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工业区的优点,缺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分别是什么啊?

中国四大工业区:京津唐综合工业区,辽中南重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地带(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地带。京津唐综合工业区.:中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区.:全国最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加工基地 一、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矿、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辽中南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科技发达,海路运输便利,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南部面临渤海和黄海,这对发挥东北区口岸多、腹地广阔、经济基础好的优势,发展外向型工业,开拓东北亚国家及俄罗斯、东欧各国的市场,扩大出口创汇都十分有利。

不利条件: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2、京津唐工业基地

有利条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中国。 交通便利,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由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的是北京的众多高校,这是在技术上的独特优势,而且矿产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利条件:环境问题特别是沙尘暴和缺水问题一直制约着发展。而区域发展不平衡,则更是大的阻碍。

3、珠江三角洲

有利条件: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厚政策,大量电子电器加工组装企业发展起来,由于交通上的便利,特别是据港澳台及东南亚较近,多侨乡,来料加工来样加工企业发展特别迅速,

不利条件:该地区的工业综合实力不是很强。

4、长江三角洲地区

有利条件:该地历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高度发展的地区,苏南与浙北依托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与经济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区,市场潜力很大。由于综合实力较强,该地区的发展将是四地区中最快的。

不利条件: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扩展资料

京津唐工业基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

1、有丰富的铁、石油、海盐等资源。

2、有统一的京津唐电网(河北北网)。

3、有便利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和海洋运输。

4、临近山西能源基地。

5、有输油管道接连东北、华北的油田。

6、有科技和人才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工业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津唐工业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辽中南工业基地

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和优势【表格】

四大工业基地:

1、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同时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海外华人投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2、长三角

是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3、京津唐

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交通便利,紧靠山西能源基地,并由输油管道连接东北、华北的油田。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化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研究开发潜力巨大。全国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及情报文件机构、17%的国有企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本区,尤其是京津地区是全国知识最密集的区域,能够提供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高级人才。

本区经济发展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和能源紧缺,此外,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产业结构转换艰难也是区域经济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今后要加强农业建设,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发挥交通发达、科技人才集中和钢铁石油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钢铁、石油化工、重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

4、辽中南

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渤海湾北环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阳市、阜新市区及阜新县以外的辽宁省域,面积118501公里,人口约3500万。

每一个工业基地都是以几个主要工业中心(城市)发展起来的。沈阳——机械工业,鞍山——钢铁工业,抚顺——石化、装备制造工业,本溪——钢铁工业,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

辽中南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区内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抚顺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和抚顺石油加工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 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其区位优势有铁矿,有煤矿,有辽河油;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解决办法:优化产业机构,引进先进技术,运用南水北调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