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具特色的民居有哪些?

中国特色民居有以下5种:

1.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2.镬耳屋

镬耳屋是岭南地区传统民居的代表,多都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人物图案。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粤北客家等地称为“云墙”或者是“茶壶环”。鑊,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鑊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

3.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4.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土楼,是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之一 ,其中以福建龙岩永定、漳州南靖的土楼最为有名,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8000余座,规模之大,造型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中国客家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扩展资料:

特点

人居与生态

虽然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口号下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由此却带来了自然界的报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物种消亡等一系列的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人类为了自己的明天必须与大自然重新建立关系,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与自然和谐与共生。建设生态城市其中包括探索和营造结合自然和具有良好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就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共生原则是指不同种类有机体之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的关系,而再生原则是认为自然界中的物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高级的自然生态系统必须表现出对物质资源的高效与循环利用。对于人居生态环境而言共生与再生原则,就要求我们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人居的自然环境设计。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的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就是运用自然材料,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是我们今天的创造新的人居环境必须重新开发认识,继承和借鉴的宝库。

扩展资料:百度百科-民居

你们家乡都有哪些特色建筑?

‍‍我的家乡是湘西,我们的特色建筑是吊脚楼,南方少数民族(苗族、侗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的传统民居样式,以“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为特征的古代干阑式建筑,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特殊的吊脚楼。‍‍

河南18个地市的地标建筑,你认为哪一个颜值最高?

河南省,简称“豫”,人称“中原大地”,这里 历史 悠久,文化灿烂,经济发展迅速,未来潜力巨大!

目前,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辖市,下面盘点一下这些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看看有你家乡吗?你认为哪一个颜值最高?(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1、郑州——二七塔、中原福塔、玉米楼

郑州是河南省会,北临黄河,西靠嵩山,东南面向黄淮平原,据考证,这里五次为都,八代为州,又兼地理交通之发达,俨然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大都市,主要的地标建筑有二七塔、中原福塔、玉米楼等等。

其中二七塔,即二七纪念塔,坐落于二七广场,是纪念1923年“二七”大罢工而建造的;中原福塔即河南广播电视塔;玉米楼其实是千玺广场,即 郑州市郑东新区CBD的一座新地标建筑,俗称“大玉米”或“玉米楼”。

2、开封市——开封铁塔、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

开封是一座古都,而且是北宋都城,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这样一座千年古都,自然是名胜古迹遍布,与之相关的景观建筑非常多,代表性的有铁塔、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等等。

其中铁塔位于铁塔公园,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堪称是开封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始建于北齐,北宋时期成为京城最大寺院,即中国第一座皇家寺院;清明上河园是开封的城市名片,以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为蓝本打造,是一座大型的宋代主题公园,国家AAAAA级 旅游 景区。

3、商丘——商丘古城、商字雕塑、玄鸟雕塑

商丘 历史 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商丘古城,堪称是城市最大的地标,这是一座独具特色的“阴阳五行八卦城”,代表性景点非常多,比如阙伯台、商祖祠等等,另外商丘有很多城市雕塑,比如商字雕塑、玄鸟雕塑都是标志性景观,具有丰富的 历史 文化内涵。

4、新乡——平原博物馆

平原博物院馆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平原省博物馆、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市档案馆,位于新乡市,为河南省馆藏量第二大博物馆,是全国重点博物馆之一。

5、安阳——文峰塔、中国文字博物馆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著名的甲骨文故乡、《周易》发源地,当地建有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处很有特色的场所,包含了 主体馆、广场、字坊等等,文峰塔位于安阳市文峰区,迄今一千余年,堪称是安阳的象征。

6、鹤壁——鹿台、浚县古城墙

鹤壁,相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故而得名,早在元代之前,这里就形成了集镇, 历史 上,境内的很多地方,拥有丰富的 历史 文化,与之相关的景观主要有鹿台、浚县古城墙等等。

7、濮阳——龙碑、颛顼乘龙像、水秀国际大剧院

濮阳市 历史 悠久,这里有戚城文物保护区,戚城又叫孔悝城,属于春秋时期卫国的一座重要城邑,现在这里是国家AAAA级 旅游 景区,景区内有颛顼乘龙像,很有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8、焦作——大铜马、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夸父逐日雕塑

