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梅州的景点都去过吗?这一次用航拍的视角给你看看
其实梅州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如果用无人机的视角拍一下会是什么样子呢?在梅州,有一个保存很好的古村落,在那里静静地待上几天,你会发现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这个村子叫桥溪村,位于雁南飞雁山湖灵光寺那条 旅游 线,买了票之后,你还得等小巴车或电瓶车接送才能上到山上的这个神秘古村落。 虽说现在已经是 旅游 景区,可是里面住的全是原来的村民,在那里无论是吃喝玩乐,你都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客家人最纯朴最热情的友谊。 桥溪村鼓励村民们通过 旅游 带动发展,所以很多留在村里的老人家都卖起了客家小吃,客家特产,甚至还有人家里做起了民宿。但是他们的价格都非常亲民非常公道。 如果小红薯们来梅州玩,一定要来桥溪古韵看一看,那里就是传统客家人聚集地的缩小版。
看过了山里面的古镇,我们来河边看一下。
一个依山傍水的千年古镇 ,也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路 。这里曾经是客家人出南洋的首站 所以有着非常深的南洋文化烙印, 如今繁华不再 留下一股浓烈的沧桑气息 。
因为至今还未完开发所以游客稀少建筑保留得也比较好是值得一去的一个小众景点
游玩时间:2-3小时,距离灵光寺雁南飞雁鸣湖叶剑英纪念馆都比较近 可以在游玩其他景区之后,过去逛逛 几个不错的景点推荐:梅东桥、移民广场、松口老街、火船码头、松江大酒店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自然景观吧,我没有买,开车到山顶也能看到 门票:网上60 推荐: 跟着导航到了发现还没到,一直开到最上面路上问了好几个村民才找到,好偏僻的地方。没有什么可看的。我是11月去的,光秃秃的。庄稼都收割了。参观时间10分钟左右
广东有什么农作物特产
木瓜,芒果,荔枝,香蕉,菠萝,椰子,杨桃,火龙果,杨梅,榴莲,红毛丹,枇杷,草莓,樱桃、香蕉
芒果
榴莲
杨桃
红毛丹
火龙果
琵琶
椰子
甜角
草莓
佛手柑
碰柑广柑
橄榄
槟榔
荔枝、龙眼、木瓜、
菠萝、枇杷、橙子、橘子、柚子、猕猴桃
梅州以后的发展怎样?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变化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然而梅州作为较发达省份的一个城市,其发展却是相当的缓慢。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只是占了全省的5.8%,1.3%,1.5%,而工业总产值也只才占了全省的0.9%。
从上述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梅州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地区。居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还达不到省内的平均水平。制约着梅州的经济发展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基础设施差,尤其是缺乏极为重要的条件——方便的交通运输环境;二是缺乏产业聚集效应,梅州不论在农业内部结构或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方面与珠三角、全省都存在明显差距。2002年梅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为29.1∶36.2∶34.7,第一产业几乎占了1/3,而同期全省平均水平是8.8%。就梅州农业内部结构看,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作物占有主导地位,经济作物以及市场适销对路、高效农作物所占比重较小;三是梅州缺乏营商所需的“城市氛围”。“城市氛围”包括:法律秩序、人文条件、行政效率、分工与协作体系等内容。尽管梅州的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但是近几年来,梅州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抓住新机遇,谋划新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济发展显现好势头,去年梅州市GDP实现了自1995年以来的首次两位数增长,今年经济发展又实现了“开门红”。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工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梅州是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的。
在地理位置上,梅州是闽粤赣三省的结合部,梅州位于泛珠三角东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地图上,底边靠着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沿海开放城市,背面依的是江西等内陆地区。可以说,在泛珠三角经济圈东部区域,梅州处于连结沿海内地,承接东西的枢纽位置,这里是发展配套产业的好地方。如在梅州投资汽车零配件产业,既可以为广州的汽车工业提供配套,也可以为闽东南的汽车厂商提供配套。在交通方面,过去交通一直落后的梅州后来居上,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371公里,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已全线投入运营。目前梅州公路密度居全省山区市之首。梅州至福建龙岩高速公路即将动工,梅州至江西赣州、福建漳州高速公路也已在规划之中。在这4条高速公路建成后,梅州将成为闽粤赣边区通往珠三角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其次,是产业梯度转移。沿海地区制造业在升级,梅州处于沿海和内陆过渡地带,生产成本低、资源丰富、靠近市场等,对沿海产业转移有较大的吸引力。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丰富,矿藏点多面广,开发前景广阔。