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特产
1、淮阳黄花菜 地理标志产品
黄花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金针花、黄花草、七星菜、安神菜主要分布于东北东部地区,喜生于干燥的山坡、荒地、干草甸子、田边路旁。具有“观为花,食为菜、用为药”的美称。它的胡萝卜素的含量不亚于胡萝卜,肉质肥大,花味清香,营养价值很高,是著名的碱性食品。黄花菜炒肉是东北家常菜之一,还可以打卤、涮锅。淮阳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河南省淮阳县 《关于实施淮阳黄花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淮政文〔2006〕5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河南省淮阳县城关镇、冯塘乡、刘振屯乡、临蔡镇、大连乡、新站镇、葛店乡、四通镇、鲁台镇、安岭镇、黄集乡、郑集乡、朱集乡、齐老乡、豆门乡、曹河乡、王店乡、白楼乡、许湾乡等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2、酱蒲菜
酱蒲菜,是淮阳县酱菜厂独家生产的调味食品。蒲子属多年水生植物,生长在沼泽地带。蒲叶呈扁片状,宽1-1.5厘米,高2-3米,露出水面,色泽青绿,可制各种编制品。根茎生长在水下或淤泥深处,直径2-4厘米。淮阳城湖淤泥深厚,土质肥沃,蒲菜生长条件得天独厚。根茎剥去外皮,呈银状,生吃脆甜无丝,味美可口;熟吃久煮发脆,鲜嫩芳香;酱制别具风味,更为独特。据《淮阳县志》记载,孔子于前489年到陈州(今淮阳城)时,在陈绝粮饥饿难当,其学生子路下城湖拔了几根蒲子,剥去根茎的外皮。试尝之后脆甜可口,于是仲尼师徒饥腹得饱。袁世凯的堂侄袁寿山久居淮阳,爱吃蒲菜。给袁寿山做饭的厨师为了投其所好,让他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蒲菜,便将剥好的蒲菜腌制在甜面酱内。数月后吃着脆甜,酱香浓郁,酯香纯厚,别具风格。后来美馥斋、四美斋等几家酱菜作坊也按上法腌制酱制,于是广大群众也吃上了酱蒲菜。该产……
3、淮阳泥泥狗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其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林林总总的怪异形体中有九头鸟、人头狗、人面鱼、猴头燕、独角兽、多头怪、翼鱼、翼兽、人面猴、四不象、猫拉猴。草帽虎、怪狮、驮子斑鸠、龟、蟒、蛇、狗、熊、蟾蜍、晰蜴、豆虫、蝎子等等,还有各种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余种。泥泥狗因其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淮阳泥泥狗》精选200余种泥泥狗作品,系统地反映了这一颇具原始风格的民间艺术。……
4、民间泥玩
淮阳,古称陈州,是中国历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建 都之地。淮阳城北有“太昊陵”,俗称“人祖庙”。“太昊”是形容伏羲像日月那样光明,以赞美他在茹毛饮血的人生之始,教民"作网罟,以佃以鱼,以赡民用;养六畜,以充庖厨的圣德(《史纲评要·太昊伏羲篇》)。 “太昊陵”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为“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在二月会期间,每天有炎黄子孙10万人云集淮阳,在伏羲陵和女娲观前朝祖进香,祈盼国运昌盛,民富国强。 太昊陵“人祖庙会”的原始主题是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以求子孙繁衍。所以,至今仍保留着远古初民“生殖崇拜”的遗俗,如颂扬伏羲、女娲的“履迹舞”,再现“生殖崇拜”上古遗风的“摸儿洞”、“献旗杆”、“拴娃娃”以及各种动物下部的女阴符号等等,展示了人类的生命意识和种族繁延的永恒主题。 淮阳“泥泥狗”,就伴随着宗…
5、龙湖荷叶茶
