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美食众多,桂菜凭什么不能列入八大菜系?广西人不服!

这两年广西 美食 是当仁不让的“网红”!

而螺蛳粉正是最近 美食 界的“当红小花”

连外国友人都抢着团购呢!

广西 美食 火爆全国

但桂菜为什么在全国排不上号?

许多外地的朋友发私信告诉我

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外来人口众多

所以口味也多元化

桂北喜辣、桂南口味清淡

但桂菜真的这么平凡吗?

作为广西人的吃在广西小吃货第一个不服!

没有川渝麻辣,鲁菜咸鲜等菜系

显得那样口味独特鲜明

因为桂菜特点不鲜明!

桂菜根植于我们资源丰富的八桂大地

就地取材才能做出独一无二的“原汁原味”

而且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岭南文化

广西菜由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菜和壮族、瑶族、京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菜组成。少数民族的小吃、点心非常有特色。菜肴取料奇特,制作也极有个性。城市菜以野味烹调最为著名。好吧,说了这么多,重点是:作为一个广西人,你真的了解桂菜么?你吃全了么?

广西著名的风味菜点有:天火烹饪鸡、虫草炖海狗鱼、葵花马蹄肉饼、桂乳荔芋扣、梧州纸包鸡、邕州鱼角、花雕醉鸡、马肉米粉、奶油浪戟、糊辣、桂北油茶、蛤蚧粥等。

桂菜的总体风格是:口味注重清甜、微辣、鲜香、脆鲜,成菜讲究粗物细作,型量协调,香气蕴藉,色彩清晰,席上则要求菜肴点心,汤羹配伍的当,浓浓相面,显现文化品位。其物料的使用,则多以山川江河天然产品为首选。取其清新鲜亮;烹饪手法则多为扣、蒸、炖、酿、闷、炒、炸,力求保持物料的自然色泽和营养品质。

在明确的总体风格之下,

依据广西各地菜色所呈现出来的明显的地域特点,

桂菜又可以分为四大体系

↓↓

1.桂北风味菜

桂北风味菜,以桂林、柳州的地方菜组成,口味醇厚,色泽浓重,善炖扣,嗜辛辣,尤长于山珍野味入菜(当然,如今入菜的都是非国家保护动物)。名菜有“野味炖全鸡”、“清蒸桂江鱼”、“荔芋扣肉”等。

清蒸桂江鱼

荔芋扣肉

2.桂东南风味菜

桂东南风味菜,包括南宁、梧州、玉林一带的地方菜,讲究鲜嫩滑爽,用料多样化,,能选择当地良种禽畜,蔬果风味菜色,名菜有“梧州纸包鸡”、“南宁醉子鸭”、玉林“串烧金钱鸡”、陆川白切猪手,博白白切鸭,“耗油柚皮鸡”等等。

白切鸭

梧州纸包鸡

白切土鸡

3.滨海风味菜

滨海风味菜,以北海、钦州、防城地方菜组成。讲究调味,注重配色,擅长海产品制作,河鲜、家禽的菜式也有独到之处,名菜有“春梅红烧海参”、“葵花扣鲜鱿”、“花衣蜇皮”等。

春梅红烧海参

葵花扣鲜鱿

4.少数民族风味菜

少数民族风味菜,由各少数民族菜组成,擅长用源头原料制作菜肴,尤其对江河中的野生鱼种,高山蔬菜,山间珍菌,田埂野菜,乡村土鸡、土鸭情有独钟又特别强调节期、成熟期,突出味鲜、味纯的特点。对天然放养和加工饲养的原料,喜欢“重土轻洋”和“原汁原味”,很讲究实惠,制法独特,富有山野乡土气息。

壮族擅长以狗肉及各种动物副产品制菜,品种多、技法精,甚具特色。侗族的竹笋肉,苗族的竹板鱼,毛南族的烤香猪,京族的海鲜制品都很有民族风味。

竹笋肉

竹板鱼

四大地方菜色各显所长,一起构成了桂菜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特色。如今的桂菜已经确立起了“绿色、保健、长寿”发展理念和“衣食同源,药食并重”的科学发展思路。

您的家乡有什么好吃的特色菜,不妨在下方留言分享!另外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60周年,南宁电视台牵头全区近十家城市电视台联制联播了12集 美食 系列纪录片

广西都有哪些特色小吃?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呢?

