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一般有哪些特色?

乡村旅游的特点,有这12个方面:1、乡土性;2、地域差异性;3、项目多样性;4、游客来源明确性;5、旅游费用低廉性;6、参与体验性;7、短时短距性;8、民情风俗性;9、乡土艺术性;10、乡村传统劳作性;11、国家政策支持性;12、可持续发展性。

1、乡土性。乡村旅游是从乡村发展而来的,其乡土性是吸引众多都市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吃农家饭、住农家舍、体验农家情都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项目依托,所以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独一无二的特性之一。

2、地域差异性。乡村旅游资源形态各异,且大多以自然风貌、劳作形态、农家生活和传统习俗为主,受季节、气候和水土的影响较大,因此乡村旅游时间差的可变性、布局的分散性,可以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3、项目多样性。乡村旅游不仅指单一的观光游览项目,还包括观光、娱乐、民俗等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导致游客在主题行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参与性,如垂钓、划船、捕捞、娱乐、参与劳作活动等。乡村旅游重在体验,能够体验乡村的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在劳动的欢愉之余,还可购得满意的农副产品和民间工艺品。

4、游客来源明确性。开阔的农村大地是乡村旅游的目的地,对于那些生活在高楼大厦里,不知农村烟火的大城市人们来说,他们的旅游兴趣较大,故其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目标客源。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5、旅游费用低廉性。由于乡村旅游的背景是发生在乡村,旅游活动内容也以乡村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观光或体验为主,而旅游的接待者主要是农民,这就使得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成本比较低。相应地,乡村旅游消费也就低廉。

6、参与体验性。乡村旅游种,游客们自身的参与性比较强,游客们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农家乐、亲身去体验农民的劳动过程,深切的去融入到当地的民风民俗中,还能买到新鲜的民间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

7、短时短距性。乡村游针对的主要是周边的城镇市场,因此旅行的距离较短,不同于一般性的中长线休闲度假。

8、民情风俗性。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如云南的傣乡、贵州的苗乡、广西的壮乡、湖南的瑶乡、海南的黎乡、新疆的维乡、浙江的畲乡、西藏的藏乡等都具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

9、乡土艺术性。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如盛行于我国乡村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农村的大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广西的“唱哈”会,里下河水乡的“荡湖船”等脍炙人口。

10、乡村传统劳作性。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这些劳作诸如水车灌溉、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织布、手推小车、石臼舂米、渔鹰捕鱼、摘新茶、采菱藕、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流连。

11、政策支持性。2015年至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曾多次涉及到乡村旅游相关内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提到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三项内容。因此,乡村旅游成为了国家各个层面政策支持的重要经济项目。

12、可持续发展性。由于现代乡村旅游融乡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现代科技于一体,旅游发展与农业生产于一体和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于一体,因而是可持续旅游。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旅见

天水都有哪些特色美食

1、浆水面

浆水面是陕甘地区传统特色小吃。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为佳。

2、天水馓饭

天水馓饭是天水地区最常吃也最普通的一种美食。它做法简单,由玉米面和小麦面粉制作而成,成糊状。再用自家做的咸菜、酸菜、土豆丝等(依照个人口味可做自己喜欢的下饭菜)搭配。

3、呱呱

呱呱是甘肃天水一带的地方传统小吃。无论是寒风骤起的严冬,还是烈日当头的盛夏,总有那紫红色的呱呱在摊点出售,食客往来不断,生意格外红火。 天水呱呱品种繁多,以原料区分有荞麦呱呱、冰豆呱呱、豌豆呱呱和粉面呱呱等。其中最受人们欢迎的是荞麦呱呱。

4、天水杂烩

天水杂烩是一道特色菜。把鸡蛋清和蛋黄搅匀,摊成薄饼。取鲜五花肉剁碎,放入盐、粉面、花椒后拌匀,加在两层薄蛋饼中间压平,上笼蒸熟,切成条形,便做成夹板肉。以夹板肉为主,配以响皮条、丸子,浇上鸡汤,撒上葱花、香菜、木耳等,盛入汤盆,量足汤多,荤素搭配,边喝边吃,不油不腻,味道鲜美。

5、酿皮

酿皮是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套等地颇受喜爱。酿皮是用面粉浆汁蒸出来的面皮。

武山县龙台乡贾山村怎么样?谁有龙台乡贾山村的详细资料?谢谢了!

