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有什么小吃
漳州特产 农产品:桂圆、荔枝、天宝香蕉、芦柑、龙眼、柚子、菠萝、华安铁观音茶、蘑菇、竹笋、橄榄。
花卉:水仙花、玉兰花、木棉花、茶花、兰花
海产品:牡蛎、江东鲈鱼、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扇贝
特色小吃:沙茶面、干拌面、鸭面、田草、石花、豆花、五香、锅边糊、 猫仔粥、鲁面、 漳州“臭头粿”、鸡仔胎、润饼、蚝仔煎、蚵仔面线、四果汤、手抓面、马蹄酥、三角饼、扁食
最著名的特产为“漳州三宝”:片仔癀牌片仔癀、水仙花、八宝印泥。漳州小吃
豆花——元光南路尾漳州四中对面。
牛肉火锅——延安北路“延北加油站”斜对面,“吉旺麻辣烫”往前50米左右
手抓面——小吃街“达聪巷手抓面”,新华东路世纪广场力丹健身俱乐部往里50米左右(晚上6点以后基本上就没东西了)
鲁面——大通北路漳州一中后门对面,“洋老洲鲁面”(只营业到中午)
干拌面——元光南路漳州市中行旁的小路,往里走大概150左右
烧烤——大通北路芝山公园大门旁“宝姨烧烤”
四果汤——胜利东路发展广场对面,漳州三中教师宿舍对面
大肠咸菜火锅——新浦路漳州芗城中学旁,“阿南大排挡”
干拌面
1.北京路的“松树干拌面”
2.进步巷内的“阿国干拌面”
3.钟法路那家原来不错的,现在就是有点贵了,出名了,没办法
4.原新浦路有一家,现搬到鑫荣小区的小肥羊对面了,原来是钟法路帮手的小弟
5.晚上南昌路邮政边上的小吃摊也有一家,原来是钟法路帮手的小妹
肠粉(广东口味),东岳新村名流小学旁,仅早上有;
在九龙公园西门对面的百嘉花园里有一摊“鲁面海”,味道才真的不错。
这一摊也是做得比较有个性的,只做早上的生意,十点过后有时就吃不到了。
南昌路——好粥道(原来宝姨烧烤隔壁)
胜利东路——牛肉面(天下广场门口)
中山公园后门——芝麻糊和藕粉(府呈那里有一个老头踩着三轮车在卖,远远的就能听到哨子声)
不分青红皂白的补充:
常常满五香:龙海市石码镇街心公园旁,新浦路;《2005中国名小吃
大头鸭面:竹围市场,延通市场~~~~;油而不腻
太古桥牛肉:建元路;试了就知道!
原柑仔市炖品:东一号路;新鲜
油不腻填鸭:东一号路
猫仔粥:圆圈路口,世纪广场
炒牛肉面:北京路,五中过来一点,不知道店名
炖品:发现柑仔市炖品搬到东一号路段
煲仔饭:在民族路"好朋友"大排档对面"广东大师傅"
豆花:元南花园对面丽琴豆花店.
粿条汤:新浦路乌辉粿条汤.
锅边:新浦路芗客隆斜对面.
