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家乡剑川600字左右快快快快

剑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邻鹤庆,南接洱源,西与兰坪、云龙接壤,北与丽江毗连。县境东西横距58公里,南北纵长55公里,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

剑川地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大理、丽江之间,滇藏公路

214国道纵贯县内,交通便利。剑川集三顶桂冠于一身,以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石宝山和全国和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钟山石窟及全国木雕艺术之

乡著称于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剑湖(含金华山、满贤林、县城景风公园)及老君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脉有老君山、石宝山、金华山、盐路山、 雪斑山等,

山区面积占87.78%。县城海拔2200米、县内最高点雪斑山主峰海拔 4295.3米,最低处米子坪海拔

1973米。县内地貌类型复杂、海拔高低悬殊2300多米,从垂直带看,具有多层性。主要河流有金龙河、海尾河、白石江、弥沙河、象图河等。县内著名的坝

子有金华坝、沙溪坝、马登上兰坝。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比较明显,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民间艺术等地也不尽相同,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

观.

县内风景名胜较多,素有剑川八景之称,即金华朝阳、玉龙晴雪、东岭夕晖、海门秋月、桑岭古木、石宝灵泉、海面渔灯、郊边牧笛。最令人赏心悦目,旅游

条件已初具规模者,当首推石宝山及剑湖景区。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城西南约25公里,这里峰峦叠嶂,林壑幽深,古迹荟萃;这里有在全国屈指可数的珍品——佛教

密宗“阿吒力”派唐宋明王堂等造像、“阿央白”(女性生殖崇拜雕刻)及独一无二的南诏王造像石窟;这里有“石头开花”的丹霞地貌和扭松成林的自然奇观。奇

窟、奇石、奇松,三奇蜚扬天下。剑湖距县城东南4.5公里,水清清、湖蓝蓝,景色秀丽,为无污染高原淡水湖泊,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湖泊,曾入写《天龙八

部》,在金庸先生笔下生辉。满贤林、金华山的佛、道寺观和县城景区公园内的明清古建筑群,令人叹为观止。

二、大理的特产有哪些?

大理的特产有如下所示:

1、永平鹅是云南大理永平县的特产。永平白鹅起源于野生鸿雁,是鸭科雁属鸿雁的一个变种,据《大理州地方畜禽品种志》记载,1263年永平回族纥氏开始驯养鹅,迄今为止已有750多年的历史。

2、云龙矮脚鸡是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的特产。云龙县矮脚鸡具有抗病力强,产蛋力高、肉质鲜嫩、性情温顺、对恶劣气候环境和粗放饲养管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等特点。

3、麦地湾梨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特产。麦地湾梨是“云南省特晚熟优质梨品种”,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麦地湾梨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4、卷蹄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素以色鲜味美、食法多样、易于贮存而深受当地各族人民的喜爱。其中尤以弥渡县一带所制最为有名,故又称“弥渡卷蹄”。

5、拉乌核桃是产自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拉乌乡,金沙江上游支流峨溪河两岸。平均海拔2200米,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造就了型美,壳薄,脉络细小,光滑,刻纹细而浅,容易取整仁。

三、三年级作文我的家乡关于大理剑川

大家好,我是一个可爱的白族小女孩,我们白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我们家里门窗木雕,展现着剑川木匠高超的手艺。一般都用剔透和浮雕手法,层层刻出带有神话色彩和吉祥幸福的白鹤青松、鹭鸶荷花、老鹰菊花、孔雀玉兰,十分美丽。门窗的表面上还涂有褚红色的油漆,显得光滑明亮,古朴典雅。我们家室内清洁、整齐,当中为客厅,放有嵌镶彩花大理石的红木桌椅和画屏,怎么样,是不是很棒呀?  

