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阳有什么特色美食
贵阳特色美食:
1、酸汤鱼
酸汤鱼:酸汤鱼源自苗家的质朴美食,由于贵州气候湿润,食材不易保存,所以聪明的人们发明了酸汤,延长食材 的保存时间,酸汤鱼使用的酸汤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酸,淡淡的酸味,还能开胃。
鲜嫩美味的鱼肉,酸而美味的酸汤,让人百吃不厌。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上一个酸汤鱼火锅,那滋味才叫一个爽。
2、花溪牛肉粉
源自花溪区,是贵州的特色小吃,牛肉选用上等的黄牛,汤用多髓牛骨熬制,粉用精制米粉,爽滑有韧性,深受人们喜爱。
3、烤臭豆腐
烤臭豆腐是贵阳街边随处可见的美食,烤得金黄的臭豆腐,撒上精制的辣椒面,香味扑鼻,而且价格便宜,每次上街,来上两块臭豆腐,是一件多么令人满足的事。
4、洋芋粑
洋芋是贵州方言对土豆的称谓,土豆是贵州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洋芋粑是贵阳街头常见的美食,将土豆煮熟后捣成土豆泥或者切成细丝,放入锅中用油炸,外焦里嫩,撒上葱花和辣椒面,美味绝对让你回味。
5、丝娃娃
贵阳常见的传统小吃,在贵阳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能看见,有十二个品种,极具特色,漂亮的颜色,让人食欲大增。
二、贵阳必吃特色美食
贵阳特色美食如下:
1、贵阳辣子鸡
贵阳的辣子鸡无论从鸡肉的选择还是菜油、辣椒等佐料的挑选上,都有严格的标准。除了炒制之外还要焖,也不放那么多干辣椒和花椒,用的是专门制作的糍粑辣椒,鸡肉选用嫩公鸡,加上是多种调料烹制而成。
2、贵阳酸汤鱼
贵阳酸汤鱼属于贵阳十大名菜之一,它主要是以鲜鱼为主要原料,搭配上特有的酸汤小火煨制而成,做好的鱼鲜肉嫩,色泽亮丽,吃着酸辣爽口,汤清味美。
3、青岩卤猪蹄
青岩的卤猪蹄闻名全国,被称为“青岩状元蹄”,几乎全贵阳的猪都因为它“剁了手”。也是来青岩古镇必吃菜,因为出了贵州第一个状元,所以状元蹄也出了名。
4、花溪牛肉粉
花溪牛肉粉是贵州的一道特色名小吃,每次到贵阳旅行,就算排长队也要嗦一碗。这可不是普通的牛肉粉,是用多种名贵中草药精心制作,牛骨头炖汤底,集鲜、香、酸、为一体的招牌花溪牛肉粉。
5、肠旺面
肠旺面,是贵州贵阳极负盛名的一种传统风味面食,所用的面条为手工鸡蛋面条,色泽金黄,面非常有嚼口,吃起来劲道Q弹,非常像泡面。
三、贵阳地方特色美食有哪些?
