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地的习俗有哪些?
1、山西省
山西现在拜天祭祖的规矩不多见了,但年三十儿的晚饭上不能说话的规矩被保留了下来。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煮饺子时,要鸣放鞭炮。为驱邪恶、求吉利,有的地区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的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意在有余头。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2、福建省
厦门人元旦出门前,都得当空拜祷玉皇大帝,称为“祭神”。清晨祭神用鲜花素果,中午祭神则用牲醴,及一碗春饭。春饭就是在白饭上插上红纸做的春花。春饭是取其“年年有余”的好口彩。漳州初四称为“接尪”,除了进庙烧香外,还要预备一个糖果糕饼盒,叫做“荐盒”,供在厅上迎神下降。
3、辽宁省
很多辽宁人在大年三十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都要挂红灯笼,大年三十晚上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嫁出去的闺女不可以在娘家过年的,否则这一年会对娘家兄弟不利。所谓年三十晚上“不许看娘家灯”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
4、广东省
海丰一带,小辈向长辈贺年时,长辈会以红包或柑橘赏给晚辈。潮州春节节食有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东莞正月初一祭神,要供上糖上煮芋头,叫做“富贵有缘”。
5、江苏省
江宁县元旦贵家于房门口贴画雄鸡。吴县多于元旦至通元寺礼拜观音大士。苏州人元旦一早开门要于三爆竹,叫做“高升三级”。清晨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去烧香,必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自元旦至元宵,火炉中烧巨煤墼,称为“欢喜团”。
二、家乡习俗有哪些呢?
广东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
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
3、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4、送压岁钱是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年,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远的地方。
5、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6、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
7、正月初7吃7样菜,然后初7,要全家出去玩。
8、12点,要在家里守岁。
9、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东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广东人对花情有独钟,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井,过年都要买桃花等老几样,再配搭各种各样的鲜花。
10、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广东醒狮舞起源佛山春节期间的舞狮活动,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沿街起舞,逐家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主人家则悬赏于门,包红挂青,让瑞狮去摘取,名曰“采青”。
借此活动希望狮子能把好运带到家里。其次是舞龙,广东的龙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态,不同的龙舞,寄托着人们不同的理想和愿望。春节是喜庆之日,耍舞的多是热烈奔放的彩龙、金龙和纱龙之类,白天舞布龙,晚上耍龙灯。至于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传统文化。
三、你们当地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吗?
我是北方人,都说北方过年比南方热闹,确实是这样,习俗也多。首先大年三十中午要贴对联,挂红灯笼,中午团圆饭,要八大碗菜,吉时到了要先敬祖先,放鞭炮,吃过饭,要去祖先坟头烧纸点蜡烛请祖先保佑我们后代。然后晚上要把屋子所有的灯都点亮,要把火炉火加旺,然后就开始准备各种吃的,一直要守岁到天亮,这样来年才会岁岁平安,第二天大年初一,北方我们要吃饺子,然后要去外婆和舅舅家出行,这样图吉利,初一到初七不能扫地到垃圾,说这样会把财运扫走,还不能洗衣服,知道把初七过完。还有初一一定要穿新衣服,要出行。还有都记不起来了。
四、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位于浙江湖州,是浙江非常有地位的水乡,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习俗主要有两个。
一、吃年夜饭之前必须祭祀。
年夜饭对于国人来说非常重要,一家老小其乐融融,相聚在一起,展望未来同时也在回顾过往。而在湖州,在年夜饭之前家家户户必须要进行祭祀,通常会准备鱼和肉并且在杯子里斟满酒。一方面是让祖先在佳节也能够吃好喝好,同时也证明子孙们的生活非常富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祈求来年可以风调雨顺,家庭美满幸福,这是一种美好的向往。
碗筷以及酒杯都需要摆放得整整齐齐,祭祀的菜不需要太多但是要足够新鲜,更不能用剩饭来敷衍了事。对待祖先我们绝对要尊重和认真,倘若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如今美满的生活,祭祀的时候需要烧纸,而这种纸也需要提前用钞票压过,只要压过的纸才会更加之前,家中的男女老少都需要相继磕头祈祷。
二、清明须喝茶。
清明时节真值喝茶的好季节,在江浙一带,清明除了要吃粽子之外,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茶一定要是当年采摘的新茶。其实在我们老家清明当天所采并且制作的茶更加有效,清明喝茶可以起到“百毒不侵”的作用,虽然有一些夸大其词但是寓意总是好的。
我们希望喝过这一杯茶之后,我们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身体也会不断强大,喝清明茶在湖州由来已久。所以在清明前夕不少家庭会赠送友人新茶,这是一种美好且真挚的祝福,他们希望健康可以传递,喝茶品人生,在清明这一天变得非常普遍,我们对未来有太多的畅想与祝愿。
五、你们当地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具体谈谈吧?
我说一说我们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的苗族风俗传统吧。六枝特区梭嘎乡的苗族与贵州其他地方苗族有很大的区别,属于苗族支系中的箐苗。“箐”,在当地汉方言中即“深山老林”之意。从字面上解释就可以知道这一支系的苗族,属于与世隔绝的部落。目前人口仅有5,000多人,有自己的语言,跟别的苗族不相通。这个支系在服饰上也与别的苗族不同,以妇女的头饰尤为突出。头上绑1.5至2尺的木制长角,然后用重约3至6公斤的女子历代母系(比如母亲、姥姥、太姥姥等最长可达5辈),每天梳发时掉下来的头发掺黑麻毛线搓成辫子缠于木角上,再用白色带子缠大髻,就像头上顶一个硕大的“角”,所以箐苗又被称为“长角苗”。据说箐苗大致在清朝初年迁到梭嘎一带,当年吴三桂奉旨进剿今贵州西北一带的水西宣慰使、彝族土司安坤,安氏大败。许多依附其下的苗人为了躲避战乱躲进六枝特区、织金县与纳雍县三地交界处大山深处的森林中,以狩猎为生。苗人为了吓唬林中野兽,他们将树枝插在头发上,后来慢慢演变为木角了。跳花坡那天,妈妈们为女儿们绑上木制长角,用重约3—6公斤的黑麻毛线缠成一个大髻。正月初十,是长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节。梭嘎乡周边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们纷纷盛装打扮自己。汇聚在跳花场上,以歌舞狂欢过节。这一天是未婚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好日子,他们走村串寨寻找心上人。长角苗年轻男人拿竹制芦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几片木叶,来到中意的女孩家门前对歌。经过两三天对歌,双方若产生感情,小伙子便在女方家住上几天。由双方媒人谈判,讲定礼金后就可以择日成婚。
六、家乡的风俗有哪些
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
按照家乡的习俗,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腊月二十三被家乡称为小年,这天,人们就开始打扫卫生,把房间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杀羊杀猪用来祭灶。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办年货了:买对联、买糖果有些人家还要炸东西。
到了除夕就更热闹了,家家户户都在包饺子,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飘亮的新衣服,出门在外的人赶紧回家团圆。到了晚上,人们都要吃年夜饭。
从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们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人们都要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新年快乐,全家平安幸福。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都要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接待客人,小孩子们也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可以收到压岁钱。
到了元宵节的时候,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整条街道都挂满了灯笼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们都高兴地唱起来跳起来,高兴极了,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吃着汤圆。这都寓意着我们大家都团团圆圆。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着美丽的烟花,有的在放许愿灯,美丽极了。
过了正月十六,春节就这样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我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