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视二套《消费主张》栏目具体指的是什么?

《消费主张》是央视《生活》栏目改版后的财经频道全新推出的消费节目。它将关注消费生活领域的动态变化,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资讯、观点和判断依据。它在引领消费潮流的同时,做中国消费市场的守护者。《消费主张》以体验性、调查性、故事性为栏目三大特点。体验将成为《消费主张》常设的形态。同时节目将通过网络问卷等多种途径提出针对市场现状的消费主张。

消费主张

我们将根据每期节目的内容推出相应的调查问卷,期待您的参与。您将可以通过央视网的多条途径与我们沟通。您的问题很可能会成为演播室主持人关注的重点。一起努力,共同参与,不花冤枉钱,不花高价钱,更不上当受骗!咱的钱,要花就花到点子上!

二、露营、线上演出……这些消费“新主张”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

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刚过完的端午小长假中,遍地都是小帐篷,露营装备又火了,人们离开家去大自然当中呼吸一些新鲜的空气。很多人生活的城市也开始发各种消费券刺激消费。这种身边近距离的消费,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接下来会往哪儿走?

一片草地,一座帐篷,一张小桌,无需长途跋涉,在城市内外即可收获野趣。这样一场简约的露营体验,成为了多地市民追求“诗与远方”的新形式。

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都市人群的出行半径缩小, 旅游 消费呈现本地化趋势较为明显。据某 旅游 平台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期间,露营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涨率直达54%。

同时还有统计显示,露营类产品整体销量同比去年也增长超6倍。从两年前的方兴未艾到今年的“全民露营”,这种新型消费形式正在火速升温。

北京某露营营地主理人 周磊: 因为疫情对于我们出行的限制,对露营会有推动的作用。像今年的端午节假期,其实整个全国所有营地,预定还是比较火热的,和去年同期相比的话,增长了大概有2.5倍。第二个,可能越来越多人会把露营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在家里待时间长了,渴望回归到自然,能够在大自然之中去享受这很惬意的时光,人本身就是从自然走向城市,再回归自然。

周五,这家位于北京市郊区、主打森林主题的露营营地还较为宁静,周磊等人经过一天的清洁工作后歇息了下来,次日他们将迎接新一波游客。

除了暂时的生活服务保障,他们还需担起身为户外行家的指导任务,这源于每次都有不少人是初次来体验。但对于一些常年旅行的人来说,户外技能带给处于封控区域的他们不一样的居家体验。

费尽心机,只为寻找在外的感觉。还有网友拍下了小区里出现帐篷的一幕,没有其他设施,利用较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感受绿意。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李迪华: 人被困在家里久了,所以要想方设法走进自然,尤其在公园里边露营,在小区的绿地上露营其实就是给市民提供一个低成本的、便利的、自由的交流、活动的环境,背后就是人对于自己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对于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房子那个狭小空间的一种追求。另一方面,为什么一定要到草地上,那是因为草地上那个环境能够促进人分泌多巴胺,让人进入一种积极的状态。

郊区外的露营产品让更多人接触到户外,而受时间、行程、消费成本的考量,各地市区公园内进行简单的自行露营也同样火热,公园内的露营区域几乎“一位难求”。

但也有市民兴致勃勃出发,却发现不少市区公园贴上了“禁止露营”的标识,只好望而却步。由此可以映射出现阶段,我国露营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仍有公共服务的短板需要被正视和解决。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 李迪华: 从管理的角度,不可以以疫情防疫的原因,限制人去露营,限制人去使用(公共)空间。如果我们担心防疫可能会造成人群聚集,那恰恰这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一禁了之。在公园里除了走路,除了看风景以外,你几乎不可能做任何事情,我们可以告诉大家,你露营保持适当的距离,要去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走出室内,到室外去晒太阳,去看草,看丛林,看花。在自然的环境中跟人去交流,这对他们的身心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从6月2日到本周六,包括北京市曲剧团在内的12家剧院,将各自经典戏曲剧目放在社交平台上展播。对崔迪来说,转战线上实在是无奈之举。

北京市曲剧团团长 崔迪: 我们剧团来说,每年的演出会达到400场左右。但是由于疫情影响,线下无法进行。我从4月25日开始,我们就把演出停掉了,然后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演员还都在居家办公,整个剧团收入我们由于疫情来说也要损失上百万的,特别是演员的收入问题,只能拿到两三千的基本工资。

相比京剧,很少有人知道北京曲剧才是京城唯一的地方戏,不仅扶持资金少,票房也比不上音舞话剧。五六月份是演出旺季,疫情让演出搁浅,剧团里不少外地年轻人收入锐减,光房租就有点吃不消。相比互动多、用户黏性强的直播,展播收入又几乎为零。