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秀丽的中国淮阳县,有着五千年多年历史的万亩龙湖中,沿岸村民以湖为生,荷花、莲藕、蒲萎、打渔一直传承了几千年。 2011年10月19日在东关社区凌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淮阳县碧荷香特产有限公司,仔细观摩了作为该县“一村一品”特产品牌荷叶茶,凌书记向我们仔细介绍了“荷叶茶”由来。 2006年,淮阳县东关社区几户群众开始用龙湖里的荷叶试制“荷叶茶”,但由于技术原因,一直没有成功,所生产的荷叶茶质量差,口感得不到市场认可。镇政府在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市场考察和向有关专家请教,认为荷叶保健作用价值极高,利用荷叶生产茶叶,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于是多次组织人员到外地学习制作茶叶的生产技术,同时聘请外地技术人员到淮阳现场指导传授技术,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终于正式研制出龙湖特产“荷叶茶”。 2010年,在前期基础上,镇政府帮……
6、淮阳槐山羊
淮阳槐山羊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特产。槐山羊体质壮实,结构匀称。毛细而匀,纯白居多。肉质鲜嫩、膻味小、适合烹调,为人们所爱食。槐山羊板皮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亨有盛名,称为“汉口路槐皮”。淮阳是中心产地之一,境内饲养始于春秋。经历代代人工选育,形成地方优良品种。槐山羊体质壮实,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面似三角形,分有角无角两种。竖耳,直须,双目有神,颈粗稍短,前躯较宽,背腰平直,肋骨张开。中躯呈圆筒形,后躯发达,尾短而上翘。四肢有力,蹄质坚硬,行动敏捷。毛细而匀,纯白居多。食草广泛,适应性强,易管理,疾病少。其板皮肉面为浅黄色和粽黄色,油润光亮,有核桃花纹,常称豆花板或腊黄板,板质细密,毛孔细小均匀,分层多而不碎,折叠无皱线,拉力强且柔软,韧性大而弹力强,是制革业的上等原料,畅销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年出口量近40万张。1983年获国家外经贸部荣誉证书。 ……[
7、龙湖鲤鱼
龙湖鲤鱼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龙湖的特产。淮阳居民利用龙湖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渔业,每年上市鲜鱼10万公斤左右。淮阳龙湖位于黄淮平原腹地,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16483),水域面积8000多亩。其气势,其规模,无不令杭州西湖、武汉东湖黯然失色。湖水环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补誉为内陆奇观,中原名珠。 龙湖盛产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鳊鱼、鲂鱼、鲇鱼、黄颡鱼、乌鳢(黑鱼、火头)、青鱼、草鱼、鲢鱼等,而鲤鱼久最富盛名。早在春秋时期,龙湖鲤鱼就闻名遐迩了。《诗经。陈风》蘅门篇中,曾有“蘅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岂其食鱼,必河之鲤”的诗句。那时,龙湖鲤鱼就和黄河鲤鱼齐名了。淮阳县志记载,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郡女垣中得鲤鱼,长7尺余。 淮阳习俗,鲤鱼象征吉祥富裕。男女成媒,一定……
8、王家五香羊头
推荐8
王家五香羊头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的特色美食。其肉质细嫩、滑润、爽口、颜色鲜亮,食用时香味扑鼻,细烂无异味,肉肥而不腥腻,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滋补壮身之药理功效。王家五香羊头是由回族穆斯林王勤义先生在祖辈百年煮制羊头的基础上,聚传统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研制出华夏独一无二的火焖羊头奇特配方。最大特点:羊肉选用的是豫东区域有名的上等槐山羊。其肉质细嫩、滑润、爽口、颜色鲜亮,食用时香味扑鼻,细烂无异味,肉肥而不腥腻,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开胃,滋补壮身之药理功效。曾被国家、省、市、县烹协、旅游协会评为:中华名吃、河南地方名吃等称号。同时又增加了更具有特色的芝麻叶手工杂面条,味美纯正,回味悠长,仿佛又回到以前的农村生活气息。 龙都大道中段(田湾)淮阳王家羊头第一家的美誉响遍中原。……
9、冯塘耿氏熏鸡
推荐9
