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的小吃特产
渤海对虾
渤海对虾又称明虾,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2-18厘米,体重20-50克生命周期为一至三年。因渤海湾海岸线呈椭圆状,昌邑辖区水域处于最南端,所以该水域水温偏暖、海浪偏小,最适宜渤海对虾生长繁殖。
咸蟹子
咸蟹子由梭子蟹加盐腌制而成。梭子蟹因背甲隆起三个疣瘤,整体似梭子形,故学名为三疣梭子蟹。
虾酱
虾酱,昌邑北部沿海特产,虾酱一般由在海上“使船”的船工现场制造,百姓仅仅购买了来吃,但是北部沿海一带农村也有百姓自己在家里做虾酱的。
斜子萝卜
斜子萝卜产于昌邑城区东南5公里围子街道后斜村一带。该萝卜用刀切开,芯明显比普通青萝卜发绿。
柳疃金丝小枣
柳疃金丝小枣拉长一二寸不断,并且具有补血、养脾的功效,被人们称为“果中珍品”。枣可以用来生产枣茶、枣脯、枣汁、枣醋等,还可以加工包装成箱,成为高级礼品。
大黄姜
都昌盛产大姜,素有“姜乡”之称,生产的产品可做调味品、保健品,在抗衰老,防癌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具特殊效能。
永安鲫鱼
昌邑野生鱼类以双台东永安的鲫鱼最为出名。
潍河银鱼
潍河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似无骨无肠。
昌邑有什么美食
四孔潍鲤、昌邑虾皮、山阳大梨、昌邑大姜、潍河银鱼、昌邑老面大饽饽、昌邑梭子蟹、莱州湾鲈鱼、潍河口开凌梭、昌邑文蛤、红扒肘子等。
在潍河,生长着一种体态亮丽、远近闻名的“四孔鲤鱼”。围绕“四孔鲤鱼”形成的鱼文化,如奔腾逶迤的河水,深厚幽远。
“昌邑虾皮”经国家工商总局受理正式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即“昌邑大对虾”地理标志商标之后山东省昌邑市第二个水产品地理标志商标。
山阳的山北麓及沿潍河沙质土地约3500亩,适宜果树生长。当地果树种植历史极为悠久,其中以梨树栽种年代最久,目前最古老的梨树有明代初期的,树龄在500年以上。
都昌盛产大姜,素有“姜乡”之称,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都昌大姜块大肉黄,质地细嫩,表皮光滑,辛香味浓,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国内外市场非常畅销,各种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产品可做调味品、保健品,能健脾胃、增食欲,以及补肾、祛寒、解毒等。
潍河银鱼是昌邑特产一绝,该鱼种只在潍河北部的入海口处淡水和海水交汇处很小的水域中生息,所以产量很小,并且只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可以捕的到,所以连昌邑本地人也不是可以随时能吃得到的。
昌邑梭子蟹头胸甲坚硬,背部呈青黄色,体表色泽光洁。蟹体厚实,体型肥满。肉质细腻,紧密有弹性。蟹黄凝固呈石榴红色。
莱州湾鲈鱼是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莱州湾的特产。莱州湾鲈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红扒肘子为潍坊地区历史名菜,因其软、料、肥而不腻,且营养丰富备受人们青睐。1997年被山东省贸易厅评为“山东名小吃”。
昌邑市美食
昌邑市美食有昌邑热合菜、双台鲫鱼、昌邑咸汤、昌邑银鱼、昌邑虾酱、昌邑老面大饽饽、昌邑虾皮、昌邑梭子蟹等。
1、昌邑热合菜:昌邑热合菜酸中带鲜,浓香扑鼻,大蒜、醋、香菜、与白菜菠菜的味道全部合到一起,就如西方的鸡尾酒,实乃东方的调和菜。
2、双台鲫鱼:优越的地理位置,咸水和淡水的交汇导致这里的鲫鱼没有海鱼的腥味又有海鱼肉的紧致,做出来的鱼肉十分美味。
3、昌邑咸汤:昌邑咸汤是一道汤菜,主料为小麦粉、海鲜肉等。
4、昌邑银鱼:昌邑潍河银鱼是昌邑一绝,该鱼种只在潍河北部的入海口处淡水和海水交汇处很小的水域中生息,所以产量很小,昌邑银鱼细如竹筷,白如银条,透明无骨,肉细味美。
5、昌邑虾酱:虾酱是山东省昌邑市北部沿海的特产,昌邑虾酱一般由在海上"使船"的船工现场制造,百姓仅仅购买了来吃,虾酱是常用的调味料之一。
6、昌邑老面大饽饽:昌邑老面大饽饽是山东潍坊昌邑的特产,现在已经形成市场化,自从上市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
7、昌邑虾皮:是昌邑市渔民捕捞的传统品种,属渤海南部种群,因虾小、肉坚实、味道鲜、营养价值高,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8、昌邑梭子蟹:昌邑地势低平,河流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海岸线长,滩涂广阔且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具有冬暖、夏凉、春冷、秋温的特点,与梭子蟹的质地特点紧密相连,适合梭子蟹的生长繁殖。
什么是山东绸?