漳浦手工纯肉丸:漳州市苍园路96-3号店面
西安小吃---腊汁肉夹馍:建设路4-3号
真材实料牛肉炒面:龙机店面大榕树下广发牛肉
金牌肠粉:平等路手抓面(原达聪巷):打锡巷小吃街
阿国干拌面:进步巷
小玉清烫、拌面线:丹霞路
东岳酸菜拌面:丹霞路中福饭店隔壁
阿知干拌面:建元路
手抓面阿元:世纪广场星星美发后门
绝版咖喱烤肉串:在北京路头,即将绝版
臭豆腐:八卦楼下
漳州“臭头粿”:前锋菜市场旁一小铺内
干煸鳝鱼:云洞岩山脚下"大头盐鸡"店
鸡仔胎:南昌路阿章鸭面店里有卖
潮汕都有什么特色美食
1.烤牡蛎
烤牡蛎是潮汕美食之一,历史悠久。在当地家喻户晓,是潮汕人最爱的下午茶小吃。
将食材轻轻搅拌均匀,舀入火锅中铺平,“金黄”就覆盖了视野。撒上香菜,香味四溢。蘸辣椒,入口皮会酥脆,洁白如玉的生蚝鲜嫩多汁,口感鲜甜。generate有一种独特的风味,让人欲罢不能。
2.潮汕肠粉
潮汕的肠粉,贪得无厌,是一种用大米磨成粉,制作非常简单的早餐。是当地最常见的早餐。
原米厂出的浆,经过高温蒸汽的粉丝,嫩、细、韧。口感香甜细腻,皮白黄,粉条吸收了肉的汁液。酱料浓而香,多种食材可供选择,食材鲜甜,搭配辣椒酱的味道久久不能忘怀。满满一盘子,味道十足。
3.牛肉丸和_条汤
牛肉丸_条汤是著名的潮汕小吃,深受大家的喜爱。是潮汕人最爱吃的面食。牛肉丸和_条的奇妙结合令人难忘。
太好吃了,停不下来。牛肉丸Q爽口,咬开,瞬间爆汁。有很浓的牛肉味,蘸一点沙茶酱,鲜甜,好吃。煮出来的汤香甜爽口,米香嫩滑的_条,金黄香脆的炒蒜和芹菜,很满足!一大碗直接全吃光。
4.抗沙芋头
潮汕甜品来了!吃什么都好吃,而且是用芋头、糖、水、油等材料做成的。
炸好的芋头又香又软,糖小火煮,黏黏的冒泡。放入炒好的芋头中,糖汁包裹在芋头表面,芋头外面包裹一层薄薄的糖沙。外观酥脆有嚼劲,刚出炉的芋头真的很好吃。果不其然,甜食让人心情愉悦,百吃不厌。赶紧试试吧。
5.肥肠胀糯米
作为潮汕特色小吃之一,猪胀糯米软糯有嚼劲,简直人间美味。
细细的肥肠,里面是糯米做的馅儿,好吃,软糯,口感层次丰富,满满的美味。酱甜而不腻,酱香味扑鼻,一口就抓住人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筷子久久不能停。
6.糯米钱
糯米是当地的特色小吃,香、甜、软、滑。结巴完全没问题!
超好做的潮汕糯米钱,选用优质糯米,加水搅拌成软坨,煮后不粘筷子,清香扑鼻,软到可以刷,蘸上黑白芝麻和糖,软糯糯,QQ弹起。吃起来甜而不腻,满口都是美食。很过瘾!
7.心
郭洪涛的“寿桃”形状被认为意味着长寿和好运,在潮汕人心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地位。它的味道完全独立于雷,是家家户户的特色美食。很好吃,让人上瘾!
饱满的馅料填满了整个鸟巢,形状是心形,红色代表幸福。吃一次真的能有饱腹感,皮薄有嚼劲,味道可咸可甜。炸好的红桃糕可谓外酥里嫩,外皮酥脆,味道鲜美,超级满足。
8.潮汕豆花
潮汕人的童年回忆,豆腐脑和红糖,简单简单的组合,妥妥的早餐,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背着书包,去上学!
将豆子按比例用清水磨成豆浆,用纱布过滤,这样豆腐变得嫩滑,香而粘,豆香味浓,口感实。薄薄的红糖撒在上面,糖粉被豆腐的温热融化。豆腐的豆香味和甜味融合在一起,是潮汕人的老味道。
求自驾游华安二宜楼的路线
河源:亲吻绿色恬美的万绿湖水
▲出发理由:有人说,河源是能让浮躁的心灵平静下来的地方。这里既可以看到秀美的乡间山水,感受到纯朴的客家风情,又能体验温泉之旅的全新感觉,了解恐龙故乡如何实至名归,实在是乐也融融。
▲靓景推荐
万绿湖:在地球的整条北回归线带,几乎全是沙漠或干旱草原,唯有三处得天独厚的地方才拥有一片绿色,而万绿湖就是其中的一处。水,是万绿湖的魅力所在。万绿湖的水域壮美,湖面总面积达370平方公里。她的水质纯美,湖水来自青翠的山林,清澈、纯净,无污染,可直接饮用;她的水性恬美,一年四季水温几乎恒定;她的水色秀美,湖水颜色碧绿,由近及远地由墨绿向浅绿转淡,湖水还会随着太阳照射角度和光线的不同而在一天里产生几种不同颜色。
野趣沟:在野趣沟,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随时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喜。野趣沟面临碧波万顷的万绿湖,三面山势层峦叠嶂,古藤巨树遮天蔽日,飞瀑流泉百重千层;以树奇、石怪、沟幽、水秀之独特的原始山水展现自然风光。