冯塘耿氏熏鸡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冯塘乡的特色美食。其特点是色泽金黄、皮脆骨酥、软烂鲜嫩、油而不腻、咸淡可口,有清淡的腊肉香味,并有健脾保健之作用。冯塘耿氏熏鸡历史悠久,源于清代,由宫廷传入民间。熏鸡加工以宫廷秘方为基础,经过耿氏四代人的精心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加工程序。原料选用6个月龄的健壮柴鸡,精选20多种天然名贵香料和中草药,工序达10多道,纯手工加工。 冯塘耿氏熏鸡以其完美的造型、诱人的色泽、独特的风味、可靠的质量而久负盛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广销周边市县。该产品被周口市工商局、周口市商业局、周口市消费者协会、周口市个体劳动者协会评为“周口市优质风味小吃”,荣获周口市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的称号,并于2005年通过了国家商标总局注册的“冯塘耿氏”商标。 淮阳县冯塘耿氏熏鸡店,位于淮阳县冯塘集镇中心繁华地段,现由耿氏熏鸡第四代传人耿振主……[详细]
10、烧蒲菜
推荐10
烧蒲菜是淮阳独有的名菜,被列为河南省地方名菜之一。它以城湖特产蒲子下端的嫩蕊为原料,加配佐料烧制而成。烧蒲菜可单独烧制,也可与肉、鱼、蛋拼合烧制。种类有虾仁烧蒲菜、蛋黄烧蒲菜、鱼片烧蒲菜等。…
淮阳的中秋节风俗有哪些
淮阳的中秋节风俗
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合家团聚。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致以怀念。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
铁塔燃灯是一项重要活动。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
中秋节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圆之意。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吃蒸月饼的习俗:(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
吃干饼的习俗:那干饼通体圆形,下一层常做成十二个“月瓣”,“瓣”上插枣,上一层,或做“玉兔”,或做“猴”,又装饰许多面塑染色花果,此物用以供月、赠亲友,好看亦中吃。
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
吃南瓜的习俗:相传很久以前的一个八月十五,南山脚下一名叫黄花的美丽少女,用从山中摘到的野南瓜救活了自己奄奄一息的双亲,并教会了当地乡亲种植南瓜的技巧。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纪念黄花姑娘。
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
淮阳的特产是什么?
淮阳的特产是:
1、槐山羊:
是中国山羊良种,淮阳属于中心产区之一,槐山羊肉质鲜嫩,膻味小,板皮也是制作皮革制品的优良材料。
2、泥泥狗:
又称陵狗或灵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的总称,是在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
3、龙湖荷叶茶:
利用龙湖里的荷叶制作而成。
4、王家五香羊头:
王家五香羊头是由回族王勤义先生在祖辈百年煮制羊头的基础上,与科学方法相结合研制出的独一无二的火焖羊头配方。
5、冯塘耿氏熏鸡:
冯塘耿氏熏鸡是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冯塘乡的特色美食,其特点是色泽金黄、皮脆骨酥、软烂鲜嫩、油而不腻、咸淡可口。
有关淮阳的历史文化、民风习俗。
历史文化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传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创华夏民族远古之文明:制网罟,教民渔猎,开畜牧业之先河;画八卦,分阴阳,奠定中国古典哲学之基础;造土损,制琴瑟,始有中华之古乐:定姓氏,制嫁娶,革除原始社会之群婚习俗;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历史上曾三次建都, 三次为国。 6500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定都, 创下先天八卦和龙图腾,燃升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5000年前,炎帝 神农氏在此建都始称陈,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先河。 3000多年前, 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建陈国。