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西运城地区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

华夏之根

运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是中华文化的宝库。诸多史料也充分证明“中华”、“华夏”的称谓,同样源于运城。尧、舜、禹都曾在这里建都,形成了人类早期的社会形态。

这里是人类远祖的故乡,在我市垣曲盆地考古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4000多万年前的“中华世纪曙猿”化石,把人类起源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这里点燃了人类第一把文明的圣火,西侯渡遗址挖掘出土的“烧骨”,把人类用火的历史推到了180万年前。这里是中国最早的盐业基地运城盐池,盐池的开发历史也在4000年以上。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地坛”,中国最早的“地坛”万荣县的后土祠。这里是琴诗书画衣食住行的重要发源地。“琴”就是指当年舜帝曾在盐湖之畔,抚五弦之琴,吟唱《南风歌》。“诗”就是指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魏风》中,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伐檀》、《硕鼠》。“书”就是说中国书法最崇尚的是“书圣”王羲之,而“书圣”的老师卫夫人,就是运城夏县人。“画”就是说舜帝同父异母的妹妹敤首是绘画的发明人,运城的舜帝陵就有她的许多遗存。“衣”就是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了养蚕缫丝。“食”就是在尧舜时代,周氏始祖后稷出任农官,教民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推广农业技术。“住”就是在殷商时期,傅说发明了“版筑”技术,实现了先民由半穴居状态转移至地面住宿的时代性跨越。“行”就是指奚仲发明了古代用车,风后发明了辩识方向的指南车。

这里的历史文化名人群星灿烂。荀况、廉颇、柳宗元、王维、王勃、关汉卿、司马光、关羽、吕洞宾等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学家、历史学家、军事家。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尤其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候一门”。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员、600多人列入《二十四史》而声名远播。

这里的人文景观、文化遗存遍布全市。以西侯度遗址、匼河遗址、西阴遗址、禹王城遗址等为代表的古遗址群;有以舜帝陵、晋文公墓、司马光墓、扁鹊墓等为代表的古墓葬群;有以关帝庙、后土祠、永乐宫、普救寺、堆云洞等为代表的寺庙道观群;有以鹳雀楼、秋风楼、飞云楼、莺莺塔等为代表的楼塔群;有以东汉建宁残石、司马温国公神道碑、碧落碑、平淮西碑等为代表的碑碣群;有以永乐宫壁画、稷益庙壁画等为代表的壁画群;有以唐开元大铁牛等为代表的铸雕群;有以历山、五老峰等为代表的名胜景观群。现存各种古建筑1600多处,国保文物44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省保文物92处。这些名胜古迹、文物景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构成了一道道奇特的风景线。这里的绛县飞龙、关公锣鼓、稷山花鼓、万荣笑话以及剪纸、布艺、根调、云雕、面塑也都是运城特有的民间民俗文化的奇葩。

这里还留传着许多历史掌故和优美传说。比如黄帝大战蚩尤、嫘祖养蚕缫丝、舜耕躬耕历山、大禹斧凿龙门、后稷教民稼穑、介子推割股奉君、风后造指南车、鲤鱼跳龙门、司马光砸缸、秦晋之好、退避三舍、结草报恩、唇亡齿寒、假途灭虢、董狐之笔、伯乐相马、中流砥柱、巫咸造鼓、仪狄酿酒、董父豢龙、董永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广为流传的美丽故事,都一直丰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诚信之邦

运城是关公故里,关公是运城的骄傲,关公“忠义仁勇”精神源远流长,穿越古今,影响中外。关公精神的核心就是“诚信”为本,与当今所倡导的诚信精神是一致的。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需要诚信精神,更需要建立信用社会。诚信是这座城市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它已成为我们河东人道德品格中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大运之城

运城自古就是盐运之城、财运之城、幸运之城。而前进中的运城,更突显其位置优越,风光独俱,交通便利,农业发达,经济腾飞,民风淳朴,人才济济,活力四射,前景广阔。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

风景介绍

悠久历史的璀璨明珠——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位于运城市区南端,总面积为132平方公里。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4公里,它是天然形成的封闭型内陆盐湖,有着4000多年的开发历史,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同步。在唐代,盐湖每年税收约占全国盐税收入的四分之一,占全国税收的八分之一。伯乐相马的动人传说就发生在这里。目前,运城依托盐湖矿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南风集团”,已生产有“奇强牌洗衣粉”、“奇强牌洗涤剂”等国家名牌产品。依托盐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打造了以盐水漂浮、黑泥养生、医用矿泉水疗为特色的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主题休闲养生度假胜地。运城盐湖为造福运城人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世界武庙之冠——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西20公里处的解州镇,始建于隋朝,是国内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全国现存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被称为“关庙之祖”。

