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个民族或地区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或者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

但愿能帮到你,希望采纳!

地方民居特色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1-3-15 07:07

是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提问者: 王主哲 - 一级最佳答案蒙古包

Mongolianyurts

蒙古等游牧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蒙古语称格儿,满语为蒙古包或蒙古博。游牧民族为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这种居所,易于拆装,便于游牧。自匈奴时代起就已出现,一直沿用至今。蒙古包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 ,几块连接,围成圆形 ,长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西南壁上留一木框,用以安装门板,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夜间或风雨雪天覆以毡。蒙古包最小的直径为300多厘米,大的可容数百人 。蒙古汗国时代可汗及诸王的帐幕可容2000人。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动式两种。半农半牧区多建固定式,周围砌土壁,上用苇草搭盖;游牧区多为游动式。游动式又分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两种,前者以牲畜驮运,后者以牛车或马车拉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蒙古族定居者增多,仅在游牧区尚保留蒙古包。除蒙古族外,哈萨克、塔吉克等族牧民游牧时也居住蒙古包。

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即蒙古人所称的“格尔斯”。自从有蒙古族以来,人们就开始使用蒙古包。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无人知道确切的时间。

蒙古包成为蒙古人的日常居所。大多数蒙古人是游牧部落,终年赶年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头双峰骆驼驮着,运到下一个落脚点,再重新搭起账篷。

西藏的传统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一般为2至3层,也有4层的。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平面布置逐层向后退缩,下层屋顶构成上一层的晒台。厕所设在上层,悬挑在后墙上,厕所地面开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中,以免除清扫的麻烦;设有两层厕所的,上下层位置错开,使上层污物能畅通无阻地落到底层粪坑。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藏族帐篷有冬夏帐篷之分。冬帐篷,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先编成一定宽厚的深棕色或黑色、白色毡条,然后根据需要尺寸缝织成帐篷,这种帐蓬能适应高原暴雨、风雪及高寒气候。大小不一,形状有长方、正方、六角、多角等形。用立架或支柱撑起。室内净高约1.6-2m。帐顶系好牦牛绳,四周钉堤桩牵牢,用木桩或牛羊角桩锚钉。帐顶留有天窗,可通风、采光、出烟,雨天可以遮盖。四周常用草皮或石块垒砌矮墙,以御风寒侵袭。

夏帐篷,为夏天牧民外出时使用的一种轻便帐篷。它由白布帆布、藏布织成,有正方形、长方形。四周饰黝黑、褐或蓝色边。大型帐篷还饰有工艺精湛的吉祥八宝、五福捧寿、白云点狮、六道轮回等类图案。还有可容上百人聚会的大帐篷,由既保温又抗晒的双层帐篷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装饰色彩,在青山绿茵的旷野,散布着点点白帐,缕缕炊烟,别具情趣,很具藏族文化特点。

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 ,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易于搬迁等特点。

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区别于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显的标志。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挢、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着名。

历尽沧桑

羌语称碉楼为“邓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版纳民居

民居建筑是某个民族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传统文化的缩影。西双版纳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的民居建筑,因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以及人口、经济、宗教、科技、思想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多种不同的形式和建筑风格。

雅桑木底盖竹楼

远古时候,傣家人没有房子住,只能住山洞,是一个叫帕雅桑木底的人学会建盖房子后,才教大家建盖傣家竹楼的。

村寨错落有致

哈尼族居住在向阳的山腰,依傍山势建立村寨。村寨一般为三四十户,多至数百户。村寨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周围绿竹青翠,棕樟挺拨,间以桃树梨树,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离村寨不远有清澈酣凉的泉水井。一栋栋哈尼族住房结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

满山遍野长蘑菇

传说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琳麋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蘑菇分层散香气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房屋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顶房较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於用屋顶晒粮,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客人来到,热情的主人就会请你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样有枝有节有根的歌声,并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有史以来,哈尼人迁徙到哪里,蘑菇房就盖到哪里,遍布哈尼山乡,经长期的发展与改进,现在的蘑菇房既有传统特色又日臻完善,与巍峨的山峰,迷人的云海、多姿的梯田,成了一幅奇妙的哀牢山壮景。