苏家围:地处东江与久社河交汇处,三面绿水依依,十里翠竹绵绵。既有“小桥、流水、老屋、古树”的山村气息,又有“江风、竹影、渔歌”的水乡韵味。在这个被称为“南国画里的客家乡村”的小小村落里,保留了18座原始风貌的客家府第式民居,留下了苏氏宗族近800年的遗迹,也浓缩了客家千年的文化。
苏家围保存着18座府第式的明清客家民居,例如围龙屋就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
▲旅游秘笈:1.河源距广州198公里,全程通高速,自驾车只需2个小时左右。万绿湖码头有到各景点的游船,船票约100元,湖区最美的景点是镜花缘。2.建议住河源市内的酒店,河源市有二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20多家,大部分可讲价。推荐金碧花园,是别墅式样的酒店,四星级的标准,标价298元。3.早餐一定要去吃猪脚粉,苏家围的乡土风味农家饭菜也不可错过,还有万绿湖的鱼,鲜美异常,“鲩鱼煲”和水月湾的煎炒小鱼都让人一吃难忘。4.强烈推介的客家娘酒、五指毛桃和栗子。可以购买的土特产还有东江米粉、酸萝卜、顺天红薯干、竹木工艺品、紫金辣椒酱、连平香菇等。
微熏厦门
远古时,厦门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
三月某日,我们一大早天都没亮,去赶飞机。
本来一上机就昏昏欲睡,结果看见讲解乘机知识的帅气空少顿时来了精神,上课都没这么认真过。
飞机升空,鸟瞰脚下,是一片初醒的城市,天幕却还未彻亮,我等着看日出。
看完日出开始补觉了。
先是到井冈山经停,候机大厅里竟然还有个小小的展厅。
再经过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到啦。
往厦门的大巴车上,沿街是满目挂着红花绿叶的植物,目光和心都不禁微熏起来,只是天色阴沉,但口鼻间却吸到了浓郁的氧气,让久居干涸的身体突然注入了一大股的新鲜液体,不禁有点吃惊。
住的地方被一片高大的椰子树包围着。
这一带是沿海旅游风景区,街道宽大而干净,连半片枯叶也看不见,空气清透极了,远远的,隔着树枝就能看见灰色的海平面,又不禁让人激动起来。
不是没有见过海,不过也是许久以前见过,隔了许多年再见它,依然让人澎湃,虽然是阴天,虽然海天连成一片并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那一大片海域还是吸引着我的目光,久久不愿离开,像是看见了久违的情人。
住处并不是很豪华,有个小平台,站在围栏处远远也能看见一角建筑边上的海面,如果天晴,海的颜色会更美。
在这个季节来的旅游团很多,能在大路上看见许多导游举着小旗子在前边走,身后跟着拖着行李注视着他们,笑意很诚恳,像是看见会动的人民币。
我们自然也是跟团来的,只有六天时间来游览这个海上岛屿。
美食
到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放好行李,我们可以有半天的自由活动时间,自然就先去吃饭。
兴奋地想先去品尝当地小吃,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这是最最重要的事。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地方的特色人文,得先从吃的方面来入手,谁说的忘记了。
住的地方在一片细窄的街道里,两旁全是当地人盖的三四五层的小楼房,全都改成了民宿或者客栈,或者自营,或者出租,所以附近就全是各种大大小小的饭馆。
这里的饭馆很有意思,门外的墙上全贴着大大的菜单,图片很美好诱人,价格自然也高一些,当然这是和我的家乡来比,当我们进城去了一趟后才知道,价格是一样的。
我们先跟酒店的老板请教了一下附近的美食。
老板是个花白头发的中年人,祖藉东北,话说,东北人遍天下是真的没错。
他给我们推荐的餐厅就在来路的一个拐角处,我知道他说的地方,就在我们拐进来的街角,有很大的招牌,来的时候为了记路还特意关注过,店面很大,门外贴着夸张的大菜单。
恕我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因为,嗯,味道、菜量来说,并不令人满意,只是因为那家店的老板跟他关系不错,所以才会推荐我们去,但是吃过一次后就再不去了。