传统的山东绸是指手工织造的柞丝绸,又称茧绸,英文拼写为Shantung,Pongee或Shantung Pongee,织物有天然的疙瘩花纹,风格粗犷而豪放,活泼而自然,带有珍珠般的光泽,坚牢耐用,穿着舒适,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潍坊海孚丝绸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兼有传统手织木机和现代电力织机、专业生产各类山东绸的工业企业。
根据生产所用原料的不同,山东绸按重量和风格大致分为三类:
(1)捻线山东绸使用手工捻线(柞茧煮练后,剥成絮绒状,上锤打线),平纹织成的捻线绸。这种传统的古老的织物,经细纬粗,绸面形成不规则排列的疙瘩和似断似续的粗细线条,厚重粗纩、冬暖夏凉,别具风格。宜做男女服装和装饰用品。
(2)土丝山东绸采用土纺丝(以柞茧大挽手为原料,用纺车纺制而成的土丝,条份较粗,色呈珍珠光泽)、灰丝(柞茧经过草木灰浓汁等碱性药物解舒处理的干缫丝,丝色灰褐黯淡)为原料,品种以重绸(平方米克重110以上)为主,如粗纩豪放,珠光宝气,活泼自然的大条绸;纬粗厚实,柔软滑挺,吸湿保暖的宁海绸等。这类山东绸特别适宜做男西服和女外套,裙子以及冬季衬衣。
(3)水丝山东绸应用药水丝(柞茧经过氧化物解舒处理的干缫丝,丝色淡黄)、水缫丝(柞茧经过氧化物解舒处理后,不脱水,在水缫机上加工而成的长丝,色白,光泽明亮,强力高,抱合好)为原料,品种为轻绸(平方米克重110及以下)。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适用于印染加工,绸面具有散布性突出条纹、质地轻薄细致、呈现珠光宝色的南山府绸和水丝绸。宜做男衬衣和女外衣。
随着生产设备的发展和化学纤维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山东绸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山东绸已不仅仅是指用柞丝手工织成的织物,而是泛指所有具有山东绸风格的织物,且不管是是用什么设备和纤维织成的。 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是国务院确定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百强县(市)之一,昌邑市是全国著名的“丝绸之乡”、“华侨之乡”、“中国印染名城”盛誉四海的丝绸重镇。 提供博客,大众博客,大众相册,大众,网藏,娱乐,八卦,贴图,论坛 ,电脑,网络,经济,发展,管理,情感,读书,文学,艺术,体育,时尚,交流,通讯: 昌邑史前属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古称密乡、都昌,秦朝设县,宋建隆三年(962年)定名昌邑,1994年7月撤县设市,迄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建制史。昌邑市市域面积15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现全市辖13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818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2002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9.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完成财税收入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29.6%;城乡居民人均储蓄7198元;农民人均收入3812元;外贸出口3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53万美元。
气候:本市辖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均温度11.9摄氏度,一月均温3.8摄氏度,7月均温25.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660.1毫米,年均无霜期187天。