道教始祖老子生于陈国苦县 , 这里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天下文官祖, 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为他儒家学说 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上古时代, 这里一直是华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陈风》10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晏殊、范仲淹等文坛巨匠留下歌咏淮阳的千百名篇。县城所在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位于万亩龙湖之中。占地 875 亩的太昊伏羲陵庙耸立龙湖北岸, 殿宇巍峨 , 金碧辉煌 ,位居全国十八大名陵之首。一陵一湖一古城相辉相映,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龙湖风景名胜区,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厚重的历史文化为淮阳留下了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有史可查的达326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太昊伏羲陵庙,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建国50载,两位总理拜谒,威严有加的朱镕基总理,虔诚谒陵之后,一改从不题词的常规,欣然题写“羲皇故都”匾额。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周围五省数百县市农民云集进香,日均20万人,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平粮台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我国唯一一座有史书记载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遗址。考古发掘出九个“中国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国城市建设历史推进到4700年前,史学界称之为“华夏第一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考古发掘”。 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7处,淮阳县城所在地就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陈楚故城。东汉时期的陈王刘崇墓,是至今考古发掘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砖石结构墓。
面积16000多亩龙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从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在这里择水而居,繁衍生息,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民族,因此可以说,龙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湖。湖中景点众多,全国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形成“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中原水城独有特色,被誉为“中原明珠”、“内陆奇观”。这是一片历史之水、文化之水、神奇之水、神灵之水,《诗经•陈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是对3000年前龙湖美景的真实描写,这里姹紫嫣红的莲花,是商周时代留下的优良种群;茂密生长的蒲苇,曾是夫子“陈蔡绝粮”的充饥美食;绝无仅有的白龟,把羲皇“一画开天”的传说变成了史实;这里荡漾的每一片碧水,都倒映出中华民族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七台八景声名远播。剪枝公园被称为“淮阳独秀”、“天下奇观”。淮阳泥泥狗被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俯拾皆是。