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记:清明小长假重庆溜达之武隆人文地理(二)

文|隐梦尤

第三天早上离开重庆市,火车前往武隆县。这一路,火车一直在钻山洞,手机信号时有时无。

武隆火车站跟永川东站相比档次差很多,火车站外有小巴车10元一位到天坑地缝国家地质公园的游客中心。我们做的是私家汽车,15元一位。

实际上从武隆火车站到游客中心的路程有30来公里,不算近。这段路个人非常喜欢,山路盘旋,而且周边有红叶子绿叶子的植物,特别适合自驾。车不多,但是拐弯错车需要技术娴熟。我也是在回来时才留意到这段路的美妙。

再说游客中心。武隆县旅游局对这里规划很用心,这是一个集散地,去各个景点都很方便。游客中心建设大气宽阔,而且周边酒店住宿整体建筑风格统一,像北欧小镇那样的三角式房顶。天生三桥和地缝的门票都在这里买,会有大巴车送游客到景区,柏油马路蜿蜒上山。如果想去仙女山,也可以在游客中心对面的马路边再做小巴车,也是10元一位。

住宿建议住在游客中心旁边,我们定的酒店是sunshine咖啡主题酒店,超出预料的满意。环境雅致干净,可以住宿可以喝咖啡喝红酒,还有很多书籍,文艺气息满满。我们入住时假期已经结束,人很少。帖几张酒店外和酒店大堂照片。

入住后已到中午,有几个客户电话微信我,我又不得不忙了会工作安排一下,为自己的敬业点赞。

午饭后,出发去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景区是《变形金刚4》以及张艺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拍摄地。这里也是武隆喀斯特地貌很神奇壮观的一部分。门票稍贵,135块一位,包含往返景点的大巴车费。游览完毕,有大约2公里的台阶路通向出口,如果不想爬台阶,电瓶车15元一位送到门口,但不建议坐,因为你走起来之后发现,那段路真的不值15块。

天生三桥分别是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位于羊水河峡谷。可以在2号门进,步行下到谷底,也可以在1号门排队做电梯下到谷底,电梯有80米。电梯排队要排1个小时。我和闺蜜耐心的排了队……

好在谷底天然形成的地貌没让我失望。所谓天坑,从谷底仰望,四周绝壁,陡峭高耸,壁立千仞,雄壮厚重。只是可惜了没有广角镜头,我只有一个人像定焦,只能拿手机拍照,但不足以还原身处其境的感受。相比小桥流水茶山竹海,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粗犷震撼型的自然风光,有威严,让人感到生命渺小、心生敬畏。有敬畏之心,才能好好珍惜。

有些地段山体上会有水流洒下;有的会有水帘,但四周山体太高,看不清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猜测应该不是人工后天做的。

谷底唯一的一处“四合院”——电影外景拍摄地,青瓦灰墙天福官驿。

另外一个武隆地质奇观是龙水峡地缝,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去。同为喀斯特地貌,估计和天坑的宏伟有一拼。

这个“印象*武隆”实景演出强烈推荐啊,也是在游客中心坐车,大巴车10元一位。晚上第一场8点开始,9点10分结束,地点在桃园大峡谷内,所以可想而知,山上看演出是极冷的哟。闺蜜穿裙子去的,好在山上能租大衣……

演出是张艺谋担任艺术顾问,“印象系列”之一。背景是大山,现场采用各种3D激光和玄幻灯光配合,100多为特色演员真人真情献唱和独白。

比较让我震撼的是在夜晚偌大的室外峡谷剧场,各种场景变换,舞台效果壮观又充满温情。而且头顶满天繁星真的好亮,就这样坐着看星星都醉人了。

虽然听不太懂重庆话,但是也大体知道讲的是一个纤夫的故事,引出一个地区川江号子的消亡历史。整场演出传承了抬滑竿、火锅交响曲、纤夫精神、出嫁、孝道等重庆本土文化。

总之是一场既有人文感触、又有地缘实景震撼的盛宴。哦,票价170一位,还是值得的。网上买180,跟当地拉脚的司机顺道买票便宜10元,他们能给选靠前的位置。

最后一天,上午我们睡到了9点才起床收拾,因为前几天有点累。记忆里,这家酒店的窗帘是第二家给我印象深刻的:厚重,足够遮挡光亮,睡眠很沉。第一家印象深刻的窗帘是在敦煌。

