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各县各镇有哪些特产?

鄂尔多斯有七个旗两个区,分别是东胜区,康巴什新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杭锦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最特产的就是煤炭了,还有羊绒衫,各个旗区没有什么各自特别的特产,要说吃的,基本上就是奶食品,牛肉干,不过外面卖的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了.

准格尔旗美食

准格尔旗美食有米凉粉、白酥油、羊油馓子、荞面碗坨、烤猪方、猪灌肠、蜜汁天鹅蛋等。

1、米凉粉:是农民喜食的一种风味食品。近年来,米凉粉从农村进入城市,遍布大街小巷。大热天上街,花几角钱吃一碗米凉粉,既解口渴之急,又能充饥,经济实惠。

2、白酥油:把鲜羊奶或鲜牛奶装进瓷罐里发酵为酸奶后、用杵杆上万次左右,即可从酸奶里分离出糊状的白酥油。好年景时,牛羊肥壮,鲜奶质量也高,百公斤鲜奶可提炼白酥油五、六公斤。

3、羊油馓子:羊油馓子每逢过年或有喜庆之事,蒙古族牧民便忙碌地炸羊油馓子。羊油馓子炸成后,就同其它食品一同摆到桌子上,供人们享用。羊油馓子为长条形,一层一层地垒到桌子上,足有一尺高。

4、荞面碗坨:荞面碗坨制作荞面碗坨的原料是荞面。荞面放在碗里蒸熟,外形呈坨状,故叫碗坨。荞面碗坨,是比较讲究的一种食品,既卫生,又适应时令。

5、烤猪方:烤猪方为内蒙古传统烤制菜肴,是用带骨猪五花肉经煮、烤而成,并且要在制作过程重揭去肉皮和部分肥膘,抹上用鸡蛋、面粉调成自的糊,再加原汤一起烤制。成品皮面呈金黄色,随同黄瓜条、葱段、甜面酱、合页饼上桌。吃起来皮酥肉烂,肉香纯正,肥而不腻。

6、猪灌肠:猪灌肠猪肥肠洗净放在盆内,用盐面加少许醋,反复揉搓,洗净,泡入凉水中,取出沥干,切成一尺余长,一头用线扎住,将荞麦糁子面加水和成糊状,灌入肠内,将口扎紧,放入蒸笼,待半熟时,要用针在肠衣上扎眼放气,蒸熟晾凉,切成圆片,放入碗内,调上醋、蒜、汤等即可食。

7、蜜汁天鹅蛋:内蒙古风味名菜。以土豆为主要原料,配以面粉、蛋黄烹制而成。

准格尔的漫瀚调简介

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民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地。主要特点是:旋律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主,吸收了爬山调的特点;唱词以汉语为主,但又吸收了蒙语词汇,使两种风格的旋律互相揉合,两个民族的语言混合使用。如《王爱召》、《栽柳树》,均属此例。其它还有《阿拉坦岱日》、《扫帚花日》、《毛主席带将幸福来》等。

漫瀚调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语“芒赫”的译音,意为“沙丘”“沙梁”“沙漠”。漫瀚调发祥地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正是沙丘、沙梁、沙漠遍布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蒙汉人民,以漫瀚调为自己的歌种命名,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也是十分贴切的。准格尔旗是“漫瀚调”的故乡,“漫瀚调”是准格尔旗的特产。由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

早在一百多年前,清嘉庆、道光时期一度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蒙汉旗之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民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准旗的“漫瀚调”便由此而产生。

但关于名字当地也有另一种说法:清末时候,准格尔这里的蒙汉杂居已成气候,经常在一起吹拉弹唱,起初蒙古族唱蒙古民歌,汉族唱晋陕民歌,时间一长,一些蒙古族短调被汉族接受,而且还按着即兴填词方法随意编词,听起来备感新鲜,很快又被蒙古族人所欣赏。所以“漫瀚调”又叫“蛮汉调”,说白了,就是用蒙古短调做皮儿,汉族唱法做馅儿,包成了一个整体。