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五亿七千万年前,在中国境内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 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他造干戈、饰武功,统一四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综合各个部落的特点,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后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艺五谷,率领先民步入农耕社会。所以说,淮阳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体的象征。夏,陈属豫州。商,为虞遂封地。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陈国,筑陈城; 以国为姓,陈胡公妫满便是陈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孙、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就生于陈国苦县。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196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在六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淮阳五次建都,四次封国,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则国,统制则郡,南北迭辖,州县兼置,始终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国务院撤消淮阳专区,才改为县治。所以考古学家称: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六千年看淮阳。
淮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历代帝王称为“开物成务”之风水宝地。被称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在这里著书讲学长达四年之久,为他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留下了“陈蔡绝粮”千古佳话。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有《陈风》十首。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等文坛巨匠在这里留下了歌咏淮阳的不朽佳篇。包公陈州放粮也发生在这里。
特色美食
苏义忠烧鸡店
苏义忠烧鸡 - 杨普仲摄影淮阳北关的苏义忠烧鸡店是以经营烧鸡为主,兼营羊头、羊肉、豆腐皮的清真熟食店。数十年来,苏义忠先生潜心钻研,广取各地名吃之长,创造出了独门秘方,使苏家烧鸡享誉豫东。目前的苏义忠烧鸡以制作独特、形色美观、肉烂脱骨、营养丰富而闻名豫东大地,倍受各界人士的青睐,凡品尝者无不拍手称绝。知名画家蓝天野(《封神榜》中姜子牙的扮演者)品尝后称赞不已,说苏义忠烧鸡肉鲜味美,陈州一绝。历年龙都朝祖会期间,海内外来淮作家、书画家都点名要苏义忠烧鸡,并感叹其五味俱佳,欣然命笔题字作画,使得苏义忠烧鸡声名远扬。2006年,苏义忠先生被河南电视台“厨王争霸”大赛组委会聘为清真名吃顾问;2007年苏义忠烧鸡成为淮阳唯一一家荣获市级“文明诚信商户”的餐饮店。同年苏义忠先生当选第十一届淮阳县工商联合会常务委员;2008年“苏义忠羊肉”被周口市旅游协会授予“风味名吃”的荣誉;“苏义忠烧鸡”被周口市旅游协会授予“十大风味名吃”的称号。2009年荣获市委宣传部“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苏义忠先生继承传统工艺精髓,在选鸡、宰杀、撑型、烹煮、用汤、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了一套独门经验。他选鸡严格,选用两年以内的柴鸡,以保证鸡肉质量;加配多种名贵调料, 经素油烹炸、精工制作而成的烧鸡,富含蛋白质,具有五味俱佳、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香气扑鼻、肉白细嫩的特点。
几十年来, 苏义忠烧鸡始终坚持传统操作规程, 故而群众对其烧鸡有着“出门百步外,余香留口中”的赞誉;经常食用能收到开胃健脾、温中益气、通络提神的功效。今日的苏义忠烧鸡成为淮阳人探亲访友的馈赠佳品,更成为海内外游客莅临淮阳的名吃首选。
朱麻子炖肉胡辣汤
