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骆驼祥子》的语言具有北京特色,请具体分析这个特色表现在哪个地方?
我觉得《骆驼祥子》的这部连续剧主要的特色就是老北京话的特色,里面的主演张丰毅演的挺好的。我挺喜欢看。
二、《骆驼祥子》写作特色是什么?
《骆驼祥子》写作特色是:
作者将中国传统叙事方法与外国文学景物铺排,心理描写相结合,塑造了一系列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其中主人公祥子和虎妞更是反映出旧社会的黑暗,悲剧色彩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
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奢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等都走向了绝望的境地。另一特点是对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深入,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写展现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
凭着对北平下层人物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纯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的民众心理刻画的生动形象《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的刻画出北平下层人物的言谈举止,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
创作背景:
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
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
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
三、老舍《骆驼祥子》有何北京地域文化特点?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深知北京文化的老舍,他的小说渗透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地道的北京方言在刻画人物和描写风俗人情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骆驼祥子》中京味十足的地道方言的使用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