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谁有《2012-2016年中国旅游产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前瞻网摘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随着旅游消费阶梯性分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处于不同梯度的游客需求差异逐渐加大,中国旅游市场显现出高、中、低端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消费格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三大游市场不断发生变化,游客消费倾向发生改变,中国已进入观光游和休闲游共同发展的时期。旅游消费阶梯性增长导致旅游市场呈现多层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随着旅游消费阶梯性分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处于不同梯度的游客需求差异逐渐加大,旅游市场显现出高、中、低端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从游客数量的角度来看,高、中、低端市场潜在游客数量逐层增长,呈正金字塔形分布;从消费能力的角度来看,高、中、低端市场旅游消费支出逐层递减,呈倒金字塔形分布。高、中、低端旅游市场分化发展的同时,各市场内部的旅游业态也在悄然变革,传统业态在升级,新兴业态逐渐崭露头角。

前瞻产业研究院旅游行业研究小组分析指出,近三年,我国居民旅游人均花费增速均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速,这表明我国居民的旅游意愿在逐步增强。长期来看,旅游行业依旧持续向好。我国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极具发展前景

二、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三、全国旅游总消费变化

2009年春节黄金周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呈火爆增长。1)从全国整体来看,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两成以上,为2002年以来最快增速,且增速明显上升。2)从重点旅游城市来看,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同样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几乎为历史最快增速,且增速明显上升。3)从上市公司景区来看,部分品质优良,垄断性强的核心景点接待游客、实现门票收入增长同样迅猛。

导致2009年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火爆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包括:1)2008年春节黄金周的低基数是导致2009年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2)旅游消费本身存在较明显的“棘轮效应”,即具有较强的消费惯性;3)

前期我国居民一些内在的旅游消费需求被严重抑制,使得当前我国居民本身积聚了较大的旅游消费动力,而各地出台的多项拉动节日旅游消费的新举措等进一步使得这种真实消费需求得到有效释放。4)天气良好也是一个重要有利条件。

一日游进一步升温,这种短途旅游方式仍为当前我国居民的主要旅游方式。而这与交通运输条件的大幅改善、经济减速、春节团圆不出远门等习俗有关,同时一些省市大力助推省内游、周边游的发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从全国整体来看,还是从重点旅游城市来看,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国人均旅游花费总体上呈现出小幅下降的趋势。而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可能受当前经济减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上述人们的旅游方式变化有关。

在金融危机氛围下,居民出境游热情不减,尤其是两岸旅游持续走热,同时四川旅游市场呈现出良好复苏之势,这已成为2009年春节黄金周的主要亮点。

自驾游、自助游、乡村游、休闲度假游、民俗节庆游等继续成为2009年春节黄金周居民出游的重要选择。

四、旅游业市场分析怎么写。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指出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

1.目前旅游市场现状(旅游业领导者有哪些?自助游、自驾游、跟团游等现状)

2.旅游业市场存在的问题(恶意竞争、收回佣、强行购物等)

3.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最后总结

旅游正在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的新一项基本消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报告,2016年,我国国内、入境、出境旅游三大市场旅游人数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达5.5万亿元,全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12997亿元,比上年增长29%,比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高出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比房地产投资的增速也高出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近几年,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经济质量。大力发展旅游业,就是这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现阶段的我国来说,不仅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还有利于我国正在大规模推展的扶贫事业。我国广袤的西部地区自然风光优美,但经济相对落后,还有不少贫困地区。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能够增加经济收入,改变贫困面貌,而且有利于当地转变发展理念,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当地的“金山银山”,从而建立起可以永续的生态文明。

旅游业快速增长是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但就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基本状况来说,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整个业态还是一种粗犷式的格局。目前支撑旅游市场的主要是老年游,旅游高峰则集中在春节和国庆两个“黄金周”,这也意味着我国仍需要推进在职职工的带薪休假改革。所有这些,都需要旅游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协同改革。

另外,旅游企业也不能满足于现状,而是需要对市场进行“深耕细作”,比如我国一些大城市名人故居和纪念馆众多,旅行社可以组织专题专线游,吸引游客在旅游的同时得到丰富的人文营养。目前,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已成为各大旅行社的目标,但一些疲于奔命的项目显然对他们并不适合,旅行社可以组织“慢游”专场,引导老年游客随遇而安地旅游,得到真正的身心放松。