朱麻子炖肉胡辣汤,历史上叫"朱家胡辣汤"。朱麻子叫朱锦章,淮阳城内人。其先祖从宋朝开始在城北十字街西经营胡辣汤。相传明洪武皇帝朱元璋创业之初,路过淮阳,几天没吃东西,人困马乏,卧倒在北十字街口,被一位姓朱的老汉救起,献上一碗胡辣汤,朱元璋喝后马上清醒过来,连喝三碗,口称"好汤、好汤!"待朱元璋即位以后,把这位朱姓老汉宣召到宫廷御膳房,专司汤膳。自此,朱家胡辣汤名声大振,朱家也以此为业经营至今。朱麻子自民国时从父辈手中接过做汤技术后,又经一番苦心经营,创制了炖肉胡辣汤,所,以现在叫朱麻子炖肉胡辣汤。
朱麻子炖肉胡辣汤的特点是稀稠均匀,咸甜适中,肉烂如泥,酸辣可口,香味四溢。素有"朝饮胡辣汤,暮嗝尚余香"之说。外地客人来淮,淮阳籍的港、澳、台同胞回淮探亲,都以能喝上"朱麻子胡辣汤"而津津乐道。
淮阳馄饨
淮阳馄饨始于民国初年。当时的饭业老板范好德以经营馄饨、小笼包子出名。为了创出牌子,他走南闯北,吸取南北诸家馄饨之长,结合淮阳人的口味,创出了带有淮阳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
淮阳馄饨的做法是:用清炖鸡汤,下肉馅面叶,再沸冲加工好的鸡丝、海米、榨菜、紫菜、粉丝、海带、小生氽丸、鸡蛋皮丝,然后加适量小磨油、味精、陈醋、料酒、酱油、香料等调味品。根据季节,还可以加蒲菜、金针菜、韭菜、香菜、蒜苗、荆芥等鲜菜。其味道鲜美,清利爽口,香而不腻。
该小吃"文化大革命"中曾一度绝迹,1980年前后城内开始恢复经营。它继承了淮阳馄饨的传统工艺,保持了地方名吃的独特风味。目前,城关各夜市,馄饨摊点云集,食客经常暴满。
张家驴肉汤
张家驴肉汤,系清汤炖驴肉而成,此汤肉汤分明,肉烂而不腻,汤色白似乳,浓郁开胃,香味扑鼻。或伴食、或下酒、细细品之,余味悠长。自清道光年间到建国初,县城内驴肉汤均有张家独家经营。当时此汤远近闻名,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过往商贾,乃至乡村野夫都以在淮阳县城能喝到张家驴肉汤为一大乐趣。
另外,张家驴肉汤店还配有"驴白血",更是上品中的精品。驴白血系张家祖传绝技,用驴血加工炮制。形状似脑非脑,似蛋非蛋,白而细嫩,色香味俱佳。此食品营养丰富,可大补元气,养血安神,老少皆宜,食者称绝。
烧蒲菜
烧蒲菜是淮阳独有的名菜,被列为河南省地方名菜之一。它以城湖特产蒲子下端的嫩蕊为原料,加配佐料烧制而成。烧蒲菜可单独烧制,也可与肉、鱼、蛋拼合烧制。种类有虾仁烧蒲菜、蛋黄烧蒲菜、鱼片烧蒲菜等。不论哪种烧蒲菜,均色白如玉,鲜嫩清香,别具风味。每逢夏秋季节,县内各餐馆均把烧蒲菜作为淮阳地方名菜招揽食客,好客的淮阳人也常以烧蒲菜为领头菜来宴请嘉宾。
盖家锅盔
盖家锅盔,由本县黄集乡盖庄盖老殿始创于清光绪末年,传其子盖长荣,先后两代。其锅盔无磺、无碱、馍味香甜。做法是:用开水烫面提酵,接面二至三次,上杠搋软,再用手反复搓揉,达到光滑油亮,色如雪团。做成圆饼(或半圆),靠锅边粘贴,武火烧成一面喧白一面焦黄,不霉不坏,出锅后就是味道鲜美、外焦里软的独特锅盔。
盖家锅盔问世后一直受世人喜爱,30年代已居淮阳馍业之冠,名扬周围数县。现营业点常设在城关南十字街路东,每天下午四点上市,供不应求。因淮阳盖家锅盔远近闻名,所以,历年太昊陵会期间,周围数百里的香客,游人多以能捎回盖家锅盔,全家共尝为幸。
方布袋烧鸡/方布袋豆腐把
方布袋烧鸡名字来由现在的方家长辈乳名布袋而来,其烧鸡制作口味香浓而又不腻,远近闻名,制作工艺以及作料暂时不得而知,其他几种(比如符离集烧鸡)均不比方布袋。而其豆腐把(薄豆腐切成条煮制而成)正是用这种烧鸡的制作程序以及作料制作而成。淮阳人出外多日回来必尝一口方布袋烧鸡和方布袋豆腐把,家宴酒席必不可少。
地方特产
黄花菜—独具七蕊,黄花菜中的极品
淮阳黄花菜独具七蕊,黄花菜中的极品淮阳黄花菜菜条丰润,色泽金黄,质地筋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独具七蕊,据调查除淮阳之外的任何地区种植的黄花菜皆为六蕊,即使根系是从淮阳县挪出的黄花菜亦是六蕊,是黄花菜中的极品。早在汉朝时期就已闻名全国,成为朝圣的贡品。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到陈州(淮阳古称陈州)郊游时,品尝过淮阳黄花菜后,在陈州苏坡亭写下“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簪”的千古佳句,给予极高的赞誉。淮阳人民以此为荣,把淮阳黄花菜改名为“金针菜”。 淮阳黄花菜是难得的保健品。据《本草纲目》记载,黄花菜具有健脑、益智、抗衰老等;提起金针菜,还有一段不平常的故事呢?据说,秦朝未年,陈胜、吴广率领农民起义军攻下陈州(今河南淮阳县)建都称王时,士兵们在兵荒马乱中,把生机旺盛的黄花菜践踏得不成样子,当地有个名叫金针的姑娘,看到这种情况十分痛惜,于是就对其精心管理培植,结果黄花菜又死而复活。棵棵长得亭亭玉立,开满醉人的鲜花。后来,人们为纪念金针姑娘,就把黄花菜起名叫金针菜。
泥泥狗—真图腾、活化石