已探明的有煤、铁、铜、锰、铅、锌、银、锑、稀土、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等48种,530多处矿床。 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锰、 铁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梅县的铜、蕉岭的石灰石、大埔的瓷土、兴宁的煤、平远的铁,以其储量丰富、品位高而颇负盛名。水资源丰富,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25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25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77.5万千瓦,地下温泉多、水温高、水量大,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较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灵光寺、阴那山五指峰、松口元魁塔、泮坑瀑布、蕉岭长潭一线天、兴宁合水水库、神光山、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平远南台山、五指石、五华益塘水库、丰顺温泉等景点,均以其雄、奇、幽、秀之特色吸引许多游客。此外,梅州还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称誉。近年随着梅州社会各行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开发性农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梅州又有了“单丛茶之乡”,“山歌之乡”, “金柚之乡”的“新三乡”之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区域内物流将增加,将为梅州带来发展商贸物流业的机遇,概括地说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侨乡优势、生态优势等。所以我们说梅州山区潜力巨大,梅州发展充满希望,投资梅州充满商机!
所谓“无工不富”,工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匹快马。当前珠三角等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产业发展规模不停状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与加强,梅州的经济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宽,后发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梅州将成为新一轮加快发展过程中外商投资广东的一片热土。梅州正好此机会,利用各方面的优势,加快工业发展进程,抓住省、市高速公路开通和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契机,大搞招商引资、外引内联,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可以充分利用侨乡优势,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加快第二产业发展,赶上工业发展的“未班车”。另外,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结合当地各种资源,发展农副产业和各类手工加工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此类工业的发展成本低,就地取材,市场灵活,风险低,收益快。既能给当地人们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又能很好的激活市场,繁荣经济。如今,梅州已有不少地方品牌,如梅县的金柚、五叶神香烟、雁南飞的茶田、五华的长乐烧酒、大埔的陶瓷等。在此基础上,应注意引进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力争打响品牌,使梅州成为连接各地商品交换的中介市场。
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口号的提出,可以看出发展特色经济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特色和优势的经济,是没有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经济。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旅游业发展日益兴旺,将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快速增长点。梅州正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凭借山区的秀丽风景,参照江南水乡的旅游发展经验,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乡趣旅游,开发一套具有梅州客家特色的旅游服务业!雁南飞的“旅游与农业齐飞”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对于旅游业而言,依托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城市建设等进行开发,可以减少投资,缩短建设周期,推出更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
以兴宁为例,兴宁的渡田河位于兴宁市罗浮镇西北部,离兴城68公里,离罗浮镇13公里是清澄碧绿的东江河的源头。因枫树坝水库的兴建,渡田河就象是“高峡出平湖”。它长约30多公里,最宽处2公里。北接江西寻邬县,南连枫树坝水库,是龙川至兴宁的水上运输线。渡田河区,蓝天祥云,湖光山色,景色十分迷人,春秋时节,到处可风流泉飞瀑,鸟语花香;秋冬季节,层林尽染……是一个极具开发价值的地区。政府可采取与民间共同投资合作的方式,把附近的村落纳入旅游区范围内,投入大量资金,搞好公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把客家的风土人情,乡村生活与大自然的秀丽风光组合起来,创造一个英国式的乡村花园!
