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旅游市场不景气的原因,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分析。
根据我和外国人交流得到的反馈:
政治上,由于中国与许多国家并没有入境免签或落地签的约定,外国人入境旅游,探亲,商务往往要提前一段时间去中国领事馆办理旅游签证,手续比较繁琐,尤其是外国人习惯的自由行,往往需要提供邀请信。我的一个入籍国外的华人朋友指出,如果他要回国,需要境内家人提供邀请,自己提供存款证明等才能申请回国。而外商通常需要厂家(尤其是知名厂家)提供邀请函才能办理,这样相比起许多旅游胜地中国的吸引力减退了。
经济上,1,目前外围经济仍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内关于如何增加就业,增加国内消费,吸引资金流入仍是政府的重要工作,民众消费力低下对外旅游的意欲自然降低,同时鼓励民众出境旅游意味着资金流出,消费力流出。
2,中国人民币还没有做到自由兑换,境内也不接受外币消费,银行网点很多也不接受非主要外币的现钞兑换。这意味着许多外国旅客往往需要多花费用在人民币与本币的兑换上。同时国内假钞流行尤其在针对外国旅客的交易上流行也让他们增加了不必要的损失。
3,中国旅游胜地维护与建设上与城市形象规划上存在误差。欧洲诸国的古风,纽澳的原生态,印度泰国的宗教气氛,日韩的东亚传统文化甚至美国的大杂烩都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具备鲜明的旅游风格,而中国在这方面并没有彰显出自己的旅游特色。
文化上,1,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导致的舆论倾向,中国出境游客的表现,中国对外宣传和交流的不足,中国国家形象并没有在大多数外国民众中有太大改善。在2000年前后时,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仍停留在70年代的影像中。
2,中国旅游市场上存在很多短期逐利行为,在一个国人都常常深受其害的市场里作为语言不通的外国游客自然更加苦恼,这些不快的经历通过旅游者回国宣传降低了其他旅游者入境中国的意愿。
同时,我发现一个国家的形象与其输出的产品形象呈正相关。本人经历多次在不介绍国籍的前提下与外国人交流,若交流愉快对方往往会认为我是日本人或韩国人(当然我个子也不高。。。),尤其是在相对年轻人群中。问其原因往往是日韩输出的优秀电子产品,动漫,恐怖电影(往往是好莱坞改编版)使得他们对日韩有着更大的好奇和好感。而好奇和好感是促成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中国旅游业存在什么问题?
一是产业资源要素分散。 旅游资源普遍存在空间分布分散、集中度不够、多数资源单体规模不大、精致度偏弱、震撼力不强等问题。同时,旅游资源同构性突出,致使低水平、近距离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缺乏个性特色和足够吸引力。
二是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缺少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旅游盈利主要靠景区门票和土地收益,综合型盈利链条尚未形成,大地产小旅游甚为普遍,旅游盈利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不足。
三是产业市场化存在障碍。相比其他产业,受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同时,由于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和管理方式粗放,也导致产业市场的理性发展不足,产业市场价值单一。
(一)旅游业规模化产业化层次较低,产品供给不足与居民旅游需求的矛盾长期存在
当前全国很多景区,尤其是各个山区小景点,由于彼此间恶性竞争或者交通不便等原因,各自分散经营,相互合作少,游客消费成本高,旅游市场发展面临着尴尬瓶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一转变必然引起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要求旅游集团从单一的“吃、游”向“吃、住、行、游、购、娱”横向延伸,从满足单纯的游览需求向专业和多样化需求的纵向延伸,以应对旅游业总量和结构上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报道称,我国旅游产品牌化多样化进程缓慢。
国内旅游行业在品牌化多样化方面优势不足,尽管一些旅游景区已经取得了大部分旅游景区在挖掘自身文化内涵、细化景观设计、更新旅游理念、扩大延伸旅游层次方面进程缓慢,仍面临产品重复性高、专业化和多样性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导致对“门票旅游经济”的严重依赖。中国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踏步前进,旅游已走进普通家庭,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阶段。未来五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2.5万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5亿人次。
但中国旅游产品数量供给不足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与游客不断提升的需求层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品牌化多样化进程缓。
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一、消费水平不高的一群高智商高文化的游客,不要想通过商品回扣挣钱;
二、真正爱旅游的人还属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尝试,也许一次两次,以后就不再出来了,所以少有回头客;
三、渴望旅游的人为数庞大,但是愿意多掏点钱的屈指可数,他们喜欢分析各种路线的价格是否真正值得他们花钱,所以咨询的比参与的会多。
四、大学生旅游为旅游市场注入新鲜血液,他们需要朋友,旅行更像是派对,所以活动内容要精彩,要丰富,否则别想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