漫漫翰调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而主要表现形式是对歌,男女对歌时,男女同腔,男声多用假声唱法。

2旋律编辑

漫漫翰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旋律跌宕起伏,潇洒豪放。这不仅受蒙古族民歌很大影响,还吸收了汉族爬山调等民歌的旋法特点。鄂尔多斯高原地域辽阔,人民性格耿直爽朗、纯朴热情,这也蕴育了漫翰调的旋律特点。漫翰调旋律多大跳,七、八度大跳较多见,九度、十度甚至十一、二度的大跳也时有所见。

3漫瀚调之乡编辑

提起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们常常会想到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然而,让人们对这个旗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外,还有该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漫瀚调。准格尔旗漫瀚调艺术源远流长。 1996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2008年,民间艺术漫瀚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准格尔旗被国家文化部重新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漫瀚调)之乡。

4蒙汉人民共同创造了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编辑

“漫瀚调调脆个铮铮音,蒙汉兄弟越唱越惹亲。漫瀚调是那盘根根柳,笑声声唱出个手拉手。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旗流,流进蒙汉人民心里头。天又长来地又久,蒙汉人民的情谊万辈留······”在我国晋陕蒙交界、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交汇地区,诸如此类的漫瀚调歌词层出不穷,传唱了近200年,也唱出了蒙汉人民团结友爱的心声。

追溯漫瀚调形成的历史,民族团结是其鲜明的特点。漫瀚调的“漫瀚”二字,是蒙古语“芒赫”的译音,意思是沙丘、沙梁、沙漠。因此,漫瀚调也可以称为沙丘调、沙梁调、沙漠调。漫瀚调的发祥地准格尔旗正是沙丘、沙梁、沙漠遍布的地区。

在准格尔旗的历史上,长期以来蒙汉杂居、农牧兼营,蒙古族和汉族群众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互相帮助,和睦相处。天长日久,从生活方式到生活习惯上互相效仿,在文化艺术方面广泛交流,共同创造了漫瀚调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流传至今。

漫瀚调是以蒙古族短调民歌为基础、以汉族唱法为风格,精妙揉合而成的一个独特的鄂尔多斯歌种。漫瀚调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语言朴素无华,再加上句法整齐,节奏明快,又融合了准格尔乡音土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准格尔旗及周边的山西、陕西等地久盛不衰。

在漫瀚调的表演形式上,有一种表现手法叫“风搅雪”,所谓“风搅雪”就是演唱者在演唱漫瀚调时,一句歌词中同时出现蒙古语和汉语。例如,毛日呀呼奎(蒙古语,汉语译为马儿不走),拿上鞭子打(汉语)。努胡日依日奎(蒙古语,汉语译为朋友不来),捎上一句话(汉语)。

漫瀚调歌手在蒙古坐腔的基础上,融合了汉族爬山调即兴编词的方法,在曲子处理上融进了汉族民歌的演唱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蒙古曲一调一词的框框,变成了一词多曲,一曲多词,使原来的短调歌曲内容更加丰富,曲调更加舒展,节奏更加明快。

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漫翰调艺术

准格尔旗漫瀚调,是蒙汉人民共同培养、浇灌出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漫瀚调艺术的发展,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相依相伴。漫翰调的内容丰富,既有反映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也有反映爱情和风俗礼仪的。“城墙上跑马扭不回个头,甚时候能活在个人前头?”此段漫瀚调歌词,形象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前生活穷苦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盼。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用漫瀚调来表达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绿茵茵的韭菜炒鸡蛋,笑盈盈端给亲亲热腾腾的饭。小河河踏石大河河桥,小店店也能给亲亲解疲劳。如今政策放了个宽,到处是营生到处是钱。”

“30里的明沙20里的水,50里的路上来眊亲亲你,半个月眊了你15回,眊来眊去把哥哥跑成个罗圈腿。”这段漫瀚调歌词表现了过去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不太方便。“你爱我来我爱你,想我你就给我打手机。”现在,随着交通、通讯飞速发展,表现爱情的漫瀚调歌词也发生了变化。

