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学生的旅游消费

旅游消费是在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消费需要它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保健性旅游消费,基础性旅游消费,文化性旅游消费,享乐性旅游消费和纪念性旅游消费。同旅游者收入水平、旅游者结构密切相关,也同旅游产品结构与产品质量密不可分。旅游消费是满足人们的好奇、好学、探险、挑战、产生自豪感等心理的重要方式,在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旅游景点,旅游者全方位的感官获得各种新奇的体验,心情得以放松。[1]

旅游消费是指“由旅游单位(游客)使用或为他们而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了满足其自身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的总和。——罗明义(1990)

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游览过程中,通过购买旅游产品来满足个人享受和发展需要的行为和活动。——林南枝、陶汉军(2000)

旅游消费与所游览的进去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5a级风景区最高,比如黄山,每次节假日就有大批游客。其次与景区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有关,还与季节有关。

二、大学生旅游消费者有哪些特点?

《在校大学生消费特点》一文说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

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

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

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

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大学生会尽量

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

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以上说明大学生在消费时具有较为理性和比较时尚的特点,而旅游已经成为一-

种时尚,而且很受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也不例外,可见大学生迫切的要去旅游,

而便宜且活动多的旅游深受大学生喜爱。

三、大学生旅游需求分析

旅游市场是由单独的游客组成的,而人们之所以成为游客,是由旅游动机决定的。旅行动机,包括内动力,外动力(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中间条件(收入水平,闲暇的时间和交通条件)三个方面组成。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1.1旅游动机复杂而强烈

旅游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大学生旅游动机主要有:

(1)放松身心。大学生课业繁重,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比较大,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外出旅游,放松身心,寻求乐趣的愿望。调查相关资料显示,16到26岁的青少年中,有35.16%的人旅游目的在于寻求乐趣。

(2)拓宽视野。现在的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早已不局限于单纯课本知识界限,而是转向社会和生活学习。据调查显示:16到26岁的青少年外出旅游的目的,46.29%在于拓宽视野。

(3)运动。大学生活泼好动,而平时又忙于学业,缺乏运动和锻炼的机会,因此,许多大学生旅游包含利用旅游的机会,进行登山、滑雪等运动健身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