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北有什么特产 淮北的特产介绍
1、口子酒:
口子酒一般指口子窖酒。口子窖酿造日久,酒文化源远流长,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濉水与溪河交汇形成的口子镇,五谷丰盛、交通便利,酿酒业逐渐兴起,因地得名,人们习惯地将口子镇出产的酒称为“口子酒”。
2、黄里石榴:
黄里石榴是淮北市相山区久负盛名的土特产,产于淮北市相山公园西侧的黄里,多栽植在海拔50米至150米的山坡上。
3、淮北酥糖:
淮北酥糖是安徽淮北的特色产品,其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选用富强粉,白麻仁,白砂糖,饴糖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
4、黄里笆斗杏:
黄里杏品种有水白杏、面杏、关公脸等,其中最好的当属笆斗杏,因其形状似笆斗而得名。其特点是个头大,产量高,果皮光滑,色红黄,肉质厚,酸甜适口。
5、双堆面鱼:
双堆面鱼并不是鱼,是安徽皖北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小吃。因为拨到锅里的一个个面鱼儿十分均匀,样子都是一头尖,确有几分像小鱼儿,所以人们以其形似,便把这种面食称作“面鱼”。
二、谁知道淮北的民风民俗啊
淮北,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底蕴丰厚的城市。四千多年前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相山脚下,发文明之滥觞,此后历代王朝在此设郡置县。蹇叔、桓谭、嵇康与刘伶等先贤圣哲,现代雕塑大师刘开渠,皆生于此或长于斯;临涣古城墙、汉画像石、隋唐古运河柳孜码头遗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烈士陵园等,传递着凝重、久远的文化信息,展示着一段历史的辉煌。
民风民俗
有源远流长的 庙会活动
民间美术有 剪纸、泥塑、扎花、刺绣等。
民间音乐舞蹈有 唢呐:腰鼓:狮子舞:龙灯:竹马:旱船:大头舞:高跷:
淮北梆子戏
泗洲戏
淮北花鼓戏
淮北大鼓
淮北琴书
泥塑李
纺织画
刻绫画
雕塑
woshilaoshi
三、说说你了解哪些淮北的特色?
淮北小吃老城辣汤,是濉溪老城特色小吃之一。它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常见的有面筋汤、鸡丝汤、鳝鱼丝汤和混合汤等。
四、安徽省淮北市有哪些特产?
油酥烧饼,是淮北特色小吃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油酥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外焦脆,香酥可口,适合各种年龄的人食用。
大庄葡萄,是淮北名产,栽植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大庄葡萄砀山梨”之说。大庄葡萄产地位于淮北市段园镇,地处黄淮大平原,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特别适宜林果种植。
酱包瓜,是临涣的传统名产,历史悠久,入冬后万木萧瑟,须备过冬之食,淮北先民摸索了用粮食、肉类、蔬菜加盐泡制各种酱菜的方式,有“淮海炊烟起,万户酱菜香,深秋备酱菜,瑞雪度春荒”之说,而临涣酱包瓜尤负盛名。
口子窖酒,产于淮北市濉溪县,系浓香型白酒。口子酒酿造历史悠久,据传,战国时期,宋国迁都相山,就大量酿造。口子酒历时千年,素有“名驰冀北三千里,昧占江南第一家”之誉。
面鱼并不是鱼,是淮北地区的一种面食。因为拨到锅里的一个个面鱼儿十分均匀,样子都是一头尖,确有几分像小鱼儿,所以人们以其形似,便把这种面食称作“面鱼”。在双堆这个地方,有些人也把“双堆面鱼”称做“懒汉汤”,这与一个故事有关系。
百善硬面大卷以形状美观看见舒心,麦香筋道吃起来掉渣,方圆百里闻名遐迩。过往的客商路人,常品尝硬面大卷以饱口福。百善硬面大卷不同于一般的大卷。首先是它的“硬”;用手按不出凹坑,攥在拳中不变形,像砖头块似的。再者是“大”:正宗的大卷一般长7厘米,宽3厘米,高 15厘米,一个足有四两多。其次是它的形状:上方为桥拱圆弧形,下边为四方形。
临涣培乳肉以其香浓、味纯、滋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比起红烧肉,培乳肉吃起来肥嫩不腻,含化在嘴里回味无穷;比起精肉块,培乳肉吃起来更有软嫩感,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香气四溢,叫人垂涎欲滴。培乳肉色泽鲜艳、形态饱满。培乳肉的营养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质、脂肪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等。
五、安徽淮北的风俗是什么
安徽淮北的风俗有:扫墓、出会、平安会、唱社戏、庙会。
1、扫墓
