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朋友邀请到咸阳玩,请问咸阳有哪些美食作为吃货的我必须品尝一下?
咸阳的美食很多,不比省会西安少,都很好吃,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咸阳有哪些美食不容错过。
1、咸阳汇通面
汇通面其实是咸阳一种以地点命名的陕西传统面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汇通十字西南角。汇通面可归类为陕西臊子面,但其又不同与臊子面,其中还加入了干拌面的特点重料少汤。主要配料一般为土豆、胡萝卜臊子+肉臊子。(可要求加入香菜)。面条筋道,口味适中,油泼辣子香辣带劲,肉臊子入口即化。可搭配蒜和啤酒食用,有浓厚的陕西地域特色。
2、辣子蒜羊血
辣子蒜羊血是陕西省咸阳地区传统名菜。辣子蒜羊血,口味酸辣,很符合陕人口味,羊血鲜嫩,汤味辣、香、咸,花椒、小茴香香味扑鼻,口感滑爽,咸阳人都很喜欢吃。
3、彬县扯面
扯面是咸阳彬县地方风味面食,花样较多,不仅有细如线丝的扯面,还有韭叶扯面,棍棍扯面、宽片扯面、片片扯面等。彬县扯面色、香、味俱佳,外观油光黄亮,出锅香气扑鼻,入口光筋爽利,十分诱人食欲,不失为大众化的地方风味面食。
4、旗花面
旗花面是咸阳武功县的一种面食,选用精粉制作,面条细而长,以大肉、鸡肉婉汤,蛋饼、黄花、葱白为佐料,酸味出头,是当地群众的一种传统食品。旗花面一般用来招待贵客的,主要以优质面粉制作的面条为主料,汤料是以高汤辅以其他材料制作。臊子是以黄花、木耳、海带丝、鸡丝、大肉炒制而成。漂菜是以葱花或韭菜花、蛋皮花、等制作而成。成品以“薄、筋、光;酸、旺、香”著称。
5、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是陕西关中民间传统风味面食,特指用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再手工擀成长宽厚的面条。biangbiang面擀厚切宽像裤带,吃时拌上油泼辣子和配料,即可口又耐饥。
6、乾县锅盔
乾州锅盔是陕西省地方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其显著特点是边薄心厚,表面鼓起,馍瓤干酥,色形美观。用手掰开,层层分明,用刀切开,状如板油。闻着香,吃起酥,回味无穷,耐饥,耐贮,携带方便。
7、三原千层油饼
三原千层油饼,又名叫金线油塔,也叫抹布串儿,就是齐齐的一串串,人们用过的抹布一样,西安人也叫一窝酥,细丝多层,松软不腻,配上泡菜豆浆别具风味。
8、淳化荞面饸饹
淳化饸饹又称淳化荞面饸饹,或简称荞面饸饹,是陕西著名的地方面食。荞面饸饹制作工艺源远流长,早在元代就已产生。荞面饸饹制作从面粉加工、调面、压制、熟辣椒、煎臊子汤等有一整套非常考究的制作工艺,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其"筋长光亮、香辣宜人、柔瓢可口"的特点,成为大众所喜爱的面食。
以上是给大家分享的咸阳的8道地方美食,多是面食,陕西本就以面食比较出众,当然咸阳的美食远不止于此,还有很多,欢迎咸阳的朋友给留言进行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二、陕西咸阳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陕西咸阳有什么美食呢?陕西咸阳的特色美食有哪些?下面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1、锅盔牙子
它是咸阳特有的地方有名小吃,实际上和肉夹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馍更小、更薄、更脆,可以称得上肉夹馍的“小妹妹”。咸阳的锅盔牙子夹馍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的时间已经很盛行了。
锅盔牙子选上等麦面粉和死面(不经发酵),揉压成马蹄状(形似荷叶饼,厚不过一分),上碳火炉烘烤,至表皮酥黄,内里熟透,横面切开,夹入秘汁卤肉。其肉肥不腻,瘦不柴,夹入饼中,咬一口酥脆溢香,肉入口即化,吃一个是夹齿留香,回味无穷,堪称一绝。
2、老汉喜
老汉喜是一个统称,其实就是荷叶饼加馍。老汉喜在清末民初在咸阳市就特别盛行。肉夹馍是关中美食,但年令大、牙不好的老年人却对此食敬而远之。
于是,花店巷一高姓人家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制作出了松软、易消化的合页饼,两页之间蒸制时涂上清油,用时极易分开,出售时合叶并夹入上好腊汁肉,老年人吃了喜笑颜开,遂称“老汉喜”,后来发展为咸阳早餐桌上的主要食品。目前咸阳卖的最火的是位于汽车南站附近的李家荣喜。
3、汇通面