1、酸汤鱼:酸汤鱼源自苗家的质朴美食,由于贵州气候湿润,食材不易保存,所以聪明的人们发明了酸汤,延长食材 的保存时间,酸汤鱼使用的酸汤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酸,淡淡的酸味,还能开胃。
2、花溪牛肉粉:源自花溪区,是贵州的特色名吃,牛肉选用上等的黄牛,汤用多髓牛骨熬制,粉用精制米粉,爽滑有韧性,深受人们喜爱。
3、烤臭豆腐:烤臭豆腐是贵阳街边随处可见的美食,烤得金黄的臭豆腐,撒上精制的辣椒面,香味扑鼻,而且价格便宜,每次上街,来上两块臭豆腐,是一件多么令人满足的事。
4、洋芋粑:洋芋是贵州方言对土豆的称谓,土豆是贵州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洋芋粑是贵阳街头常见的美食,将土豆煮熟后捣成土豆泥或者切成细丝,放入锅中用油炸,外焦里嫩,撒上葱花和辣椒面。
5、丝娃娃:贵阳常见的传统小吃,在贵阳的大街小巷几乎都能看见,有十二个品种,极具特色,漂亮的颜色,让人食欲大增。
四、贵州特色菜
贵州特色菜谱大全:
1、贵阳辣子鸡
贵阳辣子鸡是一道极具贵州特色的菜。辣子鸡是贵州的传统家常名菜,每逢佳节家家户户都会烧上一锅,全家人一起享用,那种香香的辣滋味悠长而绵软。
2、酸汤鱼
酸汤鱼是贵州美食的第一代表,这个菜主要就是靠酸汤出味的,又酸又辣又鲜香,用西红柿为主料秘制的,酸爽开胃的红酸汤,简直人间美味,里面的豆腐是店内当天磨出来,都是出于纯手工,口感很鲜嫩。
3、羊肉粉
无论走到贵州哪个地方,都能看到羊肉粉店。新鲜的现切羊肉和入口爽滑的米粉搭配,加入鲜羊肉汤,羊肉肥瘦适中,油而不腻,汤汁清而不浊,鲜而不腥,和外面卖的也不一样,也是贵州的一大特色。
4、红油米豆腐
这是用大米和黄豆做的豆腐,颜色微黄,带着米香和豆香。因为每家饭店的红油配方不同,所以你在贵州可以吃到许多不同味道的米豆腐。
5、青岩猪蹄
青岩猪蹄先烤后卤,贵州满大街每个商铺都在卖的青岩猪蹄,吃起来完全没有任何油腻感,它热的时候是软香的,放凉了会变得非常有弹性,很有嚼劲,入口肥而不腻、香糯滋润、味美香辣,是每逢春节贵州人餐桌上都会有的一种美食。
五、贵州特色美食
1、糟辣脆皮鱼:糟辣脆皮鱼——贵阳的传统名菜之一,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更是贵州美食的代表!这道菜油亮色红,看起来就垂涎欲滴,而略带酸、甜、咸、辣的味道,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口感层次丰富的糟辣脆皮鱼,是外地游客来贵州必打卡的一道美食。
2、折耳根炒腊肉:折耳根是贵州人民的心头爱,而折耳根炒腊肉则是贵州的一道名菜,更是一道家常菜。大部分的贵州人都喜欢吃折耳根炒腊肉,或者是凉拌折耳根。折耳根,不仅吃起来爽口,而且还具有很多的养生功效,夏季吃折耳根,可以清热解暑哦。
3、状元蹄:状元蹄是贵州地方的一道传统名菜,香气四溢,吃起来味道妙不可言。不过状元蹄的制作方法却是十分复杂的。先是把蹄髈放水里煮,去毛后加入18味中草药煮开,然后用文火焖烧。一个大锅一次可以煮80只蹄髈,大概需要4个小时。
4、旺肠面:虽然旺肠面是流行于贵州地区的一种汉族风味小吃,但它可谓是“集大成于一身”!贵州的旺肠面集山西刀削面的刀法,兰州拉面的劲道,四川担担面的滋润,以及武汉热干面的醇香于一身,绝对可以担得上“色、香、味俱全”。
5、花溪牛肉粉:花溪牛肉粉,一种流行于贵州的特色小吃,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主食,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花溪牛肉粉的汤汁鲜美,肉香四溢,搭配上名贵中草药进行烹制,还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花溪牛肉粉
六、贵阳的特产美食有哪些
贵阳的特产美食有哪些
导语:贵阳还有一个特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好吃的多。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贵阳的特产美食。欢迎阅读!
