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安的风俗特色有哪些?
西安春节时的风俗如下:
1、西安春节穿红色的羽绒服,也可以穿大衣。
2、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为除掉一年的晦气,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3、西安城墙赏灯会。西安城墙灯会是具有西安特色,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国春节民间文化盛会,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不但能够欣赏到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观赏体验盛大的节庆活动,还能参与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
4、游都城隍庙会。西安都城隍庙会期间,都城隍庙的古乐队会在大殿前的戏台上表演长安古乐,有来自西安城各个地区的锣鼓队前来“斗鼓”。庙会上各种小商小贩更是让这里成为西安人最钟爱的“原汁原味”庙会。
5、大唐不夜城新春民俗文化庙会。春节前夕,兔子、鲤鱼、彩灯、财神等新春元素将大唐不夜城装扮一新,营造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大年初一至初七,戏曲巡游、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迎财神、民间绝技展示等精彩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最纯粹最热闹的文化体验。
二、西安有哪些地方可以看民间表演?
1,西安兵马俑石榴节
西安临潼不但是兵马俑的故乡,也是享誉全国的石榴产地。每到秋高气爽之时,火红的石榴在阳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为骊山增色不少。西安兵马俑石榴节就巧妙的把兵马俑和石榴结合在一起,让人在这里不但享受精神盛宴,也有物质满足。
兵马俑石榴节每年9月中旬在临潼举行,为期一星期。其主要活动包括:参观兵马俑、华清池贵妃浴旅游、万亩石榴园观赏及品尝、传统石榴节庆、骊山古烽火台点火仪式等。
2,西安古文化艺术节
西安古文化艺术节是西安市的一项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9月举办。古文化艺术节荟萃了陕西民间艺术精华,内容丰富多彩。
主要活动项目有:宫廷仪仗锣鼓;高跷、旱船、竹马、耍狮、舞龙等表演;大型宫廷焰火;街头社火表演;大型文艺节目,如大型音乐歌舞《长安瑰宝》、《丝路风情》、《长安神韵》、《秦俑魂》、《凤鸣长安》等;深受海内外宾客欢迎的仿唐乐舞;陕西地方戏秦腔、眉户、碗碗腔、木偶、皮影等;古城墙艺苑,举行别开生面古城墙夜景夜市入城式,来宾通过南门吊桥,鱼贯而入,进入瓮城,然后登上古城墙,尽情观赏文艺、武术、气功和仿唐斗鸡表演等,参与各种游乐项目;民间工艺品和纪念品展销。
三、西安大唐不夜城有哪些文化表演?
西安大唐不夜城内有着以盛唐文化为根基,进行再创造的各类文化表演,文化表演由两大类型组成,一种是大型主题表演,以数量众多的演员、激情昂扬的配乐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以大型舞台剧《再回长安》为代表,以西安的人文风采和文化传承为背景,通过长安与西安的古今对比,展现一场跨越时空、穿越千年的古今团圆宴。
第一个篇章——穿越盛唐,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当代小伙子对话,场景回到了盛唐时期,也就是大唐不夜城的盛唐时期。
第二篇章——回到家乡,西安人会用3斤8两的大老碗盛泡馍,迎家人回家。融入地方特色文化,三斤八两的大碗、牛羊肉泡馍、板凳不坐蹲起来等陕西地方特色文化现象。
第三篇章——守护家园,用唐代五方狮舞来表达守护家园的概念。五方狮子舞是教坊中乐舞曲目,亦称《五方狮子舞》。舞蹈时由五人饰狮子,一百四十人歌唱。
第四篇章——古今交融,白居易、当代小伙、五方狮子与守护神明对话,祭拜四方,表现出对家乡无法割舍的深厚情感。
整个表演持续半个小时,依次展现出“回家”“传承”“守护”“和合”四个主体,描述“回家”这一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主题。
彩车巡游活动中参与巡游表演的队伍由11辆缤纷绚丽的彩车,数百名身穿汉服、盔甲的演员组成不同方阵进行巡游,彩车与彩车之间的主题不同,但都凭借着艺术化的造型设计彰显着大唐历史文化的繁盛和现代艺术的时尚。
另一种文化表演则是以行为艺术的互动形式激发游客们的趣味感,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真人不倒翁表演。一直人气不减的的真人不倒翁小姐姐凭借优美的旋律,跳动的身影,亲和近人的气质,引得众多游客争相牵手对视,一睹昔日大唐佳人的精彩风华。
不遑多让的敦煌飞天表演也将盛唐文化和敦煌艺术交汇融合,三位飞天“仙女”静坐悬浮在莲花宝座上,彩带飘扬飞舞,既有佛学韵味,也有艺术美感,她们姿势更是优美自如,飘逸出尘,令人神往不已。
大唐不夜城重现大唐历史盛景
不夜城总体布局呈线性布局,大雁塔南广场到古城墙遗址之间的轴线纵深,以重檐楼阁为中心,两侧紧凑集中。在注重街区布局的群体协调的前提下,也展现着唐代坊市的布局特点,在增加空间的层次感的同时保持着均衡与统一的唐风格。