汇通面出现的原因是咸阳彩虹集团公司的夜班工人在下班之后没有地方吃饭。于是,便有人摆了以陕西臊子面为主食的流动面摊。彩虹夜班工人数量过多。一家难以满足需求,于是便慢慢形成了著名的咸阳汇通夜市。汇通面也以其独特的口味以及制作方式扬名于咸阳周边县市,经常有人慕名不远百里开车来到汇通只为吃一碗面。离家的彩虹人回到咸阳也总是要先去吃一碗汇通面。
汇通面在许多人心中已不早已仅仅是用来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一种对家乡的寄托。汇通面可归类为陕西臊子面,但其又不同与臊子面,其中还加入了干拌面的元素。主要配料一般为土豆、胡萝卜臊子+肉臊子。可搭配蒜和啤酒食用,有浓厚的咸阳地域特色。
4、阿瓦山寨
2003年,咸阳人屈国强的脑子里闪出了一个想法:做一个原生态的主题餐饮企业,主打西南少数民族的土菜米面特色,在城市里营造一个能促进人与人真诚交流的和谐空间。2013年7月8日,阿瓦山寨第一家直营店正式开业,当晚营业额即达到5000元,半个月以后每日营业额再没有低于1.1万元。
阿瓦山寨从咸阳走出来,一路稳扎稳打、东扩西进,如今已经拥有直营及加盟店200余家,更进入中国餐饮百强名单。如今,屈国强又开始创新了,在咸阳做起了另一个品牌“寨外江边”,不知能否再创造一个咸阳餐饮业的奇迹。
5、biangbiang面
biangbiang面又名裤带面,特指关中麦子磨成的面粉,通常手工拉成长宽厚的面条,特点是酸辣鲜香,利湿暖胃。“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东一扭,西一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着个马大王,月字旁,心字底,留个钩钩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这个顺口溜想必咸阳人都知道。由于biang这个汉字是当前Unicode代码里面未收录汉字,已被表意文字小组了解并收录至CJK统一汉字扩充E区的版块中。字符码为UTC-00791。
6、三原小吃
三原的小吃远近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有金线油塔,泡泡油糕,笼笼肉,一面三吃等等。三原小吃称得上是咸阳各区县小吃中的佼佼者,其品种众多、技艺精湛、风味独特、自成体系。中华老字号“三原老黄家”对三原小吃的精耕细作,使得三原小吃全面升级,更使得三原成为陕西的饮食文化重镇。
7、罗家一品香凉皮、袁记肉夹馍
罗家和袁记均发迹于西北国棉七厂,从职工们下班吃的小摊发展成为全市乃至全国连锁。起初,罗家和袁记都是各开各的店,慢慢的`他们发现,陕西人吃饭喜欢配着吃,譬如吃羊肉泡馍配糖蒜,很多顾客都是买了凉皮还要买肉夹馍,于是罗海勇和袁老头就联系上了,自打那时,这两人就建立起了战略合作关系,成了黄金搭档。
不过现在的“袁记”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袁记”、“袁师傅”、“袁老大”不知哪个才是正宗,据说这三个品牌的经营者是袁老头的三个儿子,为了争利各自为战,现在看来,他们的不团结正在摧毁这个品牌。
8、凌云醋
凌云醋是咸阳酿造厂的拳头产品,尽管现在的凌云醋已经辉煌不再。但它带给咸阳人的回忆却是满满的,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被妈妈差去用瓶子换醋......
9、苹果和浓缩苹果汁
咸阳地处世界级的苹果优生区——渭北高原,光照、温差、降水、土壤等等均符合苹果生长的最佳标准。咸阳还是全国最大的浓缩苹果汁加工和出口基地。PS.浓缩苹果汁是饮料的一种重要添加剂,大家可以看看饮料瓶,凡是带酸味的基本都含有浓缩苹果汁。
10、箸头面
面条似筷子头粗细,筷子又名箸,故名箸头面。老板肖老汉很牛,全咸阳人都知道,在这里吃面,没有凉菜,没有酒水,桌上蹲两个啤酒瓶,白的是醋、黑的是酱。先交钱再等面,还不能催,喝面汤自己去舀,筷子自己去拿,没有茶水,没有蒜,也没有餐巾纸。肖老汉的箸头面,就是白菜帮子大豆芽,一勺盐两勺辣子面,滋啦一声,腾起一股油烟,泼一瓢油还漏了一半。
很少的几张餐桌,也是很油腻腻的,没有地方坐就自己找一个地方蹲着吃。肖老汉站在门口只管收钱、泼油、吆喝食客自己来端面。这里不收硬币钱,残疾人不让进,卖菜的和卖烧纸的也不能进入,在这面馆吃饭的一般都是熟人和回头客,知道老汉脾气的才能在这里吃的开心,生人来吃的话弄不好就会让肖老汉骂出去的。肖老汉中风后,箸头面也没落了。
三、咸阳市有什么好吃的?
我把我所知道的咸阳各个地方的精典美食介绍给大家,是咸阳人的可以去摸索,探究,是我同学的话,可以叫我带领你们一饱美味.如果是外地人的话,就看看,留着做梦吃吧!呵呵
一.肉夹馍
1.人民西路的七厂袁记肉夹馍
2.腊汁肉夹馍比较有名的在北大街里面,街口有老崔家
3.荷叶馍夹腊汁肉,古渡饭店东边的老李家
4.笼蒸肉肉夹馍最有名现在是二棉南边杨家蒸肉.