如果你来我们白族,我一定会请你喝“三道茶”,“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它告诉了我一个哲理:小时候要多吃点苦,长大才能生活得幸福,老了以后才能回味以前的生活,它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让我努力学习。  

现在大家快与我一起去过“三月街”吧!我身穿美丽的白族服饰,头顶上戴着带有“风花雪月”头饰,来到三月街街道。我们打着霸王鞭,摇着金钱鼓,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到来。我们举办着很有特色的灯会,让人应接不暇。紧接着,我们又举行赛马,别看我是个小姑娘,但骑马的水平可很高呢。我参加了儿童赛马,我跨上马背,抓好缰绳,“准备——开始!”一声令下,我立刻驾起马来,箭一般的向前方冲去,终点离我越来越近,我把速度又提高了,“驾——驾——快一点,再快一点!”我大喊着,最后我终于到达了终点,不过没得冠军,是第二名,真气人!爸爸参加了射箭比赛,是第一名,我们家的“光荣榜”又要多一张奖状了,嘻嘻。之后,我们一家与别人一起荡秋千,赛龙舟,看花展,交换杂物,我还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小饰品呢!我们大家都过得十分开心。  

“孩子起床了”妈妈温柔的声音把我叫醒了,原来我做了一个梦,我心里想:假如我在白族,我一定会像梦里那么快乐!

四、为什么说云南才是真正的饮食王国?

我这生到过云南127个县市区(只有福贡县和贡山县没去过,云南共有129个县市区)的数不清的村村寨寨,所以我有一定的发言权。

①云南食材是全国最丰富的;

②由于民族众多,来自各地的人(群)也非常复杂,因此食材的烹饪方法和食用方法也是全国最多的;

③在国内外我到过的地方中,云南的食物和吃法也是最多的;

④很多国外的大厨师(特别是法国)都愿意来云南的深山老林搜集第一手相关资抖;

⑤云南人不善于吹,因此把“食府王国”的观念让位于广东四川。

其实,云南才是吃的王国。所以我们应该说:吃在云南!!!

我2018年在云南呆了一整年,对题主说的食材王国有深刻的认识,那我就给题主讲一讲,我在当中饮食上的美妙奇遇吧。

首先每年春季,雷雨季节开始一直到雨季结束,云南会有大量的各种蘑菇,当地人称为菌子。我不说他有多鲜美,我只说第1次被当地人带去菌子火锅店吃火锅,他们有个规矩是当火锅,菌子煮好吃完了之后,要留1/3的底汤,然后涮其他肉菜等再吃下半场,而我第1次去不知道,把菌子锅的汤都喝光了……鲜美的让人感觉,在这世间30多年第1次吃到如此美味的东西。

第2个是从昆明出发到西双版纳出差,中间有个地方叫通关,当地的黄焖鸡特别的正宗,有一种说法,黄焖鸡就是从那里发源的,我去吃了一顿。当地自己养的土鸡,特别的鲜美,而加了一个小配菜,里边的猪肉也是当地的土猪,那边根本不规模养猪的,都是家家户户的散养。

然后我到了西双版纳勐腊县,吃到了当地的路边摊:舂干巴,舂鸡脚,舂木瓜等等,这是一种带有越南柬埔寨老挝等风味儿的吃法,吃得我大汗淋漓,满头满身湿透,但是仍然止不住,想要继续吃下去,尤其是舂柠檬干巴又酸又辣,再加上牛肉干鲜爽,让人欲罢不能,我每道菜点了三遍。

最后说一下云南的烧烤特别的棒,花样特别的多,吃起来让人不停,尤其他们夜生活相当丰富,每天坐下来吃顿儿烧烤,喝点小酒,惬意的要命。

好啦,题主,暂时就跟你说这么多了,我要去研究一下怎么做舂柠檬干巴了……

云南特色菜实在太多了,每个地方每个州市县都有不同的习俗和饮食习惯,真的是有天南海北的地区差异,有滇南小城建水县的特色 美食 草芽米线,建水西门烧豆腐等,也有滇西高原丽江的老牌名菜——腊排骨!