随着地球村的发展,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多元文化不停地互相碰撞与交融着,正走向大同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千万种风俗习惯,在此种情况下实在有必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民族风格。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地方历代流转下来的文化习俗正逐渐逐渐地淹没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的。而梅州是客家聚居之地,还保存着众多的特色文化,就如客家的围龙屋,举世闻名,还有客家的婚礼习俗、客家的山歌、客家的小吃,如盐局鸡、酿豆腐、砸棕、田艾板、琴花、珍珠红、鸡炒酒等等。因而兴宁要发展特色的旅游业,可以在旅游区内重建围龙屋,用发展的目光,把古代特色与现代元素融合一起,建造一座座山上城堡,让游人享受别具一格的宾馆服务,尽现梅州人们的聪明才智。为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村民可以将自家房子改造成“家庭客栈”,面向广大游人,不但可以让旅客享受方便实惠的服务,更可以体验梅州人浓浓的人情味。每逢节假日,或约四五知己,或带家人同来渡田河,日间可随同主人到田间耕作,到果林里采集,到山坡上放牛羊;日落在河上泛舟捕鱼,高歌一曲;晚间围坐一起,吃上几味地道农家菜,品尝几口美酒,欣赏动听山歌,远离尘嚣,一家大小,乐也融融。如此创造一个乡村的“世外桃源”,使游人享受一种真正回归自然,回归纯朴的田园生活!当地政府还可以统一规划布局村里的农田、果林、渔业,竹林,招引外商投资,在附近建造加工厂,引进先进技术,制造各种健康食品,打造绿色品牌,制造出另一个“雁南飞”,走上一条集工业、农业、旅游,生态四位一体的经济大道!发展独树一帜的旅游业。
在梅州的不少县镇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不同区域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必然存在的差异,要加快梅州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就有必要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因而可将此种形式的旅游业首先在梅县、丰顺、兴宁、大埔等地推广。然后再以点带动面,推动整个梅州的经济发展!把梅州建设成为一个集工业、旅游、悠闲、娱乐于一体的度假观光圣地!使梅州走出广东,面向全国!
梅州特产
梅州是广东的地级城市,也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客都”,那梅州最出名的十大特产有哪些呢?
梅州特产一:大埔凉粉糕
梅州十大特产
大埔凉粉糕是广东梅州的传统名吃,已有800年历史。呈半透明凝固状,具棕褐至茶褐的仙人草本色。含胶质多,富弹性,有天然仙人草风味,并略带碱香。食用时,可加入白糖或牛奶,爽滑可口,清凉解热。【详细>>】
梅州特产二:梅干菜
梅州十大特产
梅干菜是一种客家乡土菜。用梅干菜烹制的菜肴,其鲜香之味,皆令食者难以忘怀。如梅干菜扣肉,因肉里渗人梅干菜之清香,而梅干菜又得肉香,故而相得益彰,浓香扑鼻,肥而不腻。【详细>>】
梅州特产三:盐锔鸡
梅州十大特产
盐焗鸡是一道特色传统客家菜,也是梅州客家招牌菜式之一,现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经典菜式,原材料是鸡和盐等,口味咸。【详细>>】
梅州特产四:客家娘酒
梅州十大特产
广东梅州的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类似于酒酿,是当地的特色饮品。客家娘酒历史悠久,与江南的糯米水酒相近,但风味更加独特。客家娘酒呈乳白色,较浓,甚至用筷子蘸一下可以拉出丝来,饮之酒香浓郁,醇厚味甘。客家人有喝娘酒的习俗,每到逢年过节,娘酒便是客家人待客的佳酿。【详细>>】
梅州特产五:西岩山茶
梅州十大特产
大埔西岩茶属半发酵乌龙茶,始产于西岩山西竺寺。该茶历史悠久,相传唐代西岩西竺建寺时就有种茶。西岩茶以其清、香、甘、滑、醇的特点,早在清朝就极负盛名。【详细>>】
梅州特产六:百侯薄饼
梅州十大特产
百侯薄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清朝雍正年间百侯人杨缵绪在任陕西按察使时带回家乡的四种点心(薄饼、绿豆粮、豆子羹、蕨粉粮)之一。【详细>>】
梅州特产七:梅州金柚
梅州十大特产
梅州已被列为全国优质金柚生产基地,其中以梅县城为主产区,所产金柚果大质佳,皮薄肉 软,脆嫩清甜,密味甚浓,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理气健胃、降低血脂之功效,荣获国家用绿色食品证书,产品畅销海内外。【详细>>】
梅州特产八:酿豆腐
梅州十大特产
酿豆腐是客家人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必备的传统名菜。用鲜豆腐、瘦猪肉、少量海乌咸鱼或鸡蛋作原料。将咸鱼去骨、炸香,和猪肉一起剁烂,镶进豆腐块、或文火蒸,即可食用,有的在锅内煮成半赤,叫红烧酿豆腐,别具客家风味。【详细>>】
梅州特产九:西岩乌龙茶
梅州十大特产
西岩乌龙茶是广东省梅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西岩乌龙茶外形紧结稍卷曲,色泽乌绿匀润;内质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茶汤橙黄明亮,叶底绿腹红镶边,耐冲泡。【详细>>】
梅州特产十:菊花糕
梅州十大特产
菊花糕是梅县畲江区的特产,糕如菊花,质地软韧,香甜可口。 菊花糕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问市,至今盛产比衰。它用糯米为原料,加上麦芽、白糖、榛糖、生油等,搓成糕坯,成形蒸熟,冷却后即成
广东梅州是个怎样的城市
梅州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
客家人有“中国吉卜赛人”之称,这不仅因为他们同样是迁徙民族,也因为他们才华出色,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梅州这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誉为“客都”。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五岭山脉以南,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1区代管兴宁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素以文化教育发达著称。