让崔迪欣慰的是,小众戏剧竟有了融入大众的机会,展播活动在端午小长假吸引了超四千六百多万人次观看。而更大众化的流行艺术则在线上开启流量大战。

清华大学 社会 科学学院院长 彭凯平: 它的方式、形式其实是非常简便的,也许就是一门课程,或者就是以前的一个老歌,或者就是以前的一个音乐会,体味到当时的心灵感触的时候,我们和现在的情绪体验是脱节的。我们在心理学上把它叫近端防御,能够得到一时安慰,那么现在我们就会觉得舒服、开心、愉悦、放松,这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心理保护。

所谓近端心理防御机制,就是充实内心,提高自我价值感,比如当面临负面情绪时,通过观看网络直播、展播以获得心灵慰藉,增加心理愉悦感。

不久前,中办国办发布意见,明确提出推动文艺院团、演出经纪机构等的数字化转型,鼓励支持专业演艺机构开辟线上常态化演出平台。这些可满足近端防御机制的举措,可辅助建立远端防御机制,即意义感的发现、亲情的确认以及幸福的感受,这有赖于自己吸收近端防御机制的利好后,加强内心修炼,如读书看剧获得或重温持久的信念,有赖于与家人、 社会 建立多元支持网络,还有赖于外力作用,诸如对数字经济有更高追求,让幸福与产业经济挂钩。

清华大学 社会 科学学院院长 彭凯平: 幸福产业我认为就是很重要, 旅游 、文化、 体育 、 健康 ,所有这一切都是让人活得特别开心、特别快乐、特别幸福的地方。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 社会 和虚拟 社会 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连接点,这个连接点就是我们人类的大脑,换句话说,现实的世界在我们人心中就是虚拟的世界,而虚拟的世界在我们人心中可以变成现实的世界,那就是因为想象和现实在我们人身上是相通的,是一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虚拟的云平台上和朋友聚会,能够产生跟现实平台上这种相同的感受,是因为我们自己有这种伟大的想象力、同理心和人沟通的能力,这就是人类心理的微妙。所以这就是数字经济时代一个特别伟大的地方,它可以把我们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 社会 联系能力和感染力发挥到极致而不会(让人)花太多成本。如果这一点我们知道了,我们就会因势利导,就会根据人民的真实需要开发出新的经济形式、消费形式和服务形式。

03

最近一段时间,从深圳到上海到北京,随着疫情的趋缓,都出台了各自促经济发展、促消费的相关举动。与此同时,消费券也成了一个热词,全国先后有超过20个省区市发出消费券,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促消费,那还是两年前,消费券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它会像一个支点一样更好地撬动起消费吗?

从 汽车 到家电、从餐饮到文旅,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深圳的各大商圈,因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购物。

而就在几个月前,这家位于深圳华强北的家电卖场,曾因疫情冲击,客流一度跌至以往的六成。此次作为促消费政策中的受益商家,端午期间,该卖场的销售额明显回升。

夏天到来之际,叠加了消费券的利好,以冰箱、空调为主的家电,在深圳都迎来了置换高峰,端午假期,该卖场的冰箱、空调销量分别同比增长了5倍和1.4倍。

苏宁易购深圳大区群星广场店店长 程中锋: 这种补贴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后续销售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一个是我们公司会持续推出新的促销活动,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我们品牌厂家会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会引导我们消费者消费升级。

虽然补贴促成了明显的市场回暖,但这样的增长是否可持续,也是销售从业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从业者看来,消费券能否盘活市场信心、带动后续消费,比短时的数据提升更为重要。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曹钟雄: 当前的经济消费刺激,其实核心是重塑我们消费信心,根本目的是扭转当前我们消费意愿下滑,或是(改变)经济相对疲软的应急措施。我们一直讲,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我们目的是为了保住我们市场主体,只有消费活了,生产的机器设备才能开起来,我们的商家才能开张营业,保消费就是保生产,保消费就是保市场就是保就业,那么更是保经济。

曹钟雄看来,消费作为当前三驾拉动经济马车中的主引擎,其增长受制于收入、预期、消费环境等多种因素,当前消费券的发放,除了要发挥乘数效应,用一块钱的投入撬动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消费外,还要培植出新的消费习惯、新的消费趋势,将其转化为后续的需求和生产,进而盘活经济。例如深圳此次推出百万用户宽带提速升级活动,一次可以免费升级宽带的促销,将带动一批深圳家庭体验到千兆宽带。

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卓越时代营业厅经理 张蕊: 原本我们体验六百兆或者千兆以上的宽带确实是要收费的,现在深圳政府给到每个客户补贴80元,我相信用户还是会继续使用我们宽带的,因为根据我们前期的经验,还有大数据分析,用了我们高品质宽带的客户都会继续保持使用的习惯。有很多客户跟我们反馈,它的流畅度是非常好的,比百兆来说是完全没有卡顿的,所以我相信客户用了千兆的宽带,也不会再退回百兆去。

在另一个促消费热门领域,新能源 汽车 行业中,也体现出了促消费措施向新消费领域和创新行业倾斜的特征。此次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 汽车 ,并在深圳市内上牌,将获得每台最高1万元的补贴。此举拉动了深圳新能源 汽车 销售在端午假期的火爆。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 曹钟雄: 我们消费不是简单地去库存,我们消费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为了促进消费而消费,那么我们还看到更积极的方面,我们通过消费,我们能够让我们的产品创新,我们消费政策应该把我们的创新,把我们的生产关联到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以来,23个省区市发放了40余类消费券,全国大部分地方政府也都在近期强调促消费的重要性,此类政策对产业复苏、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备受期待。

(原标题《新闻周刊丨消费“新主张”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编辑 吴盈秋)

三、消费者主张豁免什么意思?