每年的夏季进入雨季后,云南大山里的气候经过雨水的滋润和高原太阳光照时间,长出了很多各种各样的野生菌,这个时候就是开始了野生菌时间:

雷雨季节开始一直到雨季结束,云南会有大量的各种野生蘑菇,当地人称为菌子(jie儿)。我不说他有多鲜美,我只说第一次带去菌子火锅店吃火锅,土砂锅再配上当地的土鸡和野生菌一起煮一锅,武定县那边的比较好吃,很出名,他们有个规矩是当火锅,武定土鸡菌子煮好吃完了之后,要留1/3的底汤,然后涮其他肉菜等再吃下半场,中途可以加鸡汤菌子一起煮进去把菌子锅的汤都喝光了这个时候还不够的话还可以继续加鸡汤和其他时鲜蔬菜继续煮……鲜美的让人感觉,我带着几个从贵州过来云南的朋友去吃过一次,个个都直呼过瘾啊!

野生菌除了煮火锅还可以炒好了吃,看图说话吧:

大锅灶炒的牛肝菌

青椒和红椒必须得放多点大蒜一起炒才好吃啊,刚出锅的炒菌子。

丽江腊排骨确实好吃

君山火腿

剑川老腊肉炖白芸豆

牛肉冷片好下酒啊

挂满墙的腊排骨

剑川鸡蛋卷蒸肉

油炸地参和花生米

乳饼

沙溪古镇的卤猪脚

大理剑川的君山老火腿炖白芸豆,

洱源县的白族火烧猪——生皮,

洱源乳扇等都是有名的 美食 !

说到云南 美食 ,不得不说版纳的凉拌菜和烧烤,版纳小烤鸡,烤冬瓜猪,香茅草烤鱼,傣族手抓饭,泼水粑粑,柠檬鱼等那是到了版纳必须得吃的。

大理还有一个喜洲粑粑好吃得很。

大理喜洲粑粑也是我最爱的小吃

版纳烤鱼

版纳的烤冬瓜猪

烤牛干巴

武定土鸡火腿菌子炖汤锅

今天就随便说一下还有好多地方的 美食 没说到,下次有机会再继续分享!

我还要去学习怎么弄版纳烤鱼呢。

谢谢支持!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大家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我的回答会对你有所帮助。

为什么说云南是真正的饮食王国呢?

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我去过云南三次,一次自驾游,两次跟团游。现在每逢节假日都想再去一次,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特色 美食 ,久久不能忘怀.尤其是特色 美食 ,是云南的代表之一。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省份,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最多的是彝族。

每个民族都有他们特色的 美食 ,数不胜数.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款云南最有名的 美食 .

1.过桥米线,说起云南,大家的第一印象那就是过桥米线了。现在很多省份都有这款小吃,但正宗的还是云南,云南的米线油辣十足,相当带感,口感滑嫩,相当有嚼劲。

2.宣威火腿,宣威的火腿,从外表上看像个琵琶状,切开看里面的肉很多,骨头少。外表皮薄,里面的肉都是粉嫩的,搭配着白色的肥肉,保证你看到,就想尝一尝.

3.汽锅鸡,这是云南的一道名菜, 历史 悠久,每到云南必点的一道 美食 .这道菜主要用的小鸡,清洗干净之后切块,把它和调味料腌制在一起,让味道渗入小鸡的肉中。把它们放在汽锅里,慢慢的蒸,需要三四个小时才可以出锅,这时汤汁和鸡肉融为一体,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4.云南红烧鸡枞,这是一道云南特色的菜品,必须来到云南才有机会品尝.它不是鸡肉,是一种食用菌,味道和鸡肉相似,营养价值很高.它脂肪含量低,对人身体的脾胃也有保养作用.

以上就是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几道特色 美食 ,大家有机会可以到云南品尝一下,欢迎大家评论,关注。

艾叶农村到处都有,特别的容易找。在我们北方也叫青蒿。

长这样

有些人说吃艾叶粑粑的话,会在里边吃出树枝一样的东西,这是因为在做艾叶粑粑的时候并没有把艾叶在水中焯熟,而是直接放在料理机中打成汁了,打的汁不细腻,自然出现小树枝了。在做艾叶粑粑的时候,一定要先把艾叶放在水中煮20分钟左右,让它彻底变软,然后再放入料理机中榨成汁的话就非常细腻了。

然后准备一些糯米粉,打好的艾叶汁倒入糯米粉中,只要活成软软的面团就可以了。南方人做青团的话,有两种一种是甜的馅料,也就是放入花生和芝麻,有一种咸的馅料,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上一些肉末或者是其他火腿肠之类的东西都可以。把活好的面团分成小剂子,像我们包包子一样,把馅料放进去,团成圆的,上锅蒸20分钟就可以了!