餐馆里有两大间房,一间里全是小桌,一间有两张大圆桌,我们一行十来个人拼坐了圆桌。
这家店有两个铺面,夫妇二人各管一个,老板娘大约三十来岁,很热情,给我们推荐了几道当地特色菜。
她说来厦门就要吃姜母鸭啦,很好吃的,我们说好吧来一份。
再来一份海蛎煎,很不错的,还有各种海鲜,一定要尝尝的。她说。
我们点了一份姜母鸭,海蛎煎,笋片炒肉,又点了一些别的家常菜,竟然还点了五份主食,什么厦门炒面线,炒米线,两种沙茶面,米饭是一盆,不够可以续。
点完菜,我们兴致勃勃的坐等开饭,这里的老板是不管倒水拿餐具的,得我们自助。
不一会儿,菜上来了。
先来说说这个姜母鸭,用个黑色的砂罐装的,网上的解释是这样:
姜母鸭起源于福建泉州,流行于闽南地区,而后传至中国其它地区如台湾等乃至海外,是福建一道地方传统的名小吃。它既能气血双补,同时搭配的鸭肉有滋阴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适合于春季食用。
味道是不错的,混合着大片的姜,没有鸭肉的腥味,肉质也软嫩,汤汁口感很不错,不过人多,吃了两块就没了。
然后是那个海蛎煎,它是用海蛎子加蕃薯再加鸡蛋煎成的饼,软软糯糯,鲜而不腥,有人吃不惯,我倒是觉得口感不错,关于这个海蛎煎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民间传闻,公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主食里的炒面线也是一大特色,面线也叫线面,是中国面类最长最细的面,它以“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而闻名,但现在很多人都用制面机制作,少了手工制面的感觉,所以真正好的还是手工线面口感更佳。
炒面线,炒米线我们每人分了一小碗来尝了尝,各有千秋,面线柔软,米线就略有弹性一些。
再就是另一个特色主食,沙茶面。
我的家乡有个非常特色的面食叫牛肉面,不用说地名也能知道是哪里了哈,牛肉面是纯手工拉制而成,面质筋道,而这个沙茶面则不是,吃起来是软绵绵的,不过,吃的不是面的口感,而是料头。
福建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也是华侨的主要祖籍地之一,福建的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舶来品,沙茶就是一种。
沙茶始源于马来西亚,也有来自印尼一说,闽南人饮茶成风,因此讲马来语的sate翻译做闽南语的沙茶(沙爹)。
沙茶酱主料有虾干、鱼干、葱头、蒜头、老姜等十几种食材构成,经油炸香酥再研磨细,制成沙茶酱待用。
吃的时候根据口感需要再加入一些海鲜配料即可,一碗25元,印象不是很特别。
吃过饭,我们四下走了走,发现许多餐馆门外的菜单多半都是这些,再加入一些外地菜系,不过,应该都不是很正宗的,比如我们晚上换了一家店,品尝了一下蟹黄包,不过里面没有蟹黄,只有肉馅,比10块钱一笼十个的小笼包大不了多少,25元六个。
我在菜单上还看见了一道五香条觉得很好奇,要了一份来尝鲜,价格倒是不贵,15元一份,是油炸的,外面是薄薄的一层豆皮,被炸的很酥脆,内里包着糯米和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真正的外酥里嫩,可以沾着番茄酱来吃,口感很好,推荐去厦门的人可以去品尝一下哦。
其他的还有什么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等等就是智者见智了,所有的美食永远只有在当地才正宗,出了本土就少了一些意思,就如我们还看见了一家写着正宗牛肉面的店就怎么也不想进去。
这里的饮食口感普遍偏淡,老板娘说当地人吃的口淡,所以对身体器官有好处,很少有人会得血管病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道理归道理,人总是要贪口舌之欲,所以我们习惯吃重一点,吃辣多一些。
家乡的那种辣椒在这里是很少见到的,吃了几顿,就觉得没什么滋味,后来又在那个酒店老板推荐的餐馆对面发现了一家做湖南菜的馆子。
湖南菜口感偏辣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我们很兴奋,点了几样菜,我们没有吃过正宗的湖南菜,但和本地的菜比起来,觉得很对味,吃的也欢快。