5.长途汽车站附近有一家老汉喜肉
凉皮
1.嘉惠的十三香凉皮
2.人民路四中门口的大龙擀面皮
3.善鑫擀面皮的特点在辣
4.永绥街里的老字号,韩家和王家凉皮
羊肉泡馍
1.公园的秦凤楼
2.西门口的民族饭店
3.新兴路立交桥口杨家羊肉泡馍馆值得推荐,特点是味淡
4.人民西路有老孙家,防洪渠西一家,古渡公园的一间楼,花店巷一家,新兴路立交桥口杨家,南阳街南头一家,民院十字几家
5.世纪大道的秦盛楼(秦风楼的一个饭店)
6.民西路陕科大对面老孙家的羊肉有特色.羊肉泡不错
火锅
1.新兴南路小肥羊和竹园村差不多。乐育南路的喜来顺不错
2.百岁鸡是咸阳做的很成功的一家,中华广场的岁岁羊和百岁鱼都是一家
3竹园村,规模大,种类比较全,各种锅符合不同人口味
4中山街有个鸳鸯麻辣烫,味道真的很好
5.名流开的时间不长,味道不错.
6毛条路的麻辣烫曾经很红火,现在好象都不见了,只剩下一家百人王.它是咸阳嘛辣烫的经典,味道不错,那个牛肉很受吃客们欢迎,而且很便宜.百人王
5中华广场旁的巴岛烫里边的猪手不错
烤肉
1.北门口凤凰广场有一家夜市,手抓羊肉非常好
2.民院十字的烤肉
3渭河边,就是丛中华小区下去,河边那有几家烤肉不错
4.北门口的毛胡子。。听说那烤须不错
5.毛纺厂家属区对面有家 老机场烤肉.味道也好
6.北门口,老街入口那,第一家,那的烤肉也好吃
面食类
1.老街(中山街)有一家biangbiang面馆
2.炒面, 在西兰路汽车站进站口有一家马兰面馆
3.厕所面现在在花店巷西边,市房地局对面,别看它名字难听,估计你想吃还吃不上呢,每天排队限时卖呢!
4.箸头面馆在北大街中段
5.岐山臊子面,弄的比较好的有老段家,乐育南路的面食湾,东风路的岐山面馆
6.人民西路210厂西有一家刀拨面
7.乐育北路,二棉那里的丁字路口有个霍家臊子面
8.西兰路宏斌面馆的面好吃
9.东风路口的徐家牛肉拉面馆
10.彩虹转盘的鸡汤刀削面
11好德面庄里的全套好吃
12.沈兴南路(出学校南门路过民生商厦往沈家小区走的那条路)一家叫扯面馆,那里的棍棍面好吃,另一家叫山西神来刀削面馆,那里的刀削面.
13乐育北路中段不到丁字路口处有咸阳很有名的马虎面,那家的熏肉大饼好吃
14.乐育北路中段丁字路口往东三十米处路南有一家“康庄面馆”专买刀削面
15.北门口十字往南进老街里二十米路东有一家“擦面馆”
16.凤凰广场的瞎子面
另外咸阳还有好几家夜市,生意不错,口感也行.
1北门口凤凰那的夜市
2毛条路的夜市
3.老街的夜市.还有很多~~
四、咸阳有什么好吃的小吃
特色美食有白吉饼、百里香、北韩大麻花、彬县扯面、彬县酒枣、彬县荞麦凉粉、彬县御面、插酥加鸡蛋、馇酥、陈家酱汁肘子、粉蒸羊肉、凤翔腊驴肉、干馍、疙瘩面等。
五、咸阳有哪些大家都不知道,但是真的很美味的特色小吃呢?
咸阳下辖11县(市),分别是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兴平。今天说说咸阳各县(市)特色名吃。
1、武功
大锅盔属第一,煮吃不烂、光滑筋斗、干吃酥脆;原味、五香、蛋酥、油酥任选。
锅盔据传发源于乾县,当年武则天修乾陵时,劳工上了乾陵下来吃饭来回时间太长,于是想找一种耐存储,又方便携带的食物,有人便把头盔当锅,把面揉成饼,底下架火烤起来,最后出来的就是锅盔(以头盔为锅)。
当然武功还有旗花面、普集烧鸡等,想尝尝的可以去当地品一下,绝对美味。
正宗武功锅盔
2、泾阳
茯砖茶,泾阳茯砖茶虽是这几年才扬名海内外,但是其历史却是悠远流长,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泾阳茯砖茶属黑茶类;按再加工茶类分有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泾阳茯砖茶又属紧压茶类。全国一千多种茶品中,唯泾阳茯砖茶品中生长繁殖有一种有益曲霉菌——“金花菌”,生物学家现定名为“冠突散囊菌”。它是泾阳茯砖茶的独特之处,因而形成了泾阳茯砖茶的独特风格。茯砖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
泾阳除了茯砖茶还有甑糕,也是很有特色,喜欢甜食的朋友,有时间可以去尝尝。
茯砖茶
3、三原
三原蓼花糖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相传曾得到慈禧的赞赏。它样子像鼓槌形,金黄色的表皮有一层白芝麻,里面是蜂窝状糖心,吃起来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风味独特,成为陕西省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三原蓼花糖,起源于陕西省三原县,始产生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年),已有49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末时,每值腊月,南方一带的小贩,利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江米(即糯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