13回答者: 武府小道 - 六级 2011-2-13 10:22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写一篇富有地方特色的文章(民居)急急急 2009-3-21

? 说明文 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 25 2009-3-6

? 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者节日习俗或者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8 2009-3-15

? 节日习俗,或者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的作文。 58 2009-3-4

? 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 饮食 民居 13 2008-4-13

更多关于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地方特色 富有 民居

等待您来回答

4399迪士尼号怎么激活

谁知道有个漫画的男主人公叫 龙在天 女主角 叫方谨的这漫画叫什么名字 中国画的

我要在赛格组装一台电脑,只要主机,只要用途是玩游戏(CF)跟高清电影。赛格的进。给个报价

违章停车

4399弹弹堂活动充值好礼大回馈之前的充值算吗

双面胶中女主人在电脑上写的那篇文章

关于HTC diamond2安装游戏的问题!!

违章建设要承担刑事责任吗?详细讲一讲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傣族的建筑受气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环境和人口、经济、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识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西双版纳傣族民居为代表的优美灵巧的干栏式建筑,以元江、红河一线傣族民居为代表的厚重结实的平顶土掌房,以及典雅富丽的佛寺建筑。

40回答者: 阮嘉琪123 - 一级 2011-3-8 16:38

我来评论>> 相关内容

? 介绍一种地方民居特色 217 2011-2-23

? 来个地方民居特色(简略) 29 2009-3-4

? 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 119 2011-3-1

? 地方特色的服饰,民居,饮食,方面的适合小学6年级的作文,急需 2009-3-21

? 地方特色的服饰,民居,饮食,方面的适合小学6年级的作文 2009-3-21

更多关于地方特色民居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民居 特色

等待您来回答

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客家民居

苗族的简介,民居、食物、服饰、节日特色等

阿拉伯民居特色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的发挥题

各具特色的民居 按表格要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各具特色的民居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句子有哪些

各具特色民居的问题及答案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写作特点

其他回答 共 2 条

是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二、你的家乡都有什么特色的美食或小吃呢?

我的家乡坐标山东省的泰安地区,这里山美水美,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家乡人,这里的小麦,玉米等粮食特别丰产,所以自古就有摊煎饼食用的风俗。以前每年秋天丰收以后,各家名户都有搭伙摊煎饼的习惯,用的是那种老式的铁鏊子,有人负责头天晚上把玉米面和成糊发酵好,有人负责烧火,有人负责烙,有人负责叠,说说笑笑,好不热闹,最让人喜欢的是那种烙得稍微火大点,发黄发红的煎饼,吃起来又焦又香又甜,所以我们这些孩子,每次看见家长们烙出这样的煎饼,总是会争着抢着分了吃,所以每次还没等到饭点,早就吃了个肚圆了,想想那样的场景也是我们童年里的一个美好回忆了。

我们家乡的煎饼,在生活的累积中,经过比较改良后,变得越发好吃精细了起来,品种也由原先的单一口味,变成了现在的多种多样,在玉米面煎饼的基础上,增加了小米面的,高梁面的,杂粮面的,地瓜面的,品质也大有提高,张张薄透如纸,有韧性又有脆性,不叠的时候又酥又香,喷水叠好后却又变得又香又软,回味里满满都是甜甜的粮食味道,更是让人多少年都忘不了的“老家味道”。

现在家家户户虽然没有条件再自己烙煎饼了,可市场上都有专门烙煎饼的店铺,由于煎饼比较耐储存,所以在购买的时候往往都是一摞摞地买,买回来用保鲜袋装起来,只要扎紧口,不让它接触空气,以免变干变硬,随时都可以拿出来食用,松软香甜的口感依旧,所以很多家庭都会喜欢储存一些。

