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点

1、位置境域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千米;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面积的12.3%,是中国第三大省区。

2、地质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42°为界,可分为两个1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

3、地形地貌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在世界自然区划中,属于著名的亚洲中部蒙古高原的东南部及其周沿地带,统称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4、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5、水文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有258条。

扩展资料:

内蒙古的地理环境:

1、森林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到西分布有大兴安岭原始林区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宝格达山、迪彦庙、罕山、克什克腾、茅荆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额济纳次生林区),以及长期建设形成的人工林区。

2、植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

3、动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有兽类24科114种,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1科365种,占全国鸟类1186种的31%。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

4、矿产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发现新矿物最多的省区。自1958年以来,中国获得国际上承认的新矿物有50余种,其中10种发现于内蒙古,包括钡铁钛石、包头矿、黄河矿、索伦石、汞铅矿、兴安石、大青山矿、锡林郭勒矿、二连石、白云鄂博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蒙古

内蒙古人文环境特征

内蒙古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高原),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有黄河流经),植被(具有过渡性),资源(煤炭,石油,稀土等资源丰富)等方面分析.人文地理环境主要从农业,工业,旅游,文化等方面分析,农业与气候地形密切相关,工业与资源密切相关,是在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故答案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位置: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

地形:以高原为主;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较少,自东向西递减;

河流:南部有黄河流经河套平原;

植被:自东向西植被具有过渡性,为森林、森林草原向草原、荒漠过渡;

资源:铁、煤、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丰富.

人文地理环境:

农业:河套平原利用黄河水灌溉,成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内蒙古草场面积广大,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工业:依托农畜产品资源发展起来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内蒙古支柱产业.内蒙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比较丰富,能源、冶金、化工等成为其优势特色产业.

旅游:地处边境,自然景观独特,有利于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文化: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特的内蒙古草原文化景观,传统民居为蒙古包,欢乐的那达慕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