在准格尔旗,几乎人人都会唱漫瀚调。这片热土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漫瀚调歌手。1955年,在第一届全国民族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上 ,准格尔旗漫瀚调歌手改利古以一曲《乌苓花》获得了个人一等奖。漫瀚调从此登上大舞台。1964年,漫瀚调歌手张美蓉、奇二秃在北京参加了全国业余文艺会演,这是漫瀚调首次在北京唱响,张美蓉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国家文化部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中,准格尔旗漫瀚调歌手杨锁柱、杨毛毛都以较强实力获得奖项。2000年,由众多原生态漫瀚调歌手参演的漫瀚调剧《纳林河畔》荣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现年60岁的漫瀚调歌王奇附林从10岁开始学唱漫瀚调,近年来,他获得了众多奖项,并跻身“中国原生态十大歌王”之列。他把漫瀚调唱到了大江南北,唱进了中央电视台。《音乐周报》一篇《西部歌王到京打擂》的报道说:“凡是听过漫瀚调歌手奇附林演唱的人,必定会为他中音明亮、高音尖锐的演唱所震撼。如果说通常意义上的男高音能达到高8度,那么奇附林可以称为超男高音,因为他能轻而易举地达到高11度。他久唱不衰的铁嗓子和朴实无华的表演技能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传统民歌那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凡的艺术魅力。”奇附林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如今他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为保护和传承漫翰调这一文化艺术,弘扬民族文化,准格尔旗出台了文化艺术乡土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设立了文化艺术乡土人才政府津贴,先后组建了漫翰调艺术研究所和民间文化研究促进工作组。准格尔旗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漫翰调艺术节,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发展、繁荣漫瀚调艺术做出了贡献。在去年举行的第六届漫翰调艺术节上,来自3个省区的漫瀚调歌手同台表演,特别是准格尔旗漫翰调传承人奇附林和歌手王凤英演唱的漫翰调对唱《天下黄河》,赢得了观众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千年的河水万古的风,准格尔崛起一座太阳城,电气化的铁路昼夜不停地运,黑亮黑亮的煤炭一溜溜环保到天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准格尔旗的漫瀚调也一定会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走向新的辉煌。

--------------------来自百度知道团队

内蒙古的土特产有哪些

发菜 一种野生藻类植物。俗称地毛, 黑色,形状细长如人发,营养丰富,是名贵的副食品,亦有医疗作用。内蒙古发菜产量大,质量闻名。产地主要有中西部地区的苏尼特左旗、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镶黄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准格尔旗、乌审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每年全区收购量在2.5--3万公斤,最高年份达6.5万公斤之多。

蕨菜 属羊齿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可供食用。匍匐地上。又叫龙头菜、野鸡膀子等。春季生出嫩叶,卷曲如拳,有黄色羽状复叶。嫩叶及茎可供食用。蕨菜营养丰富。主要产于赤峰市和兴安、锡林郭勒等地。

口蘑 天然食用菌。分白蘑、香蘑、青腿蘑、鸡抓磨、黑蘑等品种。肉质细嫩醇厚,味道鲜美,有素中之荤的美称。自治区口蘑主要产区在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和阿巴嘎旗及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等草原地区,正常年景全区年产量可达50万公斤左右,其中白蘑约5万公斤。

黑木耳 又名云耳。担子菌纲,木耳科。子实体略呈耳形,褐色。生于枯死的树干上。由于黑木耳胶体有巨大的只附力,能起洗骨作用,因此是冶金、采矿、国防工业、纺织工业及理发业工人的保健食品。有溢气强身、活血止痛之效。主要产地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地区,每年商品量达70万公斤以上。亦能人工培育。

猴头蘑 蘑菇的一个种类。生长在柞树干上。刚生出时呈乳白色,逐渐转微黄,肉刺长1-3厘米。采集干燥后变为黄褐色,形状酷似猴子脑袋,故称为猴头。有海味燕窝之说。也是一种名贵药材。主要产于大兴安岭林区。