我们家乡的煎饼,最适合做一道山东的经典风味美食,那就是“煎饼卷大葱”,煎饼是我们当地的大煎饼,大葱当然也是那种透着甜味,辣而不冲的当地大葱,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天气一暖和,绿油油,水灵灵的小葱就开始大量上市,这种小葱就是大葱的小时候,很是诱人,再搭配上一些别的可生吃的蔬菜,例如韭菜,生菜,苦菊菜等,搭配些油条,馓子,小酥肉等炸制的美味,搭配些胡萝卜或者原味疙瘩那样的咸菜,还有当季的香椿芽,稍微一焯烫拌上豆腐丁,这些都可以,都是老家煎饼可以卷的随意搭配的食材,既简单又好吃,抹上炸酱,卷上喜欢的食材,就可以开吃,非常的受人喜欢。这种煎饼就是我们常说的可以“卷一切”呀。

三、打算去广东东莞旅游,当地最具有特色的美食有哪些呢?大家介绍些吗?

打算去广东东莞旅游,当地最具有特色的美食有哪些呢?大家介绍些吗?东莞菜属于广福菜的风味,具有岭南的地域特色。许多来自其他地区的游客来到东莞享受美食。东莞最有名的小吃是什么?厚街濑户面:这是东莞市的传统菜肴。面条洁白细长,细嫩光滑。然后,加入一大勺汤,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烤鹅。东莞米粉:这是东莞小吃的传统特色之一。在吃之前,将其浸泡在冷水中60分钟以上。油炸时,加入蔬菜、豆芽、肉丝、鸡蛋、辣椒和其他调味品。

白沙鸭:这是东莞的一种特色小吃。它因产于东莞白沙村而得名。肥美的白肉厚而甜,肥而不腻。糖不摇:又名“如意果”,是东莞当地的传统小吃,味道脆甜、芳香,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夏天的姜汁还可以驱寒保暖胃。红荔枝烤鹅:这是东莞一种特殊的烤鹅。鹅是用荔枝木柴烤的,鹅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鹅肉有淡淡的荔枝香味,非常美味。

包蒸粽子:东莞是一种著名的传统小吃,有当地特有的冬叶,水包成粽子,味道芳香,入口柔软光滑。道教肉丸粥:这是东莞的特色小吃。这是以肉丸为主要原料的米粥。肉丸口感柔韧、酥脆、富有弹性。荷叶饭:用荷叶包着米饭和肉蒸熟。荷叶绿,饭团松,米粒软而鲜,有荷叶的香味。仙沙鱼丸:这是东莞市的一种特色小吃。这些鱼必须是新鲜的鲤鱼。

在将鳕鱼切成片并取出肉后,用棍子反复敲打鳕鱼6个多小时,以从鱼中提取蛋白质,然后揉成肉丸。道椒粽子的每一口都充满了期待和惊喜。当你轻轻地咬下去时,糯米和豆子交织而成的咸味立刻充满了整个味蕾。稍远一点,肥而不腻,有点甜的猪肚;最后,在皮肤上涂上一点防沙油香浓的咸蛋黄。秘密告诉你一个秘密:那块猪肚在糖水中浸泡至少2天,能使整个粽子感觉到特别的香,味道会那么好。

四、成都当地有什么比较有特色的习俗传统吗

1、游喜神方

“游喜神方”活动是成都的一种古老的民俗,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喜神方,即喜神所在的地方。每当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成都市民都要携家结友,出南门,访武侯,游喜神方。

2、“舞龙、秧歌、唢呐等民俗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

3、川剧

川剧俗称川戏,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黄)、弹戏(即梆子)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

4、变脸

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瑰宝,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

5、《刘禅落带》

洛带古镇地处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是成都“东山五场”之一,被誉为“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刘禅落带》讲述就是洛带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成都:从“看”文化到“种”文化 民俗文化入人心

