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嘉兴传统文化是什么?

南湖文化,船文化,粽子文化,茶文化。

可参见百度文科《嘉兴文化》,url

二、嘉兴风俗习惯

1、嘉兴禾帮菜

浙江餐饮一度引领全国餐饮潮流,嘉兴只是浙江的一个小角,但餐饮却是重头,与上海、杭州、苏州为邻,嘉兴餐饮却不为上海本帮菜、杭州杭帮菜所同化,个性、特色是嘉兴餐饮最大的特点。用嘉兴当地大厨的话说,可独成一帮,就叫“禾帮菜”。

2、马家浜文化

嘉兴是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境内马家浜文化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 [44]  ;同时也是吴越文化的传承地 。

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改革发展的实践,嘉兴既凝炼了“崇文厚德、求实创新”的人文精神,又彰显了“越韵吴风”、“水乡绿城”的文化底蕴和生态特征,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相互融合、交相辉映  。

3、嘉兴人爱讲嘉兴话

嘉兴话,俗称“嘉兴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嘉兴话和北部吴语中的其他方言如苏州话、上海话、湖州话、绍兴话、杭州话等基本能互通。

嘉兴话拥有29个声母,具有全浊音。嘉兴话拥有43个韵母,具有入声韵。嘉兴话拥有7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扩展资料:

嘉兴的著名人物:

嘉兴历代名人辈出。西汉有辞赋家严忌、严助,南晋有小说祖师干宝、唐朝有名相陆贽、宋代有皇帝赵昚  、元代有大画家吴镇、明清之际有思想家吕留良;

近现代涌现出晚清大儒沈曾植、国学大师王国维、文坛巨匠茅盾、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艺术奇才李叔同、最早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朱生豪、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新中国第一代西医金学曙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的1800名全国名人中,嘉兴占了80余人;清代浙江共出进士2800多人,嘉兴就有695人;现有嘉兴籍“两院”院士39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嘉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嘉兴举行端午民俗文化节

三、嘉兴有那些特色

嘉兴的自然风光,以水乡古镇名,以山海涌潮胜。嘉兴市境内大部分地区河湖交错,密如蛛网。埠头系舟,石桥跨渡,人家尽枕河。凡是与水有关的字如汇、埭、圩、浜、港、溪等,城乡用作地名的随处可见。南湖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桐乡乌镇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海盐百步被评为2005年世界100大旅行必到之地.

秀洲区和嘉善县的北部多湖泊,梅家荡、莲泗荡、南雁荡、麟瑞湖、相湖、夏墓荡、祥符荡,都是历史上的名湖。雅人高士,结庐湖畔,历久而成名胜的如闻川的税暑亭,相湖的绿萝庄,在今天仍可以使人产生诗意的联想。

南湖、南北湖、汾湖为三大名湖。南湖的烟雨,南北湖的集山、湖、海于一体的淡妆之美,汾湖的水云弥漫,都透着一个“秀”字,且无一处不是自然造化所给予的。

嘉兴一地的山虽不甚多,也不甚高,但却亦可称佳秀。海宁、海盐、平湖诸山,大小二百余座,多为百米来高,海宁与海盐接壤处的高阳山,主峰二百余米,为群山之冠。海宁紫微山,海盐秦望山、鹰窠顶、谭仙岭,平湖九龙山,或一山独秀,或层峦叠嶂,虽不足称雄峻,但均翠碧灵秀,登眺之余,胸襟为之一畅。山之外是海。自平湖金丝娘桥起至海盐高阳山,海岸凡80余公里,海面阔大无际,水天一色,而其间多有山丘高崖为屏障,使山川于秀色之外平添了壮美。盐官的海宁潮更称天下独绝。海宁观潮之风,因乾隆中期后江道稳定在北大门,观潮地由杭州移至盐官而大盛,历二百余年至今不衰。农历每月朔望为大潮日。农历的八月十五至二十日则为“观潮节”。潮来,澎湃訇然,如千仞壁立,如万马奔腾,景象壮观,撼人心魄。

江南的景观,如太湖的浩渺,西湖的秀逸,虎丘的玲珑,雁荡的奇兀,都是闻名天下的,而嘉兴独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只要从平原水乡拈得一“秀”字,从滨海潮涌拈得一“奇”字,看她便无一处不是好景色。

嘉兴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厚的江南特色,这里兼有杭帮菜和沪菜的特点;江南的小吃也别有一番风味,如南湖蟹、五芳斋粽子、文虎酱鸭等,不可不尝。

位于建国中路(中山路口)上的五方斋粽子店赫赫有名,您毫无必要因为它名气大而担心价格问题,其实这里的消费非常便宜,里面的小吃都是自助挑选,然后结帐,粽子、馄饨、烧卖等都品尝过来,人均消费也不过10元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