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尼泊尔|还好我选择了这里
尼泊尔,一个以观光旅游业为主的国家90%以上的中国人都是以观光客的身份来到尼泊尔的,所去之处不过加德满都、博卡拉这些观光城市。受外国游客的影响,这些城市充斥着商业气息,想在这里感受到尼泊尔的本地风情是不太容易的。作为一名aiesec的志愿者,我被“分配”到了尼泊尔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在那里我受到了当地人最热情的招待,体会到了最最质朴的尼泊尔风情。
由于地势起伏,道路狭窄,尼泊尔人最常用的交通方式是摩托车和巴士。像我们这种从首都去往郊区的长途旅行只有local bus ——当地人乘坐的小公交(样子很像当年的2 路汽车),虽然旁边就是悬崖,但是老练司机师傅很少踩刹车,一路狂飙,有种过山车的刺激感(虽然第一次坐那个的时候着实把我吓的不轻)。
这里的房子都是当地人自己盖的,所以一般都是2 层小楼,3 层以上的差不多就是大户人家了。我的host family 是开旅馆的,一层是一个半开放的餐厅,我和另外一名ep 住在二层的 房间,水电齐全。如果非要追究的话,24 小时冷水供应,白天至少停电6 小时——不要惊讶,尼泊尔全国都是这样子的。
我所生活的山村里,男人的穿衣风格大概就是衬衫t 恤一类,女人一水儿的当地本土服装,有着民族特色的花纹,肩上搭着的布既可以当装饰,还可以当个随身的手绢擦汗用(对了忘记说,除了在餐馆,你几乎见不到这里的人用卫生纸)。
我还被热情的女老师邀请到家里穿上她们的民族服饰——纱丽。们当地最具特色的衣服大概就是“纱丽”了,一块长长的布,折一折就变成了美丽的长裙,就连看遍了天朝少数民族服装的我也不由得赞叹我尼人民的心灵手巧。
把“吃”这一部分放在最后写的原因是:尼泊尔人一天要吃四顿饭:
早上七点喝杯奶茶吃点点心;
九十点钟吃顿正餐;
下午两点吃顿小食;
晚上八九点的时候再吃顿晚饭。
由于后两顿隔的时间太长,我和我的同伴往往会给自己“加餐”。因此“吃饭”占据了我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
这里的人吃米饭的习惯是用手抓,由于我们是外国人,host mother 会给我们准备勺子。这里的正餐就是咖喱饭,咖喱炒蔬菜加一碗咖喱浓汤(当地人叫 Dal ),一勺菜一勺 汤 和 饭 拌在一起,一口下去 满 是咖 喱 的香味。 也许是因为我的host family 是开旅馆的缘故,女主人的手艺真是好的没话说,每次一大盘饭我都能把盘子舔干净(。。。)
餐馆里最常见的两种食物是中国菜,一个叫momo ,就是我们这里的饺子;另一个叫炒面,就是炒面。当地人的口味很重,喜欢极酸极辣的东西,没有不辣的菜,平时自诩“重口味少女”的我也有些接受不了,但依旧吃得开心,以至于回国之后妈妈见到我第一句话是“怎么又胖了?”
我在Dang这个地方的一所私立英语学校当老师,虽然是私立学校,条件在当地算好的了,但跟我们这里比起来还是差多了。
只能说,这里的project一点也不水!!!我每天要和学校里的其他老师一样上三四节课。我是英语老师,低年级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有的时候还会客串一下计算机老师。
From Grade 1 to 10,这个学校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学生。
我爱孩子们!我爱孩子们!!我爱孩子们!!!
天哪我简直太爱尼泊尔孩子们的眼睛了——双眼皮,长睫毛,又大又亮。上课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从未离开过我,每每与他们炯炯的目光相遇,我都忍不住想教给他们所有我看到的,听到的。
我是一个窗口,让他们看到中国,看到世界。我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他们,教他们用筷子,教他们中国礼仪,传统节日,神话故事。这一个月以来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当我给五年级的孩子们放那个红遍大江南北的《北京欢迎你》mv的时候,全班二十几个人在小小的屏幕前叠了一层又一层,口中激动地喊着:“I love China,I go China!”
