古镇而过,镇中建筑以回龙场街为主。回龙场是古镇上的一条老街,它随着金溪河的自然弯曲而建,老街上店铺林立,基本维持着古时原貌。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魏氏大院,系民国年间知名绅士魏辅唐所建。现遗存有魏氏大院三处,其倡办的中学一所,保存完好。古镇内祠堂、庙宇、民居遍布,其古宅建筑风格既有明清的旱船式,也有西方教堂式。镇南五里处还有观音岩摩崖石像、黄家院、林氏桃园等景点。
青木川虽然地方不大,但很有故事。孙红雷主演的电视剧《一代枭雄》就是在这拍的,其主角何辅堂的历史原型便是缔造青木川传奇的魏辅唐。魏辅唐原是贫苦农民,因杀死民团团长而掌握了当地大权,种植罂粟而发家,买枪屯兵,成为陕甘川边界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不过他虽然种植大烟,自己却不抽,也不允许部下抽。魏辅唐重视文化,办剧社,办中学,规定凡青木川居民家有适龄儿童则必须入学,否则家长将受处罚。儿童入学不仅费用全免,还给学生家庭一定的补助,以补偿家庭劳力的损失。他还送乡里成绩好的孩子出去读大学深造,并承担一切费用,毕业后可以回来也可以不回来。可以说青木川民风纯朴,很大一部分与魏辅唐有关。
高家大院
高家大院历经百年沧桑,是古城西安内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居。此院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是典型的中式建筑布局,属砖木结构四合院,整体风格特别有陕北特色,很能够体现此前西北地方的生活状态。现在院内有西安中国画院等4家单位办公。
高家大院是高岳崧的故居。从崇祯十四年到清同治十年,高家本族七代为官。高岳崧清同治十年参加科举考试,被皇帝钦点榜眼,得御赐“榜眼及第”牌匾。他出任长安州知府时,曾请代为呈请给陕西增加十个名额,从此每年陕西都多增加了十个举人。高岳崧平时谨慎小心,作官廉俭节约,恪尽职守,可惜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1岁。
也许你没听说过西安的高家大院,但你一定听说过西安的回民街。回民街是西安最繁华的商业街,是西安小吃的集中地,而高家大院就位于这里,大院内的静谧与回民街的热闹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高家大院中,你可以欣赏到剪纸、秦腔、皮影戏等当地民间艺术。尤其是皮影戏绝对不容错过,高家大院里晚上每隔一小时就有皮影戏的表演,大概十分钟演完。
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区约北5公里,在明长城口红山脚下的榆溪河谷,当地人也称为“雄石峡”,因为山上都是红色石头,所以得名红石峡。红石峡有“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的美誉,长城穿峡而过,从峡谷流过的榆溪河又让这个西北边塞之地多了一些江南的秀丽。峡谷内山奇水秀,石窟古刹林立,还有陕西省最大的摩岩石刻群。
红石峡东西两崖对峙,依壁凿石成窟,石窟大多分布在东崖,最具看点的便是峡内有“塞山碑林”之称的摩崖石刻。红石峡还是电影《东邪西毒》的取景地,这里最适合傍晚黄昏十分前来游玩,可以一睹“红山夕照”的风采,夕阳之下的红石峡风光如同晚霞一般绚丽,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
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甚至武将,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在红石峡的东崖上,有左宗棠“榆溪胜地”、马占山“还我河山”的题刻,这是比较著名的。
陕西人文景观丰富,其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我国首位。陕西的很多美景都有着人文背景,了解一下背后的人文历史可以让你更好的欣赏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