贵阳的特产美食
贵阳市,贵州省省会,风光旖旎,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多彩的贵阳,可以领略民族风情,可以饱尝美景,观青山绿水,更可吃到很多美味的地方或民族小吃,贵阳是一个创造美食的城市,它的口味以麻辣为主,比较接近川菜和湘菜。
特色美食有八宝甲鱼、百合牛肉、拌折耳根、北渡鱼、冰粉、波波糖、肠旺面、豆豉火锅、豆腐圆子、豆沙窝、糕粑藕粉、糕粑稀饭、宫保鸡、宫爆鳝鱼、怪噜粉等等。
1、 肠旺面
简介
肠旺面又称肠益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汉族风味面食。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加上面条,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贵阳市区内各小吃街均有卖。
历史文化
肠旺面是贵州贵阳的特色有名食物。最早始创于晚清。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贵阳北门桥一带肉案林立。桥头有傅、颜两家面馆,他们用肉案上的猪肥肠和猪血旺做成肠旺面,以招徕前来买肉买菜的顾客。两家面馆互相竞争,使肠旺面的质量不断提高,最后在贵阳卖出了名气,一直到现在都是贵州人民最喜爱的早餐种类之一。
做法
肠旺面的主要原料是猪大肠、新鲜的猪血旺和擀制的鸭蛋面条。配料和调料有20多种。主料和配料的制作都非常讲究。猪大肠越肥越好,里外洗净,用盐、醋反复揉搓,将肠壁的粘状物揉净,再用清水反复浸漂,除去腥味。然后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属器皿内),把肠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锅内煮熟,捞出切成片。然后又用姜、葱、山奈、八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血旺要嫩,也切成片吃时在汤锅里放一下。配料如脆哨即用猪糟头肉或五花肉,用以鸡蛋面、猪肠、血旺、脆哨四大原料为本,再调放鸡汤、红油辣椒等佐料,经12道工序,才出成品一份。其汤色鲜红、面条蛋黄、肥肠粉白,葱花嫩绿,豆芽金黄,一碗捧出,使人顿感赏心悦目,待举箸下咽,更是满口生香。面条脆细爽口、食不粘牙;肉哨香脆、肠旺鲜嫩;辣而不猛、油而不腻;汤鲜味美、回味悠长。
2、 贵阳丝娃娃
简介
丝娃娃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乍听这名字,真吓人一跳,如同《西游记》中唐僧面对高徒拿来娃娃状的长生果大喊:罪过,罪过!丝娃娃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裹在襁褓中的婴儿,故名。贵阳丝娃娃用米面粉做成薄氏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别名素春卷。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做法
原料:精面粉250克,绿豆芽50克,海带丝25克,酸萝卜丝25克,大头菜丝25克,折耳根节25克,芹菜节25克,蕨菜节25克,凉面25克,窝笋丝25克,酥黄豆20克。调料:盐、麻油、酱油、醋、味精、姜沫、葱花等适量。面粉加水,盐少许揉匀挪透(水与面粉比例为1:6),平锅烧热刷油、擦干,然后左手抓起面团甩圆并向锅底杵一下成为直径为9厘米的圆薄皮时,右手立即把圆形面皮揭起,这样制作数十张春卷皮,放入蒸笼稍蒸一下使其回软,便于包食。也有的家庭制作薄皮饼会使用电熨斗,把面团杵在熨斗底部一下就可以弄出一张。再将绿豆芽、海带丝、芹菜节、蕨菜节用开水氽过,材料丰富的话,可以摆几十个盘子,有凉面,粉丝,酸藠头,酸萝卜丝,胡萝卜丝,脆哨,折耳根,莴笋丝,黄瓜丝等等,分别装入小盘中,小碗内放入酱油、醋、味精、麻油、姜沫、葱花、煳辣椒兑成汁。春卷皮中放入各种素菜丝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放入酥黄豆,浇淋兑好的辣椒汁即成。
3、 糖麻圆
简介