资源:我市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南部低山丘陵地带,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重晶石、石英石、膨润土等10多种矿藏。境内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蓄水量13.9亿立方米。昌邑市沿海资源十分丰富。北部海岸线全长53公里,地下卤水储量16亿立方米,现有80万公亩盐田年产原盐200万吨。对虾、海蜇、银鱼、文蛤、梭子蟹是该海域的特产,沿海地下还蕴藏石油、天然气资源。 提供博客,大众博客,大众相册,大众,网藏,娱乐,八卦,贴图,论坛 ,电脑,网络,经济,发展,管理,情感,读书,文学,艺术,体育,时尚,交流,通讯 交通:昌邑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地处青岛到济南、烟台到济南的必经之处,有胶济铁路、莱龙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309、206国家一级公路穿越市境。昌邑与山东各主要城市均可经高速公路直达。北部下营港可与20多个港口通航。昌邑市区离潍坊机场35公里,距青岛市120公里,经济青高速到济南遥墙机场只需3小时,到青岛流亭机场只需2小时。 文化:我市地处齐鲁之邦,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古便有崇尚文化、崇尚教育之良好风气,早在春秋时期便有孔子的十名得意门生(古称“十哲”)之三:闵子、冉子、言子居住在我市以北二公里的“游沼荷香”结庐读书、传播儒学思想。。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各级教育部门的软硬环境也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昌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山东省教学先进单位”、“潍坊市职业教育先进市”等。经济:昌邑市乡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如20多家资产过亿元企业集团,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市经济结构。纺织业是昌邑市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昌邑市是全国著名的“丝绸之乡”,柳疃丝绸世界闻名,早在清初便声誉四海,现在拥有全国性纺织原料及产品批发市场,大江南北织造业客商常年云集昌邑。全市现有桑园面积4.1万亩,织机3万台,具有年织造12.8亿米,印染13亿米,纺纱24万锭,缫丝700吨的生产能力,是江北最大的纺织丝绸加工基地。围子镇是闻名全国的铸造古都,本地所产汽车及农机配件直接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铸铁管件及健身器材等畅销东南亚和日、韩等国,暖气片加工业一直主导国内行业发展方向,分销商及办事机构遍布全国。
昌邑很出名吗?
昌邑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古镇,本市古代丝织业多集中在柳疃一带,故外地人多称昌邑丝绸为“柳绸”。《中国实业志》称“茧绸为胶东昌邑特产”,民国时期的《中国年鉴》曰“中国之茧绸业,以山东为第一;山东产地以昌邑为第一”,1915年版《辞海》中称“茧绸…山东织成的最出名,上品出自昌邑…》此足以看出昌邑丝绸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柳瞳地处莱州湾畔,居潍河下游小龙河航运入潍河口的枢纽点上。这一带自古村稠人密,土地含碱,可耕作者甚少,白天男人们或航运摆渡,或出海打鱼,女人们在家无事,便以捻线织作以打发时光,久而久之,便兴起了纺织作坊,又借航运便利,丝织贸易逐渐兴起。自明朝起,柳疃开始用野生柞蚕织绸,到明末清初,柞蚕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后因昌邑境内桑蚕产量不足以本地需求,诸城、安丘以及胶东各县的丘陵地区的桑农便将柞蚕运来出售,自此,便形成了纺织原料市场的雏形。 最初丝织作坊要先用猪胰子把茧制成挽手,再用手指捻线织成,后来工具不断改进,由捻线改成了手摇缫丝,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到十九世纪末,又出现了脚踏缫丝机,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明显改进了丝织品的质量。