五、中国旅游消费结构是怎样的

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及潜力分析

旅游消费结构是旅游消费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反映着旅游者消费中旅游产品的质量、数量及比例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依照旅游者旅游目的的不同可把旅游消费分为观光游览、探亲访友、文化交流、商务等。旅游目的不同,消费也有所差别。按照旅游消费的内容,可将旅游消费结构分成基本旅游消费和非基本旅游消费。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如旅游住宿、饮食、交通、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指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的并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如旅游购物、医疗、通讯消费等。

一、我国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开阔了我国旅游者的视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和需求的多层次化使旅游消费的层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2000年《中国旅游年鉴》统计了1999年我国散客人均花费构成,2001年至2006年的《中国旅游年鉴》没有我国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构成的具体统计数字,仅仅在《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中涉及到了以旅游目的为分类的旅游消费结构的统计资料(见表1-表3)。

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9年旅游消费结构中,我国国内游客食住行比重占75%-85%,游览购物占15%-25%,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此外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占消费总额的8.5%,其比重较往年有所提高,但仍然偏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在旅游消费结构上,仍以观光游览为主,而其他旅游产品消费较少,表明我国旅游产品仍有待于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度假休闲型旅游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寻求舒适、放松、自然的娱乐旅游,表明我国旅游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

分析:由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在旅游方式和旅游消费构成上,大部分属于探亲访友,并不断处于上升趋势,而文化型、享受型旅游消费支出较少。此外,与城镇居民相似,农村居民度假休闲旅游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以观光游览为目的的农村居民却明显地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

表1-表3反映出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正在以观光游览为主,向度假游、健康游、文化游、生态游等百花齐放的局势发展,旅游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但是,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一些分层差异。

(一)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

基本旅游消费支出比重过大,而非基本旅游消费比重偏低。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旅游者基本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高达85%,而非基本消费仅占15%。在旅游发达国家,非基本旅游消费高达60%以上。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低不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因为基本旅游消费总是有限的,其消费需求弹性较小,而非基本旅游消费相对来说需求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

(二)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居多

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多,而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比重过小。我国旅游者用于游览娱乐方面的精神消费仅占总消费额的11%左右,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较小,还需要加大这方面的规划和建设。

(三)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旅游消费中观光型旅游产品支出多,而其他旅游产品支出少。由表1可以看出,观光型旅游产品人均支出远比其他类型产品人均支出少,观光型游客所占比重过大,反映出旅游产品构成层次低,旅游经济效益不突出,旅游效益尚有挖掘的空间。

(四)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

我国旅游消费正是在存在着城乡差别的情况下发生的消费。以2005年全国旅游基本情况为例,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2.12亿人次,其中占全国人口不足20%的城镇游客为4.96亿人次,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游客为7.16亿人次,农村游客的人均花费仅为城镇游客人均花费的30.9%。由上表2和表3也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乡居民之间具有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

三、我国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潜力分析

(一)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和人们的生活都总处于不停地变迁过程中,人们对旅游消费的认识不断提高,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喜好也随之发生变化。

人们除了通过旅游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外,还想通过一些参与性的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诸如这几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摄影旅游”、“考察旅游”等特种旅游,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种旅游者的青睐。

21世纪初旅游主题多极化发展的同时,旅游需求也越多趋向于多元化,这将大大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的结构。

(二)旅游购物的有力开发

我国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重游率,必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而旅游购物恰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我国在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中给予了旅游商品生产以若干优惠政策。

2002年4月,为落实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中“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努力提高质量,促进产销紧密结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产销体系,增加旅游创收、创汇”的要求,国家旅游局举办了首届中国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以后每年一度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都陆续举办了参赛作品展示会、推荐会、拍卖会,大大提高了参赛作品的市场转化率,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实用工艺品等为主体的旅游购物结构,品种层次逐步显现。

(三)旅游娱乐业迅速发展

旅游娱乐业已成为现代旅游业的主要内容,我国各地都在积极研究自身的文化优势,挖掘本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景区(点)及配套文化娱乐设施,使其成为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并以此为吸引力带动大众的广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