身在异国,并且是异国的山区
总觉得自己的身上挂着“中国”的名片
就像每一次说到台湾,我都会一次又一次的强调台湾是中国的
就像每天听到的孩子们的问好,从开始的good morning变成“早上好老师”
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忘记在这里的一个月
从我第一天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
孩子们每天都给我无比的热情
我每天大概要说一百次nice to meet you
每天握大概二百次手
每天说三百次i love you too
我晚饭后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坐在楼下和邻居们聊天,到最后谁家的孩子读几年级是谁我都知道,走在街上每见到一个人就会打招呼然后聊两句,就像自己家小区里一样,感觉自己被这个村子接纳了。
当分别之际来临,我本来以为我不会像另一个同伴离开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但当我面对着所有孩子们真诚的脸告诉他们我第二天就要离开的时候,当他们放学一个一个找我握手说goodbye miss的时候,当四年级一放学就跑不见的小男生捧着冰激凌满头大汗的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来这里一个月没有见过带包装的冰淇淋,因为停电),我才知道原来分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这一个月也许是我人生中仅有的,做老师的一个月,这一个月里,我曾坐过十一个小时的夜大巴,我曾每天洗冷水澡,我曾每天与墙上的五六只壁虎一起用餐,这里的卫生条件并不好,但是这里的孩子们拥有最天真的笑容,说着世界上最纯粹的“I LOVE U",至今我仍旧无比珍惜这段回忆,还好我选择了这里。
二、什么是尼泊尔式裙子
尼泊尔裙子多采用纯天然棉麻为原材料,采用纯天然植物染色,再经过巧夺天工的手艺加工之后,变出一些颜色各异,花样极多的服装出来。绿色环保,而且对皮肤无害。为了使衣服更美观大方,衣服大都手工绣上很多漂亮的花纹或是由绣珠绣成的图案,还会绣上装饰的镜片,具当地人说在上部和下部上绣上镜片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的效果,还可以起到驱邪庇佑的功效。
三、旅游常识中尼泊尔人着装有什么特点
尼泊尔人至今仍然保留很多传统的生活习惯,仿佛几个世纪的时光流逝并没有在他们身上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从他们的服饰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尼泊尔人在着装上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年四季男女老少很少有人穿袜子,大多数人都喜欢赤脚穿凉鞋或者拖鞋。除穿正装的公务人员、穿制服的军警人员以及穿西服的城市年轻人以外,很多人一年四季都光着脚,穿民族服装的女孩们尤其如此。她们往往喜欢在脚趾甲上涂抹鲜艳的红色或者紫色,戴上金灿灿的脚镯或戒指,再穿上凉鞋或拖鞋,把脚部的美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冬天,常常可以看到尼泊尔男子上身穿着臃肿的羽绒服或皮夹克,再披一件厚厚的大披巾,把脑袋和肩膀裹得严严实实的,而下面依然是光脚穿着一双拖鞋,颇有点顾头不顾尾的意思。而女子则在外面披一件鲜艳的羊绒披肩,赤脚穿一双类似日本木屐的夹脚趾拖鞋。讲究的人穿的是皮革制品,一般人多穿塑料或者草编的拖鞋。据说,中国出口到尼泊尔的小商品中,只有袜子不那么畅销。
四、尼伯尔和印度那个衣服质量好
尼伯尔衣服质量好。
很具有民族特色,运用尼泊尔或是印度的布料,质量上乘,是制作各种服饰的佳品。
尼泊尔服饰的基本介绍:同印度一样,尼泊尔妇女们的传统服饰包括色彩鲜艳的沙丽和旁遮比两大类。尼泊尔男子头带彩色或黑色礼帽,这种礼帽也被称之为尼泊尔帽。一般穿着宽松的衬衫长裤。正式服装的上装(为白色礼服。类似我国旧时的长衫,但比长衫短。)下装为舒适的长裤,裤裆大而裤腿小。除上述主要服装外,以当地特产的手工布料缝制的背心、长裤、套装,包括尼泊尔北部高山区的藏衣藏饰也很具民俗味道。尼泊尔的衣着风俗都是缝制一些背心和长裤以及洋装等服装,比较有特色,还有中国西藏式的外套和背包等,不过这些卖的衣服尺寸都是根据西方人裁剪的,而传统的尼泊尔上衣和西藏式服饰都不是卖现成的,你可以自行裁剪布料之后就让人制作就可以,而制作的时间一般是在一天或者是两天的时间,工钱也比较的便宜,而尼泊尔特有的棉质和纱质等都可以用来制作衣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