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境内绝不会有高反的地方,堪称西藏最后的秘境,比林芝还宜居

西藏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草木葱茏、鸟语花香,那里良田阡陌、屋舍别致 。它堪称西藏的后花园和珠峰脚下的世外桃源,它就是吉隆沟。

过去,吉隆沟鲜为人知,它也被誉为“西藏最后的秘境”, 地处吉隆沟中的吉隆镇便是西藏境内最为宜居的好地方。

吉隆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所辖的吉隆县境内,它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吉隆沟形成了垂直生态体系,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降水,使它又被誉为“高原地区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

吉隆沟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四季并存,峡谷里绿树成荫、繁花似锦 ,恬静的村庄被若隐若现的雪山和郁郁葱葱的森林环抱着,也就是说在那里既可以看到白雪皑皑的雪山,又可以见到绿树成荫的森林,还有肥沃的草原、清澈的河流和瀑布。

吉隆藏语为“幸福村”的意思,吉隆得名于印度莲花生大师入藏时,途经吉隆沟,见此处山清水秀、胜似江南,于是将此地命名为“吉隆” ,以表达其无限赞誉之情,“吉隆”这个美好的名字从此被沿用下来。

描述吉隆沟用“一条吉隆沟,半部西藏史”最为恰当 ,吉隆是中国与外来文化和外来文明之间密切交流与荟萃之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是官道、商道、战道与佛道四道合一之地。

作为官道,吉隆曾是大唐通往天竺的主要驿道。作为商道,吉隆是通往尼泊尔与印度商贸的重要通道。作为战道,它是乾隆年间福康安将军率领清军反击尼泊尔廓尔喀人入侵的古战场。作为佛道,在8世纪来西藏传播佛教的莲花生大师就是从吉隆入境的。

海拔2800米的吉隆镇比林芝八一镇海拔还要低,在西藏这样的海拔简直就是天堂。 吉隆镇人口还不到2万人,但却是中国与尼泊尔最重要的一个边境贸易港,这里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也仅有160公里。

整个吉隆镇充满了异域风情,不仅寺庙有很明显的尼泊尔风格,且镇上的餐厅和商店,都让人觉得仿佛置身在尼泊尔一般 。没有疫情的影响,这个小镇真是一个车来车往的热闹地方,在这里小住下来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吉隆镇四周有皑皑雪山环绕,镇子东面是拉朵拉,北边是美朵当杰,西面是曲姆古拉,西北边是著名的火炬峰日吾班巴 ,吉隆镇真是诸神庇佑的福地,它也堪称西藏最宜居的城镇,有朝一日您也要去看一看它。

吉隆镇的资源

吉隆发展环境优越。建有11万伏输变电站,电力供应充足;雨量充沛,吉隆河流经本镇注入考洲洋,水资源丰富,吉隆自来水厂、吉埠自来水厂、吉江自来水厂日供水10万立方米,用水充足;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万多门,通讯发达;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可养殖的浅海滩涂近万亩,现农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投资开发前景可观;文教事业迅速发展,吉隆镇中心小学是惠州市一级学校,吉隆卫生院是省“百家文明卫生院”,吉隆文化站是省二级文化站,社会风尚良好,机关办事文明,社会治安稳定,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被誉为“广汕线上的明珠”。

斧头石顶

斧头石顶作为吉隆的最高峰,是水底山系的南端第一峰,海拔1105米。

水底山系北起增光镇,南达吉隆镇,东临 深汕特别合作区,西到大岭镇。是整个南岭的延伸,也是广东海岸线附近较高的山体。水底山系主要包括五个山峰:斧头石顶(1105m)、水底山(1283m)、牛皮嶂(1118m)、金牌山(950m)、银牌山(840m)。整个山系就以最高峰水底山命名。

而斧头石顶作为南端的最高峰,很大程度上阻挡了南边亚热带海洋气流的过境,致使南北两坡迥异的自然现象,也给吉隆带来了充足的水量,吉隆河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就是斧头石顶下的大水坑。基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在吉隆境内的斧头石顶南坡森林茂密,水流充足,动植物品种繁多。

*吉隆河

*吉隆湾

吉隆县景点

吉隆县的景点有帕巴寺、曲德寺、吉布峡谷、卓玛拉康、吉隆藏布峡谷等。

1、帕巴寺:位于吉隆镇东部,建于公元637年左右,为楼阁式石木结构建筑,塔中有楼梯可盘旋至顶。

2、曲德寺:位于吉隆县以南,始建于公元10世纪,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寺庙,现已顶层坍塌,保留有原始壁画和木构件。