寺庙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正庙是关帝庙的主体部分,又分为前、后两座院落。崇宁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殿前有26根盘龙石柱,造型巧妙、雕刻精湛,后院是寝宫,两侧分别是刀楼和印楼,登楼可见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最后面就是庙内最高的建筑春秋楼,构筑精巧,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结义园,是为纪念刘、关、张桃园结义而建。园内古木参天,山水相依,并建有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等主体建筑。关帝一生以忠、义、仁、勇著称于世,为历代统治者追奉,与孔子并称文、武二圣。古往今来,深受人们的崇敬和向往。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运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与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该楼始建于北周,废毁于元初,1997年重建。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其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堪称千古绝唱。

新建鹳雀楼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以鹳雀楼为中心形成的鹳雀楼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2002年9月26日以鹳雀楼为中心的名楼游览区一期工程竣工。鹳雀楼是国家级旅游景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繁荣,祖国的腾飞。

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运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是一座千年古刹,我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1986年新修复,《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壁画艺术瑰宝——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永乐镇西100米,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因殿内遍布元代壁画而驰名,是为纪念纯阳真人吕洞宾而建的道观。

永乐宫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在长达500米的中轴线上。永乐宫已经成为世界专家学者研究壁画艺术的殿堂,成为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胜地。

运城的风情丰富多彩,其中社火是当地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本区民间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汉代时桐乡 (今闻喜县)、曲沃民间即有耍一类的社火流行;唐宋直至金元时期,本区各县民间社火已很盛行,社火种类由杂耍扩大到音(锣鼓、花鼓)、舞蹈(狮舞、龙舞)、体育(武术、高跷)、观赏(冰山、抬阁)等,内容更加丰富,场面亦更加壮观。旧时社火多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端阳节、重阳节)、迎神赛社、春祈秋报会和喜庆之时(祝寿、婚礼)举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类社火在原有基础上普遍发展年提高,每逢传统节日,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人民群众亦用这种传统的民间娱乐形式庆祝国庆节、建军节、劳动节等,或为各种重大工程开工典礼、竣工剪彩、商贸活动助兴。本区流行较为普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种类有:锣鼓、高跷、花鼓、龙灯、水故事、背高、背冰、冰山、转灯、走兽、焰火、河灯、血故事等等。

二、山西运城的风俗有哪些?

山西运城民俗有哪些? 运城民俗有锣鼓,高跷,花鼓,龙灯,闻喜的水故事,芮城的背高,永济的背冰,河津的转灯等。这些民俗表演一般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城市农村大街上表演,花样繁多,好不热闹!

三、山西省运城市有什么民俗

运城民俗 议 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

运城民俗:抹黑与抹红

在运城地区的运城市、永济县、芮城县等地,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tuopan$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运城基本市情�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全市辖1区2市10县、146个乡镇(办事处)、3338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495万,其中乡村人口351万,占71%。全市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总耕地877.3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5亩。�

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均在这里。春秋时统属晋国,晋献公于公元前669年定都于绛(今绛县)。韩、赵、魏三家分晋后,运城属魏,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禹王城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治所安邑。以后两千多年,建置频繁,但一直惯称这一地区为“河东”。新中国建立后,成立运城专署。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消,重设运城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运城市。�

运城市人文荟萃,英贤辈出,文化灿烂。春秋时期著名商人猗顿,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武将廉颇,三国名将关羽,西晋科学家裴秀,隋代教育家王通,初唐文学家王绩、王勃、王维,中唐政治家、文学家柳宗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曲家关汉卿都是这里人。这里还有曾出过59位宰相、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的闻喜裴氏家族。全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旅游景点达1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驰名中外的有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四大名楼之一永济鹳雀楼、艺术宫殿芮城永乐宫、《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永济普救寺、中华祭祀圣地万荣后土祠、中国死海运城盐湖,以及盐湖舜帝陵、黄河大铁牛、万荣秋风楼、夏县司马光墓等。�

运城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传统的农业大区。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无霜期212天,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历史上“嫘祖养蚕”、“后稷稼穑”、“舜耕历山”等与农业有关的优美传说均发生在这里。在四、五千年以前,河东先民已掌握了种植高粱的技术,开中国高粱栽培之先河。在三千多年前,已有劳动人民在黄河、汾河谷地建立了农业据点。春秋末期,这里的汾河谷地就因农业发达、人口聚集而兴起了著名的城市绛州(今新绛)。新中国成立后,运城一直是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麦棉基地。13个县(市、区)中有11个曾被列为山西省商品粮基地县,其中六个被确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两个被列为国家商品棉基地县,一度被称为“山西的乌克兰”。近年来,坚持科技调产,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果、畜、菜、粮、棉五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由过去的8:2调整为5:5。仅苹果一项就达300多万亩,成为全国优质果品基地之一。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32家初具规模,带动全市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粟海、忠民、新绛蔬菜产业集团跨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全市负有盛名的十大农产品是:小麦、棉花、苹果、稷山板枣、王过酥梨、绛县山楂、蒲州柿子、临晋酱玉瓜、万荣大黄牛、黄河鲤鱼,一批优质农产品已经打入首都和国际市场。�

运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新兴的工业基地。

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无机盐化工基地南风集团、装备规模居世界第一的运城制版集团、亚洲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山西铝厂、全国第二大铜冶炼基地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铁道部的龙头企业永济电机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大产业群体。即:铝电材联营、钢铁和镁业等冶金产业群,日用化工、煤化工和医药产业群,机械及精密铸造产业群,新型材料、玻璃器皿等亮点产业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群。

培育了海鑫、阳光、通达、振兴、忠民、粟海、龙门、南风、关铝、制版、亚宝、丰喜等一批年产值达到10亿元、30亿元、5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集团。海鑫、阳光、通达、振兴、粟海、龙门等6家民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海鑫集团成为全国民营企业最大纳税户。钢铁总产量达到480万吨;金属镁产量达到16万吨,占世界的25%、全国的50%、全省的80%;化工产品元明粉、硫酸钾、洗衣粉的产量分别占到国内市场的60%、50%、25%以上;电解铝产量2005年将达到90万吨,氧化铝将突破2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基地,“神州6号”火箭用的就是关铝的电解铝;以镁铝合金、磁性材料、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纳米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0余个。�

运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交通上,南同蒲铁路纵贯南北,侯西铁路横亘东西,南同蒲铁路侯马至东镇段复线建设已接近尾声。境内有运(城)风(陵渡)高速公路、运(城)三(门峡)高速公路和侯(马)运(城)高速公路,禹门口、风陵渡及三门峡三座黄河公路大桥联结西北、西南和中原地区,与洛阳、郑州和西安形成了纵横交错网络。全市公路里程8611公里,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里程235公里,居全省第一;环中心城市高速网和通往各县(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初步形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村村通油路,93.3%的村通客车。特别是运城关公机场成功通航,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航线,架起了运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空中通道,填补了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空中交通空白。中心城市建设上,改造了七大出入口,南风广场正式对外开放,新区建设进展顺利。水利上,全市扩建新建了尊村引黄、海鑫引水工程和禹门口提水枢纽等大型工程。完成了农村贫困地区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电力上,全市建有电厂五座,初步形成了以500千伏、220千伏双环网为主干,以110千伏、35千伏覆盖全市各主要乡镇的现代化大容量电网结构。通讯上,全市已实现市话交换程控化、无线通信移动化,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每百人拥有量全省领先。�

运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九五”时期以来,全市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实际,努力建设山西省的农业大市、工业大市、教育大市、旅游大市,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具有河东文化特色的工贸旅游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2004年,全市GDP完成359.3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政总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2.2亿元,同比增长2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同比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6亿元,同比增长21.1%;外贸进出口总额5.35亿美元,同比增长4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08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2587.3元,同比增长11.5%。

四、运城特产有哪些特产

运城特产有:闻喜花馍、王过酥梨、稷山麻花、芮城麻片、闻喜煮饼等等。

1、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山西运城极具传统特色的糕点,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在2008年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2、王过酥梨

王过酥梨是山西运城的特色水果,运城王过村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气候宜人,土壤丰富,非常适合酥梨的生长,所种植出来的王过酥梨外型大而美观,色泽金黄,肉质细嫩,吃起来汁多味甜,爽脆可口,还含有维生素,钙等丰富营养。

3、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山西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起源于隋朝开皇年间,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曾一度为宫廷佳品。

4、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是山西运城的传统特色,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始于明末清初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5、闻喜煮饼

闻喜煮饼是山西运城的地方传统名点,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五、山西运城文化

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公候将相、学者志土,数不胜数。上古时期就有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嫘祖养蚕,黄帝战蚩尤等历史传说,春秋时富贾大商猗顿,汉代绛候周勃,三国名将关羽,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郭璞,隋末哲学家、教育家文中子、王通,唐初“四杰”之首王勃,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大将薛仁贵、张守硅、唐宪宗宰相裴度,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皆为本市历史名人。戊戌变法的六君子之一杨深秀以及辛亥革命时期的张士秀、李岐山、景梅九等著名人士,在河东大地上都负有崇高声誉。

六、山西运城的民族风俗有那些啊?