梅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南汉置敬州始,至北宋改为梅州,清朝设直隶嘉应州。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2年8月并入汕头专区,1965年建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88年改建为梅州市。现梅州城区为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梅州山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山川雄奇险秀,终年满山碧绿,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梅州是全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闻遐迩的"客家之都"。"先入为主,后来为客",所谓"客家"是相对于"土著"而言。客家的先民是中原汉族,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逐步向南迁徙,形成"客家人"族群。客家围龙屋、汉剧、汉调音乐、客家山歌等无不显现出古老的中原文化的韵味。广东客家话主要流行于粤东北及粤北,今梅州、河源及韶关、清远所辖地区。客家方言以梅县客家话为代表。
梅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灵光寺、阴那山、五指峰。还有历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韩愈的足迹,黄遵宪故居、丘逢甲、叶剑英故居等遗址,1965年,郭沫若先生来梅州视察时,留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赞美诗句。
近年新开辟了以"三高农业"、生态农业为依托的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村、梅雁螺旋藻养殖基地、华银垦殖场和松口饶志章万亩林果基地等。还有开发利用当地天然资源而建的丰顺温泉旅游度假区。
梅州凝聚了山韵、水韵、花韵、茶韵,可谓韵味无穷。
梅州的风味特产有梅州沙田柚、兴宁龙田龙眼、五华细核荔枝和桃李果。土特产品有兴宁毛笔、珍珠红酒和旅游工艺木雕、竹编、石雕等手工艺品。
客家菜又称东江菜,是粤菜的一支,其特点是菜品多用肉类,较少水产和蔬菜,主料突出,造型古朴,味道浓郁,有"香、肥"的特色,烹饪法以砂锅菜见长。客家宴上常见的名菜主要有酿豆腐、盐焗 鸡、梅菜扣肉、八宝窝全鸭、水晶扣肉、捶肉丸、清水鲩圆、醋溜鱼等。
自然地理
【位置、范围、面积】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北部连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县,西部和西北部接江西省寻乌、会昌县和本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东源县,东南部邻揭阳市的揭东县、揭西县、潮州市湘桥区、汕尾市的陆河县、潮州市饶平县。全境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5。18’至116。56’、北纬23。23’至24。56’之间,全市总面积15899.62平方公里。
全市辖梅江区、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等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市政府设在梅江区江南新中路。梅州高速公路至广州384公里,至深圳345公里。梅州普通公路至广州434公里,至深圳398公里,至汕头191公里。有民航至广州航线,空中距离为316公里。
【地质、地形、地貌】 梅州市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由花岗岩、喷出岩、变质岩、砂页岩、红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构成台地、丘陵、山地、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全市山地面积占24.3%;丘陵及台地、阶地面积占56.6%;平原面积仅占13.7%左右;河流和水库等水面积占5.4%。
境内山系排列有序,分别由三列东北至西南和三列西北至东南或南北向的山地所构成。主要三列山脉是东北至西南走向,即七目嶂—玳瑁山—阳天嶂—项山甑、石寮岽—李望嶂—鸿图嶂—九龙嶂—铜鼓嶂—阴那山(亦称阴那山脉)和凤凰山山脉。梅州市境内主要高峰有铜鼓峰,海拔1560米;项山甑,海拔1530米;凤凰髻,海拔1497米;七目嶂1318米;阴那山五指峰1297米;明山嶂1245米;鸿图嶂1277米;西岩山1230米;皇佑笔1150米。
境内主要盆地有兴宁盆地,面积302平方公里;梅江盆地,面积110平方公里;蕉岭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汤坑盆地,面积100平方公里。
境内主要河流有韩江,全长470公里,流域30112平方公里;梅江,全长307公里,流域13929平方公里;汀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松源河、丰良河等。此外,东江亦沿市境西北的兴宁市与河源市龙川县的边境流过,在梅州境内河段长24.8公里。
【气候】 梅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区的过渡地带。平远、蕉岭和梅县北部为中亚热带气候区南缘,五华、丰顺、兴宁、大埔和平远、蕉岭、梅县南部为南亚热带气候区。这种地处低纬,近临南海、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响,形成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冷势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且集中的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20.6—21.4℃,7月气温最高为28.3—28.6℃;1月最低为11.1—11.3℃之间。梅县极端高温为1971年7月25日39.5℃,极端低温为1955年1月12日—7.3℃。
