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有哪些措施?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有什么方法?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景观设计专家指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满足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城市道路绿地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道路空间是提供人们生活、工作、休息、相互往来与货物流通的通道。在交通空间里,有各种不同出行目的人群,在动态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了不同行为规律下的不同视觉特点。我们在设计道路时,须充分考虑了行车,行人的进度和视觉特点,不同速度,不同栽植方式,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设计中,应以不遮挡视线为标准,同时又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譬如,在拐弯处不应种植大灌木或小乔木。又如,在隔离带的种植时,一个标准端的长度就应考虑到车速,行人速度等问题。道路绿地景观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遮荫、降温。四季的变化使植物的外观形态随着发生变化,尤其是落叶植物。炎炎夏日下,行车和行人需要一个宜人的交通环境,浓郁的绿荫能使人感到丝丝清凉,烦躁的心情可以得到舒缓,有利于交通安全;当叶落的时候,冬日和煦的阳光带来几分暖意。所以说,植物不同的习性奉献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嗅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慰藉。 2. 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生态原则。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它要求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乔灌花、乔灌草的结合,分隔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此,在各路段的设计中,注重这一生态景观的体现。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设计中这一原则的运用应当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切实的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3. 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统一,调和,均衡和韵律的四大原则。因此在配置上应考虑道路长度,不同道路形式,同一条道路以不同的区块重复,以一种复现的节奏感来形成一种韵律,达到心境的平和,符合道路的景观要求。 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与一般的绿地景观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地景观设计,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4.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景观成果。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例如,行道树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2.抗性强,耐瘠薄土壤、耐寒、耐寒;3.寿命长;4.深根性;5.病虫害少;6.耐修剪;7.落果少,或没有飞絮;8.发芽早、落叶晚。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带采用大手笔、大色块手法,植观花、观果、观叶植物,适应不同车速的不同绿地带,空间上采用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强调整体性、导向性和图案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风貌。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导语: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要体现城市的形象。下面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欢迎参考!
1.人的居住出行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要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散和聚集使人员、物资和信息的移动与传递成为城市道路必须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如何快速地到达功能区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因此,城市道路情况成为人们选择活动场所和活动时间时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宏观的角度来说,移动和出行因素对城市功能空间和时间结构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植物在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中的时候也应该首先考虑人们出行方便这已基本原则。
2.尊重历史
城市道路景观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奠定了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植物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中要尊重历史,同时也要继续发展。对于历史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给其赋予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植物应用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使植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道路景观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到最小,同时还可以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不可生的资源。
4.保持整体性
植物应用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整体性原则可以理解为:首先,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其次,从道路的角度出发,每一条道路就是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景观、设施以及历史文化等。
5.连续性
植物应用在城市道路景观中的连续性主要为: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通过道路两侧的景观、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及道路设施等的连续设计来实现。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变化的历史,道路景观设计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融合,充分反映历史的变化。
;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街区中的景观主要是指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流动景观。下面是我分享的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欢迎大家阅读!
1 建筑景观
建筑是地域性特色街区空间构成要素中的主体,它的形态与外表面能够对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人们对于地域性特色街区的最初认识也大多来源于街区景观中的建筑形态与外表面。如在地域性特色的商业街区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中的店铺为主体要素,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街区经济的发展。建筑形态构成街区街巷尺度及结构,而外表面决定了街区的风格、样式和氛围。每个街区地域性特色的不同直接影响了建筑的形态和外表面。如对北京街区中的四合院而言,它们构成了街区胡同的尺度和结构,从而形成街区的风格,使街区具有典型的北京地域文化,反映着老北京的生活状态。
2 道路景观
街区中的道路景观主要是指划定区域范围的路障以及道路表面的'铺装及其材质、色彩的表现。道路是流动景观的承载体,它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划分区域的范围,通过不同材质及色彩形式的铺装,对不同功能和属性的街区空间进行界定;二是在街区中起引导的作用,利用道路表面的铺装形式和路障的放置对道路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视觉形式的引导,使得交通系统更为全面;三是增加道路的视觉效果和地域性特色,选择不同材质、色彩的铺装及路障,能够增加街区景观的审美感和层次性。地域性特色的街区道路景观是丰富多彩的,它能够真实的反映街区的地域文化。
3 景观色彩
色彩是区别于其他街区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在地域性特色街区景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街区景观的品质,给人们提供安心舒适的生活空间,并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反之,它也会跟空气和水污染一样,可以污染环境。
街区中清晰的景观色彩是延续地域文脉的重要载体,如前门街区中对传统色彩的表达,不仅反映出居民对色彩的喜好,同时也体现出北京的地域文化和城市特色。色彩是人们对于一个环境进行形象和艺术性的概括,它可以通过地域性特色街区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空间结构和肌理来表现。如建筑色彩、道路铺装色彩、照明色彩、流动的色彩等,它们都有着符合城市美学规律的色彩秩序,并反映着街区的地域性特色。
4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中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共服务设施在街区景观中以点的形式存在着,如信息咨询台、活动设施、餐饮服务设施及环卫工程设施等。它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地域性特色的表现形式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
地域性特色街区中的公共服务设施是一种人文关怀,也是一个公共的艺术品。它将地域性特色与功能有效的结合,满足人们审美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实用价值。公共服务设施形式是多样的,其中包含:一是作为成品直接安装的;二是需要根据街区的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有着独特性。但是无论作为哪种形式出现,都一定要与街区地域性特征相统一,在共生的前提下做到和谐发展。
5 植物和水体
自然景观是人们心中对自然意识的追求所建构出的景观风貌,主要包括植被和水体。
植被是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环境中的基础,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景观在这类街区中通常以多种形式出现,如草坪、花坛和行道树等。它们可以根据街区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构思,增加街区的视觉美感。多种植物的种类既可以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一样的景观风貌,还能够反映出街区的地域性特色。
水景主要包括自然形成的水景和人工设计的水景。自然水景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中比较少见,大多为人工水景。水景的设计在街区环境中可以起到软化与调节的作用,与其它硬质景观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节奏变化。水体可以净化街区环境、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提高街区品质。人造水景通常与人的行为方式关联在一起,表现出水景观的魅力。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这种水景观大多存在于南方的街区中,形态也更为丰富,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地域性特色。
6 公共艺术品
公共艺术品在融合设计师思想的同时,根据当地特色所创造出来适合大众的艺术品。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还是一种与社会大众交流的过程,为当地的公共艺术提供了舞台。
如情景雕塑,人体雕塑,利用抽象文化符号所设计的公共基础设施等(图 1)。在地域性特色的街区景观中,艺术品体现着当地的地域文化。人们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进行交流互动,增加了街区的活力,提升了公共艺术品的价值以及丰富了街区的非物质形态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