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拉善蒙古族饮食

阿拉善蒙古族的祖先曾经是森林中的游猎部落,以野兽肉、野果、野菜和用驯鹿奶做的奶食品以及少量的粮食为主。关于阿拉善蒙古族具体的饮食 文化 ,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阿拉善蒙古族饮食文化的相关知识!

阿拉善蒙古族饮食特色

手抓肉

多用绵羊肉,也用山羊肉制做,经宰杀、剥皮后的羊体,按其骨节卸成大块,清水下锅,放把盐,煮至无血水时即可食用,作为平时饮食,或招待一般客人。

羊背子

阿拉善蒙古族称为“呜叉”。将羊背自中部卸开,视其大小留一定数量的肋骨(一般为3~5条)以支撑羊背使其平整,头、蹄、五脏及羊脖子相连的两根小肋骨、胸叉羊前腿板上的脆骨,羊膝骨等均要去除。其余部位除留完整的羊背及尾外,全部卸成大块,按照羊体原来的位置依次放至羊背下。一般在招待贵客或喜庆节日和婚宴时,才摆羊背子。食用羊背时,讲究吸羊尾,将羊尾切成细长条后,由客人一口吸下。

烤全羊

精选阿拉善土种绵羯羊作原料,经过屠宰、烫毛、整理、添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后,进行烘烤。烘烤时,采用特制的烤炉,并选用当地特有的干梭梭为燃料,反复烘烤、整理、烤出的全羊成卧姿,黄中泛红,香味扑鼻,皮酥脆适 口,肉松软鲜嫩,肥而不腻。烤羊的吃法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先将成卧姿的羊放在盘内,端出经客人过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顺序依次分解装盘,由客人品尝。品尝时,配食荷叶饼、小葱、面酱等,用以招待尊贵客人,是阿拉善地区特有的一道佳肴。

除以上食法外,在夏季还常将鲜牛羊肉割成手指粗的肉条,在阴凉处阴干后可随时煮食,亦可携之旅行,阿拉善蒙古族称之为“饱饵刺”。

奶制品

奶制品是牧区主要食品。将牛、羊、驼乳用锅煮之,取其上面凝结的脂肪皮,余乳移置缸内,把取出的乳皮贮藏起来,称之为“奶皮子”。将鲜奶盛于木桶中使之发酵,用一木棒放入桶内,手持木棒不时地上下冲击,奶起泡沫后奶油分离,奶油渐渐浮于上层,即可取出,称之为“白油”。用白油炸制“酥油”。把桶内发酵的奶称为“酸奶”,用火熬煮或置于日光下,蒸发水分,使之成冻豆腐形,制成“酪蛋子”,贮藏以供冬季食用。把熬煮后的奶子兑入熬好的茶水中,熬成奶茶。阿拉善蒙古族无论男女老幼,都酷嗜饮奶茶。

用马奶或牛奶酿出的酒,称为“奶酒”。用蒸馏法或发酵法制成,奶酒似清水,无色透明,味酸,多饮可醉人。食粮主要是白面、大米、炒米、糌粑。

近几年来,由于交通方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阿拉善城镇牧区蒙民的饮食品种及食法都有了大的变化。能吃到各种新鲜蔬菜,在吃“羊背”前有凉拌菜、炒热菜。不过牧区蒙民最爱吃的还是长在沙漠里的“沙葱”和“沙盖”,入冬前大多数家庭腌制“沙葱”和“沙盖”。

阿拉善蒙古族饮食习惯

阿拉善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 方法 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阿拉善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抓羊肉。阿拉善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特别是在做手抓羊肉时,忌煮得过老。但内蒙东部蒙汉杂居地区的阿拉善蒙古族也喜食煮时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烂的手抓羊肉。有些地区的阿拉善蒙古族还喜将羊腰窝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间称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炖、红烧、做汤。还食用骆驼肉和马肉,油炸驼峰片蘸白糖,视为上肴,有 经验 的厨师还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种食疗菜肴。为便于保存,还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腊肉。

阿拉善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阿拉善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阿拉善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阿拉善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阿拉善蒙古族酿制奶酒时,即先把鲜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为引子,每日搅动,3—4日待奶全部变酸后,即可入锅加温,锅上盖一个无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内侧挂上数个小罐,再在无底木桶上坐上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经加热后蒸发遇冷铁锅凝成液体,滴入小罐内,即成为头锅奶酒,如度数不浓,还可再蒸二锅。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阿拉善蒙古族饮食文化知识

阿拉善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这种对食物的称呼富有色彩感和生动性。孟根达来介绍说,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具有阿拉善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客人们在品尝食品时,配以阿拉善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阿拉善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阿拉善蒙古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阿拉善蒙古族饮食品种丰富多彩,有元代著名诗人白?赋诗称赞的蒙古八珍,有滋味香醇的烤全羊,以及回味无穷的奶茶等等。阿拉善蒙古族饮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那富有神秘色彩的宫廷文化,具有阿拉善蒙古族特色的民俗、礼仪文化等等,无不渗透、浸渍在这些精美的阿拉善蒙古族饮食中。

看了阿拉善蒙古族饮食文化的人还看:

1. 中国与美国饮食文化差异

2.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文章

3. 谈中国的饮食礼仪

4. 浅谈饮食文化特色旅游

二、除了羊肉,阿拉善有什么小吃?