日照平均年值为1714.6—2010.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1—47%,太阳年辐射量高低值为5125兆焦/平方米、4652兆焦/平方米。
年平均降雨日为150天左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在1483.4—1798.4毫米之间。由于山多,台风影响较沿海平原要小,然而台风带来的暴雨降水,又往往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河水泛滥,水灾成为主要灾害。同时,寒露风低温阴雨和干旱也是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历史沿革
梅州地方一级的行政区划建置,始于五代十国南汉乾和三年(945年)即后晋开运二年,升程乡为敬州,领程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年)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熙宁六年(1073年)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潮州。元丰五年(1082年)复置梅州,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绍兴六年(1136年)废梅州复设程乡县,隶属湖州。绍兴十四年又复置梅州,仍领程乡县,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梅州升为梅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复隆为梅州,领程乡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宣尉使司。元贞元年(1295年),梅州隶属潮州路,延祜五年(1318),改直隶广东道宣慰司。明洪武二年(1369),废梅州复置程乡县,属广东布政使司潮州府。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乡升格为直隶嘉应州,统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4县加上本属的程乡县称“嘉应五属”,直属广东省辖。嘉庆十二年(1807)升嘉应州为嘉应府。嘉庆十七年复为嘉应州,仍领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宣统三年(1911),嘉应州复名梅州。民国3年(1914)废州府制,梅州改名梅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1月26日,国务院发文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县。1952年底撤销兴梅专区,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1956年2月,粤东行政区分为惠阳、汕头两专区,兴梅7县属汕头专区。
1965年7月设立梅县专区,原兴梅7县从汕头专区分出,归属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79年3月,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格为县级称梅州市后,梅县地区辖7县1市。1983年6月,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后,梅县地区由所辖7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1月,广东实行市管县体制,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3月正式挂牌),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1994年6月,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客都概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现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500多万人。南汉乾和三年(公元945年)置敬州,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改敬州为梅州,1949年后设兴梅地区、梅县地区,1988年由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享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和“中国金柚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之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有“世界客都”之称。梅州名人辈出,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清乾嘉年间的岭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黄遵宪,抗日志士、杰出诗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洋务运动家、军事家、全国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爱国侨领张弼士和现代亚洲球王李惠堂等都是梅州人。2003年以来,梅州全面实施“开放梅州、工业梅州、生态梅州、文化梅州”的发展战略,切实推动了山区经济的发展。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27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增幅创十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1%、19.2%和11.4%。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2.49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比增36.5%。
