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联网消费金融大战硝烟再起!
近年消费金融新产品不断涌现,仅2014年就动作不断:2月,京东“白条”正式公测,3月腾讯阿里布局网络信用卡,7月阿里巴巴推天猫分期付款,9月百度发布“百发有戏”……
布局热情或来源于网购族的迅速发展。艾瑞咨询集团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阮京文指出,2014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增长超过预期,规模已经达到3.3亿人。庞大的消费需求孕育了一个潜在可观的消费金融市场,但是消费金融在国内仍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银行发放的贷款中,有82%都是贷给企业,只有18%是贷给个人消费,而这18%中又有15%是房贷,真正利用消费金融工具来进行日常消费的比例只有3%。
此外,由于受到严格的监管,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创新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根据有关规定,国内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不包括房贷和车贷业务,仅能提供各种消费贷款,如家用电器、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耐用品消费项目。然而,这些领域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例很低。
互联网公司作为消费金融“新贵”,能扭转这个局面吗?笔者认为,互联网大佬们至少可以在拓展目标客户、扩大经营范围和强化跨界合作三方面有作为。
拓展目标客户。与美国和欧盟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客户相似,我国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的经营目标是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年轻人、年轻家庭和中低收入群体。显然,这部分人信贷需求大,对教育、旅游等有很强的消费愿望,并且有较为稳定的还款能力。但这毕竟是消费金融市场的一小部分,互联网大佬们完全有能力唤醒更多“沉睡资本”。消费金融应是为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人提供的信用服务,这可以看做是刺激消费的一种手段,其针对群体应该按照消费需求划分,而不是收入。互联网公司可以把产品与消费金融模式结合,进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天猫分期付款可以算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消费金融的初级版,以后还可以推出不同的产品,设计不同的搭配,用金融连接消费和投资,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游戏中。
扩大经营范围。从美国、欧盟和日本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实践看来,除了不断翻新贷款组合的花样外,多样化贷款用途也是业务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更倾向于“现收现付”的消费方式,因此,国内的消费金融公司也纷纷拓展贷款渠道。以捷信金融消费公司为例,最初公司经营范围是向消费者提供各类电子产品和家电产品,后来将驾照考试、婚纱礼服等产品项目也纳入其中,现在公司在天津开设超过550家门店为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在为产品找销路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不管是京东、百度、腾讯还是阿里,都可以做到平台产品促销与信贷推广可以无缝对接,信贷产品创新速度和质量留下了更多想象空间。
强化跨界合作。不可否认,互联网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至少每一个新产品出现,都能够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但软肋也很明显,那就是消费金融专业管理经验不足,通过跨界合作来提升消费金融运作的专业性是一个可考虑的方向。与美国、欧盟国家不同,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还没有完备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如果一味强调产品创新而出现滥发信用现象,产品风险系数提升,这将给互联网公司埋下安全隐患,尽管现在互联网公司都注重沉淀数据,以提升对借贷者风险评估水平,但数据的有效性、分析的专业性还待检验。如果金融管理经验不足,可以把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性更强的金融机构,或者合作。比如可以与小贷公司、P2P平台等合作,获取个人、企业的征信数据,借鉴其风控模式等。
(图片来源网络)
二、如何推动旅游+互联网金融发展 中国旅游报
自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热点,其“长尾效应”让大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一些在线旅游企业积极探索将旅游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如京东旅行为旅游者提供了旅游白条业务,途牛网为游客提供“首付出发”业务等。
旅游+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既得益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也得益于大众旅游时代广大旅游者的旅游和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互联网得到集中释放。越来越多的企业,或通过自己建设旅游服务网站,或利用携程、去哪儿、同程、途牛等旅游电商平台提供营销、预订等服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出行前在各大旅游网站预订、支付旅游产品。与在线旅游类似,互联网金融更多服务的是大量的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二者在用户群体、消费能力、数据建设方面具有较高的契合度,这为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来看,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旅游消费环境,创新了旅游业态,提供了旅游业发展的新蓝海,实现了多赢的结果,增强了旅游企业的用户黏性,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客户,为中小旅游企业及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加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激活了很多潜在旅游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旅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何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其运营特点,市场优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能够利用规则风控和大数据模型,快捷、迅速、安全的为客户提供面向全场景的消费金融服务,金融场景互联网化,产品互联网化,消费场景由实体渠道向互联网化发展,用户维护、用户体验、用户沟通和支付渠道等的互联网化,以及因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和大数据应用的发展而被颠覆的,规则风控和数据模型风控并重,服务互联网化,建立支付体系、信用体系、做到行业内信息便捷的共享,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打破地域限制、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依托不同的场景做到简单交易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