给你来点专业的回答!

贺兰山蘑菇,干的很好吃,如果自己去贺兰山采摘,味道更是独到!

奶酪,在巴吉(阿左旗巴音浩特-吉兰太)公路的两旁不时有些牧家游!里面的东西也是一级好吃!

风干羊肉,可谓是回味悠长!在新华街或者别的地方有专门卖的!风干羊肉是在风的吹促下干的,特别好吃!

饺子!在公园对面往广场的位置有个新华照相馆!楼下有个饺子馆,油煎的和蒸的!全部好吃!油煎的更为好吃!

三、阿拉善左旗有什么美食、美景值得推荐一下?

阿拉善地区,说起美食美景,第一反应——饕餮,烤全羊、手抓肉、奶茶、奶皮子等传统蒙古族美食都可以在这里品尝到。

黄焖羊羔肉,原料是羊羔绒,配料是酱油,葱姜蒜等调料。将羊肉切成块用调料腌制,然后裹上面粉和蛋黄,放上蒸笼蒸熟放入碗中,然后将烧制好的的鲜汤浇在羊肉上,撒上香菜即可。肉鲜味美,回味无穷,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可御寒保暖,补血益气。

阿拉善风味汤菜,主要原料是羊头、心、肺、肠、肚、肝等,配料是葱姜蒜,辣油等。将羊杂烫洗干净,煮熟切丝,在油锅中炸好辣面加入杂碎汤熬制红油,下入切好的杂碎丝,加葱、姜、蒜末、红辣椒、味精、香菜即成。辣爽鲜美,热气腾腾,适合一般人群,可暖胃御寒,增加食欲,补血益气。

凉拌蹄黄也是非常难得,蹄黄即骆驼掌心鹅卵大小的两块纤维组织,因其是骆驼身上最活动的组织,肉质异常细腻而富有弹性,似筋而比筋柔软,似驼峰而较驼峰更富纤维组织,以其制作的凉拌蹄黄清脆可口,滑爽鲜嫩,是不可多得烹饪上品。

来这里,一定不能错过奶皮子。奶皮子是把马、羊、牛和骆驼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结一层腊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制成的。味道纯香,营养丰富。

说到美景,来这里,一定要到腾格里沙漠,作为中国第四大沙漠,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由草原、沙漠、湖水形成的天然美景。

不能错过的是月亮湖,湖水碧波荡漾,水鸟嬉戏,湖岸草坪如毯,美丽异常;天鹅湖的湖水清澈、明净,四周是浩瀚的沙漠,沙涛滚滚,景象奇伟壮观。

四、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本地美食

亲,这个么,我就是阿拉善人,我来回答你。

1,如果单说小吃,阿拉善属于西部,这里融合了西部很多地方特色小吃,口味辣、酸为主。比如内蒙古巴盟的酿皮、四川的麻辣粉,当地人都爱吃。来了内蒙古当然是羊肉了,呵呵,黄焖羊羔肉,烩羊杂碎,羊背子。

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阿拉善的面食,如果爱吃面的话,一定要吃吃当地的青拌面、刀削面。羊肉再加上红色的辣椒、绿色的青菜炒出的拌头,拉上一碗手工和的软硬适中,再“醒”上半个小时的长约一尺的面条,真是香的不得了。刀削面分炒的和烩的,味道也是十分不错。价格也不贵,一碗面不超过10元,保证让你吃的饱饱的。另外还可以吃吃炒烩肉。温馨羊肉泡馍,直接打的,说这个店,就能带到,其他的大餐馆才能做好吃,最牛的烤全羊,其次羊被子,各种东西几乎都离不开羊肉,随便到个店面大点的餐厅都有。。。主要集中在广场那条街(这个不是体育场)。

3,对了,还有沙葱葱,苦菜什么的。这个你肯定没怎么吃过,凉拌或者包饺子,一些饭店都有这个凉菜的。粉汤饺子,在公园对面往广场的位置有个新华照相馆!楼下有个饺子馆,油煎的和蒸的!全部好吃!油煎的更为好吃!贺兰山野生蘑菇,这个也很好吃的,特色饭店有的,自己上山摘最好了,哈哈。馓子,奶食品什么的。阿拉善最出名的是肉苁蓉,锁阳,这些可以带回去做药材,泡酒什么的,这可是大补啊,都是沙漠瑰宝。玛瑙石留个纪念。还有牛肉干,奶制品,这里的奶制品很多,奶皮子,奶酪这些很常见。

亲, 大概就是这些了,祝你在我家乡吃好喝好玩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