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江有什么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吗?请简单介绍。。。Thank you!!!

九江似乎,没有什么特色,就是黄梅戏,九江人比较喜欢听!~~~还有浔阳楼的评书!~~~

二、求九江的戏曲剧种

九江高腔戏曲剧种。青阳腔支派之一。流行于江西湖口、都昌、彭泽、星子等地农村。明隆庆、万历年间已形成。脚色分十行,唱词结构和音乐体制属南北曲系统,一唱众和,锣鼓帮腔,旋律跌宕多姿,声韵宛转,有“横直牌调”一百余种。表演使用白描手法,粗犷、泼辣、质朴,尤以花脸、旦脚别具一格。传统剧目保存许多弋阳腔连台大戏,另有《四友记》、《双杯记》、《香球记》、《吐绒记》、《三桂记》、《题红记》等明传奇剧目,为今各剧种所罕见。解放后整理改编演出的有《拜月记》、《三请贤》、《西厢记》等。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三、九江市大千世界梦幻乐园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民生·大千世界梦幻乐园坐落于山明水秀的九江赛湖凤凰岛,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庐山”风景区遥遥相望,是华中地区首家第五代主题公园,占地约1100亩,总投资约15亿元人民币。梦幻乐园紧融科学教育、科技文明展示、地方文化交流三大功能于一体,汇集全球领先的高科技游乐设备、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型情景演出、环境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多彩的主题娱乐活动,通过高新科技、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现代游乐体验与科普教育完美融合,向现代都市人提供愉悦身心的都市娱乐产品,成为城市旅游体育休闲度假胜地。 梦幻乐园由梦想世界、仙踪世界、未来世界、历险世界、海底世界、史前世界、魔幻世界、秘境世界、水上世界、军事世界10大梦幻主题世界组成,为游客呈现了100多个老少皆宜、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这里有世界独创的融庐山六大瀑布、激流勇进、主题酒店于一体的天瀑云谷;亚洲首个潜水艇4D虚拟影院;亚洲最大180°球幕4D飞行影院;虚拟交互、灾难仿真、具有九江文化特色的九龙传奇;充满神秘感的宇宙、海洋、人体、灾难4大主题科普馆;中部地区首个军事科普体验区;如梦似幻、栩栩如生的恐龙世界;以及惊险程度最高、体验感最强的悬挂式过山车。该项目还外揽45平方公里赛湖自然水域,配以顶级游艇俱乐部和国际帆船俱乐部、挑战人生高度的直升机停机坪与训练基地,在嬉笑欢乐间追逐梦想,在漫步山水间享受人生。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大千世界梦幻乐园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四、九江采茶戏的介绍

九江采茶戏,原名茶灯戏,俗称茶戏,进入半班形式后称采茶戏。是一种江西省的汉族戏曲剧种。明末清初,其主要流行地区为瑞昌、九江、湖口、彭泽、德安等县。建国后,流行于瑞昌的采茶戏,曾定名为瑞昌采茶戏,后统称为九江采茶戏。 曲分南河、北河两个流派,本剧为流传九江县一带的南河派采茶戏。声腔分为平板、花腔、汉腔、杂腔、曲牌等五大类。原演出时,不用弓弦乐器伴奏,而以打击乐,乐手居台中天幕前而坐,演员在乐队前台演唱,众人后台帮腔。九江采茶戏,原名茶灯戏,俗称茶戏,进入半班形式后称采茶戏。明末清初,其主要流行地区为瑞昌、九江、湖口、彭泽、德安等县。建国后,流行于瑞昌的采茶戏,曾定名为瑞昌采茶戏,后统称为九江采茶戏。

五、九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湖口草龙、修水全丰花灯和星子金星砚,以及技艺精湛的九江三声腔、湖口青阳腔、星子西河戏、武宁打鼓歌和德安潘公戏,这些都是九江文化内涵的珍贵记录和历史见证。

瑞昌剪纸

瑞昌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地影响了瑞昌剪纸的风格:既有南方的阴柔之丽,精巧秀美,又具北方的阳刚之美,古朴豪放。

瑞昌竹编

瑞昌竹编技艺是历史久远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九江市发掘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距今3300多年)中出土了完好的,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千百年来,瑞昌的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竹编艺术制品享誉海内外。

湖口草龙

湖口草龙俗称谷龙,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

修水全丰花灯

全丰花灯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

星子金星砚

星子金星砚又称金星宋砚。是江西省九江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历史名砚。金星石主产地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有宋村,自古以采石制砚为业。

九江三声腔

流传了千余年的九江(三声腔)山歌给后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代代民间艺人不断充实完善,使得九江(三声腔)山歌歌词在文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情感,淳朴的语言,深刻的寓意,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湖口青阳腔

青阳腔是在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安徽青阳后,与当地流传的戏曲声腔、地方语音、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结合而成。于嘉(靖)、隆(庆)、万(历)(1522~1610)年间进入湖口流传至今。

星子西河戏

星子西河戏又称"弹腔戏",俗名"星子大戏",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因其产生地星子县地属赣江下游的西河流域故名"西河戏",流行于赣北星子、德安、九江、都昌等县,尤其在星子县农村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几乎村村有戏团、人人会哼唱。2008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武宁打鼓歌

武宁打鼓歌是江西九江武宁县的汉族传统曲艺。当地素有打鼓歌之乡的美誉,虽然该县各种汉族民俗艺术异彩纷呈,而其中最为耀眼的却是被称为武宁打鼓歌的民间艺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的武宁打鼓歌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极为少见的汉族传统艺术瑰宝,在当地流传了两百多年。

德安潘公戏

德安潘公戏(布帐傩)源于唐末宋初,以“请神”、“驱鬼”、“捉蛇”、“寻医”、“关公打大刀”、“竖杨树桩”、“单、双杠翻杠”、“倒立表演”、“拜天拜地”等表演形式,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分白天游春和晚上表演两项,演出内容主要是祈神保佑、驱鬼逐魔、消祸灭灾、保佑合家平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增延福寿,并杂有农事生活、四季时调娱乐,亦有一定的宗教礼仪、杂技表演色彩。

六、九江采茶戏的演艺剧目都有哪些?

九江采茶戏的传统剧目,素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之说。其大型剧目的历史宫廷戏很少,多为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其中有《白扇记》、《血衣记》、《卖水记》、《岳州渡》、《锁阳记》、《城清风》、《岭赶子》、《菜刀记》、《七针记》、《荞麦记》、《凤凰记》、《乌金记》、《告经承》、《告堤坝》、《二龙山》、《山伯访友》、《百花亭》、《百日缘》等。

九江采茶戏的小型剧目中反映家庭生活和劳动生产的占多数,如:《卖鞋》、《卖角箩》、《染围裙》、《秧麦》、《补背褡》、《借银》、《卖棉纱》、《苦媳妇》、《劝细姑》、《卖大蒜》、《打哈巴》、《双癞痢》、《借帽》、《双过门》等。反映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小戏如:《葛麻写退》、《铁板桥》、《皮瞎子算命》等。

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演出的现代剧目有:《瀼乡红火》、《麦良风云》、《北京来信》等。

九江采茶戏表演简练朴实,生活气息浓郁,在一些小戏中,尤为突出,《送月饼》中小旦的手帕功抛高旋转,前后耍花;《染围裙》中小丑的板凳功,轻捷灵巧,翻跃自如。

老艺人杨开仟在《推车赶会》中扮演小旦张二女坐车,上岭、下坡、跃坑、过桥等的表演身段生动逼真。他如小旦碎步扇花和小丑的矮子步等表演也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