贾山名片

贾山村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龙台乡的西部,地处西秦岭北坡,海拔在1860米—2160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7.8℃。全村共有92户,共516人(2008年)。总耕地面积约619亩,人均1.2亩。武山县龙台乡贾山村现为甘肃省天水市的一个行政村,由贾山组、旧庄、冯家沟三个自然村构成,三个自然村呈三角矗立在半山腰,呈三角形分布,贾山村有座山叫贾家山,贾山村就坐落在这座山上,并因此而得名。

中文名称: 贾山村 邮政区码: 741314

外文名称: Jiashan cun 面积: 1.7平方公里

所属地区: 中国 甘肃 天水 人口: 516人(2008年)

下辖地区: 贾山、旧庄、冯家沟 电话区号: 0938

贾山村介绍

近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突破口,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龙台乡贾山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油菜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了小麦、洋芋、畜牧和蚕豆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又积极发展自主经营产业,全村人民的生活正在发生这巨大的变化。

当前,贾山已进入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商贸旅游进一步繁荣,各大公路正在加快建设,乡村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和谐社会建设呈现可喜局面,贾山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效益贾山和谐贾山奋勇拼搏,阔步前进。

贾山村自然景观优美,人文底蕴优厚,其祖籍为山西省洪洞县人,后来移居甘肃天水一带延续至今。现在就贾山组来说,户数已达一百户左右,贾山人民辛勤劳作,团结向上,正在处于积极地发展中,贾山近年来在中共龙台乡委、龙台乡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响应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以积极抓好农业为主线,实现了农民年年增收,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等一系列的目标。

但是由于地理条件受限,道路交通系统缺乏足够地完善,贾山村硬软件基础设施依然还相当薄弱,有时候中央的相关惠农政策都未能彻底实施,再加上贾山村村委会换届选举漏洞大,村委会领导班子一直未能更换,没有较好的高素质人才去致力于贾山村的各项事业,所以这在贾山村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发展下无疑成为了一个最大的瓶颈!

希望政府各级有关部门能更好地给予贾山村发展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农村换届选举工作,让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参与到贾山村委会的各项管理工作当中去,重新选举贾山村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让新一届领导班子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健全村委会办公机构,积极为贾山村人民造福谋利,在全村人名的积极努力下,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奋斗!

区域位置

贾山村位于龙台乡与滩歌镇的交界处,与滩歌镇的魏屲村仅一河相隔,与滩歌镇的代沟村有公路直通。北连龙台乡马年村段家窑、见龙山,东通牙岵下、龙台乡马年村于家湾,南与龙台乡东沟村中庄、嘴背后相接,正对杨庄村、何家湾和龙台山,西邻滩歌镇的代沟村,与其遥呼相应。

行政区域

武山县龙台乡贾山村由贾山、旧庄、冯家沟这三个自然村组成,在2010年之前属龙台乡东沟村,后经中共龙台乡委、龙台乡人民政府的研究决策下,将贾山村单独划分为一个独立的行政村。贾山村因贾山组人全部姓为贾氏,又矗立在一座山上,所以因此而得名。

交通运输

贾山村西向与武山县滩歌镇代沟村公路相连,东向与龙台乡马年村牙岵下相连,北向旧庄和冯家沟与马年村于家湾相连,南向与东沟村嘴背后、中庄相连,就贾山村整体交通运输来说还不够完善,由于春夏秋三季降雨量大,还没硬化的道路被雨水常年冲击,再加上地理位置受限,山路崎岖,所以就降低了运输上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文化教育

近年来贾山村人越来越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逐渐增强了对学习文化的认识,在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学费减免政策支持和推动下,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不断提升,还有部分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外高等院校,目前贾山人对孩子教育上的重视出现了又一轮的新热潮。

名俗文化

贾山秧歌

贾山秧歌也叫“社火”,它是民间各种歌舞形式的总称,其广泛流行于天水城乡。每年春节期间,村村镇镇,城里城外,形成秧歌汇演的大阵势,非常热闹。

贾山秧歌中以打击乐伴奏或以民间小乐队伴奏的秧歌,主要有耍狮子、丑折子、耍马、龙船、小唱、快板、迎花灯等;贾山秧歌题材广泛,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也有些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传统戏剧故事。在天水市区流行的“夹板”、秦安的“腊花舞”、“十里亭”以及贾山秧歌“转娘家”、“过新年”,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贾山秧歌由来已久,通过贾山人的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在经过后人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形成了丰富而又颇具地方特色的秧歌文化。贾山秧歌在2010年之前一般每四年举办一次,在举办前夕,贾山村民就自发地聚在一起练唱,积极地为如何更好地办好这场贾山秧歌出谋划策。贾山秧歌是伴随着欢乐过新春为主题展开的,一般在经过新年前夕农历腊月下旬至农历正月上旬约一个月的准备时间之后于正月初七晚到邻村演出。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贾山人会通过全体村民选出秧歌总负责人,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与分工,举全村之力办好秧歌。

贾山秧歌的内容有:秧歌头三位,负责协调秧歌在演出期间的全面事务;烧香人员,负责秧歌到邻村演出前的各项安排和开场接待仪式;探马,负责秧歌演出人员带队与夜间领路工作;旦娃子,负责秧歌演出中的小唱表演;编导,负责秧歌演出的节目安排与人员调动;背鼓,负责背秧歌演出时的用具与台鼓;道具,负责秧歌演出时所需用具的管理,包括衣服、刀枪用具等;看庄人员,负责全庄在夜晚的安全巡逻;账务会长,协助秧歌头处理各项突发事务,并负责秧歌演出时支出与收入账务工作。