在发展山区经济工作中,梅州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定位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梅州市旅游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梅州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后劲足。2004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68.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8.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和43.4%,旅游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梅州市旅游形象鲜明,特色突出。依托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和生态、温热泉资源优势,梅州明确以“塑造世界客家之都,打造客家文化精品、热泉康体休闲特品和山水休闲度假名品(简称‘一都三品’)”为旅游发展定位,形成了以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和雁鸣湖旅游度假村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和山水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五华汤湖热矿泥浴山庄和丰顺千江温泉酒店为代表的热泉康体休闲旅游产品。同时,我市以“创优”为契机,努力强化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建成了“一江两岸”亮点工程、两个表演场所(白天和晚上为游客表演的场所)、三个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和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四条街(鸿都美食一条街、凌风路客家风情购物一条街、义化路步行街、梅江大道霓虹灯一条街)。改造新建一批城区旅游厕所,城市街道实现了“五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硬底化),使梅州城市功能变得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利,环境更加和谐,空气更加清新,就业更加容易,创业更加适宜,塑造了一个“山水城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旅游城市形象。
目前,全市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个,正在申报3A级景区有2个。其中,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五指石、长潭、泮坑被列为广东100家假日休闲好去处的景区,叶帅故居、龙鲸河漂流与神光山被列为广东100家观光新亮点的景点。
旅游概况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为1.58万平方公里,辖梅江区、兴宁市、梅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和五华县,总人口500万,其中客家人占97%,是全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享有“世界客都”之称。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同时享有中国客家菜之乡、中国金柚之乡、中国单丛茶之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
梅州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全市现有国家4A级旅游区及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以展示南药文化并融合养生保健为主题的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国家3A级旅游区2个:五华县独特的温泉泥浴汤湖热矿泥山庄,有“五奇”之称的丹霞地貌平远五指石风景名胜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叶剑英元帅故居和纪念馆;国家森林公园1个:兴宁市的神光山旅游区。另有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各类景区景点55个。还有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围龙屋、土围楼,优美动听的客家山歌,独具风味的客家美食,丰富多彩的客家特产。这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无不彰显出客家文化特色的魅力,交织出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客家大千世界。 全市共有旅行社2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国内旅行社26家;星级饭店26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10家、二星级13家。旅游活动的行、游、食、宿、娱、购六要素配套完善,可为海内外游客提供一条龙的优质服务。今日梅州,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至广州、香港有定期航班直达,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每天数趟列车经停城乡。高速公路西连广州、深圳,南接揭阳、潮汕。珠三角地区自驾车沿梅河高速公路到梅州,仅需4至5小时车程,即可尽享轻松之旅和愉快之旅,完全适宜短线游、周末休闲游和自驾车旅游。 梅州拥有生态公益林6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群山翠绿,林木茂盛,空气清新,实为天然大氧吧,加上一些高品位的温热泉资源和优质的高山流水,形成优雅的自然生态大环境。