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治美食有哪些?

1、长子炒饼

“炒饼”在长治可以说是最有名的,制作方法很讲究,原料多样,长子炒饼配上粉条蒜苔,最后撒蒜末,风味独特,这是一道传统小吃,在清代光绪年间就已经有了,一直以来深受食客的青睐长子炒饼制作要经过48道工序,吃的时候配上香醋,大蒜瓣,满口生香。

2、三合面

三合面是长治市特色美食之一,也是一种古老的面食,用白面粉、黄豆面粉、小粉面粉等食材制作而成,按照比例搅拌而成,面条柔韧光滑,浇卤滴醋,口味非常鲜美,也可以用莜麦面、荞麦面、小麦面三种面。

3、长治馅饼

馅饼很多地方都有,长治馅饼也是长治十大小吃之一,“馅饼”也叫“菜合的”和“小鏊饼”,在当地很多家庭都会吃,采用优质面、四季水、煮粉条要剁碎,臀尖肉做成,馅饼皮儿薄馅儿多,色泽金黄,吃起来软而脆。

4、酥火烧

酥火烧在山西长治地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也是当地很多人都喜欢吃的美食。酥火烧外观淡黄纯净,香酥可口,很多时候备当作主食,也可以当作点心。酥火烧”是用油、水、面、包驴油酥面制成,一般柿饼大小,馅饼用煤炭火烙烤而成。

5、武乡枣糕

武乡枣糕是一种传统小吃,长治十大小吃,早在清到民国时期,这款小吃就已经在平遥、太谷等地非常有名了。枣糕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枣糕相当好吃,色泽淡黄,味道香甜,传统工艺蒸制而成。

二、长治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1、武乡枣糕

武乡枣糕是山西省武乡当地一种独有的汉族小吃,清到民国时期,曾蜚声于并州、平遥、太谷、潞安等地。枣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质软、色黄、味甜之特点。

2、上党腊驴肉

上党腊驴肉起源于唐宋鼎盛明清,为宫廷贡品,风味独特、久负盛名,成品大小适当,部位分明,肉色药红,鲜艳发亮,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甜辣凉,香气四溢,味美可口。

3、长子炒饼

长治的炒饼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有长治炒饼,饼丝、粉条、白菜丝、炒好之后,撒蒜苗;襄垣炒饼,饼丝、粉条蒸熟以后,再炒;长子炒饼,饼丝配粉条、蒜苔,炒好之后撒蒜末。柔软筋道,各有特色,以“长子炒饼”最为出名,配上老陈醋、余味不觉。长子炒饼选料精细,制作细腻,操作流程要经过四十八道工序,成品具有色泽金黄爽口不腻,质地柔软的特点。

4、壶关炒捞饭

壶关盛产小米,小米也好似非常美味,营养价值极高,米蒸熟,同蒸大米一样,记住不要加水太多,以免米太软,蒸好后晾凉,隔夜更好,米更筋道。常用的配菜有酸菜、红萝卜丁、黄豆(煮熟,也可和小米一起蒸熟)等。炒锅加油,油热用蒜末爆香,依次放入配菜翻炒即可。这就是壶关家喻户晓的“炒捞饭”。

5、壶关口水猪肝

口水猪肝是壶关美食之一,起源于宋代,距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肝是体内毒物中转站和解毒器官,所以烹调前,应把肝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10分钟,然后放在水中浸泡30分钟,这样就可以烹调了。

三、武乡县美食

武乡县美食有武乡炒指、武乡和子饭、武乡擦面、武乡枣糕、干面饼子、灌肠。

1、武乡炒指:武乡炒指是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的特产。把面和好后,擀成厚厚的饼,切成手指大小的面条块儿,然后用干土磨成粉,用铁锅将干土滚沸后再来炒这个面条,吃起来香脆可口。是一种面食制品,因其外形象人的手指而得名。炒指是长治地区的特产,襄垣、平顺都有,最著名的要数武乡。

2、武乡和子饭:和子饭也叫和则饭,源于后赵皇帝石勒时期,是武乡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茬,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甜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好,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入锅。

3、武乡擦面:擦面也叫擦蝌蚪,是武乡民间一种普通饭食,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适合集体大灶多食用。

4、武乡枣糕:武乡枣糕是山西省武乡当地一种独有的地方小吃,清到民国时期,曾蜚声于并州、平遥、太谷、潞安等地。枣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质软、色黄、味甜之特点。用黄米面、玉面和大红枣和面,使用传统工艺方法蒸制而成。

5、干面饼子:武乡干面饼的原料配比,类似山东的戗面馒头,都是发面后再揣入干面粉,兼顾发面的喧腾和死面的劲道,增加麦香,是民间巧做面食的典型范例,虽然最后一道工序一蒸一烙,各具特色。干面饼作为武乡人的日常主食,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夹肉吃,可以掰开就羊汤吃,可以当馒头就菜吃,可以切碎了炒着吃……

6、灌肠:盛行于山西,为民间著名小吃。可以下酒,也可以作为零食,或者直接当作一顿饭也可以。山西灌肠制作方法神秘,多为家庭代传,原料以当地特产荞麦为主,素食,口感劲道细腻,爽滑利口,久吃不腻,调制简单,随吃随切,是堪与全国知名的陕西凉皮媲美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