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
云南自然环境终年炎热、夏季多雨,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建筑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云南建筑分类
竹楼,干栏式建筑,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在云南俗称为竹楼,顾名思义,是以竹为主要材料建筑而成的,不过实际中大部分是用木材建成的,真正竹子的极为少见。
傣族的竹,一般用数十根木柱作支撑主架,在离地2米多高处铺楼板。楼分上下两层,楼下无围墙,是拴牲畜、养家禽和堆放农具的地方。
传统民居,在古代云南,经济发达,文化积淀丰富的地方,白、彝、纳西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正两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颗印”等形式的土木结构建筑。“一正两耳”是一幢两层楼边上再挂两间平房。
“三房一照壁”的平面是三幢互相垂直的两层楼房,和一面照壁的结合,大门开在照壁旁;“四合五天井”是由四幢两层楼房的垂直配合,围出一个大天井,两幢楼房的交接处又围出一个小天井,并附一个楼阁,合计为五个天井。
二、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是什么?
东北地区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
1、最典型的东北民居样式就是坐北面南的土坯房,以独立的三间房最为多见,而两间房或五间房都是三间房的变种。房子坐北面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光和取暖的需要,这一由自然环境造成的建筑格局的风格最后演绎成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风俗习惯,甚至还发展成带有等级性质的封建规则,人们观念中以北为上,南面次之,甚至坐北面南成了君临天下的代名词。
2、房子的走向,坐北面南的房子叫正房,面向东面或西面的房子叫厢房,东西厢房采光都不如正房好,所以人们都不愿意住厢房。从阳光照射的角度而言,人们把坐东面西的房子叫西厢房,坐西面东的厢房叫东厢房。东厢房要比西厢房好一些。
3、结构,有钱有势的人家盖房子自然是不会用土坯来盖的,都会用石头和砖瓦来盖,样式也会多变一些,但无论怎么变化,其东北民居最基本的样式是不会改变的,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
4、有钱有势的人家盖的房子自然是砖瓦结构的了,但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是无法盖砖瓦结构房子的,都是用土与茅草混合泥水而建的,房顶是用茅草盖的,行话叫苫,或者叫苫房。正因为房子是茅草苫的,所以就导致了呼兰烟囱的出现。
5、东北民居的窗户通常是扁宽型的,木头做的,比较小。窗棂是用小木条做成井字格然后糊上窗户纸。这样的窗户缺点就是采光效果极差,后来即使有了玻璃也不行,主要原因就是窗户太小,大家到北京皇宫看一看就知道了,由于窗户小直接导致房间里都是阴森森的。但窗户小也有优点,那就是保暖性能好,这对于有着漫长冬季的东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永远都是高于一切的。
三、华北平原当地的地区环境与民居特色有什么关系?
华北平原纬度比较高,冬季受偏北风影响,气候寒冷。华北平原地形比较平坦,这里的传统民居是四合院,四合院比较封闭,并且北面的墙比较厚比较高,可以阻挡寒冷的偏北风。一个地区的民居与当地地理环境协调一致。
四、西双版纳民居特点与当地环境的关系
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炎热多雨,人们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多建屋顶较陡,通风的傣族竹楼;北极地区终年严寒,当地的因纽特人为了御寒,就地取材,多建很低无窗,保温效果好的冰屋; 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