只能说云南人太能吃了,太敢吃了,菌子下来之后每年都有人中毒身亡,可还是阻挡不住吃吃吃!还有瓜尖,菜苔炒了非常好吃,而东北也有这些东西却不知道炒了吃。还有糊辣鱼,麻辣鱼,酸菜鱼等等,真的好吃!

云南省地形气候复杂,有动植物王国之美誉,因为物产丰富,自然也就有了丰富的食材。还有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之间的饮食习惯也不一样,各种 美食 层出不穷,包罗万象,而且胆大敢吃。花、草、野生菌、各种昆虫都是云南人餐桌上的 美食 ,而且很多云南料理广东人不一定敢吃,所以云南人才是真正的食物链顶端的王者。

如果你是两广或者江浙或者北方清淡口味的地方的人,那么或许选择不多,但是如果你喜欢尝试和各种口味的,那么云南绝对全国第一!要深入了解云南饮食,不但要跑遍云南,而且必须每个地方一年四季都体验才行,旅行的那几天和几个地方根本无法体会,分不同地方不同季节去逛云南的菜市场,你就知道多少东西是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但食材丰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做法还不一样,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在这里能看见!现代都市化的饮食,中的西的都有,你也能看见原始人一样的做法,比如生猪血做的血旺,生猪肝做的肝生、生猪肉做的肉生,甚至生吃猪肉、猪肝、腰子、饮猪血等,有傣族的撒撇、鱼生,还有竹鼠、各种虫子、五花八门的山野菜等等!酸甜苦辣咸都有,尤其是酸,在酸上面云南人很讲究,云南人喜欢天然酸性的食材或者自己腌制的酸味腌制品,醋之类的除非是没有才使用,通常是柠檬、酸木瓜、酸笋、酸菜(酸辣咸香,与东北四川的不一样)、腌酸木瓜丝,然后还有树番茄、青芒果(酸的)、鼻涕果、酸蚂蚁等,另外还有一些酸味的野果也作为酸味材料,滇西有腌酸面和肉,傣族有酸肉。滇西南的男女老少都喜欢酸,一把辣椒粉加点盐和味精,蘸着就吃青芒果、酸木瓜、多依果、牛奶果、羊奶果、滇橄榄等。至于野生菌,它的传说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不多说。

总之,云南饮食种类多、季节性的、地域性、民族的,既有东南亚的缅、泰、老挝、越南风味,又有川、贵、湘等西南菜的风格,西北接青藏高原,东部接广西,绝对是从视觉、感官、味蕾上冲击你,带有的原始、野性和狂野绝对在全国其他地方体验不到,在更多人的眼里恐怕很多都是黑暗料理!而这里对于喜欢 美食 并勇于尝试和冒险的人来说是天堂,但是口味寡淡、挑食或者胆小的人可能是地狱!

云南的 美食 很多,味道偏清单和 养生 。野生菌菇汤和过桥米线都是很不错的选择哟。

因为云南民族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虽然区别不是特别大,但还是有区别的。而且云南野菜多,我妈就喜欢说,我们穷就吃点山茅夜菜。

五、剑川七日深度游:滇西北最不能错过古镇,原汁原味文化和民俗民风

云南省剑川县隶属于大理州,位于滇西北大理与丽江之间,这里平均海拔2000多米,主要是白族聚居区。剑川 历史 悠久,白族风情浓郁,既保存着古老的民俗,也有依然生活的古镇、古城人们,是当下最好的民俗之地。对于喜欢传统文化、喜欢白族风俗、喜欢高原风情的人来说,这里是最理想之地,但由于当地宣传不多,交通相对闭塞,来这里旅行的人并不多。

