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五邑地区的传统文化。
特色的景点当然有很多的啦!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开平的碉楼啦,是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位于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钢筋水泥楼、青砖楼、泥楼、石楼。 开平碉楼有避盗防涝、抗日据点、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历史作用。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12千米,坐落在潭江支流镇海水河谷丘陵平原。该村民居格局与环境保护完好,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散布其间,与民居和众多的碉楼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全村现有农户63户、179人,海外侨胞248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村民朴实大方,乐观开放,生活悠然自得。 全村共建有9座碉楼6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生居庐、湛庐。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的铭石楼高6层,第1层为厅房,第2至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丰富而有趣,是当时华侨文化与生活的见证。自力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碉楼群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
希望采纳
急求广东江门过年习俗要交作文拜托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有376万人,约占全国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总数的十分之一,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巴西、印度尼西亚等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 江门是中国第一侨乡,祖籍江门五邑的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有376万人,约占全国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总数的十分之一,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巴西、印度尼西亚等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新春佳节也受到当地居民的热爱,在委内瑞拉的巴埠、玻利亚尔、苏利亚以及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一些地方官员和居民也纷纷参与到春节活动中,当地甚至出动警力协助华人社团做好安保工作,确保大家度过快乐、祥和的新年。委内瑞拉巴埠:筵开160席 侨胞共庆新年2月1日傍晚,巴埠(Barquisimeto)中华会馆,人声鼎沸,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好一派喜庆的景象,巴埠春节联欢晚会在这里举行,筵开160席。当天,该埠侨界为增加节日气氛,一系列的文体活动也早早开始为节日气氛热身,最为吸引人的是丰富多彩的儿童游戏节目,“小丑”滑稽诙谐的表演,惟妙惟肖,让孩子们看得手舞足蹈,童心未泯的大人也被逗得捧腹大笑。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醒狮拜年”拉开了晚会的序幕,随着烟花冲霄而起, “新年快乐”四个璀璨耀眼大字镶嵌在黑色的夜空。玻利亚尔:“真龙”自恩平老家来助兴除夕晚七时许,PTO·ORDAZ中华商会在富丽堂皇的大酒店INTER CONTINENTAL举行了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能看到来自老家的舞龙表演,真的太亲切了。”联欢会上,最为出人意料的是来自江门五邑恩平的“真龙”表演。就在当地老外的功夫队结束表演之际,突然台上跃上两条金灿灿的“真龙”。看到来自家乡恩平的亲人,现在委内瑞拉《南美新侨报》工作的陈女士激动万分,据介绍,她两年前离开恩平来到委内瑞拉,只要见到家乡的事物,心里总是无比激动。有趣的是,在这支舞龙队伍中,手持“龙头”的竟然是一位当地的“老番”(当地老外),据陈女士介绍,随着海外华人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传统文化也开始迅速影响当地的居民,他们被中国文化吸引,学习中华文化已经是十分普遍的事情。据介绍,“真龙”来自家乡恩平,原来,来自恩平金龟村的兄弟们为了给晚会助兴,自告奋勇给大家表演。苏利亚:老外“混”入晚会感受中国春节气氛大年初一,苏利亚省侨胞每年都在这一天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与全世界华人一起,共享节日的快乐。这天,苏利亚省中华会馆呈现一派节日气氛。屋顶上彩旗迎风招展,气球串串;偌大的空地摆满一百多张大型圆桌,在黄、橙、红色台布铺设的桌面上摆着一簇簇鲜花。何德活主席致辞,高度赞扬了侨胞们的团结和爱国爱乡精神,特别在去年发动支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赈灾义举,侨胞们在短短几天内,就捐了270.000元新委币。