3、吉布峡谷,又名吉普峡谷,因吉隆藏布在岩层断裂和河水的深切作用下形成,全长15公里,最深处超过300米,峡谷旁奇松挺立,险峻秀美。

4、卓玛拉康:位于吉隆县南隅,原贡塘王城遗址的中部,始建于公元1274年,坐北朝南,由门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组成,现存建筑保留有雕刻精美的木构件及原始壁画。

5、吉隆藏布峡谷:从吉隆镇一直延续到热索村,仅25公里的长度落差却高达1100米,据传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的赤尊公主时候,公主与送亲队伍就是在此分手的,此地由此而得名。

吉隆县的行政区划

1961年底,建立了吉隆区、宗嘎区、南扎尔区、东岸区4个区公所,尔后陆续建立了18个乡人民政府。

1963年南扎尔区改名为贡当区、东岸区改名为差那区。

1976年分置上迈马公社和扎巴公社、卡帮公社;1978年建乃夏公社;1980年卡帮公社更名莎勒公社。

1987年吉隆区改吉隆镇、宗嘎区改宗嘎乡、贡当区改贡当乡、差那区改差那乡、莎勒公社改莎勒乡、乃夏公社改扎乡。

1988年上迈马公社和扎巴公社社合并建折巴乡。

1995年,吉隆县辖1个镇、6个乡,2个社区、40个:吉隆镇、宗嘎乡、贡当乡、差那乡、折巴乡、莎勒乡、扎乡。

1997年,吉隆县辖1镇6乡,县政府驻宗嘎乡。距日喀则市490公里。

1998年,吉隆县辖2个镇、3个乡:宗嘎镇、吉隆镇;差那乡、折巴乡、贡当乡。 吉隆县境内南部有大面积森林分布,面积大约42万多亩,木材蓄积量305万立方米左右;有各种树木100多种,珍稀树种有西藏长叶松、长叶云杉、喜马拉雅红豆杉等;主要用材树种有乔松、冷杉等;有中草药200多种,其中胡黄莲、贝母、虫草、三七、天麻等被列为国家名贵药材。有多种珍稀动物和珍禽,如长尾灰叶猴、恒河猴、金钱豹、獐子、麇鹿(四不象)、孔雀雉、雪鸡等。北部高寒区还有成群的野驴,1994年,南部冲色以南的林区被自治区确定为珠峰自然保护区。

主要经济林木有苹果、梨、桃子,新引进的有水密桃、葡萄等。特色资源主要有虫草、贝母、三七、天麻、雪莲花、野生菌类、蕨菜。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2174人,其中:宗嘎镇3083人、吉隆镇3913人、差那乡 2343人、折巴乡1956人、贡当乡879人。

吉隆县全县总人口11797人;总户数2053户;城镇人口599人;农业人口9244人;牧业人口1954人;人口密度平方公里0.1人;人口出生率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943万元,比2001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5%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92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102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21万元。

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完成10116万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5.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9元,比上年增长10%。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4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9元,比2004年增长10%。 2002年,吉隆县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发展加快,乡镇企业产值完成155万元,多种经营完成产值842.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93%和19.3%。

特色民族手工艺,主要是竹编和木制品,主要产品有木碗、木杯、酥油桶、木勺、竹筐、竹箱。特色农牧业有宗嘎镇甘蓝型贡当黄油菜生产示范基地;折巴乡白绒山羊、波尔山羊繁育养殖基地;及吉隆镇反季节蔬菜、药材花卉生产、畜牧业生产、防抗灾饲草饲料等基地。 2002年,吉隆县全县劳务输出3555人次。地方财税收入完成92万元。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个体工商户达到168家,注册资金33万元,从业人员261人。

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248户,从业人员达到353人。有外贸出口商品生产、旅游服务业基地。

吉隆镇的经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吉隆镇就一直认真实施“工业兴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的经济战略,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已形成了以制鞋业为龙头,兼有鞋材加工、皮革塑料、五金、纸品包装等颇具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至2006年8月止,全镇鞋厂及相关配套企业已发展到3000多家,拥有制鞋流水生产线300多条,从业人员达14万人,年产鞋6亿多双,总产值180亿元,占惠东县工业总产值的45%。全镇鞋业已形成制鞋、鞋材、制鞋技术、流通市场等配套齐全、分工协作的制鞋体系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吉隆镇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广东省制鞋专业镇和全国闻名的女鞋生产基地。吉隆镇已形成了以制鞋业为龙头,兼有鞋材加工、皮革塑料、五金、纸品包装等行业的地方工业体系。2003年底,全镇鞋厂已发展到1059家、鞋料店280家、鞋材企业30多家,鞋产量达1.4亿双,鞋产值达20.9亿元。有6家企业被惠州市授予民营企业100强,有12家企业被惠东县授予民营企业50强。全镇各企业在国内外设立销售网点800多个。