2019年3月我再次来到了剑川,这次入住古城里的“恒庐客栈”,这是一家具有七八十年 历史 的老宅,曾是县城里最阔绰的宅院之一,虽然岁月变迁,但由于当初建筑标准高,所以依然保存完好,客栈老板杨树钧就是本地人,家住“北门里”,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读书人,其中赵藩都是他家学生,而最值得一书的是明代徐霞客来到剑川,所住的就是他家,并在游记上有记载,而这徐霞客住过的房子,现在依然完好,他父母还住在里面。

杨树钧作为文化人的后代,基因里就有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痴迷,自己本身喜欢民俗和收藏,刚好这几天有时间,他就带我遍访剑川的一些古迹、人文,还有非遗传承,以及剑川的小吃与餐饮,做一次剑川的深度游,后来我陆陆续续写出一些文章,现在把这些文章的要点集合在一起,作为我这次剑川游的集中贴。(书影拍摄写作)

一、剑川的人物与非遗

1| 布扎工艺大师赵怀珠

赵怀珠老人今年73岁,是省级布扎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是大理州民间艺术大师。她12岁就同母亲学习布扎,一生沿袭布扎工艺,而布扎是剑川县特有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赵怀珠老人的作品不拘形式,变化多样,又活灵活现。

赵怀珠说她只有小学文化,但同老人交往中却能深深感知到她拥有的文化内涵,既有她布扎作品的思索与表现,也有生活中的品味与阅历。老人说她虽然七十多岁了,但在创作上也进入最好的时期,她有很多想法,有很多创意,想用布扎作品表达出来。赵怀珠的作品不仅当地人们喜欢,也在外面有广泛的影响,在各种展示会上获奖无数,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艺术馆收藏。

2| 白族龙头三弦传承人段昆云

段昆云,今年六十三岁,在剑川县文化馆工作。提起他来,当地人佩服的不得了,说他是大师级的白族音乐传承人。

白族三弦,被誉为“爱情的冲锋枪”,是白族人心目中的音乐之神,也是白族男女对歌的“导火索”,古时候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榕树下、小溪边,只要龙头三弦的弹起,就有男女对唱的歌声,也就有爱情和美好的生活向往。

段昆云从小就喜欢这种乐器,后来参军成为文艺骨干,退伍后他拜老艺人为师虚心学习,只要听到有人龙头三弦弹唱得好,他就不辞辛苦前去拜访学习,由于他的虚心和努力,演奏技艺成长非常快,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成名了,成为当地的“三弦王子”。

白族龙头三弦诞生只有美丽的传说,但是谁发明现在无法说清。段昆云不仅在弹奏上是大师级传承人,他还是三弦的制作匠人。最初他发现别人制作的三弦有些音律不准,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一些制作艺人只是靠传承技艺来做,达不到要求,他干脆自己学习制作。到目前他已经只做了一百多把龙头三弦,自己使用得心应手,也非常受欢迎,求购者排队,成为了当代最棒的三弦制作人。

3| 纸扎大师欧永康

欧永康,今年73岁了,是云南剑川县新华书店一名退休工人,也是“白族纸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理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欧永康老人生于剑川县有名的纸扎世家,十几岁就跟着长辈学习纸扎,后来又师从著名纸扎艺人赵续昌,系统学习各种纸扎工艺,基本功扎实,特别擅长扎制各种动物和佛教形象,其作品屡屡获奖,并被博物馆收藏。

这是老人最新的作品《老鼠嫁女》,一套由近三十个单件作品组成,用时三个月,看到的人无不称赞,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一件作品都有所不同,这不仅是老人的代表作之一,也堪称纸扎艺术的精品。

4| 赵藩故居和后人

赵藩(1851-1927),云南大理剑川人士。近代 历史 上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一生诗词、书法,诗词颇丰,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重要一席之地。也被称为云南第一文化名人。

赵藩的故居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城里他本人所建的民宅,另一处是城外向湖村的祖宅。我两处都去了,但最后写了一篇祖宅和他的后人赵文清。赵家祖上一直崇尚读书,世世辈辈都是读书人,到了赵藩这一代更是发奋读书,被誉为“神童”。