糖麻圆是一道著名的汉族小吃。壳薄内空,形似圆形,色泽金黄,糯绵香甜。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装入布口袋吊起,待水分滤干后放置4-5小时,让吊浆面自然发酵至略有酸味后,加碱、糖揉匀搓成长条,下每个约重25克的剂子20个,搓成圆球形后,粘上芝麻入温油锅中炸,边炸边用平漏勺背反复踏压炸至泡空起来,壳呈金黄色即可。
做法
原料:吊浆糯米面500克,芝麻50克。调料:白糖25克,菜油、碱等适量。
2制作方法:炸。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装入布口袋吊起,待水分滤干后放置4-5小时,让吊浆面自然发酵至略有酸味后,加碱、糖揉匀搓成长条,下每个约重25克的剂子20个,搓成圆球形后,粘上芝麻入温油锅中炸,边炸边用平漏勺背反复踏压炸至泡空起来,壳呈金黄色即可。
4、 贵阳酸汤鱼
简介
酸汤鱼,苗族独有的食品,入口酸味鲜美,辣劲十足,令人胃口大开。一般是先加入特产糟辣椒和本地许多有营养的中草药,借番茄酸烹出自然酸汤,然后将清洗的活鱼下锅煮。酸汤是用烧开的米泔水酿制而成的,上好的酸汤应为白色。清酸汤味酸而清香,但醇厚味略差些,另加上用西红柿泡制的红酸汤,味道就更加完美了。如再加些黄豆芽、小竹笋和野葱作辅料,风味就更加独特。
历史文化
说到酸汤鱼,不能不提到酸汤。到贵州,不能不吃酸汤鱼。相传在远古的时候,苗岭山上居住着一位叫阿娜的姑娘,不仅长得貌美,能歌善舞,且能酿制美酒,该酒有幽兰之香,清如山泉。方圆几百里小伙子们都来求爱,凡来求爱者,姑娘就斟上一碗自己酿的美酒,不被中意者吃了这碗酒,只觉其味甚酸,心里透凉,但又不愿离去,当夜幕临近,芦笙悠悠,山歌阵阵,小伙子们房前屋后用山歌呼唤着姑娘来相会,姑娘就只好隔篱唱着:“酸溜溜的汤哟,酸溜溜的郎,酸溜溜的郎哟听妹来温暖;三月槟榔不结果,九月兰草无芳香,有情山泉变美酒,无情美酒变酸汤……”这个传说说明酸汤的食用历史悠久,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及其他许多做法,省外有些小餐馆也有用贵州的糟辣椒结合番茄、白醋、柠檬酸等做“酸汤”。
做法
1、将稻田鱼洗净切成块,豆芽洗净,葱、姜洗净切成段和片,青蒜叶洗净待用;2、坐锅点火放入酸汤,开锅后倒入笋干丝、姜片、豆芽、酸菜丝、鲶鱼块、葱段、青蒜叶、少许盐、胡椒粉、鸡精炖10分钟即可。其味味鲜美香浓。
5、 恋爱豆腐果
简介
恋爱豆腐果,是贵阳名小吃之一。以其名奇特、意味深长、风味别致为特色。将豆腐切成小块,经适量碱水发酵后,放在擦有食油的有眼铁片或铁网上,用糠壳、锯木屑小火烘烤。待烤至外壳焦黄油亮、象吹进气一样鼓起来时,剖开填进用辣椒、酱油、食醋、麻油、味精、葱花、蒜泥、姜末、折耳根等混合而成的"蘸水"、趁热吃下、辣香嫩烫、咸鲜爽口。
历史文化
“恋爱豆腐果”是烤豆腐果的雅号。它之所以有这样一个雅号,是因为它的流行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浪漫故事有关。1939年,我国北部、东部、中部的大片国土已沦丧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日军还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空袭。当时,贵阳也是他们袭击的重要目标。贵阳自被空袭后,警报频繁,有时一天几次。市郊东山、彭家桥一带是人们躲避空袭的藏身之地。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
做法
原料:酸汤豆腐500克,折耳根150克。调料:煳辣椒粉、酱油、盐、味精、麻油、苦蒜、木姜子、花椒粉、姜米、葱花、碱水等适量。
制作方法:1、烤。豆腐切成5厘米宽、7厘米长、3厘米厚的长方块,用碱水浸泡一下,拿出放在竹篮子里。2、用湿布盖起发酵12小时以上。3、再将折耳根、苦蒜切碎,装入碗中加酱油、味精、麻油、花椒粉、煳辣椒粉、姜米、葱花拌匀成佐料待用。4、将发酵好的豆腐排放在专制的糠壳铁孔灶上烘烤,烤至豆腐两面皮黄内嫩、松泡鼓胀后用竹片划破侧面成口,舀入拌好的佐料即成。
6、 贵阳辣子鸡
简介
贵阳辣子鸡是一道极具贵州特色的菜。做法是先将鸡切成块经过香料腌制,然后放入油锅内爆,熟后捞起来。在油锅中放入大量的糍粑辣椒,辣椒制好后将鸡块倒回锅内同烹。这道菜可以是家常炒菜,也可以是火锅。由于辣子鸡在炸干水汽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很多人家做好后存放起来慢慢享用。
做法
