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有什么特色文化?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块。及茂名一带的年例是广东地区一个最独特的传统节日,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善堂是中国民间慈善的典范;广东粤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誉满全国,放眼现实便可知,潮粤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菜系!而广东的粤剧、潮剧则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
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2年,广东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60.41亿元(不含基建部分),占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3.58%,居全国首位。8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一批投资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在全国引人瞩目。全省现有文化事业机构2,427个(不含电影事业,下同),文化队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艺术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场等骨干网络;形成以国家办文化为主导、社会办文化为基础的广东文化新格局。
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均为全国一流乐团之列,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已建或在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先列,在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中,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全国乃至亚洲首个水下考古基地设在广东。1997、2000、2001年均有项目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音像城2002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全国批发量的70%。连续五年对外文化交流进出文化团体的总批次和总人数均为全国之首。但人均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依靠低。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系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著《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二、广东省的位置、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植被景观、饮食文化、建筑特点、经济发展、建筑特点是什么?
北高南低~北部为由南岭为主构成的山地地区~南部为珠三角平原地区~东西皆以丘陵为主~
在北部的山地中有以韶关丹霞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但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水资源较为丰富~水系以珠江为主~
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有小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广东从地域上分三大文化,分别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三大文化体系个性鲜明,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居住区域分明,各有所长。但融合性在一起,互相影响,各取所长,形成了独特的广东文化。
1、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2、潮汕文化
潮汕文化是汉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文化面貌的一个支系。潮汕文化包含着许多文化特质,其中,语言是最具有区别性特征的一种。因而,通常把潮汕文化理解为由讲潮汕话的民系所创造的一个文化共同体。
潮州文化具有民间性、兼容性、精细性、开拓性等特点,是一个动态的开放体系。它的形成过程,是本地原住民文化和移民文化经过多次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逐渐融合的过程。在自成体系之后,由于潮汕人的迁徙,潮汕文化向海外传播,同时吸收其它文化的因素,不断发展。
3、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是以梅州市为中心的粤东和粤北地区,以客家人为主题的区域文化。客家文化是岭南最富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与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差异很大。客家文化明显特色表现在:
1)团结和奋进的客家精神让客家先民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
2)客家人具有浓厚的家族观念,不忘祖宗盛德;
3)具有坚韧的开拓创业精神;
4)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具有很高的传统文化素质。
扩展资料
广东其他民俗文化
1、建筑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其建筑特点是瓦顶建龙船脊和山墙筑镬耳顶,用于压顶挡风。
“镬耳屋”一般为砖木结构,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阶砖铺地,红、白石板铺天井,外墙壁均饰以花鸟、人物图案。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粤北客家等地称为“云墙”或者是“茶壶环”。
2、园林
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巧秀丽。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
1)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
2)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
3)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3、画派
广东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
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
4、工艺美术
广府民系的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如肇庆端砚;广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朱义盛首饰和广绣等;佛山陶瓷、木版年画、剪纸、金银铜锡箔;新会葵扇;东莞和南海烟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筑装饰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砖雕等,其中以端砚、粤绣、雕刻、陶瓷最具特色 。
5、饮食文化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是中国的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菜(也称广府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粤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岭南越族先民已有独特的饮食风格,如嗜好虫蛇鱼蛤与生食。 广东饮食文化近百年来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响的饮食文化之一。
6、传统戏剧
粤剧、潮剧、花朝戏、广东汉剧、正字戏、西秦戏、雷剧、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粤西白戏等。粤剧、潮剧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
7、民俗节庆
广东部分民俗庆典活动:南狮、佛山行通济、广州广府庙会、佛山秋色、潮州大锣鼓、英歌、烧塔、烧龙、飘色、粤西年例、佛山北帝诞庙会、广州波罗诞庙会、盘古王民俗文化节 、傩舞等。
三、广东特色三大文化 广东特色三大文化是什么
1、广东三大文化分别指的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东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中国省份的地域特色,这是因为三大文化都是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带去的的。五岭的阻隔使得岭南文化独立传承发展,而广东以北的其它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接受其它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现代的文化,因此广东文化传承了比较多古中华文化。另外,自唐以来,广州都是对外交流的门户城市,能以中华文化的包容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包容,改进。还有就是革命成功后,广东人对政治文化不太感兴趣,有点金钱主义的感觉,所以造成广东的平民文化。
2、分开来说,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核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的粤语文化,以及广府文化的源头岭南。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是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的一种,是古南越、中原汉文化、西方文化、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等综合而来的文化,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四、广东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
2、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
3、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
4、广东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5、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中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1、1978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最发达、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出口基地,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 。
2、广东文化源远流长,是岭南文化的主体。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3、岭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迁的中原汉文化)、海外文化(即舶来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组成,其内涵丰富多彩。
4、广东文化涵盖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画派、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从地域上又分为广府文化、广东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及归属不明的汉方言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粤北土话)等,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包括能古话)、客家语(包括涯话)、闽语。
扩展资料
广东省行政规划特征为:
1、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区域,其中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粤东: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粤西: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粤北:韶关、清远、梅州、河源。
2、广东省辖市当中,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 ,深圳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珠海和汕头为经济特区,广州和湛江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3、广东省下分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其中佛山市顺德区被广东省为省直管县试点,对顺德区实行省直接管理县财政体制。顺德区享有地级市的行政执法权限,并将接受广东省的直接考核,分数单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