说道广西最好吃的小吃,大家是不是都来劲了?很多朋友纳闷:“小吃那么多,外地朋友来广西,带他去吃什么?”今天小编为了解决大家的困惑,特地从广西美食中精挑细选出了美味又实惠的十大特色小吃,赶紧来看看,很地道的呦!

环江香猪

环江香猪出产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历来都是当地官府敬奉朝廷的贡品。由于环江香猪生长在高寒山区,没有工业污染,又以山藤野薯为食,一般只有6、7公斤,肉质鲜美多汁,嫩滑非常,其中又以烤全猪最受赞誉。

玉林猪脚粉

玉林被称为“小吃之都”,而其中的猪脚粉更有其独到滋味。最关键的,就是猪脚的炮制:煮熟的猪脚先要在油锅里炸至金黄起泡,再放到有八角、蒜米、姜糖等各种配料的卤汁里煲,最后加上滚热的烫粉,就宣告大功告成。

玉林肉蛋

肉蛋也是玉林的草根食品。要制作肉蛋,不仅在材料上要精选上好的小黄牛后腿肉,遵循严格的加工工艺,实际制作时也是一种体力挑战。据说需要搅打,直到掷地能反弹10—20厘米才算合格。

柳州螺蛳粉

米粉必须要用陈年的大米制成,吃起来弹性极好;汤料是通常由螺蛳、猪骨、辣椒以及各家秘制香料熬煮而成,再佐以劲爆的辣椒,就这样成为几代柳州人骄傲的味觉记忆。

黄姚豆腐酿

黄姚豆腐美名远扬,大文豪苏东坡曾赞赏道:有此物在桌,又何必鸡豚?把黄姚当地水豆腐掏烂揉碎,放入馅料捏成小包,加入黄姚豆豉文火慢煎,即可上桌。秘诀只在黄姚古镇千年古井中那一捧好水,才制得出这好口感。

桂林米粉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在桂林米粉制作过程中,卤水最为关键。真正的好卤水,色泽浓郁、过齿留香。淋上卤水、香油,配以黄的炸花生、绿的葱花香菜、红的辣椒,味重的拍两瓣蒜,贪心的加上卤蛋、油条,光是这过程,都让人等不及地满口生津。

梧州龟苓膏

传说远在三国时代就存在的龟苓膏,其实是一道药膳。它是用鹰嘴龟和土茯苓,配以多种中药材,经过长时间熬炼而成的。由于坊间盛传它还有美容美颜的奇效,更是深得现代女性的大力追捧。

毛南族特色饮食有哪些?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广西山区,日食三餐,均以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种饭为主食。如毛南饭,即用糯玉米粉加竹笋及其他蔬菜和佐料混合煮熟后制成。是毛南族夏季的主食。毛南族还长于用大米或玉米制作"米蜂仔"作为辅助主食,是消夏解暑佳品。家家喜欢食甜红薯,并作为入秋以后的辅助主食之一。

毛南族地区蔬菜较多,四时不断,有豌豆、白菜苦麻菜、南瓜、红薯叶、豆荚、芭蕉芋、青菜和萝卜,其中南瓜是秋冬常食的蔬菜,既可切片煮粥,也可单独蒸食。肉类来源主要是家禽、家畜,有猪、牛、鸡、鸭等。喜食狗肉,有些地方中元节有杀狗食肉之习。毛南族一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认为一些肉和菜特别是鸡,煮得过熟会走味。唯独对鸭以煮烂熟为宜,在烹饪上有"鸡生鸭熟"之说。

毛南族喜欢的酸食品很多,其中以"腩醒","瓮煨","索发"为最普遍,称为"毛南三酸"。

"腩醒": 把猪、牛肉切成薄片,用生盐粉拌匀咬透,留两三天。用香糯蒸熟,放在簸箕里凉冷,与肉片揉搓均匀,放在坛里压紧密封。三个月后便可用。

"瓮煨":为了能随时吃到酸食品,家家户户还有一种特殊的盐水坛。毛南话叫"瓮煨",可腌制多种瓜菜。

"索发": 把洗清的钉螺用猪油干炒,待透熟发香后,趁热倒入坛里,然后密封。三个月就可以揭盖吃用。毛南语叫"索发"。

除了"三酸"外,还有酸辣椒、酸蕃茄、酸萝卜等。

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并有非酒不足以敬客之说。有的人家还自己用高梁、玉米酿制。但近年来,以市场出售的瓶装白酒居多。毛南族大都喜欢饮茶,暑天常以浓茶解暑。走远路时经常随身带"野石榴"或青辣椒,用以解渴。