吉隆镇有制鞋、鞋材生产、电子、星级宾馆、大型超市、海水养殖、观光农业、种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等投资项目。

2014年底,全镇有制鞋企业及鞋材配套企业3329多家,其中制鞋企业2264家,鞋材配套厂474家,鞋料店591家;有国家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5个,省著名商标7个,省名牌产品6个,市知名商标13个,市名优产品14个;有6家企业被市评为市百强企业。全镇各家企业在国内外设立销售网点1000多个,产品除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还远销独联体、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全镇GDP35亿元,工业产值82.9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0.7亿元。 中国·惠东鞋材生产基地为惠东县第一批21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位于吉隆镇埔仔村和铁涌镇好招楼村。规划总用地面积6000亩。中国·惠东鞋材生产基地拥有吉隆每年40亿的鞋材需求市场,将重点引资兴办鞋材生产、加工和研发等鞋材生产配套项目。经过三至五年的建设,该基地将建成粤东最大的鞋材研发、制造和贸易中心,并将进一步推动吉隆鞋业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勤劳、智慧的吉隆人民凭着精明的经商意识,抓住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市场契机,大力发展制鞋产业,使制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鞋业产业规模和影响逐渐扩大。至2006年8月止,全镇鞋厂已发展到2429家、鞋料店497家、鞋材企业506家,其中有17家企业被惠州市授予“民营企业100强”,有27家企业被惠东县授予“民营企业50强”。

鞋业已发展成为吉隆的经济支柱和产业支柱,吉隆也实至名归被评为“广东省制鞋专业镇”,成为全国闻名的女鞋生产基地。

2008年底,全镇有制鞋企业及鞋材配套企业2450家,鞋产量2亿多双,鞋产值40多亿元2008年,全镇GDP22.1亿元,工业产值47.52亿元,鞋业产值45.94亿元。

二十多年的发展,吉隆鞋厂已逐渐从手工作坊式向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并积极引进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和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最先进的制鞋专业生产设备。现全镇共有自动化制鞋流水生产线322条,有13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吉隆鞋业加大了“走出去”的力度,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和国外部分大都市建立了1800多个销售网点。吉隆鞋产品外销量占60%,出口额达78亿元,主要销往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飞速发展的制鞋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今全镇共有鞋料店497家、鞋材企业506家,全镇已形成了由原料供应、模具加工、成型组装、装潢包装、产品销售等环节组成的鞋业产业链条。

现吉隆镇已形成制鞋、鞋材、制鞋技术、流通市场等配套齐全、分工协作的制鞋体系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格局,并全力向生产基地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名优化、市场国际化、规模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一批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竞争力的重点骨干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吉隆鞋业产业集群的龙头。

西藏扎磨沟在什么地方

原来,离拉萨市不远,有一片硕大的油菜花海;

原来,出拉萨,往尼木县吞巴乡,有一条水磨走廊;

原来,在昌都然乌湖边,有一座原始的村落;

当人们为景区的人头攒动而心烦,当无数个丽江翻版日益泛滥,这时,发现一处鲜为人知的美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你会有一种无法诉说的喜悦。还等什么,打点行李,让心情在西藏真正的村落里栖息一段时光吧!

才纳乡

一个适合恋爱的地方

拉萨河畔追逐花花世界

TIPS:

1、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位于拉萨河南岸。

2、西藏的油菜花田规模不大,这里一片,那里一片,间杂着绿油油的青稞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静静散发小家碧玉般精致、温婉的气质。油菜花田离拉萨河很近。白云、雪山、湖泊、草原、阳光,无一不让人心潮澎湃。

3、才纳乡和村庄里都没有旅馆,离拉萨较近,到才纳乡观光,一天时间足可来回。

吞巴乡

一个适合露营的地方

在世界高处和星星对话世界

TIPS:

1、位于拉萨市尼木县。

2、不必说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居,单单这水磨长廊,就足以让人着迷。所以晚上看星星,帐篷可以搭在离水磨近的地方,可不要压着野花哟!