吃过饭,大概中午才到仙女山景区。闺蜜的逻辑:“到了仙女山就是仙女了”,所以,时间有限,芙蓉洞、天坑寨子我们就不去了。芙蓉洞主要是钟乳石,天坑寨子是《爸爸去哪儿》某一期的拍摄地。这两处景点得回到武隆县城那边,比较远。

从游客中心有小巴车去仙女山,也有当地私人汽车拼车过去,都是10元一位。

实际,游客中心也属于仙女山镇,但仙女山离游客中心真心不近……而且汽车一路都在盘旋爬山。看着这一条大路通向不知何处的山顶,不禁感叹“要致富先修路”是多么理论正确。10块钱的路费也是很值得。想起天生三桥景点内电瓶车15元一位2公里,这价钱就虚高了。

仙女山门票也是跟拉我们的个人司机买的,他们跟景区有协议,可以从另外一条路进入景区,学生票也是半价,他看都没看我的学生证,就问了一嘴。推测,这个景区客流量并不大。一路上一辆车没见到,却见到过散养的牛群,牛爸爸牛妈妈和小牛。我甚至想过,这大哥不会把我们几个姑娘卖掉吧哈哈。

仙女山能玩的地方不多,一个是草原,一个是骑马射击场,据说冬天来可以滑雪。在景区门口需要再额外花25元买观光小火车的门票,如果不买,就自己徒步溜达。但景区真的超级大,里面马路修的很地道,所以观光小火车还是必要的。有点草原小天路的感觉。

我比较喜欢人少,又休闲,又宽阔的地方。草地可以席地而坐晒晒太阳,沿着公路散步溜达,时不时能看到小马小牛小羊,当然还有他们的爸爸妈妈哈哈。亲近自然的时候,人的心情和心态会更加开阔豁达。

游记:清明小长假重庆溜达之山城印象(一)

二、重庆武隆喀斯特的历史文化

我们熟知的喀斯特地貌,如桂林峰丛、阳朔峰林、路南石林、长江三峡,它们矗立在大地上,以优美的姿态、伟岸的身躯引人瞩目,即使远远望上一眼,也让人难以忘怀。但武隆的喀斯特景观不是这样,它们像是逃避人世,遁迹于偏远的乡间,又藏匿于荒凉的地下,谦逊深沉,英华内敛。你必须来到它的跟前才能看到,必须进入它的腹部才能感觉,只有少数人有幸与它们相遇。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山峰与岩石早已成为重要的审美对象,它们崇高、挺拔、刚强,英雄般激起我们的敬仰之情,但我们不善于欣赏负地形。一个幽深的溶洞,带给我们的往往是危险、阴湿、黑暗等不舒服的联想;竖井和天坑,一个巨大的空洞,让我们想到沉沦、塌陷、空缺、虚无,以负面的心理感受为主;裂开的地缝式峡谷,除了地狱,还能通往哪里?天生桥是美的,但它并非横跨地表径流,而是地下河——黄泉,你必须艰苦地下降200多米仰望,才能感受它的雄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盲点。

负地形之美,就是古人难以充分感受的,它们被当成一种奇怪事物,轻轻放过。

很少人看到,即使看到了也不能欣赏,这就是武隆自然景观在古代缺乏知名度的原因。读新编《武隆县志》收录的十几首古诗,多半吟咏乌江水道的险绝,没有一句提到龙桥三洞,更不用说天坑和地缝了。

江山如有待。武隆的喀斯特景观,在寂寞中守候着自己的绝代芳华,等了千年万年。它们在等候一门学科逐渐成熟,等候一个民族的审美心态更加开放。的确,负地形是一种更深奥的美,需要知识去解读。今天的地质学家看见了它们,考察、命名、褒扬,把它们从中国百万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地貌中推举出来。

它们最后登场,却有如初遇,何其幸运,我们居然成为这些旷世美景的第一代欣赏者。

三、武隆历史

武隆设治,始于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据《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一统志》载:今核桃乡内,一山“逶迤如龙,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与广西省一县同名,故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相沿至今。

武隆历史悠久。根据1982年江口镇出土的石斧、铜钺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约5000年)即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周、春秋(公元前1841年至公元前476年)为巴国属地,战国至东汉(公元前475年至公元220年)为枳县所属。蜀汉后主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置汉平县,治地今鸭江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汉平县并入枳县,治地今涪陵区东岸。南齐至北周(公元479年至581年)复置汉平县于鸭江镇,隶属涪陵郡。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徙汉平县于涪陵,十三年(公元593年)改名涪陵县,隶属巴郡。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涪陵县分置武龙县,治地今土坎镇。北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改名枳县,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复名依旧。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武隆县并入彭水县,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改“龙”为“隆”,更名武隆县隶属涪州。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省武隆县为镇入涪州。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改武隆县为巡检司。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又改为涪州第五分区,区署设羊角碛。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五月,四川省府以涪陵县第五区幅员广大,决定划为武隆设治局,治地巷口镇。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复置武隆县,治地未变,直至解放辖四个指导区,共五个镇十三个乡,人口约十七万。