除了蓼花糖,还有三原熏鸡,泡泡油糕等小吃,可随时品鉴。
三元蓼花糖
4、礼泉
礼泉烙面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其特色吃法称之为“泖(音:miao,一声)”,即将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浇之。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
礼泉是一个以苹果大县,如今的红星软香酥已经名声鹊起,所以来礼泉的朋友除了尝一下烙面,可以去农家果园转转。
礼泉烙面怎一个香字了得
5、乾县
乾县豆腐脑在西安都是响当当的名气,属于“乾县四宝”中的一绝,不仅豆腐细腻,而且嫩滑顺口,香辣可口,且营养价值极高,已“酸、辣”为特色,是补品中的瑰宝。乾县的豆腐脑多用河水泉水,近年来多用天然水制作,虽是半固体,但凝而不散,翻而不碎,用浅勺轻轻舀到碗中一片,如双摺,则摺而不断。加上食盐、姜、蒜泥、酱油、五香醋、油泼辣子,真是红白相映,味浓辣香,引人食欲。欢迎国内外的游客们前来参观乾陵时、一定要品尝我们乾县知名的豆腐脑。
可是正宗的乾县豆腐脑还得去乾县当地吃,高速客运站对面苟八家,乾县南门口,一广场西侧王家都是很有名气。
乾州四宝其余三宝为:挂面,渣酥,锅盔。
正宗乾县豆腐脑
6、永寿
毗邻乾县,淳化、礼泉,其特色小吃浇汤面,一般家庭只有过年娶亲时候才可吃,油汪、面细而劲,也叫口水面,一口香等,这种面在乾县也广为流传,与乾州酸汤面类似。
浇汤面的来历也不凡,从时间上说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姜太公时期.话说姜太公从西歧起兵时,在如今的周公庙捉到巨蛇一条,大喜,犒赏三军,将蛇肉切为小块,作成臊子称为臊子面,是今天歧山臊子面的前身,只是蛇肉早改为猪肉了.吃饱喝足,大军前行,走到扶风兴平地界,蛇肉所剩不多,就在蛇肉里加上菜蔬,而那一带居民吃面仍保持了那时的风格.到了乾县一带演变为乾州酸汤面,肉没了,菜也没了,所剩只有肉汤,便用现有材料,将肉汤用大锅煮,加入佐料,盐,醋,辣子,剁碎的菜叶,经熬制的汤奇迹般的香飘十里,再将面煮好,捞到碗里,浇上熬好的汤,这便是流传千古,旷世少有的浇汤面的前身。
除此之外还有饸烙,驴蹄子面、豆腐脑等。
浇汤面
7、彬州
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姜女是《诗·大雅·绵》中盛赞的贤美聪慧夫人,以善于烹调著称。后来古公亶父由豳迁岐,途经乾县梁山,姜女也将御面制作技艺带到了乾县、岐山一带,只不过因水土关系,那里的小麦面粉做成了流传至今的“面皮”。
过了100多年,古公亶父的重孙周武王灭商建周,亲自来祖地豳国朝拜,专要曾祖母创始、曾祖父命名的玉面吃。由此淤面又称为“御面”。
御面
8、长武
豆腐在其它地方或烩或炸,或炒或烧,都是压成块干吃,惟独长武有一种特殊的吃法,就是将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这就是有名的长武水豆腐。
制作水豆腐,要选上好的黄豆或黑豆,先拣去次豆和杂物,然后磨碎脱皮,拿簸箕簸净,用温水浸泡三四个小时,再磨成豆浆过滤人锅煮沸,最后用石膏或醋或浆水点。点的时间一定要严格把握,谨防过早或太迟,以保证豆腐鲜嫩可口。
吃的时候,先将掰好的长武锅盔倒浆内煮沸,然后把点成的豆腐倒入再煮,最后加上盐、味精舀人碗内,放上油泼辣子食用。长武水豆腐汤清、味香、油汪辣红,豆腐鲜嫩,是上好的早餐。
每天早上,市场上的水豆腐摊前总是热气袅袅,香味袭人,人头攒动,呈现一派幸福祥和的气氛。
水豆腐
9、旬邑
旬邑花馍是一种民间面塑品。乡间逢年节都要蒸制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 、元宝人 、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 ;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 巧饽饽 ) , 形如石榴、桃、虎 狮 、鱼 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 ;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 ;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
六、咸阳美食
咸阳美食主要有乾县锅盔、泡泡油糕、普集烧鸡、长武水豆腐、御面、白吉饼、荷叶馍、花馍、乾县豆腐脑、千层油饼。
乾县锅盔