农事已毕,粮食归仓,天气已渐渐冷了,人们怀念已故的亲人,为之添制寒衣,通常用纸剪糊成冬衣,买些纸钱冥币、纸元宝之类,到祖坟前烧化,并叩首祈祷,以表孝心。皖南黟县一带每逢此日,已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为已故亲人烧钱纸。民间有俗语说:“清明烧前,十月一烧后”。农历十月一日开始扫墓,直到十月十五日下元节为止。故曰“烧后”。有的地方,这天还要到祠堂焚香祭祖。
2、出会
皖南黟县一带,有“出会”的民俗。“出会”以“地方神”(白无常)为主。从九月一日起,以县城南门周、侯等姓的“罗汉扫街”开始。接着是南门头的“地方神”(白无常王)夜间出巡,白天每逢三、五、八、十日“地方神”都要分别进城游街。直到十月初一,各乡“地方神”全部集中城区“出会”。“会”上除“地方神”唱主角外,尚有表演“总甲”、“介差”、“罗汉”,以踩高跷的文戏方式表演。四乡健壮男青年还表演“掷叉”等武艺。
3、平安会
简称“做平安”,每年一次或两年一次,经费由群众按户筹集,出钱多的谓之“纠首”,出钱少的谓“信士”,出钱最少的谓“附香”。“平安会”一般为三天,也有多至四、五天的。全部活动为道士或和尚做“法事”,名目繁多,有“取水”、“安天鹅”、“放河灯”、“燃烛”、“跑方”、“擂台”、“推葫芦”等七、八十个节目活动。内容有传播神鬼因果报应之迷信传说,也有民间演唱、舞蹈、武术等娱乐性活动。做“平安会”时,远路群众都集体赶来观看,会场非常热闹。
4、唱社戏
主要是邀请民间戏班子唱京戏或地方戏,时间一般是三天三晚,“唱社戏酬神”。要在广场搭两座台,一座台是给演员表演,一座台是摆设各种神像,是“请神看戏”的神台。唱社戏有其独特的规矩,即先打闹台,接着是跳神,即“天官赐福”、“跳财神”、“跳魁星”,这些都是哑舞。然后是出一场“大赐福”,即生、旦、净、丑、末等全体演员齐化装后上场,齐声唱高腔祝福。最后才演正式节目,收场前还要加演两场“尾戏”。这种农村秋收后的文娱活动,远近群众都赶来看戏,既是庆祝丰收,又是劳累之后的休息与享受。
5、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古相山庙会。古时,每春秋两季,淮北市境内地方官员都要到相山显通寺举行祭礼,祈求神灵保佑平安,降福于民。而周边民众则于农历三月十八日左右来此庙敬献香火。
六、淮北的特色菜是什么
1.临涣马蹄烧饼,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的传统特色小吃,制作工艺独特,出炉后的烧饼外酥里嫩,香气四溢,让人胃口大开。
2.油酥烧饼是淮北特色小吃之一,油酥烧饼色泽金黄,薄层重叠,内外焦脆,香酥可口,适合各种年龄的人食用。
3.百善硬面大卷是濉溪县传统小吃,有数百年历史,硬面大卷制作工艺比较复杂,以其“大、硬、形状美观、口感筋道”而远近闻名。
4.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濉溪的饮食中堪称一绝,以其“色
味纯正,香脆可口”闻名遐迩。
5.南坪杠子馍,淮北特色美食,南坪杠子馍是长溜溜的圆柱状,外形酷似杠
子,馍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味道纯正,软硬适口,色泽漂亮。
6.淮北面皮,淮北满大街都是这种小吃,老少皆宜,调味完成之后,美味可口,非常好吃。
7.双堆面鱼,面鱼并不是鱼,是淮北地区的一种面食,因为拨到锅里的一个个面鱼儿十分均匀,有几分像小鱼,味道也是很不错的。
8.临涣酱包瓜,又称菜中菜,是安徽省淮北市的特色美食之一,酱包瓜采用本地一种特有甜瓜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食之脆嫩清香,咸甜适度,酱味浓郁。
9.王憨子油茶,是安徽省濉溪著名的汉族小吃,滋补精品,其口感滑腻油润,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气浓郁,深受老人和儿童的喜爱。
10.老城辣汤,是濉溪老城特色小吃之一,根据所用底汤和主料的不同,叫
法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面筋汤、鸡丝汤、鳝鱼丝汤和混合汤等。
11.葡萄鱼是安徽省淮北市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是用青鱼为主要食材制作
而成,菜品色、香、味、形俱佳,食之外酥里嫩,口感酸甜。
12.南坪响肚是南坪镇的一道特色名菜,具有味道鲜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点,在口中嚼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响肚”也就因此而得名。
13.临涣羊肉是淮北当地十分有名的传统美食,不管是羊肉还是羊肉汤,都是十分的美味,淮北的羊肉汤,汤白似乳,鲜而不膻,是十分难得的美味,非常好吃了。
14.临涣培乳肉以其香浓、味纯、滋补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培乳肉吃起来肥嫩不腻,含化在嘴里回味无穷,色泽鲜艳、形态饱满。
15.南坪狗肉,是淮北南坪特色美食,成菜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去了淮北一定要吃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