武隆县属渝东南边缘大娄山脉褶皱带,多深丘、河谷中,以山地为主。自然概貌为八分山,分半地,半分水。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东山菁、白马山、弹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横穿全境,分割组成桐梓、木根、双河、铁矿、白云高地。因娄山褶皱背斜宽广而开阔,为寒武系石灰岩构成,在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蚀。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全县崇山峻岭,岗峦陡险,沟谷纵横,伏流交错,溶洞四伏。最高仙女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最低大溪河口海拔160米,一般相对高度都在700米至1000之间。乌江是我县唯一通航河道,流经十六个乡镇,东起木棕河,西至大溪河,行程80公里;两岸河谷狭窄,江水奔驰于悬崖峭壁间,重峦叠嶂,山峰重入云,江出一线,气势雄伟,航道多峡口险滩,,尤以羊角碛五里滩蓍称。全县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坝外,绝大多数为坡地梯土。土壤多属黄壤、黄棕壤,其次紫色土。自然条件较差。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最高41.7℃,无霜期240天至285天。年降水量1000~1200㎜,四至六月降水量占39%,主要灾害有冰雹、山洪、大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每年约有五个月的多雨季节,雨雾蒙蒙,日照少,气温低,霜期长,秋风冷露对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大;在600米以下的地区,易遭旱灾。山上山下温差10度左右,立体气候较显著。

在辽阔的山区,资源丰富。以松、杉、柏为主,森林面积约66万多亩;已采矿藏主要有煤、铁、硫铁矿、铝矿;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有油桐、卷子、生漆、茶叶、黄连、苎麻、杜仲、烤烟等数十种,有的品种已被列入全国和市里的基地。水产资源丰富,除提蓄引灌外,拦河筑坝修建水电站,目前境内有大、中、小水电站100多个,在高山,为虎、豹、马豹、猴、野猪等野生动物栖息之地。经专家考察发现,在武隆县白马山原始森林区有小熊猫、灵猫、林麝、银杉、真楠、大鲵等国内外珍稀动物。武隆县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以其秀美的山川、神奇的溶洞、幽静的大峡谷,古老的原始森林、独特的南国草原著称于世,武隆正以“梦幻武隆”品牌向国内外推出武隆旅游。

四、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都有哪些风俗

永城吹打系重庆市綦江县永城镇的民间器乐乐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永城吹打世代相传,至今已传承18代。

璧山,璧山建县于唐至德二年公元年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自古以来有“田

铜梁龙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县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舞蹈艺术形式。它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铜梁龙舞包括

秀山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它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发展于民国,辉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是一种

梁平癞子锣鼓,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癞子锣鼓是重庆市梁平县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器乐,起源年代已不可考。

鞍子苗歌,“鞍子苗歌”是重庆市东南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鞍子乡一带的苗族民歌。其地处渝黔湘鄂边特殊的“文化媾融区”,使“鞍子苗歌”形成了既根植于我国西南苗歌特制基因,又涵化

巫文化,地理概况重庆市巫溪县地处渝东边陲,位于渝、陕、鄂三省交界处。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全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

梁山灯戏,梁山灯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山灯戏的唱腔音乐主要有胖筒筒类的灯弦腔、徒歌类的神歌腔和俚曲类的小调,其中“梁山调”灯弦腔比较独特。梁山灯戏的表演特点为“嬉笑

梁平大关美酒,大观白酒,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凡莅临大观的名流贵宾和士农工商,都以一品大观白酒为

秀山民歌,秀山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民歌是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民歌。民歌和秀山各族人民生活相关,人民通过编制民歌传授知识、表达爱情、诉说哀愁,祈求五谷丰登

巫舞,巫觋祭祀活动中的舞蹈。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对宇宙间物质运动的规律、自然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冥冥中好像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支配世界,于是,神鬼

鬼城瓢画,独具特色的“瓢画”及模铸复合材料工艺品:狮子、马、牛、羊、福禄寿三星、大六福、紫砂壶等。丰都县素以“鬼城”闻名,鬼神文化催生出了独特的艺术——鬼城瓢画。鬼城瓢画