“老斋公,慢慢走,给把泥泥狗,您老活到九十九。” 淮阳乃至豫东一带的人,很多都还记得这首歌谣。曾几何时,依托太昊陵,方圆上百里的地域内,有这样一个古老的习俗:沿途的孩子拦住赶庙会的成年人索要泥泥狗,并唱起这样韵味悠悠的歌谣。被索要者,除了赶快把随身携带的泥泥狗撒在地上,让孩子们去捡拾,别无选择,因为那是一种美丽的祝福,当地人认为,把泥泥狗送给孩童或亲朋好友可以消灾祛病,吉祥平安。所以,南来北往赶会的香客,回去时,总少不了带一些泥泥狗。淮阳特产淮阳泥泥狗—真图腾、活化石"泥泥狗"是淮阳县太昊伏羲陵泥玩具的总称,当地农民用黄泥捏成的、含纳福避邪之意的祭祀物。除了狗外,它还有猴、羊、鸟等110多种形态,相传已有3000多年历史,泥泥狗又叫“陵狗”、“天狗”,为淮阳太昊陵所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狗”。据说,“泥泥狗”是为伏羲、女娲看守陵庙的“神狗”,赠送亲友,可以消灾、祛病,颇为神圣。 泥泥狗是用胶泥捏制而成,全身染黑色作底,然后用大红、黄、白、绿、桃红五色点画出由圆弧曲线、直线和点组成的各种图案,线条稚拙而生动,色彩绚丽又不失沉稳。泥泥狗造型古朴浑厚,形状奇特怪异,其题材包罗鸟、兽、鱼、虫与人物,可谓无奇不有,个个充满着一种虚幻的超脱神秘感,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味和野性的芬芳。泥泥狗都是有孔可吹,声音悠远明亮,呜呜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神话。 泥泥狗是淮阳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淮阳泥泥狗设计精美、品位高雅有很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被专家们赞誉为“真图腾、活化石”和“现代活文物”。
淮阳蒲菜
蒲菜是蒲根剥去硬皮后的嫩芯。淮阳蒲菜历史悠久,传说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被困陈、蔡,绝粮7日,就是靠蒲菜维持生命的。从此,蒲菜成为别具风味的名菜。淮阳蒲菜有许多特点:生菜水灵白皙,鲜艳嫩脆,别号“淮阳大葱”。外地蒲菜麻嘴,而淮阳蒲菜生吃甜脆爽口。淮阳蒲菜烧、炒、焖、煮各具特色,都是淮阳地方风味一绝,外地旅客品尝后赞不绝口,引以为奇。
槐山羊
槐山羊是我国山羊良种之一,淮阳为中心产区。它具有体质结实,毛细而匀,皮质细密而有弹力。产肉性能好,屠宰净肉率为38.9%。肉质鲜嫩,膻味小,是皮肉兼用型优良品种。槐山羊板皮具有皮质厚、板面细、油性好、韧性好、弹性强等优点,是制作各级皮革制品的优良材料,在航空工业上也有一定的用途。槐山羊板皮在国际市场上称作汉口路槐皮,很受欢迎,远销美、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玩具,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它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民间盛行给儿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画虎脸,寓意健康、强壮、勇敢。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枕头虎、套虎等。 在太昊陵,尤其是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的太昊伏羲陵古庙会上,随处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布老虎,有单头虎、双头虎、直卧虎、玩具虎、枕头虎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这些老虎不是深山老林中那种凶猛的野兽,而是装饰化、人格化了的布玩。它们造型天真活泼、稚气可爱,活像一个个惹人喜爱的孩子,它们虽然不再是老虎的自然形态,可是,当人们看到它们时仍以为虎。
历史沿革
据传原始社会时期,淮阳为太昊伏载氏和神农氏都之。
夏属豫州境。禹受命将尧姓封于陈。
殷封虞遂于陈。
西周初,武王封妨满为陈侯,陈为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
春秋末,楚灭陈。战国末楚顷襄王迁都于陈,陈为楚都。
秦置陈县,初属豫州颗川郡,后属陈郡。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涉率农民起义军都于陈,号"张楚"。
西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置淮阳郡。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陈县属之,隶兖州。
新莽时,改淮阳国为新平,改陈县为辰陵,属兖州。
东汉明帝改新平为陈国,章帝改为郡,陈县属之,隶豫州刺史。
三国时为魏地,陈县属陈郡。明帝封植为陈王,遂改郡称国,后复作郡,隶豫州。