黄花菜 金针菜的一种。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谈黄色,有香气。黄花菜中鲜嫩粗肥者,可用于制菜或做汤,亦为调呸珍品,在付食品干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行销全国的土特产品之一。年产量达100万公斤左右。

肉苁蓉 多年生寄生草木。列当科。别名甜大芸、肉松蓉、苁蓉、地精。全株无叶绿素,黄褐色,叶小,鳞片状。生长盐碱地或干河沟砂地,寄生在红沙草、盐瓜爪、珍珠草、白刺草和芨芨草的根上。它是一种良好的补益药,具有“滋肾壮阳,补益精血”的作用,被冠以沙漠人参的美称。主要产于阿拉善盟、巴盟。

沙棘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胡颓子科。枝灰色,有刺。叶互生,线状披针形,被银色鳞毛。生长不择土壤,可做固沙植物。果也可提炼沙棘精或做饮料。中医学上以沙棘入药,主治咳喘多痰,闭经,咽喉肿痛等,沙棘在自治区各地都有分布。

麻黄 小灌木。麻黄科。枝丛生,叶鳞片状。夏季开花,花单性,成卵形穗状花序,种子藏于肉质苞片内。中医学上以茎枝入药,性温,味辛微苦。功能发汗解表,利尿,主治外感风寒、怕冷、发热、无汗咳嗽、气喘、水肿等症;我区麻黄素产量占全国第一。

甘草 豆科。多年生木质草本。亦称甜草、甜草根。高可达100厘米。夏季开花,蝶形花冠,淡紫色。荚果狭长椭圆形,弯曲成镰刀状或环状。内蒙古是主要产地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质量居第一位。以伊克昭盟和赤峰市产量最多。

松茸 食用真菌。又名松蕈、松菇。产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菌体大而胖,肉质细腻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还具有抗癌的药理性能。

笃斯 生长在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一带的杜鹃花科小灌木笃斯秧上的酱果,为大兴安岭的特产之一。亦称笃斯越桔。笃斯皮薄汁多,味酸甜非常可口。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产笃斯约750万公斤,丰年还更多些。

黄芪 内蒙古黄芪又称正北芪。豆科。亦名黄耆。多年生草本,根甚长。以根入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中医学上有“圣药”之称,亦可作为滋补食品。内蒙古黄金黄色含粉质、糖份高、条秆粗壮,前身色鲜黄,畅销国内外。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包头市、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

苦杏仁 山杏果仁。中国传统出口商品。苦杏仁味苦,含脂肪油50%,并含有苦杏仁甙和苦杏仁酶,可以制取杏仁油(脂肪油)和挥发性杏仁油(苯甲醛)。在医药上,有宣肺降气之功,可治外感咳嗽、气喘、喉痹、肠燥便秘等症。在工业上,可做化妆原料、酿酒、造醋。

黑瓜籽 一种形似黑色的籽实。俗称打瓜籽。黑瓜籽仁含蛋白质、指肪、维生素、淀粉等营养成份,是制作各种糕点、月饼、油茶面等食品常用的辅料。自治区黑瓜籽在哲里盟、赤峰市、兴安盟、巴彦淖尔盟、包头市、伊克昭盟均有出产,年出口量在50万公斤左右。

莜麦 禾谷类作物。学名裸燕麦。根据播种期早晚分夏莜麦和秋莜麦。莜麦籽粒瘦长,有腹沟,表面生有茸毛,尤以顶部显著。莜麦是营养丰富的粮食作物,在禾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其组成也平衡。由于莜麦营养丰富,耐饥抗寒,在自治区西部被誉为一宝。莜麦含糖份少,蛋白多,是糖尿病患者较好的食品。

河套密瓜 系厚皮系统非网纹类甜瓜,中早熟品种。又名华莱士瓜。瓜为圆球、扁圆球或柠檬形,表皮光滑有裂纹,皮深黄或桔红色 ,肉脆汁多,味极甜,兼有梨、苹果、香蕉和蜜桃等水果浓香味。是巴彦淖尔盟黄河后套地区的著名特产。畅销北京、天津、广州、东北等地,在香港也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