綦江农民版画

綦江县农民版画崛起于1983年。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踊跃参与创作活动,不间断地拓展创作领域,新作不断,创作出版画精品上千幅。

潼南风土人情

双江镇地处涪江下游的重庆潼南县是重庆十大历史名镇之一。古镇建于明末清初有余年历史

丰都庙会

“鬼城”丰都古为周属巴国,曾建“巴子别都”,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即公元年置县,至今有

荣昌年猪文化节,荣昌县“中国荣昌猪年猪节”作为唯一一个以猪为主体的节会,被收录进2011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节气大全》

鬼城叶脉画,鬼城叶脉画叶脉画系采用全新工艺,精选树叶为材料,去其全部叶肉,留其完整叶脉,将祖国锦秀河山胜景,历史人物风范,奇丽的古建古玩,隽永的至理名言和富有韵味的传统文化

五句子山歌五句子山歌是宜昌民歌中特别发达的样式,到如今尚在流传的传统五句子山歌就有成千上万首。

石柱土家啰儿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交汇地带,在这里孕育、传唱的土家啰儿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石柱土家族啰儿调旋律简洁

五、武隆有什么美食特产?

武隆好吃的隆重推荐

1、芙蓉江鱼干,上次带到成都,好多朋友都争着吃,口味多,符合各种口味的朋友,比如泡椒的、豆豉的、麻辣的等等。

2、羊角豆干。羊角豆干有嚼劲,弥久留香,价格都比较便宜,在去仙女山的途中有很多卖羊角豆干的,非常好吃。

3、三叶土鸡。朋友单位团队去武隆回来后,一直给大家推荐吃三叶土鸡,口感相当好。

其他:比如羊角醋、武隆豆花、武隆老腊肉等等都很不错。虽然说腊肉,豆花到处都有,但是每个地方的口味可能有所不同,我们去旅游就是感受异乡的独特文化和美景,可以尝试着去接受一点儿平时没吃过的,没耍过的,开心度过旅途中的每一天。

六、武隆各景点都有什么看点?

仙女山

国家森林公园距武隆县城28公里,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海拔1650—2033米,年平均气温低于11.2℃。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奇秀的山峰、凉爽宜人的气候、奇丽的冰雪景观,显示出其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其林海、奇峰、草场、雪原被游客称为仙女山“四绝”。仙女山有森林面积33万亩,天然草坪数十万亩。南国风光,北国情调,草原与森林绘成壮美的诗篇,素有“南国牧原”、“山城夏宫”、“东方瑞士”和“落在凡间的伊甸园”之美誉,是天然大氧吧,已是重庆休闲旅游的代名词。目前山上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建有五星级和四星级饭店、别墅群、树上小木屋、风情木屋、欧式三角形木屋等住宿设施。开设有骑马、滑雪、滑草、赛车、彩弹射击、悠波球、滑翔伞、篝火、烧烤等20余个游乐项目,仙女山是休闲度假、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仙女山曾被评为重庆市“十佳”旅游景区,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芙蓉江

集山、水、洞、林、泉、峡于一体,融雄、奇、险、秀、幽、绝为一身,被地质专家确认为罕见的大容量生态型峡谷景观,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武隆芙蓉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乌江左岸的芙蓉江下游,全长35公里,面积122.5平方公里,是全国罕见的大容量生态型峡谷风景区,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相得益彰,主要景点有芙蓉洞、芙蓉江峡谷、百汊滩、龙孔飞瀑、玉兔望月、一线天等。该景区于2002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芙蓉江风景名胜区气候宜人,常年平均气温16℃左右,温暖湿润的环境为茂密的植被、繁多的动物提供了条件,在保存完好的原始植被中,栖息、生长着数十种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

景区内峡谷众多、风景秀丽。沿江两岸黛石篁竹、峰峦叠嶂;江水碧绿纯净、清澈见底。泛舟江中,可领略大自然之神奇美妙。挺秀青翠的山峦、绚丽多姿的洞穴、丰富多彩的动植物、汹涌奔腾的江流、白练如飞的流泉,以及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历史悠久的文物景点、气势宏大的人文景观——江口水电站工程,共同构成了芙蓉江风景区的独特景观,给人以“水送山迎入芙蓉,一川游兴图画中”之意境。