典型食品:明伦白切香猪是毛南族的名菜,用当地产香猪加佐料蒸制而成。此外还有:甜红薯;螺蛳酸,蒜头酸水,鸭血酱,豆腐肴。

广西彝族特色美食有哪些?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主要聚居地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些聚居地大部分是山区,有一部分是高寒山区。所以气候多变,有“十里不同天”的谚语。

彝族地区有极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作物品种多样,产品极为丰富。彝族地区森林分布广泛,树种、野生动物、药材繁多。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等。大小凉山彝族男子多蓄发椎髻于头顶,称为“卓尔”,视为神圣,任何人不得随便触摸。男子以无须为美,左耳戴黄、红大耳珠,妇女包绣花头帕。在彝族人民观念中,牛羊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但耻于经商。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神的信仰。祖先崇拜是为父母辈安灵送灵而祈求死者灵魂庇护后世。

彝族由于方言和地区不同,还有许多不同的称呼,现“彝”是统称。彝语属汉藏语系,有六种方言。在公元前二世纪,彝族的先民在滇池和四川西昌东南,这时是使用石器的原始社会。自八世纪左右出现奴隶主集团后,直至解放前,很多地区还保持着奴隶制度。解放后,彝族地区实现了社会改革。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最早创制出手榴弹的前身胡芦飞雷,比西方手榴弹的出现早半个世纪。

以医治创伤,具有止血消炎特效而驰名中外的云南典焕章白药,就是根据彝族民间祖传秘方配制而成

凉山彝族自治州特色小吃:

豉油皇五花肉、楚雄饺子、楚雄烤小猪、楚雄丝绸、楚雄油豆瓣、麻栗树腌肉、马刺根炖猪脚、牟定叫化鸡、牟定铁核桃、南华凉拌松茸、清汤蘸水鱼、全羊汤锅、松茸炖鸡、松茸煮鸡、姚安风干鸡、彝家丁香烤全羊、彝香茅草叫化鸡、永仁烤乳猪、元谋烤猪、元谋凉鸡、猪肺汤

壮族美食

- 五色糯米饭 -

五色糯米饭可是咱们广西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白、紫5种色彩而得名,又称“乌饭”。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群众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家家户户都要做五色糯米饭,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这种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充满着民族、地方情趣。

- 壮家三夹 -

所谓“三夹”,即在同一冷盘中盛有三样菜:红肠、猪肝、粉肠。食用时,各拈一块,共三件,夹在一起吃,故得名三夹。

三夹原是广西西林壮族的独家菜肴,凡到壮家做客,主人就会热情地为你端上可口的三夹,以示敬意。特别是办喜庆筵席,都把三夹视为压席菜。这种习俗沿袭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在壮人的影响下,聚居在西林的汉人也十分爱吃这道菜。

- 熏肉 -

熏肉或称腊肉是壮瑶等少数民族喜爱的特色食品。河池、百色等地的壮族地区在过年前就杀猪,然后将切成一条条的肉挂在火塘上。猪头、猪腿、猪杂等也都挂在上面,天天有烟熏。用甘蔗渣烧烟来熏肉,风味最好。

- 龙棒 -

“龙棒”(壮话拟音)也是壮乡美食之一。是把猪血灌制到猪小肠里的一种食物。过去,每逢哪家杀猪过大年时,都要灌“龙棒”的,是小孩子每年最渴望的美食哟。

中国的骚人墨客给各处的美食起了很好听的名字,如什么清龙过海呀,孙悟空打猪八戒呀之类,唯独“龙棒”这一美食没有雅号,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或许他们压根就没得品尝过。不过,在我国的东北、法国和韩国也有类似的食物,名字为“龙肠”或“血肠”。