赵文清老人带我们到他书房喝茶,发现老人有很多书法,老人说从小喜欢写字,以前没有条件,现在时间富裕了,每天练练字,不仅书写名人诗句,老人自己也撰写对联和诗词,但老人非常谦虚,所有的墨宝都只是落款“墨农”,不肯属自己名字,他说自己写的不好,也没有老师教,觉得愧对祖先,自己就是一个农人,墨农是他最真实的写照。

5| 抗战老兵杨信文

这位老人叫杨信文,今年93岁,家住云南省剑川县甸南天马镇,是一位抗战老兵。 老人十七岁那年,同两个哥哥一起参军抗日,当时家里是四兄弟,只留下了一个哥哥照顾家里,他们三个都走上了战场。

老人参加的滇、川、贵人员组成的一只军队,也叫“鹤庆独立营”,营长叫杨明,副营长叫赵顺,当时共有六个连,每个连是120人编制,当时剑川县共有50人在这个部队里。这是老人给我展示国家颁发给他的抗战七十周年纪念章。(书影拍摄写作)

6| 西湖洞经古乐队

剑川县向湖村,有一个老年古乐队“西湖古乐队”,都本村的农民、退休的工人或公务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音乐,每个星期都要在一起活动两次,自拉自唱,其乐融融。

在这个老年人音乐队伍里,最大已经八十多岁了,最小的也有六十多岁,还有一些老人因为年老体力不支,逐渐淡出了,这是名副其实的老年乐队,也是传统洞经音乐的最后坚守者,而现在的年轻人兴趣不大。

在这个队伍里,老人们不仅喜爱音乐,还喜欢自制乐器。洞经音乐,是广泛流传于云南民间的一个音乐品种,但随着 社会 的发展,外来流行音乐“侵入”,传统音乐喜欢的人太少了,剑川向湖村这些老人执著的把古乐挖掘传承下来,值得称赞,对于他们是爱好和责任,而对于民族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传承。

二、剑川的民俗与木雕

1| 剑川太子会

农历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摩尼出家的日子,这一天云南省剑川县城举办“太子会”游四门活动,自明朝开始,已经有六百多年 历史 。

太子会”这一天是剑川全城的节日,人们要前三天开始吃素、念经。初八中午开始用八抬大轿抬着太子,人们排着长队跟随,游历全城全城东西南北四门,所到之处人们簇拥欢呼,鸣放鞭炮。

游太子不仅走大街,也会穿行在人们居住密集的传统小巷,而沿途的商家与民众会纷纷捐献公德香火钱,用于活动的费用。这项活动深受民众欢迎,完全是民间自发组织,代代传承下来。

而这一天剑川家家户户早起就会在门前点上一对“囍”字高香,恭迎“太子”的到来。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前呼后拥陪伴“太子”同游东、南、西、北四门。

2| 全国文保单位景风公园

剑川县有个“景风公园”,位于县城西门外,它西依金华山,北傍永丰河,位置极好,公园四周都是参天古柏,环境极为幽雅。景风公园最早是座喇嘛寺,据说始建于元代,名叫“转经阁”。在清康熙年间改建后,也就成为“魁星阁”。

有意思的是景风公园还有文庙和武庙(关岳庙),文庙供奉孔圣人,武庙供关公和岳飞。9 其实文庙和武庙全国各地都有,规模有大也有小,但两庙建在一起的可就鲜见了,甚至没有几处。(书影拍摄写作)

3| 世外桃源古树

桑岭村依山傍水,掩映在古树丛中,这里距离剑川县城只有6公里,是剑川典型的白族、回族杂居村。自唐朝时这里就有白族人居住,已有千年。

有人类居住就有树木种植,这个村落自古就有爱护树木、敬畏自然、注重环境的良好习惯,村里现在有超过百年的古树171株,成为远近闻名的古树村。这棵硕大的黄连木已经有690年 历史 了。

在村里转除了村民热情,还发现这个村子人们喜欢绘画,几乎家家的房子上、墙上都有绘画作品,这里几乎可以成为“绘画村”了。这些画有的画幅比较大,几乎是完整的一面墙,有的比较小,一个房山墙上可以画两三幅。