芙蓉洞

位于武隆县江口镇的芙蓉江畔,距武隆县城20公里。全长2700米,芙蓉洞以竖井众多、洞穴沉积物类型齐全、形态完美、质地纯净著称,其竖井是目前国内外发现的最大竖井群。洞内各种次生化学沉积物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了钟乳石类所有沉积类型,达70多种,中国洞穴协会会长朱学稳教授评价说“芙蓉洞是一座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一座内容丰实的洞穴科学博物馆”,游客称其为“天下第一洞”。该景区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洞穴。2007年6月27日芙蓉洞与天生三桥、后坪箐口天坑景区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和重庆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中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唯一的洞穴。

芙蓉洞中生长的植物只有蕨类和苔藓类,目前在龙宫里发现了11种,据说,这些植物的苞子孕育于恐龙同时代的亿万年前,它们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岁月。银丝玉缕景观,指的是洞壁上这种纤细如发,卷如根须的石晶花和卷曲石。芙蓉洞的石晶花颜色洁白,形态娇嫩。其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大,在全国所有洞穴中,堪称第一。珊瑚瑶池由水肿色泽浅黄的方解石晶花和乳笋构成,整个池子面积30平方米。池水中的石晶花,看上去像漂在水面上,其实它分为上下两层。不论是池水面积、深度,还是石晶花的数量及规模,珊瑚池都堪称世界之最,是芙蓉洞中的瑰宝。

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形成于第四纪更新世(大约120多万年前),发育在古老的寒武系白云质灰岩中。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16.1度。芙蓉洞主洞全长2500米,游览道1860米,底宽12—15米以上,最宽69.5米;洞高一般8—25米,最高48.3米;洞底总面积37000平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整个芙蓉洞的最大静态和客容量为185000人。

芙蓉洞分三大景区,第一景区以色彩斑斓的高调为主,第二、三景区则以重科学和色调还原自然为主线。洞内比比皆是,一步一景的景观中主要解说景点30余处,其中在国内外属特级景点有10余处,尤其是宽15.76米,高21.04米的巨型石瀑布;面积32平方米,水深0.8米,处在生长旺盛期的珊瑚瑶池;长120厘米,周长124厘米的“生命之源”;生长旺盛的石花之王;世界绝无仅有的犬牙晶花石五绝,是世界洞穴景观的稀世珍品。

黄柏渡漂流

位于武隆县城西南,属仙女山风景区,由南向北漂行长途河上。从武隆县城出发到漂流起点公路里程仅10公里,到终点则更近,仅3公里,方便,快捷。

黄柏渡漂流属典型的峡谷自助型漂流,两人或三人一组,情人、夫妇、二人世界,朋友、弟兄、三口之家,自操船浆,自取河道,在清山绿水间,时而穿引谷,时而静水流淌,时而浪头扑面,时而直下千里,趣味横生,其乐无穷。整个河段既有静水悠悠,又有滩头拍船,给人以心旷神以,如痴如醉之感,青少年,中老年,男人,女人均乐之。

黄柏渡漂流全长8公里,不仅两岸自然风光秀美,峡谷幽深险峻,还可饱揽淳朴的民风民情,幽静的田园风光——原始造纸、竹筒水车,农夫水牛,木板索桥,竹筏渔人。水缓时,还可离船入水,来一段人体漂流,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漂流到岸,再享受一番终点站河边的农家乐,乡村小菜会让你胃口大开。

龙水峡地缝风景区

位于武隆县仙女山镇境内,距县城15公里。地缝是几千万年前造山运动而形成,属典型中——深切山峡谷岩溶地貌。是武隆境内又一岩溶地质奇观。峡谷长5公里,游程约2公里,谷深200——500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区玲珑秀丽,风光优美。以峡深壁立、原始植被、飞瀑流泉、急流深潭为其特色。银河飞瀑、九滩十八潭、蛟龙寒窟为其标志性景观。景区内的高山、峻岭、峡谷、流水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龙水峡地缝是一处较好的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风景区。地缝设施完善,已建成游览栈道、观光电梯、停车场、接待大厅。景区在建设中注重了环境保护,创造了景区建设后无任何建筑垃圾遗留的好成绩,受到了环保专家和广大游客的称赞,被武隆县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命名为“环境教育基地”。

天生三桥景区

位于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天生三桥奇观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特点,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被探险专家和地质专家赞为“地球遗产,世界奇观”。景区内以三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天生石桥最具吸引力,是世界最大的天生桥群。景区风景秀丽,山、水、瀑、峡、桥构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卷,同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朝这里就是官方的驿道,并在坑底设驿站,目前已恢复驿站旧貌,并成为张艺谋2006年新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唯一外景地。该景区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同芙蓉洞一并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07年6月27日与芙蓉洞、后坪箐口天坑景区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和重庆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