焦作好山好水,是一个 历史 文化非常悠久的城市,古称山阳、怀州,自古以来水运发达,是郑州到洛阳一带的水上运输枢纽,山水景观丰富,比如青天河、神农山、云台山等等,要说代表性建筑,焦作大铜马、影视城、夸父逐日雕塑算是比较有名的建筑景观了。

9、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丽景门、明堂天堂

洛阳,自古以来是名满天下的地方,这里牡丹花开,数不清的文人雅士慕名而来,丰富多彩的人文,给洛阳赋予了无穷的魅力,要说这座城市的代表性建筑物,那就非常多了,其中白马寺、龙门石窟、丽景门、明堂等颇为有名。

10、 三门峡——三门峡大坝

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这里有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堪称是地标建筑物。

11、南阳——武侯祠

南阳是 历史 文化名城,素有“帝乡”之称,这里名胜古迹遍布,不过要说最有名的,还是武侯祠,南阳武侯祠是纪念诸葛亮的地方,始建于魏晋时期,相信是家喻户晓的名胜。

12、许昌——春秋楼、文峰塔、曹魏古城南城门

许昌三国文化丰富, 历史 名胜众多,代表性的建筑景观有春秋楼、文峰塔,另外曹魏古城南城门,也是当地标志性建筑物。

13、漯河——玉兰大厦

当地有名的标志性建筑物,有 独特的玉兰花造型。

14、平顶山——《创业》雕塑、中原第一大佛

当地著名的城市雕塑,堪称是城市的象征。

15、信阳——茗阳阁、南湖湾大坝、平山塔

茗阳阁是 具有浓郁地方古建筑特色的塔式阁楼,是信阳新建的城市文化与形象的代表建筑之一。

16、驻马店——天中柱、南海禅寺

天中柱又名天中塔,是驻马店标志性建筑,南海禅寺位于驻马店汝南县。

17、周口——兴旺塔

最后说一下济源市,这是河南省省辖市, 2005年升格为 省辖市 ,按正地级市所有 行政管理机构 配置。

18、济源——愚公移山雕塑

济源市是愚公移山故事发源地,这里建有愚公移山雕塑,堪称是城市的象征。

以上城市的地标各有特色,不知道有你家乡吗?你认为哪一个颜值最高?

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一、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

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

二、毡房

毡房,柯尔克孜语称“博仔宇”,哈萨克语之为称“克依仔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

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游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它是游牧民的重要创造.牧区人民居住的圆顶帐篷,用毡子蒙在木架上做成。

三、康巴民居

康巴民居是康巴人就地取材建筑的账房,使自己的房屋与这片土地相依相衬。夏天用白布或帆布制成的帐房,而牦牛毛织成的则适合冬季挡风御寒。

而在海拔较低的农区,建筑材料很丰富,许多房子使用土墙、石墙与木墙结合式的构造幷精心地描绘墙壁、梁檐和门窗。中国藏区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的藏族先民的古建筑遗址。

一处是于1977年在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村发现的卡若文化遗址。另一处是于1988年在今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发现的中路遗址。

四、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即干栏巢居,是远古时代的人群,特别是南方百越部落的建筑风格   ,即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

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部落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当是由古越语言转译而来的音变。此外,一般文献上所说的栅居、巢居等,大体所指的也是干栏式建筑。

五、千脚落地房

流行于云南怒江、贡山等地。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上铺木板或竹篾笆,双斜面屋顶上盖木板或茅草。呈长方形,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堆杂物。

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多依山而建。贡山地区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墙半木房。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

石板约0.5公尺见方,由屋檐铺起,第一块平铺,第二块压着第一块的上边,第三块压着第二块的上边┄┄一直覆盖到屋脊。福贡和泸水地区的怒族住竹篾房。这种房子较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墙和隔墙,用木板或石板覆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千脚落地房

百度百科——干栏式建筑

百度百科——康巴民居

百度百科——毡房

百度百科——蒙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