说起重疾险产品,很多消费者只看承保公司以及关心保费,对于保险条款却并不清晰。这也不能完全怪消费者,毕竟保险条款那么多,而且有很多专业名词很难理解。比如说,豁免是什么意思,很多消费者就很迷糊。

其实,了解豁免条款的含义,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了解重疾险以及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那么,豁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豁免是什么意思

豁免条款通常出现在重疾险保险合同中,比如说守卫者1号、达尔文1号等都有豁免条款,但是并任何一款重疾险产品都有豁免条款的。

所谓豁免条款,指的是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出现保险合同约定的情况(多数指出现轻症、中症或者重疾),保险公司会免除被保险人剩余各期保险,不仅如此,被保险人合同继续有效。

为了方便消费者理解,可以通过下述的案例了解:

惠先生给小惠购买了一款少儿重疾保险,每年保费1万元,缴费30年可以保障终身,并且附加了投保人重疾豁免条款。惠先生连续缴费5年后,不幸患上了恶性肿瘤。那么,从第六年起,小惠的终身重疾保险依然有效,但是后面的25年保费则不用缴纳了。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发现,所谓豁免意思就是免交保费,但是保险合同依然有效。

豁免存在哪几种类型

通过上述的例子可以发现,在豁免条款中,主要是对投、被保人在合同期间,所享受的权利,针对投、被保人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出现的情况,提供对应的豁免支持。

在保险合同种,豁免条款往往存在3种类型,分别是投保人豁免,被保险人豁免以及投被保人双豁免(这种情况主要针对夫妻互保)。

下面是三类豁免类型的具体分析:

(1)投保人豁免

主要针对的人群:多为家庭经济支柱,比如说父母为子女投保的情况

分析:大家知道,投保人是保费的来源,如果投保人在合同缴费的期间不幸出现了身故、重疾、全残等情况的话,肯定需要花费很大的金钱。在这个时候,被保险人的保费不用再缴纳,继续享有保险权益,这样做可以让被保险人的家庭不至于雪上加霜,可以说很人性化的设置。

如何实现:少数保险产品本身保险条款规定,含有投保人豁免;多数产品需要投保人附加豁免险,不过价格一般比较实惠。

(2)被保险人豁免

主要针对人群:被保险人

分析:此类豁免条款通常出现在含有轻症、中症的的重疾险中,多为多次赔付重疾险中。

首先,被保人不存在死亡豁免,因被保人死亡,合同即终止。重疾保障用的比较多,一般用在轻疾豁免,出现轻疾赔付后,豁免保费,重疾保障持续有效,可以极大减轻疾病对个人及家庭的伤害。

如何实现:市面上还是有不少产品可以被保险人豁免的,比较给力。

(3)投被保人双豁免

针对人群:主要针对夫妻双方,一般情况下夫妻双方互为对方的投保人

分析:这个主要针对的是夫妻互保的产品,比如说康乐一生C重疾险,不过此类产品比较少。

如何实现:这类保险一般情况下核保比较严格,产品也比较少,同样多数情况下需要附加投保人豁免权限。

豁免是什么意思,相信上述的介绍大家已经比较清晰了。在诸多的保险产品中,拥有豁免条款的产品还是不多的,毕竟这是对给予消费者的福利。另外,如果能够附加投保人豁免,建议还是附加的好,毕竟附加险的费用一般比较划算。

四、中央二台消费主张栏目的外景主持叫什么啊 上面说叫宇欣 可我怎么也查不到 谁知道他的全名儿啊

挺漂亮的 就是有点呆

是叫张宇欣吧 博客应该是 上去看看是不是

五、消费主张的简介有哪些?

《消费主张》是央视原《生活》栏目停播改版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全新推出的一档以主流消费人群为收视群体的专题类消费节目。

它将关注消费生活领域的动态变化,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资讯、观点和判断依据。它在引领消费潮流的同时,做中国消费市场的守护者。

中文名称

消费主张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类型

专题类消费节目

主持人

朱轶、熊雄、轶男

制作公司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首播时间

2009年9月2日

播出频道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播出时间

周一到周四19:18,周五18:45

在线播放平台

央视网

每集长度

26分钟

播出状态

播出中

定位语

给消费者“有价值的消费选择”

节目理念

消费市场的引领者和守护者

收视群体

主流消费人群

内容

关注消费生活领域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