同行的有一对夫妇路过,我们招呼他们进来吃,其中的先生是湖南人,点了几样品尝了说,除了毛氏红烧肉其他的不是很正宗。
我们想想,有些东西到了外地,总得要结合当地人的口感,再加上,厦门这里本来就是旅游胜地,南来北往的人很多,众口难调,只能改变一下固有的特色,难免会让家乡人挑出毛病来,也是无奈的事。
我们吃了湖南菜,回去跟其他团友们介绍过,其他人也正发愁没有合口的去处,就都一窝蜂的跑去吃,小店也都火热起来,让对面的那一家看着上火,酒店的老板脸色总有些难看。
当地的美食很少很少,数来数去就那么几样,晚上我们点了外卖,要了三份盖浇饭来填饱肚子,因为有特色的东西品尝过,对美食的欲望已经变成了吃饱就好。
不过话说,这三份盖浇饭的口感和份量倒是让人称奇,好吃且吃不完,不得不出去散步消食,路过那家湖南菜馆,看见里面还有其他团友在里面吃饭,他们和我们一样,也连吃了两天,老板忙着炒菜收钱,笑呵呵的,以后再看见我们时都会主动跟我们打招呼。
我们晚上吃了饭都会出去散散步的,于是,我们又遇到一家并不起眼的小饭馆。
他家门外没有张贴夸张的一面墙似的菜单,就在门口放着个小灯牌,贴着几道菜品的照片,我们就走了进去,也是抱着随便吃一点算了的念头。
不过进了店,发现几个人围着一大锅的海鲜在吃,里面有巴掌大的整条的鱼,有虾,有各种海货,很是琳琅,看得人有点垂涎,这是在其他店里不曾看见过的,于是问老板,老板说这道海鲜大餐要提前预约的,只为了让食客们吃到最新鲜的食材,当时想吃可吃不到。
我们没有时间预约,就吃能看一看,过个眼瘾就进到里面坐下,点了两份馄饨和一份香菇滑鸡饭。
这家店的份量很足,价格却比其他店便宜了几块钱,口感也是不错的,送的汤还有排骨,算我没见识,给一份带骨头的汤都能高兴的不得了。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
馄饨也像饺子似的,皮薄馅大,吃的人很是舒畅。
吃过这一顿,我们自然又给团友们推荐这家店,于是大部分团友又转移了战场,跑到这里来吃了三四顿,个个都是赞不绝口,还奇怪我们怎么会找到这么多好吃的地方来,好吃的东西一般都会藏在角落里给人们一些惊喜,这变成了真理。
去鼓浪屿之前,我们在街边的一个美食城里吃午饭。
时间是下午两点多,已经没有多少食客了。
走了一圈,还是决定吃面,对于北方人来说,面食还是首选的。
在我们家乡,进了牛肉面馆,如果你觉得面不够吃,可以让拉面师傅给你多放一些面的,所以我们站在沙茶面前,有人跟那里的服务员顺嘴说了句:“师傅,面大些。”
里面的人一脸懵地看着我们,我立即补充了一句,面量多一点,他们这才明白,我回头跟自己人说,咱们说的他们听不懂,面大是什么意思,多大才算大呢?
闹了个笑话后,服务员们就给每个人多加了一些面,满满当当的端了一大碗面,绊着桌上的当地辣椒酱吃了下去。
当地人做的辣椒酱偏咸,大片的红色辣椒吃不出多少辣味来,后来发现,其实他们都是做了两种辣椒酱的,一种是刚才说的那种,还有一种是我们常吃的油泼辣子,而且很辣。
去曾厝垵吃面(看吧,又吃面)就放了这种辣椒,辣的我直冒汗,可算是过了辣椒的瘾。
在曾厝垵里看见有卖青芒的想买个来吃,招牌上写着5块钱一斤,可是一问老板,说8块钱一斤,要邮寄就9块。
问他招牌上明明写着5块的,他们说招牌是几年前的,一直没有换而已,这算什么行为我们懒得跟他们掰扯转身走就是了。
又在路边看见有买一种水果,一个半拳头大小,有黄色,绿色和桔色,全身有一些突起,像海参,牌子上写着火参果。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
隔着皮闻不出味道来,倒是没怎么见过,老板说15块钱两个,于是买了两个准备带回去尝尝鲜,结果回去切来一尝,除了酸涩什么味道都没有。
在网上查了查,说是要拌着蜂蜜才好吃,我们没有蜂蜜也没有糖,无法吃下去,所以来厦门的人看见这东西得准备好蜂蜜,不过我觉得,有些东西不见得每个人都吃得惯,有些可以尝试,有些就是买个教训。
游记
初来厦门,最让人心仪的就是它的空气,对于身处西北大地的我来说,它就是个天然大氧吧。
所谓,空气好,治百病,在这里,省了护肤品,省了润喉糖。
早上起来,皮肤都是滋润的,连咳嗽的毛病也不药自愈。
来的第一天下午因为是自由活动时间,我们吃过饭就直奔向海边去看海。
这一带因为是风情线,人为修建的风景和大自然有力的融合着,沿途是高大的指示牌,有人沿着马路跑步,有人骑双人或者三人单车漫行。
我们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快点到海岸上去,却又不得不被高大的,在北方只能当作盆栽放在室内小心培养的植物吸引了注意力。
