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迁安的特产有哪些?
1、迁安桑皮纸,河北省迁安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迁安桑皮纸手感柔软细腻、结构均匀、拉力强、吸水性好、不腐不蛀、搓折无损、永不变色,在书写和绘画方面,对墨的洇渗恰到好处,有“重彩”“重水”“重墨”的特点。
2、馓子,迁安市北部的建昌营镇的特色食品。建昌营的馓子,色泽嫩黄,薄如纸,最薄处承半透明状。吃起来酥脆可口,香而不腻,是极好的营养食品。馓子可以长期放置不变质,夏季一般可以放半个月,冬季可以放两三个月。
3、京东板栗,河北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栗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干果,它香甜可口,被誉为“干果之王”。
中国是栗子的原产国,河北省迁西、兴隆一带种植栗树已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所产栗子个大皮薄,质地优良,具有香、甜、糯的独特风味,号称“燕山甘栗”或“京东板栗”,特指北京以东燕山山脉一带出产的板栗,以色泽鲜艳、甘甜芳香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
4、迁安甘薯是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的特产。迁安市是河北省的“甘薯之乡”。所产甘薯产量高、口感好,市场价格高于普通红薯。
近年来,迁安市还引进了“七彩甘薯”这一新品种。与传统红薯相比,七彩甘薯不仅薯皮光亮,产量和价格都要比传统红薯高很多,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比传统红薯好的更多。
5、迁安粉条是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的特产。迁安市粉条生产历史悠久,素以风味独特、品种齐全、做工精细、质量上乘而享有盛誉。
百余年来,迁安市是北方四省、两市的粉条集中产区,现在年产粉条1.2亿斤,已发展成为粉条基地县。迁安粉条产品畅销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天津、北京两市和内蒙古、山西等地。
二、河北省迁安的介绍
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滦河岸边,是典型的半山区市。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总人口71.8万,其中首钢5万人。1996年撤县设市。迁安地处环京津一级经济开发区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北倚燕山、南望渤海、东连东三省、西临京津唐。分别距北京、天津195公里。距离三大港口京唐港80公里、秦皇岛港75公里、天津新港120公里。距首都机场195公里、天津机场160公里、山海关机场10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连接。500公里配送服务半径以内覆盖沈阳、长春、济南、石家庄等大中城市。
迁安物产丰富,种类齐全。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铁、铜、镁、金和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等20多种。其中铁矿资源储量达27.2亿吨,年生产矿石3600万吨,年产铁精粉1200万吨,连续14年位居全国县级地方铁矿之首。现已发现的动植物资源400多种,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和京东干鲜果品主要产地之一,其中,“京东板栗”产于此地,驰名中外。境内有滦河、青龙河、沙河等16条河流,水资源总量达到3.72亿立方米,其中河北省第二大河——滦河自北向南流经全境,沿岸4公里范围内均可以找到丰富的水源地。
迁安基础设施完善,城建日新月异。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7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境内有京沈高速、102国道、平青大3条高等级公路,有京秦、大秦、京山和卑水4条铁路;供电系统设施完备,全社会用电总量达到22亿千瓦时;日处理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使用,日供水3万吨的第二水厂正在加快建设。市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100%。2004年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园林城”荣誉称号和“河北省人居环境奖”。目前正在争创“国家级卫生城”。
迁安综合实力雄厚,县域经济发达。全市现已初步形成了冶金铸造、水泥建材、地毯服装、造纸包装、医药食品、电线电缆、化工等七大支柱产业。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实现全部财政收入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3亿元。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2004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分别名列第82位、第80位、69位、53位、43位,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河北省县级30强之首。目前在全国最发达百强县中名列第52位。
三、河北迁安当地的民俗风情有哪些?有哪些支柱型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民俗风情没有太多吧,因为都是汉民嘛。主要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和别的地方不同的可能就是农村有做寿的说法,人一到55岁、65岁、73岁、82岁、90岁的那一年对应的正月初几会有亲戚朋友给做寿,比如55和65就是在正月初五那天,73就在初三那天了。
支柱产业就是钢铁和矿山了,这些年迁安发展很快,打的口号就是“钢铁迁安”啊。
迁安市本身地理位置有些偏,距离大城市比较远,但是它一直自身发展的都不错。现在交通修的也比较好了,知名度相对也高了,应该是会越来越好的
四、迁安市出什么特产
迁安市特产挺多的,最有名的主要特产如下:
1、迁安桑皮纸;
2、迁安缸炉烧饼;
3、贯头山白酒;
4、建昌营撒子;
5、迁安甘薯;
6、迁安黑马铃薯;
7、迁安粉条;
8、蒸白菜卷;
9、迁安京东板栗。
…… 等等
五、河北迁安市有什么产业???