联欢会期间,当地不少老外都闻风赶来凑热闹,一些当地“老番”还专程通过在中华会馆的华人、华侨朋友,“混”入晚会感受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而当地政府也派出了官员,专门给当地华人、华侨“拜年”,并派出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到现场协助做好晚会现场的安保工作。美国旧金山:四大五邑习俗一样都不能少在美国的旧金山,从第一批江门籍华工上岸开始,当地华人、华侨过春节就形成了带有江门五邑地区风俗印记的四大传统习俗:团年、供斋、开年、春宴。即大年三十在当地会所吃团年饭,从大年三十午夜十二时至大年初一凌晨在当地会所进行开始供斋,接着就是各华人、华侨社团举行开年聚餐、侨团春宴。随着华人、华侨逐渐融入当地社会,过新年的传统习俗被加入了当地华人各种各样的生活特色,如团年饭因人数越来越多而改在了酒楼进行,供斋因部分华人、华侨凌晨聚集有困难而改在大年初一上午进行,但四大传统习俗仍然是一样都不能少。据了解,近20多年中国国内各地的过年习俗也随之在当地盛行。今年大年三十晚上,旧金山不少年轻人到远离中国城的寺庙。在位于旧金山列治文区的赤松黄大仙庙,晚上7时至凌晨,陆续有1000多名华人、华侨排队上山,以此来祈求来年顺境。而在大年初一,江门、南海、番禺、顺德等当地比较有影响力的会馆都会举行新春团拜会,给当地华人、华侨拜年。十多海外年轻华人 侨乡拜师学“功夫字”大年初三,在新会游庙会,江门侨乡著名农民书法家、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咏春拳江门武术馆总教练黄海泉首次在新会庙会上挥毫,吸引了来自珠三角各地的游客。在人群当中,有十多名年轻人是从世界各地来到侨乡江门的海外华人,他们慕名而来,专程向黄老师学习“咏春拳”及“功夫字”。据介绍,黄海泉出生在鹤山古劳水乡,鹤山是咏春拳的发源地,他从八九岁便开始学武术及练书法,2005年他在江门群众艺术馆开设咏春拳馆招徒授教,目前咏春弟子达三四百人,后来黄海泉把武术融入书法当中,其作品被书法界称为“功夫字”。来自美国三藩市的咏春拳弟子、祖籍江门华人陈小春在春节前慕名找到了黄老师,希望能拜师学艺。 近年来,黄老师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海外弟子。巴西:受华人影响巴西人也开始发红包在巴西,也聚居着一些江门籍的华人、华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保留着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如除夕吃团年饭、除夕守岁、发红包、拜年等。“不但我们华人发红包,和我们一起生活的巴西人也会在春节给小孩发红包。”而据原籍江门市新会的陈小姐介绍,由于久居巴西,江门籍华人、华侨所带来的很多江门五邑地区特有的过年传统习俗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不过,像发红包这些简单而又吉利的过年习俗不但被保留了下来,还影响了与当地华人接触频繁的巴西人。
五邑地区有什么比较传统的文化
小吃:新会陈皮、人工虫草、桔普茶、陈皮普洱茶、桑果红酒、恩州奇石茶具、剑花、葵扇、白菜干、广合麻油腐乳、牛大力 外海面、开平火蒜、台山虾酱、开平腐乳、荷塘头菜、古劳面豉、陈皮饼
广东省江门市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区县市人文风俗基本一致,在海外有大量五邑藉的华侨并团结一致,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可以说,现在祖国内地江门市行政区域的确立,是建立在海外“四邑”籍侨胞的认同上,逐渐为国内政区划分所认可,并最终定型的。 雍正十年(1732年)划新会县遵名都、新化都、古劳都等三都和开平县双桥都、古博都址山等地,新建鹤山县。显见,鹤山也是由新会县、开平县两县析地而置,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鹤山的。同理,赤溪厅是从新宁县地析出,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多认为“四邑”与“五邑”有别,那是因为江门地区存在两种粤语系当地口音,一是广府话、一是四邑话。 四邑话流行的区域,恰恰在鹤山邑以外的台山邑、新会邑、开平邑、恩平邑,因此定名为“四邑话”。以文化的独特性而言,“四邑”的说法不能抛却,如果太多地强调“五邑”,很容易造成四邑方言的矮化,失去江门地区独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四邑”代表的是江门市独特的历史、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广宣五邑之说呢?!若有不同之心,纵“五邑”亦不能使同;如有团结之心,言“四邑”亦不致分。 今天的江门地区,县级行政区已经不只五个。包括县级市四个: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县级区三个: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而却没有改用七邑之说,似乎五邑大学的名称赶不上江门行政区域的调整,倒不如称为四邑大学,更能体现江门市所独有的地域文化。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之中分出,就不应该认为“四邑”没有包含鹤山的可能性。
新会有哪些民风民俗
1、双水山地风筝
新会区“双水山地风筝”相传始于明代洪武年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山地风筝主要类别有两种:板块类,以上凌村和南岸村“鸣牛”风筝为代表作;竹节类,以岛桥村、洋美村及木江村《蜈蚣》风筝为代表作。