瑶族美食

- 羊瘪汤 -

羊瘪汤在河池东兰,巴马,凤山,大化一带壮族瑶族地区很流行,但一般游客都不敢尝试。经常喝羊瘪汤,能避寒消署,润胃滋肝,养心益肾,消除疲劳,健康长寿。

羊瘪汤最重要的一味就是羊肚里的各种草料,其实就是草药,把整个羊肚连同草料一起放在火上烤干,然后把烤焦的羊肚刮干净,然后剁碎,放到羊杂汤里煮开食用。

侗族美食

- 侗族酸鱼 -

侗族酸鱼是桂北地区的民间传统食物。如今在柳州融安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带,仍然保留着腌制酸鱼酸肉传统的。

侗族酸鱼腌制方法是将鱼增内脏洗净,撒盐搓揉后置于钵中——两天后,取出晾干,取适量辣椒、甜酒糟、五香粉、姜蒜等佐料放入鱼腹装坛密封,两个月后开坛食用。香、酸、甜味俱全,存放越久其味越佳。

- 侗乡油茶 -

在桂北侗族地区,茶叶、茶油是特产,所需的配料小食品也是本地所出,都很现成,桂北冬天较冷,打油茶还可暖身,所以在那里,吃“油茶”、尤其在冬季很流行。

油茶亦可称侗族的第二主食。过去,人们不仅早餐吃油茶,每顿饭前都要吃油茶。油茶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

一进侗乡,侗胞往往把“打油茶”当为敬客的一道礼节,侗妹们会一小碗一小碗地捧给你,还让你只用一条筷子来喝完,表示敬你是一心一意的,此种吃法既独特又受欢迎。打油茶”遂迅速传遍桂北。

仫佬族美食

- 菜包 -

菜包,是仫佬族的传统特色美食。由牛皮菜叶包裹糯米馅料蒸制而成,馅料一般有虾仁、花生米、叉烧、香菇、木耳、香菜等。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仫佬人家都喜欢蒸制菜包,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

- 风味牛肉条 -

风味牛肉条采用仫佬山乡高寒山区生长的嫩草所养育的优质黄牛作为主要原料,配以精、白糖、香油及广西特产八角、桂皮、茴香等天然香料,通过民族传统的烘烤方法烘干后,用纯茶油炸制而成。牛肉条产品为条状,吃起来更方便;肉质干透,便于保存,色香味美,营养丰富,质量上乘,还具有辣在口、甜在喉,回味无穷的口感,是赠送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

- 仫佬仔辣酱菜 -

“仫佬仔辣酱菜”是仫佬族一大特色,精选原生态绿色无污染的新鲜食材,用长寿之乡的福地水源,还有保持上百年之久的传统工艺秘制而成,充满着家乡浓情的味道。酱菜系列有:油鲍贡菜、油香金丝笋、六彩珍珠椒、老友酸笋、什锦菜(木瓜条)、原乡脆皮榄,下饭、拌面、做菜好吃的不得了。

苗族美食

- 三防“香鸭” -

融水的三防“香鸭”是广西小麻鸭的一个独特种群,主要分布于贝江流域,主产区是融水县三防镇。由于其鸭肉含有香鲜味、极少腥膻、肌肉丰满脂肪少,所以倍受欢迎。

传统三防鸭以白切吃法居多,为的是保持其天然原味。夹一块入口,不仅香,而且滑嫩,瘦肉也能入口即化。

- 酸鱼 -

苗家人特爱吃酸。所以,女儿出世时,家里人就给女儿酿酸鱼,长一岁酿一条。如果你要直接问苗家女孩子的年龄,她们是不会回答你的。应该这样问:“你的酸鱼酿有多高了(多少层)?”她们就会回答你了。还有,这里的酸鱼不是用醋做的,而是用盐慢慢腌制的。

- 蚂蚁菜荷花鱼 -

蚂蚁菜是一种野菜,又名马齿苋,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都有抑制作用,还可治疗咳嗽、牙龈红肿和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吃起来也不错,无异味。

水族美食

- 九阡酒 -

九阡酒,民间俗称“九仙酒”,是水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的保健饮品,是按水族民间传统药方,采集130多种地产药材制成酒曲,选用地产优质摘糯为原料酿制而成。色泽棕黄,醇香馥郁,天然淳正,酒性平和,清新淡雅,余味悠长。