3、吞巴的藏香久负盛名,1元钱1根,10元1捆,25元1盒,一般为往来游客必购的特产。

来古村

一个适合寻找清凉的地方

夏日里的冰雪之吻

TIPS:

1、位于林芝地区八宿县然乌镇。

2、来古村的东噶冰川融化的水,形成一条湍急的河从峡谷上疾驰而下,把整个峡谷分成两面,如果是入冰洞内部。河水深不可测,绝不能贸然过河,极其危险。

3、雨季一定要慎行,或请个村民带路。如要登上冰面,切记要谨慎小心。

索松村

一个适合驴行的地方

与野生西藏面对面

TIPS:

1、位于林芝地区米林县派镇。

2、沿着悬挂在大峡谷腰间的山路,前往村民称为“鬼头”的地方,据说那里可以全览南迦巴瓦所有的山峰。

3、索松村有客栈提供住宿,在索松村住宿可以感受工布藏族原汁原味的生活,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藏香猪和松茸等美食。

陈塘镇

一个适合独自发呆的地方

“挂”在坡上的世外桃源

TIPS:

1、位于日喀则市定结县下辖镇。

2、鸡爪谷酒是陈塘一大特色,人们捧着一只比德国啤酒杯还要大的木桶,然后用一支比筷子粗的竹杆插进木桶中欢快地吸吮。

吉隆乃村

一个适合穿越的地方

藏村里飘过尼泊尔风

TIPS:

1、位于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

2、乃村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大山顶上的圣地”,这片山顶圣地,又是自然天成的观景平台,既有雪山冰川、飞云霞光,又有草场湿地、佛塔经幡。风景情致,清凉舒爽,你一定会爱上它。

哲古镇

一个适合尽情放歌的地方

赶着牛羊来相会

TIPS:

1、位于山南地区措美县城以北50千米处的哲古湖畔。

2、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哲古镇独特的气候环境,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最暖月的平均气温在10~18℃。在哲古镇上可远眺连绵起伏的雪山。

3、拉萨没有直达哲古的班车,需先到泽当,再乘泽当至措美的班车,途径哲古。每天只有早晨一班汽车,最好提前一天购票。

文部南村

一个适合失恋者去的地方

有了当惹雍错,何必还去爱琴海

TIPS:

1、位于那曲地区尼玛县,当惹雍错湖边。

2、有一种颜色叫当惹雍错蓝,衬托着白色石头垒成的羊圈,仿佛是爱琴海的色彩。那是慑人心魄的蓝,深邃静止的蓝,让人落泪的蓝!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海拔4000以上,就算失恋了,这里的美也会让你忘掉所有的眼泪。

科加村

一个适合怀古的地方

裹上棉衣去消夏

TIPS:

1、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普兰镇。

2、8月的阿里依然寒气十足,白天十几度气温有别于其他城市,夜间更是寒至冰点,裹上棉衣去消夏,在这里并不是神话。在这个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古老村落,你会感受到从古而来的宁静与神秘。

3、县城有个尼泊尔边贸市场,可以买到尼泊尔特产,比如披肩、银饰等。

错高村

一个适合流浪的地方

虽被遗忘但依旧美好

TIPS:

1、位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背倚雄奇陡峻的杰青那拉嘎布雪山,海拔6300余米,更多人称其为“燃烧的火焰”峰,面临温润如碧的巴松措湖水。传说中“杰青那拉嘎布”和旁边的“阿玛觉姆达增”是一对夫妻山。错高,藏语意为湖头。由于地处偏远,被很多游人忽略。

2、错高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至今仍保留着两样艺术瑰宝,“梗舞”和“谐钦”。那种曼妙的舞姿和飘摇的声调,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古朴动听,诉说着一个从古至今不变的人类主题:无论如何,惟有希望。

3、村子里所有房屋的屋顶全部是原木构成,灰色的屋顶经常笼罩在雨雾中,与不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映,这种原始的、自然的感觉与都市的钢筋水泥截然相反。

4、这里还是藏香猪的天堂。当地居民家的男主人在火炉上直接烤出来的藏香猪肉,让人感叹:“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吃。”

普玛江塘

一个适合挑战自我的地方

秘境之中冰川之上

TIPS:

位于山南地区浪卡子县东南部,和不丹王国为邻,海拔5373米,长住牧民居住地平均海拔为5500多米,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屋脊。

沙琼村

一个适合忘记自己的地方

四季如春的僜人聚居地

TIPS:

1、位于林芝地区察隅县下察隅镇。

2、如今僜人以自己独特的服饰、风俗和精美的银饰,为外人所知。僜人银饰制作工艺,历史悠久,代代相传,现在僜人银饰不仅仅为僜人喜爱,也深受当地藏、纳西等民族同胞喜爱。

扎西岗村

一个适合放空的地方

充满杜鹃花香的幽静天堂

TIPS:

1、林芝县鲁朗镇扎西岗村位于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上。北纬30°线贯穿四大文明古国,在这条纬线附近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还有神秘莫测的百慕大三角,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以及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

2、从拉萨乘车走318国道经林芝往四川方向,或直接飞抵林芝后去往鲁朗。

3、7到9月是最佳旅游季。策马骑射,篝火晚会,远眺南迦巴瓦峰。

4、鲁朗石锅鸡,配以松茸、手掌参(佛掌参)炖汤,就是人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