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当山建筑艺术的两大特色一是丰富的建筑造型二是什么?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独阳岩下,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现保留有天乙真庆宫石殿、两仪殿、龙虎殿等建筑共21栋。紫霄宫是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道教建筑,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构建筑,殿内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筑式样和装饰具有明显的明代特色。“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门”,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是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道门户。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铆拼合,造型肃穆大方,装饰华丽,雕刻有多种人物、花卉的图案,堪称明代石雕艺术的佳作。此外,武当山各宫观中还保存有各类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题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还有大量图书经籍等,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武当山古建筑群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在这里还衍生出武当道教、武当道乐和武当武术等文化范畴的精髓,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二、武当山紫霄宫的建筑有哪些特色?
从东天门进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然后来到父母殿,这层层的殿堂,像是依着山势垒叠起来的,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则是东宫、西宫,它们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在四周松柏竹林与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之下,更显高贵富丽,而这种顺应自然的建筑思想,则充分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紫霄大殿是武当山唯一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在全国古建筑中极为罕见,它充分利用了地形落差,建在三层高台之上,显得宏伟壮观,气势轩然。
因为紫霄宫是武当道教为皇家祈福的地方,地位特殊,所以布局庄重,陈设考究,各殿堂内道教崇奉的神、仙济济一堂,同神案、供器、法器这些陈设物一起,构成了神秘玄虚的神仙世界。宋、元、明、清各朝代皇帝经常下旨在这里设坛建醮,为祖宗在天之灵祈福颂德,同时也祈求天神的护佑以保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统治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