贯穿于步行街两侧的仿唐规划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在要求不破坏周边特定文化环境(大雁塔)的同时,从唐代建筑样式中汲取经验,因地制宜进行建构,建筑认知中融合了现代、简洁的创新特点,继而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弘扬。
其中西安美术馆和曲江艺术博物馆等建筑屋顶凸显的唐风元素最为正宗,包含着仿唐重檐庑殿顶、四角攒顶、立柱、台基和斗拱等传统建筑组件,甚至在柱栏与窗柩也进行细节上的装饰雕刻。
此外现代壁板的大面积应用,与线性元素的重合交替,相互映衬搭配,搭建出规律明显的现代建筑构造。整体建构中对具有适宜性、从属性的传统古建筑优点的吸收与改进,采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与艺术风格的提升补位,进而推动整体环境氛围营造与细节比例把握上的和谐有致。
作为现代的优质仿古建筑,大唐不夜城不仅做到与商业环境的完整和谐,还在仿唐风格中增添了一丝现代气息,延续了传统与文化的火种,使得唐文化的影响扩散至游客群体中。
不夜城所背负的地方历史文脉随着时代进步不断改进充实,不夜城也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载体形象,展现出属于西安的独特城市文化魅力。在夜间灯光、音乐的加持下,高大的台基上的仿唐建筑黄瓦、红墙、白灯描边的视觉光感体验有位震撼夺目,街道间参杂着各色的彩灯流光辅以装饰点缀,游客置身漫步其中,翘首眺望到仿唐建筑群扑面而来的高大宏伟气魄。
以上内容参考 澎湃新闻-数说西安大唐不夜城“走红”秘籍
四、西安独有的文化特色有哪些?
1、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在古长安及周边地区,尤其是秦岭北麓的众多寺庙和道观,这些庙、观的庙会活动和多家民间乐社是西安鼓乐得以生存的基础。
西安鼓乐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它特有的复杂曲体和丰富的特性乐汇、旋法及乐器配置形式成为破解中国古代音乐艺术谜团的珍贵佐证;它大量的传谱曲目丰富了中华音乐文化宝库,将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关中皮影
关中皮影源于汉代,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根据戏文设计形象,精选上好驴、牛、羊皮经刮、刻、染、罩、熨、缀六道工序而成。
关中皮影既继承了汉画像石刻的传统,又发挥了宋院体绘画之长,运用洗炼的轮廊造型、夸张的装饰纹样、疏密虚实相间的处理手法、缜密精细的雕镂功夫,表达剧中人物的相貌、身份、衣着和性格,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3、汉调二簧
汉调二簧又称陕二簧、山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
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称“二簧”。
4、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陕西省的汉族民俗舞蹈。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展现了陕北人民的一腔热血,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5、宜君农民画
数千年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形成了人们特殊的审美情趣。宜君农民画这一特殊环境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应运而生。
宜君农民画是宜君民间艺人在传统剪纸艺术的基础上,通过画的形式,表现宜君乃至黄土高原风土人情为主题的一种绘画艺术。自然、古朴、粗犷的绘画风格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华艺术园林增添了异彩。
五、西安有哪些大型演出好
1、华清池《长恨歌》
以白居易经典叙事诗《长恨歌》为主线,通过70分钟10幕场景,艺术再现了1300多年前发生在华清宫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序幕:杨家有女初长成
第一幕:一朝选在君王侧
第二幕:夜半无人私语时
第三幕:春寒赐浴华清池
第四幕:骊宫高处入青云
第五幕:玉楼宴罢醉和春
第六幕:仙乐风飘处处闻
第七幕: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八幕:花钿委地无人收
第九幕:天上人间会相见
2、西安兵马俑《秦俑情》
演出票价:根据座位区域划分258元-338元不等,贵宾区788元-988元不等。
演出地点:西安市临潼区秦俑路1号陕西秦皇大剧院
座位图:
蓝色区域票价:258元;黄色区域票价:318元
绿色区域票价:338元;粉色区域票价:788元
红色区域票价:988元
《秦俑情》简介:
全剧通过一个复活的兵俑,唤醒地下沉睡千年的兵马俑军团,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纵览大秦历史。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去见证那一个个像神一样矗立在中国历史缘起处的身影,亲历中华文明中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王朝的辉煌,与他们一同捡拾起历史长河中记忆的碎片,拼凑出大秦帝国当年波澜壮阔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