宽大油亮的棕榈树,枝繁叶茂的三角梅长势惊人,我家阳台上的三角梅在冬季开了两朵花,老妈都兴奋的到处炫耀,可是这里的三角梅不是盆栽,不必放在阳光充沛的阳台上小心侍候,它是一整棵的大树,花开成团,簇簇惊心。
后来听导游说,三角梅是厦门的市花,难怪长的这么喜人,很有市花的自觉。
顺着一条沙路拐了个弯,被高大的围墙拦着的大海就这样出现在了眼前。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
别说我没见过世面,守着一条黄河的我看见大海总是激动万分的,更何况,海岸上还有那么多帅哥不是吗?
嗯嗯,海岸上还有一大片细沙,沙里还有许多被海浪扯成碎片的小小贝壳,我们先发了疯似的和大海合影,本想赤脚在海水里走一走的,又怕水太冷又怕碎贝壳会割破了脚掌。
于是我们只得穿着鞋子弯腰在沙子里挖碎贝壳,不过也捡了一些完整的细长形塔螺,也许是因为它的体形并不容易被击碎,有个很可爱的小男孩见我们在到处捡贝壳,好心地把他捡的一个有花纹的送给了我们。
我们将捡回来的贝壳拿回家放进了鱼缸里送给鱼儿们当礼物。
海岸上的风很大,却并不影响有人在这里拍婚纱照,大风将婚纱裙摆吹起来也是很美的造景,只是天色要是再晴一点就更完美了。
图片来自手机拍摄
还有一些年轻人在这里拍艺术照,多半是穿的很少的姑娘就站在大石上被风吹的瑟瑟发抖,薄薄的裙子下是若隐若现的内衣,哦,非礼勿视,我们还看见远处有许多游客休息的地方,也有大巴车的咖啡屋,有帅气的男孩子们也在拍街景,嗯,那里的风景不错,过去看看。
走了十多分钟,全有人在这里照片,我也想拍,可惜,底子太差,还是去看大榕树吧。
这里的榕树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一大景致。
我见过榕树,放在小小的花盆里小心呵护的那种,可是我们在这里看见的榕树大多数都有一抱粗,长长的细密的根须从树枝间垂下来像一头秀发,或是胡须,有些钻进地里又变成了根,整个树冠也如伞状四下伸展着就变成了一把大伞,鸟儿们自在树中盖了房子。
这一天是周末,许多家庭带着帐篷到这里来烧烤欢聚,不知道晚上是不是也要住下来等着看日出,或者是还有别的节目,我们是游客,也总有种天黑就要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的心态,看着天就要黑了,还是快快找回去的路,早点休息的好。
出门旅行,尤其是跟团游最大的不利之处用四个字形容就是起早贪黑。
早上五点起床,随意的洗漱之后就要出发。
厦门的天亮的很早,六点,太阳已经跳出海平线了,让人精神大振。
我们来的第三天,天总算晴起来了,淡色的天幕下逐渐显出了海洋该有的颜色,这里的海是绿色的。
晨光将椰子树变成剪影,热烈的光色将海面染成一片火红,树影之外透着广域的海面,有几艘小船已经远远的开去,已经能看见更远处的岛屿,宁谧而详和,要不是要跟着导游走,只想在海岸的细沙上一直这么看着它。
曾在深圳的大梅沙看过海,与那里相比,残缺的记忆下,似乎又是不一样的,这里的海更安静,当然只是我的一面之辞,过一会儿我又会看见顽皮的海,在大风下,像烧开了似的翻滚着。
我们这一天要去客家人的土楼。
刚开始知识匮乏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土楼的样子,觉得或许就是深山里的本地人盖的一些老房子罢了。
可是当车翻越过重重的山梁,越过弯弯曲曲的山谷,远远看见一处圆形的房子时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在盗墓笔记听雷里出现的那个建筑吗?我这才震惊起来。
当然,电视剧里的土楼并不是我看见的这个,但是都在福建,形状全是一样,我们看到的是华安土楼。
华安土楼是闽南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68幢,华安土楼有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和齐云楼等土楼。其中,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大地土楼群于2008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据导游给我们的门票上写着: 华安大地土楼群景区,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组成,于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末明初,元人退出关外,但沿海有倭寇和海盗为患,烧杀抢劫,民不聊生,许多村庄仿卫城模式,聚族而建土堡御卫。
