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一幼儿园将美食课列为日常课程,开这个课有哪些好处?
衢州一幼儿园将美食课列为日常课程,这是一种很有新意的育儿和教学方式,让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充满趣味性,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和知识。开美食课有许多好处,这些好处和作用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家跟我一起来了解吧!
1、让课程更有趣味性。
相信这点是很容易理解的,众所周知,人人的生活都是离不开衣食住行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够经常品尝到美味的食物,幼儿园开美食课,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在学习美食知识的同时,也会增加对这些美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孩子们的课堂活跃性和积极性,带动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孩子们学习到美食知识。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方面,不仅是需要精通和熟悉专业知识,也应当拓宽学识视野。幼儿园将美食课列为日常课程,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和掌握美食知识,有句俗语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美食或做饭天赋的孩子,从小就通过上美食课学习相关知识,长大后就可以成为炒菜手艺高超的厨师。
3、让孩子们得知美食的宝贵。
幼儿园在向孩子们讲授美食知识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得知美食的来之不易,这样能够增进孩子们的勤俭节约精神,让他们更加懂得珍惜粮食和食物。艰苦朴素是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当保持和发展这种美德,从小帮助孩子培养好品行,这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
总的来说,幼儿园将美食课列为日常课程,这种做法所具有的好处有许多,例如使得幼儿课程更有趣味性,让孩子们学习到美食知识,以及帮助他们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等。
美食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
美食,有几个方面吧。
首先第一个,美食让孩子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这是最基本的。
第二点,孩子可以通过美食,学会欣赏美,学会感受美。
第三点,孩子可以通过美食,然后找到更多的愉悦自己的方式。
第四点,孩子可以通过美食这一项能力,找到一个圈子,找到社会归属感。而归属和爱是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需求。
食育课程意义
食育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在实践中,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很易被儿童所接受,故在家庭和幼儿教育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在北京东方美食研究院刘广伟撰写的《食学(第二版)》中,“食育”分为食业者教育和食者教育两个方面。[1]
中文名
食育
适用领域
儿童
应用学科
教育
起源地
日本
快速
导航
日本订立标准详细介绍体现方面中国状况专家呼吁
起源及发展
“食育”一词,最早于1896年由日本著名的养生学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石冢左玄说:“体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
《食学(第二版)》(刘广伟著、线装书局2020年版[2])中,“食育”被分为食业者教育和食者教育两个方面。[1]
日本订立标准
2005年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以家庭,学校,保育所,地域等为单位,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通过对食物营养、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食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调和,对食物的感恩之心等,来达到“通过食育,培养国民终生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这一目的。
在日本政府每年为食育运动制定的“目标值”中,第一项是提高国民对于“食育”的关心度;而第二项所强调的就是“早餐”了。根据日本内阁府所发布的“食育推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关注“食育”的日本国民为70%,2010年要求达到90%;不吃早餐的孩子现为4%,到2010年要求减低为“0”;不吃早餐的20岁和30岁前后的成年男子,目前分别为30%和23%,2010年要求减低到15%。
工作“脑力”取决于早餐,不吃早餐等于放弃工作----日本的营养学家们这样警告日本国民说
幼儿园做食谱为了什么
幼儿园做食谱为了提供孩子健康的饮食。
孩子是需要保护的而孩子们的未来也将是富有使命的、精彩的、就像含苞欲放的花朵,等待绽放的那一天。现在为了丰富幼儿园饮食文化生活,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增强亲子情感交流,并充分展示幼儿家长厨艺,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造美食天地。
学校经常会举办亲子美食节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以达到提高幼儿饮食质量,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家园相互交流的目的。
幼儿园食谱:
幼儿园食谱之——早餐:幼儿园的早餐并不是强制性的,爸妈可以自由选择。对早上争分夺秒的爸妈来说,宝宝可以在幼儿园里吃早饭是一件大大的幸事。
幼儿园提供日日不同的早餐,的确让爸妈不用再为宝宝的营养发愁。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提供早餐,但是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为了顺应爸妈的需要,推出早餐服务。
幼儿园食谱之——上午点心:上午的点心比较简单,多半是一些现成的饼干、曲奇、莎琪玛、蛋糕、小面包等等,搭配牛奶或豆浆。吃点心作为上午零散入园后的自由活动和正常授课间的过渡,是宝宝们很开心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