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6个民族的特产和特色分别是什么
1、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特产是羊皮袄、保安刀 。
2、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特产是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
3、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特产是织独龙毯,烤烙饼 。
4、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中国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特产是鱼皮衣服。
5、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西藏,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节日时跳东巴舞。特产是腊染衣服、银饰品。
6、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用马头琴演奏音乐,住房是蒙古包,交通用勒勒车。特产是哈达、马奶酒。
二、保安族为什么叫保安族,饮食特色是什么?
名字来源:
据记载,保安族大约自明朝初年起,居住在保安城、下庄、尕撒尔(当时俗称“保安三庄”)一带,自称“保安人”,周围的土族、藏族称其为“回回”。
清同治元年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不承认保安族是一个单一民族,一直称其为“保安回”、“番回”。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于1952年3月25日正式批准“保安族”为单一民族。
饮食特色:
保安族日常饮食多以小麦、青稞、玉米、豆子等加工制成的面食为主。保安族的肉食品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马、驴、骡等和其它凶猛禽兽的肉,忌食一切自死动物的肉和血,而且须经阿訇或伊斯兰教的长辈屠宰。
喜欢炖食,如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块,加胡萝卜、土豆、粉条,用牛羊肉汤烩成)等,以全羊席最为知名。以前蔬菜较少,现在也品种齐全,花样繁多。
扩展资料:
风俗习惯:
1、保安族十分注重礼节,讲究礼貌。相见时先说“赛俩目”(意为问候祝安)。保安族非常尊重长者,忌子女不孝,长幼无序。保安族人民热情好客。客人到家,立即请到炕上,用最好的茶饭招待。
2、保安族的婚姻习俗,为男娶女嫁及一夫一妻制。结婚之前的仪式,主要包括说亲、下聘礼和送大礼等。送大礼时,保安族中还有女方的亲房户族分别请男方送礼人吃席的习俗,名曰“叫客”。
参考资料:中国政府网-保安族
三、56民族的保安族是什么?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内大河家、列集一带。人口1. 2万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汉文。
保安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商业在保安人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河家集市盛况空前,成为连接青海、甘肃等地的物资集散中心。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三十多个品种,畅销西北各地,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
保安族还保存了一些与蒙古族相似的游牧民族的习惯,如喜爱摔跤、善骑射等。保安族以米面为主,吃牛羊肉,忌吃猪、马、驴、狗和一切凶兽猛禽肉。
保安人婚礼一般都选择在伊斯兰教历的“主麻日”(每周星期五)举行,到女家举行婚礼。每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宗教节日。
1981年9月30日,成立了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食俗
日常食俗
保安族日常食品有米有面,大多数较偏重面食,做法与北方其他民族相似。主要有馒头、花卷、煎饼、炕锅馍馍、包子、汤面条、臊子面、凉面、浆水面和捏面筋等,许多杂粮如玉米也多磨成面后食用,其中特有的食品散饭和搅团,就是用杂粮面制成的。小米多用来做成稀饭。旧时到了冬季还要做一些杂粮炒面,如今已不多见。馒头和炕锅馍馍是最为常见的主食。炕锅馍馍的做法是将发酵后的面团掺入适量干面,用碱中和后加些菜油,揉匀后放入炕锅内,有的在揉面时还分层加入菜油,还有的加入食盐或白糖,并在馍上揉出各式花纹图案,如牡丹、月季花,入锅后加盖盖紧。再把炕锅埋入热炕洞内的温火中,经适当烧烤后,即成为外黄脆、内瓤松软的炕锅馍馍。根据锅的大小厚薄,馍馍小的有250克左右,大的3—5千克,厚的15厘米左右,薄的5厘米以上。炕锅厚约3厘米。过去以铜锅为主,后来以铸铁锅为主,现在以铝锅为主。在麦收前,保安族家家都要做青麦包子。肉食除牛、羊肉外,兼食鸡、鸭、鱼,一般以手抓羊肉为上肴。此外,保安族认为鸽肉稀饭有补五脏、益心力的功能,常作为药膳,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的人作补品。其做法是将野鸽宰杀后去毛洗净,切成块状加大米(或小米),再放一些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富含淀粉,可煮食或酿酒),温火炖烂食用,茶叶是保安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民间喝茶比较讲究,一般在冬季喝茯茶、砖茶、沱茶,夏季喝陕青茶和春尖。
节庆、礼仪食俗
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其中以炸馓子和油香最为普遍,不仅在节日期间,都要宰牛、羊、鸡、鸭。宴请宾客以全羊席最为隆重。保安族的全羊席做法是把整只羊加上调料煮熟,按肋条、脊背、前后腿、髋、脖子、尾巴分部位切割开,然后带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块,每个部分装一盘上桌,供就餐者选用,羊的头蹄、杂碎加麦仁煮汤,也是一种美食。除了整羊之外,一般做鸡、鸭也都要加好调料整煮,熟后再按骨骼衔接处分割成14块或蒸、或爆炒,除鸡头和脖子外全部盛盘子上桌,民间称大块清水鸡或爆炒鸡块。男女青年结婚,按习惯由男方家置办酒席宴客,但头三天新娘不吃男方家的饭,而是由娘家送来,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不仅饭菜讲究,饮茶也不同于平常的日子,届时要在茶碗内泡上冰糖、桂圆,称为三香茶,有的还要放上杏干、葡萄干称为五香茶,甚至连茶具也要选用好的。
典型食品
虽然保安族的食物结构与食俗基本上与当地的回族、东乡族的食俗相同,但并不乏独具特色的食物,如:麦仁杂碎汤,节日或待客时常备的一种汤菜;青麦包子(有荤、素之分)等等。
四、保安族服饰有什么功能,保安族服饰的作用是什么?
保安族的服饰主要是实用,保安族以前是靠近蒙古族的,也就是塞北的地方,必然是要注意到保暖的,这个很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男人的服装一般是皮袄,尤其是冬天的时候,那就是长皮袄袍,这样很是保暖,这样的服饰是不是很实用呢?夏天的时候,就是短衫,这个也是兼顾到实用。
保安族的服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为了美观。美观大方是一个民族服饰的特点之一。很实用的服饰也是可以很美观的,如何让其更加美观?一个就是颜色的搭配上,可以更加的艳丽,另一个就是材质上,一般是纱质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女子的美丽和动人的舞姿。这个也是保安族服饰的特点之一。
保安族的服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区分年龄。我们很多汉族的人六十岁的时候也是可以穿未出阁姑娘的服装,这个不是老来俏,而是就是喜欢。但是保安族不是这样的,少女的服饰是艳丽为主,符合她们的气质。中年或者是老年人穿的是大袄,通过服饰就可以看出年龄的。
保安族的服饰不仅是展示了自己的美丽,还有保暖和实用的价值,要是你到保安族那里去旅游的话,你就会看到很多穿着民族服装的人们在那里欢迎你这位远方来的客人,给你一个有好的拥抱,请你到家里去做客,晚上也是可以跟你一起载歌载舞的,你愿意参与其中吗?你喜欢他们吗?你寓意到那里去旅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