杨树钧对我说,其实村子里墙上画壁画是这里早就有的风俗,剑川人自古喜欢舞文弄墨,琴棋书画水平很高,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剑川虽然偏僻经济不发达,但文化并不落后。

4| 剑川的百万木雕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自古就是木雕之乡,过去这里的木雕主要用于建筑物装饰,以浮雕为多。而现在剑川木雕工艺与时俱进,已发展为艺术价值很高的木雕工艺作品,这是杨树钧带我看的一件价值百万的木雕作品。(书影拍摄写作)

这幅作品的名称是“苍洱共生图”,是由剑川非物质传承人木雕大师施顺华设计,由三名木雕成手工匠,用了七年时间精心雕刻才完成的。

整幅作品使用核桃木材料,宽5米,高3.2米。是根据绘画于古代唐宋时期现流落日本京都友邻馆的《南诏图传》中“洱海龙神图”与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苍洱神兽共生图”创作设计完成。

5| 落户剑川的福建根雕大师

他叫郑晨辉,福州人,今年46岁,中国高级根雕美术师,福建根雕大师,雕刻艺术大师,自1991年开始拜师学习根雕艺术,已经从业二十八年。 郑晨辉擅长人物雕刻,特别喜欢雕刻达摩祖师,到目前他已经雕刻各种达摩像超过千尊。他雕刻的达摩像讲究神似和意境,千变万化,几乎没有两尊是一样的。

郑晨辉说他七年前来到了云南剑川,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木雕之乡,但多以建筑物装饰和浮雕为多。雕刻人物形象,在剑川不是主要表现形式,也不被人所推崇。他的到来,带来了福建根雕技艺与方法,也使这里的传统木雕多了内容和表现形式。他现在是剑川最好的达摩师祖雕刻师傅。

三、剑川餐饮与小吃

1| 不能不吃的山老腿火锅

云南剑川县有一家独一无二的火锅店“山老腿”,著名女诗人舒婷在品尝后写下:“牙齿和眼睛够忙,往往来不及问菜名,就已盘空碗净,直香进五脏六腑。这不可思议的餐桌小妖精,提取剑川山水的日月精华,亦摄住了我的魂魄”。“餐桌小妖精”由此得名,成为剑川乃至云南省餐饮界的一张名片。

山老腿火锅店使用的是剑川本地的三年以上火腿肉,首先是肉质细嫩,弹性松软,入口齿香,口感非常好。这种火腿是选用当地土猪,由于拥有独特的气候环境,加上秘制的腌制手段,品质非常好,自古以来就是优质火腿。(书影拍摄写作)

2| 剑川有种泡酥,当地人最爱

无论是米线还是饵丝,都是剑川人最爱的早餐,县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米线饵丝店,其中最多的就是这种砂锅米线了。但老板最后还要给你加一勺东西,这是什么?老板说是“泡酥”。这可是其他地方没有的。

“泡酥”又是什么呢?拿一块尝尝,稀疏蹦脆,入口即化了,一时不明白是什么,老板告诉我,就是油炸肉皮啊!原来剑川白族人喜欢吃肉皮,不仅喜欢吃生皮,还喜欢吃油炸肉皮,于是在米线与饵丝中加入一些。柔柔的米线、饵丝,浓浓的肉汤香气,再加上酥脆的油炸肉皮,剑川人的早餐真的是有滋有味,有情趣啊。

3| 剑川的水饺是馄饨

杨树钧带我去吃水饺,端上来的东西看乐了,这分明就是一碗馄饨吗?在这里怎么成了“水饺”。 但他坚持说这就是“水饺”,他们过年吃的就是这种水饺。他又说,馄饨是另外一种东西,样子相近,馄饨的皮薄、个小,而“水饺”则皮厚,个大,馅也大。

这就是南北的差异了?北方的水饺或饺子是另外模样,而这种包法、这模样的都叫馄饨,当然了馄饨也分大馄饨和小馄饨,水煮馄饨和油煎馄饨。 中国饮食博大精深,同样的食品各地做法与叫法有很大区别,想知道你那里管它叫什么?