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众多景区景点和旅游度假村,是广大游客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的最佳胜地。探访全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感受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体验健身康体的神奇热泉,饱览清纯秀丽的青山绿水——世界客都·休闲梅州,正张开热情温馨的臂膀,欢迎朋友们的光临!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梅州市已发现的矿产有48种,530多处矿床(点)。金属类有铁、锰、铜、铅、锌、钨、锡、铋、钼、银、锑、钒、钛、钴、稀土氧化物等,非金属类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膏、大理石、钾长石等。其中煤储量2.7亿吨,占全省第二位;铁、锰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0%和30%。石灰石、瓷土分布广、储量丰富。
水资源 梅州市水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还有相当大数量的过境水。境内多年平均降雨总量250.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28.7亿立方米,产水量(包括本市产水量和过境水量)259.7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量13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2718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水量6363立方米。境内水力资源理论发电量120.65万千瓦时,境内温泉多、水温高、水量大,如丰顺汤坑邓屋温泉,水温高达80—90℃,流量达4459公升/秒。
动物资源 梅州市山地众多,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经济价值较大的主要兽类和鸟类有2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有100种以上。
植物资源 梅州市境内有2000多种高等植物,经考察采集和记载的就有1084种,隶属于182个科、598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科、29属、41种;果子植物7科、11属、14种;双子叶植物134科、471属、908种;单子叶植物22科、87属、121种。按树种分类有:材用植物,药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果类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还有属于花卉、观赏和庭园绿化类的野生植物。
旅游资源 梅州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境内有不少名山古寺,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温泉瀑布,秀丽湖山。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热心人士又捐建一批亭台楼榭,修葺许多名寺古迹,增添食宿游乐设施。境内主要旅游区(点)有:千年古刹阴那山灵光寺,叶剑英元帅故居、纪念馆,清末爱国诗人、政治家黄遵宪故居人境庐,千佛塔,泮坑瀑布,梅县雁鸣湖、雁南飞旅游度假村、阴那山天文科普园、松源王寿山,兴宁合水湖山、神光山,五华益塘水库、热矿泥山庄,平远南台山、五指石,蕉岭长潭胜景、丘逢甲故居、释迦文化中心,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丰顺汤坑温泉、龙归寨飞瀑、龙鲸河漂流等等
梅州大埔为什么被评为“中国蜜柚之乡”?大埔的柚子跟普通的柚子有什么区别?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是中国金柚之乡。沙田柚(梅州金柚)引进种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十万亩金柚商品生产基地,已种植25万亩,98年总产达23.7万吨,成为全国最大柚类商品生产基地,梅州金柚是梅县区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
大埔的柚子跟普通的柚子区别:
第一,种柚子最重要的就是土壤条件。不好的种植条件种出的柚子又苦又涩,而梅州大埔的土壤富含硒,特别适合柚子生长。
第二,大埔空气怡人,日照强,种出的柚子表皮金黄,非常甜,皮薄肉厚,入口无渣。
第三,当地水利资源丰富,农户会用山泉水源浇灌,种出的柚子清香可口。
第四,政府指导标准化种植,广东省农科院和华南农业大学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培养出来的蜜柚非常标准化,品质稳定上乘,随便打开一个都又香又甜水分充足。
扩展资料:
大埔县蜜柚种植历史悠久,从1985年开始逐步规模化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埔蜜柚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和国内最大的蜜柚种植县之一,2012年7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蜜柚之乡”称号。据悉,2015年大埔蜜柚总产量可达23.2万吨,产值8.63亿元。
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地理标志处处长孙志永表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对有文化特色和生态特点的农产品规定了质量要求、生产范围等,将提升地方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当天活动上还为大埔蜜柚颁发了“岭南十大养生特产”奖牌,借助柚子丰收的时节,大埔县金秋乡村旅游活动也同时启动,游客可以到大埔体验采摘蜜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蜜柚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