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土楼在福建很多地方都有,大体的造型是相差不多,具体的相关资料网上有很多,感兴趣的可以去详查,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在这里,我只是赞叹于建造这些建筑的人们的智慧,如何利用外墙上的小孔来传声报信,如何通过窗户外悬挂的灯笼知晓那一家人是否全部回家以便关门上锁,如何在门框上设立沙石防止敌军破门而入,如何在有外敌包围的情况下从地道潜出。
传声孔
地道口
站在土楼内部中央说话,环形的建筑会让声音起到扩声的作用,家家户户都能听到,而且厚重的墙壁让这里冬暖夏凉。
站在整个院落的最中心位置讲话,全部两百多户人家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土楼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
楼内空地中还有两口井,分别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即使井外温度一致,两泉的泉水温度也会相差一度。
这里成为了游览区,家家户户都开始做一些营生,有买一些小玩意的,有卖一些花生酥小零食的来招揽游客。
我们在一家人的堂屋里坐着喝他们用山泉水冲泡的茶,入口清冽绵柔,所谓人杰地灵,这里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个个水灵灵的,捧一捧水就能喝,在我们家乡这是小时候才敢干的事,现在的水谁敢直接从水龙头里接着来喝?
喝足了茶,又去看他们门外园子里种的木瓜,桔子,山茶花也开的很是茂盛,抬头看去,无处不是高大的树木,养眼的绿色,身心舒畅之极,世外桃源也不外如是。
连在这里生活的动物们都比我们幸福,唉。
吃了一顿当地人煮的土鸡宴我们又匆匆上路,还要赶下一个景点,或许此生我们只有这一次机会来,所以,好好记着这种感觉,无争的世界,还是离我们太远了。
半途还看见一块石头,叫放心石,也能充当一景。
游览过山里的民居,也总是想要去看看繁华的世界。
晚上我们决定去市区,跟餐馆的老板打听了一下进城去的路线,我们就去坐29路公交车。
我去哪里是喜欢坐公交车的,每路过一站,就能看见不一样的景色,从人烟稀少的风情线一步步进入了繁华的地段。
在之后的几次进城经历,我发现厦门并不大,能称得上像大城市那种繁华的地方并不多,我们现在去的中山路算是一个相对繁华的地方,和北京,广州,上海这些地方还是很不一样的。
它是个温柔的小岛城。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疫情的关系(是有关系的)才八点半左右,这里许多商家都关着门,只有一点特产商店,金店和小食店开着门。
来这里的多半还是年轻人。
有团里的人来过这里,回来说跟我们城市里的步行街差不多,甚至还不如。
我却想要说的是,每个地方的景致不可能一模一样的造出来,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不然我们出来干什么呢,我就是觉得这里的步行街自有厦门的特色,两个地方是不能相比的,便是任何一个城市的步行街也绝对没有一模一样的砖石。
广州的上下九,上海的南京路不也各有千秋吗?
这里的街道并不算宽,两边的建筑全是一色的欧式风格,白色的三四层小楼摩肩接踵,窗里应该是旅馆之类,只是全黑着灯,或许还不到鼎盛时期,全国四海的旅客还没有到来。
街道上还是一样的干净。
还有许多网红的打卡地,我们也去打了卡,证明我们到此一游。
这个悟空的形象放在那里,耳边自然响起了那首歌的旋律: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分……
我们来此,也是缘分使然。
这里的餐馆也是会将大幅的菜单挂在外墙上,看了看价格跟我们住的地方差不多,我们买了份肠粉来吃,一看作法就知道和广州吃的完全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