贾山旋鼓

贾山旋鼓俗称“羊皮鼓”,近年来贾山旋鼓又东山再起,于2011年、2012年春节代表龙台乡到武山县城体育中心参加演出,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旋鼓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羊皮鼓是舞蹈中的主要道具,其以铁圈为箍,鼓面为精制的羊皮做成,外形如一面大葵扇,扇面直径一般在30厘米左右,厚度仅1毫米。鼓面上绘有花纹图案,下置一柄,柄端缀以铁环或小铜镲,用藤条做的鼓鞭敲击鼓面时,震动铁环与小铜镲频频作响。旋鼓表演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或上千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表演时,舞者左手持鼓,右手握鼓鞭,或敲鼓心,或敲鼓边,边敲边舞,鼓点变化多端,舞蹈动作粗犷,技巧复杂,旋转自如,队形纵横穿插自如,形如风,声如雷,充分显示出天水儿女刚健豪迈、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贾山旋鼓舞又称“羊皮鼓舞”或“扇鼓舞”,扇鼓又称鼙鼓,其形似扇非扇,如芭蕉叶面,周以铁圈铸成,单面蒙着去毛的羊皮,鼓面直径一般为30厘米,槌柄缀着9枚看似古币的铁环,俗称“九连环”,鼓槌由藤条或羊(牛)皮编织而成。鼓手头戴小麦秆编的草帽(当地人称十八旋),上身穿白衣黑夹,下身穿灯笼裤,脚蹬麻鞋(当地人称扁扁麻鞋),组成几十人到几百人的鼓队,围绕着幡边舞边打,鼓声铿锵、坠环“嚓嚓”。幡高约7米左右,直径约2米,顶有仙女骑鹤,下连一面三角旗,其下是一个12角形(平年12个,闰年13个)的大宝盖,宝盖中间是一条又宽又长的大蟒旗,大蟒人首蛇身。武山古称豲道,《后汉书》载“豲,古代少数民族,其居区为道”。武山辖域在夏、商、周及春秋时代,为戎、羌部落所属。贾山旋鼓舞是羌族人民在长期农牧生活和民间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蹈、祭祀活动为载体,含历史、宗教、民俗、艺术等诸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舞蹈。贾山旋鼓是民间相沿成习的传统风俗活动,贾山旋鼓舞历史上没有得到官方和社会上层人士的重视和关注,所以鲜有相关历史文献记载,一直在民间传承发展,积淀了很深厚历史和地域信息的原生态文化。

每到春末夏初,花木烂漫,草长莺飞,蝶舞蛙咏的时候,不论是月明星稀,凉风习习的晚上;还是阳光灿烂,晴空瓦兰的午后,或在沟壑山峁,草地田埂,村头巷尾,槐阴柳下,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因为常常有人列队旋鼓,那气势犹如千军万马在战斗,威武雄壮;那阵容恰似滚滚春雷在轰动,山谷回应。纵横穿插,左右跨越,有板有眼,有章有法;忽圆忽方,忽短忽长,杂而不乱,疏而不散,层层围拢如百鸟朝凤,徐徐绽放似游龙摆尾;一会儿慢鼓轻跳似闲庭信步游园看花,一会儿紧锣密鼓如雷霆万钧似疾风闪电;缓缓地鼓随身转太子游四门;匆匆地跟步遄鼓水淹金山寺,左转三圈舞女穿梭巧对针;右转三圈野马跳涧飞鼓来;大开大合,时进时退,快如金鸡食米,慢似野鹤闲云,阵阵精采,式式传神,令人心往神驰,让人眼花缭乱,真是享不尽的眼福,看不够的旋鼓。

贾山旋鼓的样式有:十字垫梅花、狮子滚绣球、太子游四门、学砖蔓地、烟雾缠山、缠蜗牛、观音过桥、二龙戏珠等。

贾山村位于武山县龙台乡的西部,地处西秦岭北坡,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各村公路互通互连,交通较为便利。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92户,共516人(2008年)。总耕地面积619亩,人均1.2亩,主要作物有小麦、洋芋、胡麻、油菜籽、蚕豆、蔬菜等。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平均气温7.8℃,无霜期120—140天,海拔在1860米—2160米之间。

近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突破口,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贾山村是典型的农业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油菜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已基本形成了小麦、洋芋、畜牧和蚕豆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又积极发展自主经营产业。全村人民的生活正在发生这巨大的变化。

当前,武山贾山已进入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商贸旅游进一步繁荣,各大公路正在加快建设,乡村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和谐社会建设呈现可喜局面,贾山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为建设富裕、文明的效益贾山和谐贾山奋勇拼搏,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