运城,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2000年撤地设市,辖1区2市10县、14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3173个行政村。总人口533.6万,其中农村人口

272.4万,国土面积1.4万平方公里。

运城特色小吃:

北相羊肉胡卜

北相羊肉胡卜的诞生,与著名的戏剧“二进宫”有关,“二进宫”是一部反映明代宫廷斗争的历史剧。明穆宗朱载厚死后,李良企图篡位,皇后密召徐、杨二人进宫,欲把太子交与二人带出宫。杨派人去

蒲州搬兵却走漏风声,李良派兵追到泓芝驿。北相镇的路老汉在泓芝驿卖炊饼,一位后生冲进他的席棚喊救命。后生一路上饱受风寒病倒了,高烧不退。路老汉心急无招,把炊饼用刀切碎,抓起一

块羊油放进锅中,趁热放进大料,再投入一把潞盐加水烧开,把炊饼加入烹好倒进碗中,趁热喂下。半个时辰后,后生高烧渐退,赶往蒲州搬兵救驾。事后,这位后生找见路老汉,见面就拜,唱

道:“你让我吃的真是护国良肴啊!”路老汉听不清后生的南方话,把“护国”听为“胡卜”了。

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

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

芮城麻片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产于黄河北岸的芮城县。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十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

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而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长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老幼咸宜。

甑糕

甑糕是由糯米和枣闷蒸而成,关键是适时加水掌握火候。虽不及八宝米,在晋南一带也久负盛名,因为它是用特殊的器皿蒸煮,一粘二甜,老少可口,如与涝糟合煮少许,饮之,更是别有风味。为

新绛老少皆宜的传统小吃。

特点:软、粘、甜、热,喜甜可多放白糖,宜热食。

万荣凉粉

万荣凉粉用红薯粉制成,白晶透亮,调上鲜红的辣椒油,拌上生蒜泥、芥末等调味品,麻辣酸香,清凉爽口,是一道适合夏季食用的小吃,其色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夏季冷食有消暑解渴之

效。有热凉两种,浇羊肉臊子的为热凉粉,调以油辣子、芥茉、食盐、蒜泥、酱油、醋的为凉凉粉。凉粉筋道,调和麻辣适度,醋香诱人,入嘴即咽。据传始于清代,由陕西韩城传入,是一道万

荣名吃与文化兼融的美餐。

闻喜煮饼

闻喜煮饼有着山西“饼点之王”的美誉,又有“国式糕点绝产”之美称。煮饼在明末就已有名气。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有“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的字句。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在晋

南民间把“炸”就叫“煮”。闻喜煮饼形似圆月,由于外皮粘满白芝麻,所以外观是月白色。其外裹芝麻,滚圆状,内有栗色、绛白二色分明的饼馅,可拉出几厘米长的细丝,酥沙香甜、不皮不粘不

腻,久不变质。主要原料为面粉、蜂蜜、小磨香油、糖粞及上等红白糖等。

运城风俗:翟店抬阁、寺庄花鼓、十二生肖花鼓、马拉花车、坞堆火龙等。

扩展资料:

运城地方特产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

地方特色。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

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上创造四项世界纪录

2012年2月3日,首届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在闻喜县城成功举办

临猗苹果

临猗低处黄河之畔中条山之下,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海拔高,无污染,是优质苹果基地,苹果个大,色鲜,红富士×新红星杂交育成的优良中晚熟品种,在临猗县9个中下旬成熟,果实极大,平

均单果重400—500g,果型指数高达1.3以上,属大型高桩中晚熟苹果,肉质硬脆,酸甜爽口,不发绵,贷架期长,着色鲜红。

垣曲猕猴桃

垣曲县的猕猴桃资源丰富,有紫果、软枣和元宝等3个品种,主蔓长达10多米,直径达10厘米以上,但处于野生状态。1979年,垣曲县有关部门选择优良单株,调查研究高产技术,将收集到的种子、

剪集的枝条,进行人工栽培繁殖,已经大批成活,长势良好。

绛县山楂

绛县素有中国山楂第一县的美誉,自1987年就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七大山楂基地县之一。如今,绛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山楂生产基地县,10万亩山楂遍布全县10个乡镇,形成大金星、敞口、大

五棱、大果等优良品种。从事山楂食品加工的企业有100余家,主要产品有山楂果脯、蜜饯、汁、果酱、糖、饼等8个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荣获国家“七五”星火

科技成果优秀奖,1998年通过了美国FDA质量检测,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2003年维之王和金甲公司的九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成为消费者信赖的绿色食品。

参考资料来源:运城市人民政府-市情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稷山元宵节社火表演活动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