经济实力
(1) 综合实力雄厚,县域经济发达。 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8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5.5亿元,完成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01.2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1.3亿元,同比增长27.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6亿元,同比增长45.9%;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1.19亿元,同比增长69.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06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利税达到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10元,同比增长13%。
1996年撤县设市。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分别名列第82位、第80位、69位、53位,综合经济实力名列河北省县级30强之首。在全国最发达百强县中名列第97位。
(2)工业基础雄厚,支柱产业鲜明。2001年,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2.2%(一产占13.7%,三产占34.2%),初步形成了冶金铸造 (15.7%) 、水泥建材(4.9%) 、地毯服装(1.3%)、造纸包装(2.5%)、医药食品(7.3%)、电线电缆(0.7%)等六大支柱产业 (上述比例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年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2.5%)。全市工业企业总资产达到35.6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企业达到35家,产值超千万元企业达到89家(其中超亿元的7家:华丰造纸厂、弘业地毯有限公司、第一包装有限公司、冀东线缆公司、建源钢铁有限公司、赵店子铁矿、西峡口铁矿),利润超百万元企业达到49家,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40家(超1000万元的3个:天波集团、隆宇工贸公司、弘业地毯有限公司)。全市564家乡村集体企业和105家市属企业已全部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累计盘活存量资产20.5亿元,国有资产“退出”的达到21亿元,出租的资产达到11.5亿元,年可收取租金1.1亿元。
(3)农业条件明显改善,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近年来,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2亿多元, 开发高标准“围山转”工程20万亩,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2.3万亩,全市水浇地面积达到54万亩,喷灌面积达到30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1%和40%,是全国农业喷灌示范县。以实施菜篮子、花卉、苗木、绿色食品“四大工程”为载体,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生产区域化、规模化格局初步形成。到2001年底,已经建成万亩以上精品干鲜果品基地3个,千亩以上设施果菜基地1个,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养鸡小区47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生产基地5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肉牛生产基地4个。2001年出栏生猪71.5万头,肉牛5.7万头,肉鸡800万只。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 已由“八五”末的半壁江山跃升到目前的四分天下有其三,上缴税金已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4)第三产业发达,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到200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41032户、私营企业1090家,从业人员达11.7万人, 综合注册资金16.5亿元,实现个体工商税收9430.4万元。 全市已拥有各类市场55个,其中,综合市场37个,专业市场12个,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6个,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5亿多元。城乡市场日益活跃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23.3%。
(5)双向开放活跃,经济外向度高。全市已建成投产三资企业10家,新加坡胜科能源有限公司、北爱尔兰戴尔特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日本歧阜武株式会社先后落户迁安,累计利用外资2274.98万美元,利用亚行贷款248万美元。已与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和80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引进合作项目100多项,资金3.8亿元,人才1000多人。拥有自营出口权企业6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58万美元,增长48.5%;引进省外资金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32.5%;出口创汇达到3350万美元,同比增长19.7%。
基础设施完善,城建日新月异。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0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全市固定电话使用量达到101311部,移动电话使用量达到27886部,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5.3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达到44.4部/百人,农话普及率达到10.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2.1部/百人;供电能力达到22亿千瓦时,电信、电力设施日益完善。全市有5座220千伏变电站、15座110千伏变电站,已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和11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35千伏变电站为骨架,6—10千伏线路为网络,覆盖全市的供电系统,供电能力达到22亿千瓦时。“九五”以来,全市累计用于城市和小城镇建设的资金达到9.81亿元,市区“四纵四横”的道路骨架已经形成,新增铺装道路面积22.9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平方米;新增公用设施面积40万平方米,电力大厦、建行大楼、标志性广场、文化广场、利用电厂余热集中供热工程等一大批公用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1.13亿元的全省首家县级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市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自来水供水能力6万吨/日,污水处理8万吨/日。市区面积达到7.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7.2万人。统一供热面积达到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已初具雏形。
自1987年以来,已连续1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城”,连续6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城”,连续3年荣获省政府颁发的城市容貌治理竞赛“新貌杯”;1999年,在全国卫生城市检查验收中名列全省前茅;2000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乡村城市试点市”。2004年获得了省政府授予的“省级环保模范城”、“省级园林城”荣誉称号和“河北省人居环境奖”。杨店子、野鸡坨、沙河驿3个小城镇被列为全省百镇工程试点镇,建昌营镇、迁安镇被确定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矿产储量丰富,物产种类齐全。
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铁、铜、镁、金和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等20多种。其中铁矿资源储量达27.2亿吨,年生产矿石3600万吨,年产铁精粉1200万吨,连续14年位居全国县级地方铁矿之首。石灰石资源储量4亿多吨,白云石、花岗岩、大理石储量均在1.5亿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