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有什么特色?
1、东江盐焗鸡
招牌客家菜,主料是项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盐焗。盐焗鸡制法独特,味香浓郁,皮爽肉滑,以沙姜油盐佐食,风味极佳。色泽微黄,皮脆肉嫩,骨肉鲜香,风味诱人,是宴会上常用的佳肴。
2、客家酿豆腐
也称为肉末酿豆腐、东江酿豆腐,是客家名菜之一,通常将油炸豆腐或白豆腐切成小块,在每小块豆腐中央挖一个小洞,用香菇、碎肉、葱蒜等佐料填补进去,然后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食时再配味精、胡椒等调料即可。
2015年,客家酿豆腐烹饪技艺被列入惠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梅菜扣肉
汉族传统名菜,属客家菜。通常是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成菜后,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4、博罗酥糖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特色传统名点,是一种灰色的方块酥糖,选用黑白芝麻,以麦芽糖、白沙糖、面粉等作配料,用传统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有酥松可口、甜而不腻,价格适中,便于携带等特点。
5、麻陂肉丸
因选料制作独特,采用祖传秘笈,口感爽滑、肉质鲜美而远近闻名,主要分布在博罗县县城及和博东地区各镇,还远销深港澳等地。2008年,麻陂肉丸已经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惠阳区首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被列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江盐焗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客家酿豆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菜扣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博罗酥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陂肉丸
惠州过年风俗作文450字六年级
按照我们惠州博罗的老规矩,在二十五日已经算是开始过年了,从这天开始人们都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比如:开始做米饼、炸油角、蒸年糕、炒花生……
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大家开始贴对联、大扫除、准备鸡、鱼、鸭、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好,还要大扫除一次,在除夕这天还要拜神,要一直到年初二,除夕那天是最隆重的,按惠州博罗的规矩来说是比较注重于除夕的,在那天贴好对联和大扫除完后首先要把一张小桌子放到门前,如果是平房就放到门前,如果是楼房就放到阳台上,然后就要把昨天杀好的鸡放在一个碟子里,把这盘鸡放在最中间两边放上柑橘、柚子、糖丸之类的,然后在前面要放三杯酒和三杯茶,在桌子的前面要放一个小坛子用来插香和蜡烛,还要烧纸钱,烧完后就要打鞭炮了,这个鞭炮不是我们平常玩的烟花,这种鞭炮是每家都要放的,到了10点到11点每家的鞭炮声都不断的响,打完后就要把酒和茶倒到地上,这就算拜神完了,还得把桌子抬进去,把香坛放到门边,然后桌子上的东西都可以吃了。到了午后,用石姜涂,一种植物植物,煮水洗澡驱邪,换上新衣服,洗完澡后就大概五六点了,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很早的吃饭,这顿晚饭就是大家所说的团圆饭了,全家人坐在一桌上吃着自家的家乡菜,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吃完团圆饭后大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小孩们就在门外玩鞭炮、烟花,有些人家在这之前都不放烟花到了11点50分左右就慢慢地有人开始放了,到了12点整就更多人在放了,几乎整个博罗县城都在放烟花,有些小孩等不了这么久在11点半的时候就已经入睡了,而大人们在一起聊天、吃宵夜到12点半后才会睡。
年初一,大家都在家里休息,有些家户已经开始接待客人了,在这一天大多数人家都是吃斋的,在这一天是不可以杀生的,鸡鸭都是吃昨天吃剩的。
年初二,在这一天才是串门访客的日子,亲朋好友都提着水果到自家来做客,有些大人还会带这小孩到朋友家做客。
从年初三到年初五都是串门访客的日子,今天到这家做客,明天到那家做客,这几天几乎都很忙,还得到各个亲戚家吃饭。过了年初五大人们就开始照常上班,店铺开张。
直到年初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这天是新年的最后一天了,这天大多数人家都会自己做汤圆,有的还会用花红粉把部分汤圆染红,这天都会在家吃着汤圆,享受着新年的最后一天。
过了这一天,大人该上班的上班,虽然小孩还没上学,但是过了这一天,大家都闲了下来,天气慢慢变暖,整个春节就算过完了。
惠州春节的习俗?