在昌邑“柳绸”源源不断发往各地的同时,昌邑不断革新的纺织技术随之交流到全国各地,带动了我国丝织业的发展。后来很多精明的外地商人干脆直接到昌邑购买纺织机器,更直接的柳疃的织造技术搬回家。 康熙三十二年,李煦(本姓姜,祖籍昌邑,曹雪芹奶奶之兄)出任苏州织造,李煦虽出生京城,对故乡印象很淡,但自小受父(李士桢)教导,知道故乡柳疃一带盛产丝绸(李煦家族与柳疃姜氏是近族),上任后数次回乡,并成功把昌邑丝绸推向江南和京城市场,同时使昌邑的丝绸织造技术融入了江南血统,由此,昌邑丝绸业取得了阶段性发展。 清道光年间,柳疃丝绸业日益兴旺,在柳疃街上贩卖丝绸的商号纷纷兴起,道光末年,柳疃的绸桩已发展到100多家。后来昌邑茧绸开始通过上海、广州等口岸销往英、德、法、意、美等国家,而昌邑的一些当地居民也开始背起包袱创南洋(到东南亚一带去卖柳绸)。今天,这些背包袱的创业人之后裔,很多在东南亚成了大资本家,变成了当地的豪门。 清朝末年,由于沿海口岸的开放,使昌邑柳绸外销数量成倍增长,昌邑丝织业开始由柳疃向外辐射,而柳疃几乎村村一片机织声,昌邑当地的绸缎商号也猛增到400多家。在此时期,古老的柳疃小镇天天如集市、人声鼎沸,银子市场、镖局、旅店、戏园子一应具全,市面上东洋、南洋欧美等国家的外币随处可见。柳疃的邮局和商会都是在这段时期设立的,而当时昌邑城内还没有此类机构,此足以看出当时柳疃的繁华景象。 今天,昌邑人正沿着先人铺好的道路大力发展地方纺织产业,并且带动了印染、服装、纺织机械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市全国性纺织品批发市场和纺织原料批发市场的建成运营,更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的相关行业商家纷纷到昌邑设立办事处,清代末年之繁荣景象又见雏形。
昌邑的特产是什么?
为了尽快的推广该项目,由北京林业大学负责技术指导,在昌邑市塔耳堡镇建立了种苗研究推广中心,并与该镇签订了苗木生产开发协议。该中心从韩国引进的多倍体大叶刺槐为人工诱变的四倍体植株,具有速生、叶大、条粗、枝密的特点,叶面积为普通刺槐的2倍以上,复叶干重及单重、叶总重分别是普通刺槐的1、5倍以上,叶内含粗蛋白
质、粗脂肪、灰分分别比普通刺槐高,叶片非常适合做动物饲料;引进的灌木昌邑线穗梨是一个地方良种,原产地昌邑市李家埠镇黄辛村,有百余年的栽培历史。线穗梨果实纺锤形,10月上旬成熟,平均单果重530g,最大单果重1250g,采收时呈黄色,果点小,贮藏一段时间后渐变成金黄色,石细胞少,果肉白色细腻,品质上乘。 果实硬度大16.5磅/可溶性固形物12.4%。VC含量高都昌盛产大姜,素有“姜乡”之称,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都昌大姜块大肉黄,质地细嫩,表皮光滑,辛香味浓,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国内外市场非常畅销,各种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产品可做调味品、保健品,能健脾胃、增食欲,以及补肾、祛寒、解毒等。近几年,经科学研究测定,在抗衰老,防癌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具特殊效能。(
嗳.餹果 2008-08-20 20:09 检举
﹏饷咗赱 对 嗳.餹果 的感言:
非常好 其他答案
著名的瓜果有: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莱阳茌梨,阳信鸭梨,无棣孙家香面梨,邹平魏桥鸭梨,山东梨(长把梨),冠县鸭梨,泰山小白梨,肥城桃,邹平大异生桃,青州蜜桃,历城龙雪桃,崂山寒露蜜桃,青岛公园蜜桃,临清贡桃,青州银瓜,邹平西董金丝甜瓜,昌乐西瓜,德州西瓜(有喇嘛瓜、梨皮、运粮子、手巾条、五月鲜、白皮三异等20多个品种),惠民西瓜(有三白、桃园三结义、黑油皮等品种,因产在常庄的品质最佳,因此又称“常庄瓜”),邹平李坡西瓜,大泽山葡萄,邹平龙眼葡萄,乐陵、无棣金丝小枣,无棣无核枣、甜酸枣、冬枣、梨枣及经加工的酒枣,邹平黑枣,宁阳大枣,高唐乌枣,茌平乌枣,聊城王皇李,历城红玉杏、荷包杏,邹平张高水杏,峄县石榴,曹州木瓜,历城磨盘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