4| 太子会品尝斋饭

“太子会”这一天是剑川全城的节日,人们要提前三天开始吃素、念经。活动的主办方北门街区集中开办伙食,给参加活动人员提供餐饮,我中午也被邀请前去吃斋饭,完全是素食。

他们告诉我,祖上传承下来就是这么迎送太子的,活动期间人们都吃素,但活动结束了,人们会好好的吃一顿来庆祝活动的圆满结束,这样也可以拉近邻里关系。(书影拍摄写作)

所有做饭人员也都是义工,她们已经在这里忙了三天,任劳任怨,看见我拍照,非常热情要我吃饭,并要我多吃一点。剑川县“太子会”现在已经成为一项民间独有的民间文化遗产。

5| 同法国老外一起就餐

杨树钧说到老外喜欢住恒庐客栈,绝大部分是法国人,这不仅他们客栈在法国有点小名气,主要是 历史 上法国曾“染指”很多云南事物,比如周边的越南、老挝都曾是法国殖民地,云南过去的火车也是法国标准,在法国,介绍云南的书籍和资料多,知名度也比别的省大。

老外最喜欢的是同中国人一起吃饭,不要求大鱼大肉,只是想品味老百姓家庭的粗茶淡饭,要的是氛围和体验,就连客栈的泡酒也想尝一下,但度数太高了,他们说这就是“液态火焰”。 入乡随俗,他们笨拙的使用筷子,拒绝使用刀叉,虽然吃力,但觉得很有趣。他们喜欢中国菜,就是普通的家常饭也是有滋有味。

晚上,杨树钧把他的好朋友,大师级的白族音乐传承人段昆云请来,还带了他最小的两位徒弟,演唱白族独有的龙头三弦,几位法国人异常兴奋,他们听到了最原始的白族音乐,也度过来中国最美妙的一个夜晚,他们说剑川和恒庐是他们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记忆最深刻的地方之一。(书影拍摄写作)

四、剑川农贸市场与卖菜老人

1|剑川菜市场打探

每到一处,我最想看的就是当地农贸市场,虽然不能完全说明说明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但却能管中窥豹,最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风俗和生活状态。

在县城农贸市场边上有位老妈妈在卖自己种的菜,说吃不完,就拿到市场上卖了。老人是早上才挖出来的,清洗干净,分成小捆,不管什么菜,每捆都是2元钱,这就是传说中不打药、不上化肥的生态菜吧。

最后买了一些带回恒庐煮火锅。

2| 七十岁奶奶市场卖野菜

菜市场里一个老奶奶摆地摊卖野菜,老人说她已经七十岁了。 人说她家住在甸南镇,到县城有5公里远,她是早上六点钟出门,用背篓背着菜一路走来的,由于菜是给水洗过,很重,这一篓差不多有30斤。

老人的菜按把卖,一块钱一小把,如果想多买,就两元钱一斤,她说是她昨天在山上挖了一天。 老人卖的价格虽然很低,但购买者却不多,主要是野菜当地见怪不怪,很容易挖到,卖贵了没人要。老人好容易等到了买主,一顿劝说,也是只买一斤而已。(书影拍摄写作)

老人说这些野菜肯定是卖不掉了,她会背回去喂猪,不会浪费的,她明天再去挖。老人年纪虽然大了,但身体很好,也闲不住。

3|老奶奶“组团”卖自产菜,每把1元

剑川县甸南镇每逢星期六是集日,这一天集市上最多的就是卖菜的,都是周围农民赶来卖自产菜。 但卖菜的大多数是老奶奶,很多人都是七、八十岁了,她们说就住在附近,菜是自己种的,集日就背到市场上卖。(书影拍摄写作)

老人们说这些菜都不用农药、化肥,只是施用农家肥,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种菜,平时自己吃,多余才会背到集市上。虽然卖不了多少钱,但也知足,这里民风淳朴,老百姓闲不住。 有个老奶奶更有意思,把自己吃剩下的半个南瓜也背来卖了,还有一坛子自己做的野菜泡菜和一些莴笋,莴笋卖一块钱一棵。

以上是我在剑川一个星期旅行的收获,因为住在恒庐客栈,有杨树钧的全程陪伴,这次旅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深度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