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禹州,被称为钧瓷之都,你知道哪些禹州的美食特产?
禹州,中国经济百强县之一,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河南中原城市群的重要成员。禹州,自古都是钧瓷的原产地,因此禹州也被称为钧瓷之都。除了悠久的文化和强劲的经济发展速度外,禹州的很多美食特产也是名声在外,到了禹州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了,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到了禹州有哪些美食特产一定要品尝一下的。
1、禹州焖子
焖子应该是禹州最有名的一道小吃,在禹州的大街小巷的各种规模的饭店里都可以看到焖子的身影。禹州盛产粉条,所产的粉条为焖子的制作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焖子是把红薯粉条煮软后加入红薯淀粉、葱花、蒜片、姜末、酱油等,加水或肉汤搅拌蒸制而成。焖子的吃法也比较多,可烧、可炖、可煮、可煎、可炸,还可以凉拌。禹州焖子色泽鲜美,口感筋道,入口或滑嫩、或焦香,是禹州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
2、禹州杂炣
禹州之外的人可能对杂炣非常陌生,禹州人应该是对它相当的熟悉吧,很多禹州人应该是吃着杂炣长大的。杂炣其实就是牛杂烩菜,一般是用牛肝、牛肠等牛杂做主料,再配以禹州特色粉条、油炸豆腐条等现吃现做的一种杂烩菜,是禹州特有的一种小吃,吃的时候来点辣椒油再加点胡椒粉,味道可口,营养丰富。
3、花石羊肉汤
花石羊肉汤也是禹州的一道小吃,源于禹州花石乡。花石乡的羊肉的品质远近闻名,用花石乡羊肉,配以金针菇、禹州粉皮、西山木耳、优质大葱以及多种调味料精制而成的花石羊肉汤很受禹州人的喜欢。花石羊肉汤食材丰富,汤浓味美,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味,肥而不腻的口感吸引了八方来客的品尝,成为禹州远近闻名的一道美味。
4、方记米皮
方记米皮也是禹州的一道地方小吃,以色白光润、筋薄细软、麻辣鲜香、柔韧爽口著称。来上一碗米皮,再来上一个火烧,米皮吃起来麻、辣、筋、爽,火烧酥脆可口,一口米皮,一口火烧,吃得是相当过瘾。
5、禹州十三碗
十三碗是禹州的传统名肴,是完全属于禹州地区本土地地道道的农家菜肴,已有数百年历史,经历代乡厨不断改进才形成了如今的美食。十三碗选料考究,做工精良,取材于家养的猪肉、自家磨制的豆腐、自家加工的粉条等,很富有乡村气息。
6、神垕火烧夹肉
一说起神垕,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钧瓷,除了钧瓷,神垕还有一样极为有名的当地特色美食:火烧夹肉。火烧和卤肉均是采用传统手艺制作,火烧个大面厚,外焦里嫩,卤肉色泽诱人,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汁鲜味美。硕大的火烧夹上热气腾腾的卤肉,再搭配一点儿绿豆芽和青红辣椒丝,吃起来香浓爽口、回味无穷。
以上6道美食在整个禹州也是相当有名,当地人都非常喜欢吃,外地来禹州的朋友也都会找找尝尝。当然,禹州的美食还有不少,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二、禹州特产
禹州的特产有许多例如钧瓷、禹州十三碗、禹州粉条、俞南星等。禹州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内重要的中医药集散和加工、陶瓷研发、先进制造业基地。
禹州特产
钧瓷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始于唐朝盛于宋朝,属于北方青瓷系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
禹州十三碗是禹州当地独具特色的一种饮食文化,十三碗的上菜顺序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禹州粉条源于禹州大面积种植的红薯,农民采用优质红薯淀粉,经技术脱脂净化处理,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三、河南禹州的特产是什么
禹州粉条:禹州红薯种植面积大,农民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活折,是禹州传统的名特产品,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焖子:焖子是禹州常见的一款风味小吃。制作“焖子”,是把当地特产的禹州粉条和红薯粉芡、蛋清、水加以葱花、姜末、料酒、小磨香油、精盐等调味料调和均匀,堆成圆盘状放入蒸笼,大火焖蒸而成,因此而得名“焖子”。
禹州十三碗:具有地方特色的“禹州十三碗”饮食文化。相传大明皇帝嘉靖曾巡视禹州,为体察民俗民风,召乡下名厨为其操办地方特色菜肴,乡厨急中生智,将民间操办喜事的地方特色菜“十三碗”精心调制,献于圣上,嘉靖皇帝品后大为赞赏,赐名水席。
禹州奇石:禹州市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属伏牛山脉,境内共有大小山峰913座,以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山)、南(箕山)两大山系。
钧瓷: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恢复钧瓷烧制,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药材:禹州地理气候优越,盛产动、植、矿物药材1084种,蕴藏量达到12万吨。唐朝药王孙思邈曾长期游居禹州,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孙思邈去世后,禹州人民在西关购地建“药王阁”永久纪念。禹州的中药文化自此开始繁荣。进入新时期以来,禹州成为全国17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在中药材贸易中的影响力愈加增强,被批准为“全国中药饮片配送中心”。同时标准化的中药材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通过国家GAP认证的药材基地数量逐年增加。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种道地药材取得国家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在全国名列前茅。两年一度的中国·禹州药王孙思邈国际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不仅为禹州带来了交易收入,而且又把禹州与全国联系得更加紧密。
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