- 鱼包韭菜 -

这是水族最重要的祭祖菜肴,属于素菜,现在已经演变为所有节日菜肴。做法是:选1斤多的鲤鱼或草鱼从背部开刀去杂洗净,洒上好酒,配以葱葁蒜盐糟辣等,再将洗好的韭菜(或广菜)填充鱼腹,用米草捆扎放入大锅中炖,或放甑子中蒸,10-12小时后鱼骨酥脆,鱼肉肥美细腻,烂而不糜,醇香味厚,夏季放外面3-5天也不会变味。

京族美食

- 风吹饼 -

京族风吹饼是广西东兴市京族三岛最有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因其极薄,连风都可以吹走,故名“风吹饼”。

它是一种米制品,用粘米磨成粉浆蒸熟后,撒上芝麻晒干即成,吃的时候放在火上烤,它便逐渐膨酥,香脆上口。

彝族美食

- 荞粑 -

这是彝族当地的一道风味食品。在祭坛上供奉它,在起房、婚嫁时使用它,在待客宴席上也少不了它。彝族人民用火灰(子母灰)烧出的苦荞粑粑,摆上十天半月不会变质。苦荞粑粑蘸冬蜂蜜进餐,苦甜爽口,回味无穷。

- 香肚 -

香肚是彝族传统的美食之一,是待客之上品。在彝族过年时, 将猪肚拉个小口,清洗干净后装入拌了盐、花椒面、辣椒面、木姜子、大蒜泥的砣砣肉。要紧,装好将口子缝合,在缝口上用肠片粘好密封,置通风、烟熏处熏干。只要不漏气,放得越久味越香。用一个没打开过的香肚招待客人,可抵杀只羊。

毛南族美食

- 白切香猪 -

白切香猪是毛南族的名菜,用当地产香猪加佐料蒸制而成。环江香猪属中国珍稀猪种,产于广西桂西北部九万大山区域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境内的明伦、东兴、龙岩等乡镇高寒山区,农寨自然放养。环江香猪体黑矮小,毛油黑发亮,历代当地官府均把香猪作为贡品来进贡朝廷。

集当地山水之灵气而形成的环江香猪,猪皮薄肉嫩无腥味,味道清甜浓香,肉嫩味美,营养含量也比普通猪肉高很多,一般可烧烤、白切、清煮、红烧。

回族美食

- 葱爆牛肉 -

大家是不是看到这个菜名口水就直流了?

- 砂锅羊头 -

回族的经典美食之一的砂锅羊头,精髓几乎全都在于这个羊头上,味道非常的鲜美!看着都想吃一口啊。

现在还有哪些少数名族的特色美食?

饮食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广西少数民族的饮食特色

广西民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薯类次之(缺少水田的少数民族山区也有以玉米作为主食的)。广西少数民族大多爱吃糯米饭,节日还作成五色花饭或把米、麦、木薯等加工成粉、做成糍粑等食品。

大多喜爱饮酒,有的民族家家户户会酿酒,甚至每日离不开酒。苗、侗、麽佬、毛南、水等民族都喜酸食,爱 腌制各种酸菜、酸肉、酸鱼。融水苗族还有别具风味的“醋泡饭”习俗,有的民族喜食辣味和抽烟。“辣椒骨”很多少数民族都喜爱的名菜。居住在海边的京族人民喜食海味,肉食以鱼虾为主。有些少数民族保留 有喝血酒等各种特殊的饮食习俗。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习惯有:打油茶、做五色饭,瑶族鸟酢及毛南族的菜牛肉和特制的红薯干等。

鸟酢

“鸟炸”是大瑶山部分瑶族群众所腌制的一种特具风味的著名食品。每年秋末春初时节,于山上装设“鸟盆”,候鸟被引诱到盆中喝水,即被预先涂刷在盆边的鸟胶粘住。将捉到的鸟宰杀后以米粉及食盐等 拌和密封在坛罐中制成,作为上品待客。还有制成鱼、肉炸,可以陈放数年甚至几十年,留备重大节日及 款待贵客用。

苗族:

苗族在饮食方面,以大米为主,杂以玉米、小米。一般都喜爱喝酒,嗜食辣椒和各类酸菜。有早午“ 打油茶”的习惯,与侗族基本相同。

打油茶

打油茶是居住在山区有种油茶传统的侗、苗、瑶等民族的一种特有的饮食习惯。打油茶不仅是这些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食,也是对亲戚朋友、特别是远方来客的一种最好的礼节性招待,一天之中,不分早午晚,随时可制作。三江、龙胜等地的侗族,凡是请你吃打“油茶”,就是对你的最大尊重,如果你讲客气不喝,就是对主人的不恭。

各个民族都有各自喜爱的特色美食,数之不尽。

河池美食别具风味,这13道当地特色不容错过

河池是广西一个聚集了壮、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少数民族的地区,不仅有极具风情的 旅游 资源,饮食文化更是多样且极具特色。来到河池,各类 美食 一定会让你的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与享受。

卷粉

卷粉是当地人最爱的小食之一,用米浆制作成米皮,卷入各种食材,加入酱汁拌匀一起食用,美滋美味,让人百吃不厌,吃完还念念不忘。

油包肝

油包肝是用猪网油包上猪肝,用牙签固定好后,放到油锅中炸熟。出锅后的油包肝色泽金黄,香味浓郁,口感独特,极具风味。

毛南香牛扣

香牛扣是广西的经典名菜,也是毛南族的特色佳肴。香牛扣制作工序十分繁复,选用优质牛肉经过焯水、涂、炸、泡、切、拌、码、蒸、扣等多个步骤才制作完成,制作好的香牛扣色泽红润油亮,香味扑鼻,十分诱人。牛皮爽脆弹牙,牛肉鲜嫩酥烂,滋味悠长,值得回味。

粉蒸肉

粉蒸肉是选用优质五花肉切成适宜大小,与粉蒸肉粉拌匀后装盘放到蒸锅里蒸熟而成。蒸熟的粉蒸肉香味四溢,味道醇厚,五花肉炖等酥烂入味,肥而不腻,十分美味独特。

侗家打油茶

打油茶是侗族的一大特色饮食,先把茶叶用油炒香后,再加入水一起煮成油茶水。食用时,加入米花、黄豆等油炸食品,撒上葱花,配上小菜,十分具有民族风情。入口微苦,却口有回甘,独具风味。侗家人平日喜爱打油茶,也喜欢用油茶来招待远方来客,以表自己的热情与好客。

凉拌粉

夏日来一份凉拌粉,不仅开胃消食,还能消暑除烦,让人神清气爽。把河粉烫熟捞出,加入叉烧、豆芽、花生、黄瓜、葱花等,再加入特制的酱汁,酸甜爽口,有滋有味。

豆腐肴

豆腐肴其实跟豆腐没有关系,把油渣炒香,然后放入小番茄,加入黄豆粉、野菜等一起焖煮而成,豆香味浓郁,非常鲜美独特,且营养丰富,让很多人恋恋不忘。

豆腐圆

豆腐圆制作工序精细,是用水豆腐加入瘦肉、鱼肉、花生、韭菜等馅料,搓成一个个小圆球形状,然后下锅制作而成。口感丰富,味道清甜鲜美,有滋有味,且营养丰富,深受当地人喜爱。

鸭把

鸭把是用鸭的内脏,包上嫩姜、黄瓜、葱等,配上特制的鸭酱一同食用,味道十分独特,滋味鲜美,口感甚佳,是一道极具特色的当地 美食 。

猪血肠

当地人也叫猪龙棒,是用糯米和猪血加入调料灌入到猪肠里蒸熟而成。蒸熟的猪血肠香味浓郁,让人垂涎欲滴。香脆软糯,咸香味美,让人回味无穷。

玉米锅巴

玉米锅巴是河池的特色小吃,工序繁多,制作精良,吃起来香脆可口,味道浓郁,是一道极具风味的零嘴小食。

巴马香猪

巴马香猪皮薄肉嫩,香酥细腻,口感甚佳。咬上一口,满嘴油香,味道香浓,肉质鲜嫩细腻,滋味鲜美,肥而不腻,十分受欢迎。

五彩香糯饭

五彩香糯饭是用糯米与天然植物染色后蒸熟而成,蒸熟的五彩香糯饭有黑、红、紫、黄、白五种颜色,色彩艳丽,让人食欲大增。糯米饭松软香糯,带有植物的清香,十分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