晋武帝合陈郡于梁国,封司马彤为梁王,陈县属之,隶豫州。南朝宋移陈郡治项城,以陈令属南梁太守,隶南豫州。
南朝齐置南陈县,属陈郡,隶豫州。
北魏合陈县人项县(在今槐店),属陈郡,隶北扬州。
北齐移项县于故陈城,属信州,隶北扬州。
北周改信州为陈州(陈州名自此始),项县属之,隶北扬州。
隋析项县置宛丘县,并置临蔡县,属陈州淮阳郡,隶豫州。
唐宛丘县析置新平县,属陈州淮阳郡,隶河南道。
五代宛丘县属陈州。
梁隶忠武军节度使。
晋、周隶镇安军节度使。
宋宛丘县属陈州淮阳郡,后升淮宁府,隶京西北路。
金宛丘县属陈州,隶南京路。
元宛丘县属陈州,隶陈梁路。
明废宛丘县人陈州,属开封中书省。
清初仍明制,隶河南布政使司。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道、卫归陈州。雍正二年(1724年),改陈州为直隶州,县为附郭,仍统4县。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陈州府淮宁县附郭。
民国2年(1913年),裁府复县,改淮宁县为淮阳县,隶河南省。民国21年(1932年),设河南省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淮阳,县属之。民国27年(1938年),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日伪设淮阳县政府,属豫东道,隶河南省。同时,民国县政府南迁水寨镇。民国34年(1945年)光复后,民国县政府,治城关,属第七区督察专员公署、隶河南省。民国32年(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淮太西县,设抗日民主政府,治东夏亭(今西华县境内),属中共水东特委,隶中共河南省委。民国35年(1946年),建立淮阳县人民政府,治戴集(今葛店乡境内),属淮阳专区。民国38年(1949年)3月,中共先后建立的周口县、界首县、夏亭县、淮阳市同时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淮阳县属淮阳专区,隶河南省。淮阳专员公署,治淮阳。1953年,淮阳专区撤销,县改属商丘专区。1959年,商丘专区撤销,县改属开封专区。1962年,恢复商丘专区,县再改属之。1965年,置周口地区,淮阳县从属至今。
2000年,淮阳县辖6个镇、14个乡:城关回族镇、安岭镇、四通镇、临蔡镇、新站镇、鲁台镇、许湾乡、曹河乡、黄集乡、豆门乡、朱集乡、齐老乡、郑集乡、冯塘乡、搬口乡、白楼乡、葛店乡、王店乡、大连乡、刘振屯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29357人,其中:城关回族镇 98293人、新站镇 64274人、鲁台镇 63136人、四通镇 38521人、临蔡镇 53057人、安岭镇 69844人、朱集乡 64962人、豆门乡 47750人、冯塘乡 73339人、刘振屯乡 62335人、王店乡 63843人、大连乡 74440人、葛店乡 63050人、黄集乡 48319人、白楼乡 55217人、齐老乡 59949人、郑集乡 63665人、曹河乡 52972人、搬口乡 44736人、许湾乡 67655人。
2004年,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周口市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批复》(2004年9月26日豫民行批[2004]7号文件)和《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川汇区和淮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将淮阳县搬口乡整建制划归周口市川汇区管辖。 搬口乡位于淮阳县境西南部,西依川汇区,总面积66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10月22日,举行淮阳县搬口乡移交川汇区暨揭牌仪式。行政区划调整后,川汇区人口由调整前的37.6万人增加到42.2万人。
2005年11月16日,原属于太康县的4个行政村(张集乡陈老家村、陈小庄、太康寺村、中营子村)和原属于鹿邑县的2个行政村(辛集乡孔集村和唐集乡张老一村)正式归属淮阳县四通镇所管辖,四通镇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人口10000多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淮阳县辖6个镇、13个乡:城关回族镇、新站镇、鲁台镇、临蔡镇、安岭镇、四通镇;朱集乡、豆门乡、白楼乡、冯塘乡、大连乡、葛店乡、王店乡、曹河乡、郑集乡、许湾乡、黄集乡、齐老乡、刘振屯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