五、湖北恩施的美食太有特色了!这几家当地特色餐厅,至今念念不忘

对于一个吃货来说, 美食 是旅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时候想念一个地方,更多的是怀念那里的某一种食物。

这一次湖北恩施旅行,也感受了当地的很多 美食 。小伙伴们都感叹着,恩施不仅自然风光独特,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连 美食 都如此有特色,不愧为一个旅行宝藏地。

那次,在恩施的土家风情餐厅,吃了一桌土家吊锅宴,这是土家族的火锅。

富硒小土豆、苞谷粑粑、土家合渣、土家腊肉....浓浓的恩施特色。

在恩施女儿城的巴人堂,晚上一边看精彩演出,一边吃晚饭,还感受了摔碗酒的豪爽。

大碗喝酒,豪迈摔碗,到恩施不可不试的摔碗酒。喝一碗摔碗酒、吃一桌土家菜可是不能错过的体验。

巴人堂的摔碗酒,一个碗一块钱,喝完一摔,超级解压。

甚至那天中午,在恩施大峡谷女儿寨的峡谷风味餐厅,一桌当地菜也特别的棒,完全没有踩雷的菜。

但是那次恩施旅行,至今念念不忘的,还是在恩施利川,苗家小院的一桌私房菜。

利川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那天看完震撼的腾龙洞,这个世界特级洞穴之一,让我们大开眼界。

这是利川当地朋友带我们去的餐厅,在某个小区的一楼,店面是这样的普普通通。餐厅的装修也很简陋,但是一桌菜足够惊艳。

最有特色的是这道韭香米豆腐,这是苗家小院私房菜馆自创的特色 美食 ,糯香可口。

我们还饶有兴趣地观看了韭香米豆腐的制作过程,主要食材有恩施本地的小韭菜,农家米豆腐,手工肉末。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米豆腐。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具有软化血管、减肥排毒、清热解暑等功效。

不得不说,恩施的土豆真的是太好吃啦,不管做成什么样的菜,都很好吃。

查了下,原来恩施土豆,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还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恩施很适合土豆的生长条件,恩施小土豆的吃法很多,是当地人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句俗话叫:"三天不吃洋芋心里慌。”

恩施本地人似乎很喜欢吃莼菜,我一直以为莼菜是苏杭这片才吃的。

这一份凉拌莼菜,清清爽爽。

莼菜又叫马蹄菜,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种,莼菜中含有大量的锌元素,进入体内可以被机体吸收,可以有效预防儿童多动症。

第二种,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功能,能够预防便秘。

第三种,其中含有一定量的胶质蛋白,进入体内可以吸附体内的毒素,能够预防中毒。

第四种,其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含量极为丰富,可以养肝护肝。

一大锅苗家腊猪蹄,当地人也叫做苗家鲍鱼。里面是腊猪蹄和海带结。

我真的是太爱吃腊猪蹄了!特别的香。

简简单单的鲜笋炒腊肉:

这道菜叫做“向家湾瓜儿盐菜炒肉”,第一次吃。向家湾是恩施利川辖区的一个地名,当地盛产瓜儿菜,也叫大头菜。

一锅黄金玉米羹,用的是坛子玉米面,蜂窝菌,土豆片做成。

金汤牛腩算是改良菜,用的是黄牛牛腩,本地小芋头和西红柿烧制。

一碗苗家蒸肉,用黑猪鲜五花肉,坛子猪肚,坛子包谷面,马儿科土豆做成。

主食是苗家米粑粑,特别的香。

这里的饭大多都是土豆饭。米饭里面的小土豆,样子看起来乖巧,能一口吃一个。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以当地餐饮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潇湘咸辣风格。以大块大砣肉待客为至诚,喝酒用土碗豪饮。

当地颇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各种 美食 ,但是为了 美食 ,也值得去一次。

关于作者: 江南小女子一枚/环球旅行家/到达南北极/知名 旅游 自媒体

关注我,陪你一起看看这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