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吃够的美味——家乡大锅菜

我的家乡在河北沧州,要说我们这里有什么特色菜肴,还真没有。中国八大菜系里根本无立足之地,但做起菜来却融合了川菜,鲁菜,东北菜的特点,以鲜香,口味重为主。尤其以熬大锅菜最为流行,是红事、白事必不可少的压桌菜,也是老百姓百吃不厌的美味。

大锅菜,顾名思义,用大铁锅做的菜。架起劈柴大锅,锅的直径足有有一米多,太小了不够吃。原料有:猪肉、粉条,白菜(也可以用其它菜品代替,比如冬瓜)黑蘑菇,豆腐、丸子、片粉等等,类似于东北的猪肉炖粉条。

制作过程相对简单:

1.猪肉上糖增色。一锅菜大约需要十斤左右的五花猪肉,但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增减。把锅烧热,倒入二斤左右的食用油,放进一大勺子白糖,微火熬制,待到白糖变成红色,不住得起泡泡,赶紧放进猪肉翻炒,等到肉片上色均匀,六七成熟,放入葱花,姜片,味精等,再翻炒几下,这工序也就完成了。

需要提醒的是,火候要格外注意。火候小,肉片上糖颜色太淡,火候大了,肉就都黑了,全部浪费。

2.加水、加粉条熬制。肉片上糖完成,加入适量的水(也根据人数多少而定)加入粉条若干。然后加大火力,把水烧得滚开。这期间放入适量酱油,增加汤汁的色度。等到粉条六七成熟的时候,如果事先并未把粉条弄断,还要用菜刀把粉条割短一些,否则粉条爱沉底糊锅。这个过程需要十几分钟。

3.加入蘑菇,丸子。一大锅菜,需要三四斤左右的黑蘑菇和四五斤丸子。然后再放进适量的食盐,小火慢炖。食盐一次不要放得太多,中间要品尝一下汤汁,临调整咸淡。

4.放入片粉,豆腐,白菜。豆腐、片粉要切割成小块儿,白菜则不要切的太小。当小火慢炖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快要开饭了,放进片粉、豆腐和白菜,因为这三样东西放早了,有可能炖得太烂了不成型。

经过这样几道工序,大锅菜基本完成,就等开饭了。此时,要压住火势,利用微火,或者炉子里的余热,慢慢熬制,尽量时间长一些,这样入味会很充分。临开饭前,放进少许麻油,香菜,或者青菜,以增加大锅菜的色调和美观。

这样做出的大锅菜,鲜香而不油腻,既经济又实惠,喜欢吃辣的人可以加一些油泼辣子。管事儿的总理,一声令下开饭了。一个馒头,再吃上两碗大菜,别提有多美了!就是大城市里来的嘉宾,对大锅菜也是赞不绝口。我就见过从西安来的一位客人,竟然一连吃了三大碗,吃的满面红光,意犹未尽,连连称赞。

如果哪位朋友有幸来到我们河北农村,大锅菜你一定要记得品尝呦!

二、为什么说乡村红白事上的“大锅菜”,是人间美食的极致?

"农村红白喜事都吃大锅菜,为什么比自己做的香",这是因为红白喜事一条龙的厨师做菜事先把食材处理完毕后,都要过油(就是油炸),基本已经成熟,然后爆火迅速烹饪,这样做出来的菜肴,色香味都给人满意的感觉,吃着就是香。一般家庭没有他们那样的爆火候,所以如何做也是不香。

经农村基本上家家养猪,但平时舍不得称一斤猪肉。农村人都好客,每当来了客人才会称点肉招待。或许现在看似寒酸,却也是当时农村用来招待亲朋好友最好的食物。大锅菜虽然叫菜,也是一种主食,小时候的油水少能吃到一次大锅菜是幸福的事情。

在农村每家都有菜园子,做大锅菜不局限一种菜,白菜,茄子,冬瓜都可以。在菜园子里面摘一些时令蔬菜,自己家种的菜吃着更放心。农村基本上一年到头都很少买菜吃,只要种点就够吃,在有亲戚邻居时常会把自己吃不完的蔬菜送人,这也是农村的人情味。

大锅菜的精髓在一个炖字,材料比较多,什么样的菜什么时间放也有着讲究。自己也尝试做过,总感觉少了家乡的味道。

现在农村生活好了用电,用燃气都很方便,但要做大锅菜只有用大柴锅才香。烧柴火的土灶由于各种的原因现在越来越少了,虽然老家有这样的土灶过不了多久可能就消逝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要多多的去品尝美食。

三、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道家乡菜是什么?

猪血丸子流行于湖南邵阳的广大农村,和腊肉一样也是在每年的冬季制作,在当地又叫猪血粑、圆子。猪血丸子是用新鲜的豆腐捏碎,拌上辣椒粉、盐、剁碎的五花肉以及新鲜液态的猪血,手工团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椭圆形丸子,于冬日暖阳中晒上两三天后挂在灶膛上日夜以柴火熏烤。熏好的猪血丸子看起来真是丑的不要不要的,黑乎乎的像颗手榴弹,从没吃过的人看那长相都不敢下嘴的。可是,当把它们清蒸切片,或者油煎至金黄,或是和腊肉等一起爆炒,那吃过一次后你绝对还想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