乾县的地方名吃。相传在为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修筑合葬墓乾陵时,因工程浩大而征用的数十万民工,吃饭成了问题。工匠们因陋就简用头盔烙馍,因而得名“锅盔”。
泡泡油糕

泡油糕也被称作“泡泡油糕”,是三原县很有名气的传统小吃,其渊源可上溯至唐代韦巨源的烧尾宴名点“见见消”。泡油糕馅由白糖、黄桂、玫瑰、桃仁、熟面拌成,再用面包好馅料放到油锅里炸,等面上起泡便捞出来。泡油糕色泽金黄油亮,糕面蓬松,发有大泡,吃起来绵软甜香,入口即消。
普集烧鸡

普集烧鸡创始人为河南人郭志平,抗日战争期间,他携带家人来到武功县普集镇定居,并以祖传清宫烧鸡制作技艺谋生,郭家烧鸡香酥鲜嫩,色味俱佳,远近闻名,因普集火车站人流量大,烧鸡被游客带到四面八方,后定为普集烧鸡。
长武水豆腐

长武水豆腐汤清、味鲜,入口细腻滑爽,再拌以葱叶、生姜等佐料,更是色、香、味俱全。吃水豆腐时最好在豆腐点好后连汤食用,味道更佳。长武县昭仁镇尧头村自古以来便将水豆腐作为招待贵客的上好佳肴,现今,全村的大多数人都从事水豆腐的加工制作,使长武这一民间特色保留下来。
御面

御面是彬县的特色面食,也叫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御面因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因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因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
白吉饼

白吉饼是咸阳特有的一种烤饼,制作好后,两面饼皮粘连较松,俗称"两张皮"。白吉饼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则称"腊汁肉夹膜",味道更为鲜美,因其经济实惠,很受欢迎。
荷叶馍

荷叶馍因面片对折后入锅蒸制,出锅后形似荷叶而得名,软腾腾的荷叶馍加上腊汁肉或蔬菜后更加美味。
花馍

民间花馍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黄河流域,更是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陕西关中、咸阳一带尤为盛行。花馍又为面花、面塑,造型以花鸟鱼虫、蝴蝶、疏菜、水果等万物生灵为主,唯妙唯肖。其用途主要用于民间祭祀和老人、小孩生日庆贺等。
乾县豆腐脑

乾县豆腐脑不但豆腐细腻,色白洁净,鲜嫩柔软,而且调料讲究,以“酸、辣”为特色。
千层油饼

千层油饼是咸阳市三原县的一种传统风味名吃,也被叫做金钱油饼、金钱油塔,俗名抹布串油饼,因其层多丝细,松绵不腻,故得其名。食用时,佐以泡菜和杏仁豆浆,则更具风味。建国后千层油饼逐渐普及,成为地方名吃。1983年,千层油饼被评为陕西省名贵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