原料:鸡翅中段300克,干辣椒50克,花椒粒1汤匙,葱15克,姜15克,蒜15克,绍酒1汤匙,酱油1汤匙,糖1茶匙,盐、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1、把鸡洗净,剁成小块;把干辣椒剪成段;葱切成段,姜拍成块、蒜切片。2、把鸡块用绍酒、糖、盐、葱段和姜块腌上,至少半个小时。3、炒锅置旺火上,倒入半锅油,烧至五六成热时,下鸡块炸;要把鸡块表面的水分炸干,待鸡块收缩颜色炸成金黄色时捞出,控干待用,并捡去葱段、姜块。4、炒锅里留4汤匙油(50克左右),烧至五成热,放入干辣椒段、花椒粒、葱、姜、蒜炒香,马上投入鸡块炒匀,烹入酱油,滴入香油,最后下味精翻炒均匀,出锅即可。
7、 糕粑稀饭
简介
糕耙稀饭是一种贵州贵阳市的汉族风味小吃。是由“糕粑”和“稀饭”组合而成的食品。其味芳香清淡,甜而不腻,健脾生津,老幼咸宜。
做法
1、先将研磨颗粒较粗的糯米粉、粘米粉,按3:7比例拌均,加入白糖,放在小笼屉中蒸熟,成为糕粑。
2、另盛一小碗用沸水将荸荠粉(或藕粉)冲成“稀饭”,将“糕粑”放进去捣碎。
3、撒入玫瑰糖、白糖、炒花生末、炒芝麻及各种果脯等,即可食用。
8、 豆腐圆子
简介
豆腐圆子是很有特色的贵州特色小吃,其中以雷家豆腐圆子最为出名。雷家豆腐圆子以豆腐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软炸为主,口味属于家常味。
贵阳小吃五花八门,一些老贵阳一定还记得解放前有这样一首关于贵阳小吃的“顺口溜”:“豆腐圆子肠旺面,荷叶糍粑糕粑店;一品大包刷把头,沓臊馄饨太师伴……”而这“顺口溜”中所指的豆腐圆子,就是始创于1874年的雷家豆腐圆子。下面是作为豆腐圆子代表的“雷家豆腐圆子”的发展历史。
历史文化
同治驾崩 豆腐圆子面世
时间回溯到1874年(清朝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驾崩后,朝廷通令全国“禁屠”(不准宰杀猪牛羊鸡鸭等)三天,官民一律不能吃荤。地处西南边境的贵阳自然也不例外。
“禁屠”令一出,豆腐作坊的生意变得兴隆起来。此时,祖居贵阳、以开豆腐作坊为生的雷端藻及其夫人“雷三太”,看准这是个扩大经营的好时机。他们想到,既然官府不准百姓吃肉圆子,那干脆就拿豆腐来做圆子。于是,他们尝试在做豆腐时,加入适量的盐、碱和香料、葱花等调料,充分拌匀后,捏成核桃大小的圆子,然后放在菜油锅内炸熟出售。
出人意料的是,这小小的油炸豆腐圆子,一面世即深受贵阳人喜爱。精明的“雷三太”明确生产和管理分工,生意越做越红火。也就是在那时,“雷家豆腐圆子”成为贵阳闻名遐迩的小吃。
小小豆腐圆子 历经三起三落
“雷家豆腐圆子”的店铺,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一直都设在贵阳的三牌坊(中华南路)。由于恪守“雷三太”定下的严格的选料原则和制作工序,一直到解放初期,生意都非常好。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于工作需,雷家的第三代传人雷从兴夫妇被政府分别调到了不同的单位就职,这个家族式的店铺就没有开了。
1960年,政府号召发展贵阳的名点小吃,借此机会,雷从兴夫妇又重操旧业,恢复了“雷家豆腐圆子”的老店号。但由于原店铺因道路改造拆迁,雷从兴夫妇只好在当时的中华南路102号经营。虽然重新开业是在一条狭窄的巷子里,但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酒好不怕巷子深”,开业后仍是顾客盈门。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周恩来总理来贵州视察时品尝了“雷家豆腐圆子”赞不绝口。
上世纪80年代,由于雷家第三代经营人去世,其子女没有继续开店。直到1991年,在政府和亲戚朋友鼓励下,雷家第四代雷善祥几兄弟,才又在中华南路旧址恢复了经营。
1995年,因为道路改造,“雷家豆腐圆子”店面再一次面临拆迁。之后,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门面,“雷家豆腐圆子”一直处于停业状态。2000年,雷家后人在阳明路找到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门面,又开始经营。而此时,“雷家豆腐圆子”已传到了第五代雷世的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