一般有10-80米长不等。有鲤鱼、鹰、荷花、蝴蝶、各种鱼类等花式品种100多个,其工艺精巧,经过选料、破篾、绑扎、粘合、包装、绘画多种工艺制作而成。
平时村民农闲假日,用竹笏制成风筝,每年秋高气爽,成群结队,在山头放起风筝,一派娱乐升平的景象。1998—2000年连续三年举办风筝节和图片展览,参加放风筝的人从10岁至80多岁,充分展示了双水风筝之乡的风采。
2、新会鱼灯
鱼灯一种纸扎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新会鱼灯历史悠久,制作精巧,极具观赏性,是烘托节日气氛、营造社会和谐景象的吉祥用品。新会鱼灯寓意年年有余。
人们做鱼灯、买鱼灯就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出入平安。新会鱼灯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清朝初期,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新会鱼灯寓意年年有余。
3、新会葵艺
新会葵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会葵艺历史悠久,东晋时期即已开始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清代乾隆至光绪末叶的两百多年间,新会葵艺的发展达到鼎盛。
葵艺是以植物蒲葵为原料加工制作工艺品及生活用品的一种广东民间手工艺,集造型艺术和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体,主要流传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及周边地区,以芯蒂圆正、扇面洁白柔韧光滑、编织工艺精良闻名。
4、蔡李佛拳
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相传为广东省新会京梅乡人陈享(1806年-1875年)所传。他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和佛家拳三家之长而形成一支新派,故名。
它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5、司前木板年画
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板,采用彩色颜料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迎新、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据载,早在汉代民间就有过节时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并且历代不衰。
在广东,木版年画至少有600年的历史,司前木版年画也曾一度兴盛,远近闻名,在当时,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非常多,这些都说明了它在当时的市场竞争中突出了自己的特点,所以才深得消费者所喜爱。
6、大鳌咸水歌
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居住在新会、中山、珠海、顺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的疍家人广泛传唱,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唱法。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在新会大鳌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水乡农村和水上居民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的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居住在新会、中山、珠海、顺德等珠江口沿海一带冲积平原上的疍家人广泛传唱,至今仍保留传统的唱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会
广东江门地区为什么叫五邑地区?五邑有什么含义?
广东省江门市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区县市人文风俗基本一致,在海外有大量五邑籍的华侨并团结一致,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
「邑」就是县的意思。历史上这五个地方都是县级单位,即使现在已经全部改称市/区,但行政上还是属于县级市。关于这一地区,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个有关名称:四邑、五邑和六邑(加上赤溪)。其中四邑用得最多。
在1983年,鹤山划入江门地区管理后,五邑成为官方名称,但在海外华人小区,很多人仍沿用四邑的称呼。
扩展资料
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明代心学奠基者陈白沙、近代维新先驱梁启超、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让大文豪巴金先生为之陶醉的小鸟天堂。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与粤西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广州、佛山、肇庆。祖籍江门的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人口众多、分布全球五大洲,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