惠州的过年习俗归纳起来,大致有节前的准备,贴对联、门神与福字,送灶主阿公上天,拜神,吃团年饭,守岁,烧鞭炮,舞龙,舞狮,穿新衣,换新碗箸,初一吃斋、开年、送穷,过人日,互相拜年等等。
这些节俗,基本上是中国传统习俗在惠州的体现,但也颇有一些惠州的地方特色。
年前的准备可分为四大类:一为扫尘清洁房屋用物;二是备新衣着;三是备食用之物;四是备新碗箸。
1、“扫尘”
清洁衣物被帐,打扫屋顶屋角,洗净台凳桌椅的污垢,谓之“扫尘”。相传它始于古代人们除疫祛灾的一种迷信仪式。唐代盛行此俗。
2、备新衣
惠州民间备新衣着不在乎有。家道富足者,新衣新裤新鞋新袜全身簇新;不富有者,不能购齐新衣着,但至少应有一件新上衣。
这一习俗在惠州民间甚为讲究。有些老年人,把去年穿过的旧衣,或作其它用途用过的粗布料,重新拿到染房染一次,自己缝制好一件旁襟衣服,这也称是一件新衣了。
此习来由没有很详尽的记载,但和节前的“扫尘”是有联系的,应该是由其衍生而来,同有“祈新岁之安”之意。据惠州民间的说法,过年穿新衣,来年就有好运,不穿新衣,来年就不好了。
3、备食、用之物
新年前备食用之物,按惠州的习惯首为备鸡。早在农历七月十四左右,名家各户便开始备养过年用鸡,一般是购进鸡苗,旧过还多有人家自己孵育。
养月余后,雄鸡施行阉术,惠州习惯称为“阉鸡”,养到过年之时往往养成数斤重甚至十多斤重的大阉鸡,这就是惠州民间传统中过年的主要用鸡。
惠州的传统对春节用鸡十分看重,视作“排场”的象征,民谚中说:“年三十晚(或年初二)才知道谁排场,”此中“排场”,即是指“看谁家的鸡大”,或“谁家的鸡多”。
除鸡以外,过年准备的食物就多为一些干菜果品类,如鱿鱼、津丝、冬菇、花生、瓜子、红豆、腊肉、蛋、水果;还有糖饯食品如糖莲子、糖瓜条、糖莲藕;油炸食品如糖环、蛋散、米糕等。
惠州民间过年习惯蒸大笼、敛糕等,故年前各家各户多自己备好粘米和糯米,将其磨成米粉,这项工作劳动量大,工作繁琐,帮年前的准备工作中,这件事往往占了许多人的较多时间。
由于春节有庆丰收及庆贺春至的意思,所以节前备食物的时间往往占上了十分大有的比重。一般人家,往往公倾一年之积蓄,竭尽财力、人力、物力,将过年所需的食物一一购齐。
购备用之物,则主要是对联、门神、福字、年画、纸宝、蜡烛、鞭炮等。
4、备新碗箸
这是惠州民间一种特有的风俗习惯,惠州话谓“备新碗箸过新年”。惠州的习惯是,即使家中一点也不缺碗筷,也要购买一套。购新碗筷要讲究配套,即致同样的花纹釉色,碗、匙各一份然后再购买相应数量的筷子;购买的数量多为“十”。
在惠州民间,“十”为吉祥数字,有“十足十”、“满”的意思。购新碗箸的意思,按惠州民间的说法大致有二:
一是“添丁添碗”,以示子孙满门,寓“福”;
二是“添新碗,置新箸,来年米谷停无住”,寓“财”。福、财二字,在惠州民间老百姓中,均是最为令人重视而又实惠的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