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韩城有什么土特产?
1、韩城“大红袍”花椒
韩城是司马迁的故里。早在六七百年前就开始栽植花椒.1985年,市委、市0决定,抓住达一林特产品优势,充分利用山区和梯田地硬,因地制宜,见缝插椒,建设“百里双千方株花椒基地”。
2、韩城十三花
“十三花”就是十三道菜。分别为“五大、五小、一糕、一汤、一丸子”。“五大”即红肉、白肉、酥肉、杂烩(雅称“全家福”)、蛋卷;“五小”即烧肚丝、烧腰花、烧肥肠、烧蹄筋、海带粉;“一糕”为甜糕,“一汤”为勾芡甜汁;“一丸子”为瘦肉丸子汤。
3、韩城羊肉饸饹
古称“河漏”。羊肉臊子饸饹起源于唐代,韩城山区除了产羊,还产荞麦。通过羊肉和荞麦,羊肉饸饹发展成为当地的名小吃。
4、油酥角
油酥角也称“酥角馍”,是韩城饮食市场上一种特色面点。油酥角之所以酥,之所以油,就是因为它含油量较多。它的主料为小麦面粉和食油,辅料有芝麻、食盐、十全大料面、酵面和碱面。
5、韩城风味芝麻烧饼
韩城风味芝麻烧饼,美味可口,闻名关中。饼呈圆形,主要用料是白面、食油、芝麻、调料。
二、家乡的味道:韩城馄饨
馄饨,寓意“团圆美满”,北方许多地方都有这个吃法。但唯独陕西韩城把它作为一道招待贵客的名吃。逢年过节、男婚女嫁、老人过寿、乔迁、接待贵客第一顿饭必须是韩城馄饨。
韩城馄饨又称臊子馄饨,以勾兑臊子汤为主,馄饨馅则用白萝卜,焯水后沥干水分,剁碎,用十三种配料,按一定比例制成极具秘笈的韩城"调和面"(雅名"十三香")拌匀。在韩城,春节前,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围坐在炕上,包几十篦子馄饨,蒸熟后用簸箕抖散、晾凉,放在竹蒌里,从年三十一直吃出正月。"十三香"特殊的香气和肉臊子、油豆腐、白豆腐的香味,以及白菜、木耳、黄花、海带、油豆腐、白豆腐葱、姜、西红柿等合成的口感,外加糖蒜和腌菲菜等小菜,在春节的喜气中,让人吃出一种美满和幸福。
我有攒足劲,吃上一顿正宗韩城馄饨的愿望由来已久,少说也有二、三十年了。
不是没有机会,二十多年前,在大哥家吃过,大哥包的馄饨正宗地道,劲道有味,配料合适,只是吃馄饨的愿望没有现在强烈,吃完了,就过了。那时候更倾向于吃大鱼大肉,白酒红酒,外加啤酒,感觉这样才算过年,吃馄饨倒成了一种形式,一个辅助食法,这可能缘于离开吃馄饨的时间点太短,馄饨带给我的诱惑力还没有在心里开始发酵。
也不是吃不上,2008年春节回韩城,我是准备开开心心的吃上几老碗馄饨,即使胃口不允许,我也决定要将它收藏起来,放进肚子里慢慢消化。因为吃馄饨是韩城人过年的标志,所以,二哥在接到我要回老家过年的消息后,除了准备馄饨之外,更多是准备了许多额外的饭菜。
二哥自有他的理由:出门这么多年了,难得回来一次,怎么能让我就吃简单的馄饨呢!回到村里老屋,三哥更是连馄饨星子都没让我见着,一进家门,就开始喝酒吃菜。
以至于本该享受吃馄饨的过程被浓郁的酒香和其它的美食冲淡,要知道,那可是我三十多年唯一一次在老家过年。
本来,那年春节回家,除了给父母坟头添几锨土,烧些纸钱、磕头说话之外,就是看病中的姐姐,这可是二个月前从韩城矿务局医院与姐姐分别时给她许下的诺言,姐姐被抢救过来之后,我没有能在她身边多陪几天。
吃馄饨的风俗在韩城一直延续至今。
想着春节回家,既可以祭奠一下父母,又可以给姐姐带去一点安慰,还可以吃上可口的韩城馄饨,没有想到吃馄饨的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直到临走时,二哥给我说,下次吧,下次回来一定让你好好吃上一顿咱们韩城的馄饨,不管是过年不是过年。
二哥、三哥、姐姐,他们不知道出门在外的我吃馄饨的那种心情,他们只知道用酒肉菜招呼我,以为这就是真诚,以为这样才算厚待我,其实,我最迫切的还是吃韩城馄饨,其中蕴含许多让我难以忘怀的味道。
时至今日,屈指算来,又是十几年过去了,吃馄饨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吃馄饨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
这或许是一种思乡情结吧!离乡越久,思乡越重,欲望越多,一碗馄饨,一勺米酒,一道山梁,一条小溪,一片柿叶,一块红薯,都能勾起我对故乡的向往和眷恋。
还是老同学理解我,言谈举止中,领会了我的心思,虽然她和我一样,出门在外几十年,但却一直保持着过年吃馄饨的习惯。
大年初一,约好去她家吃馄饨。同学的馄饨也很讲究,"调和面"和醋等关键原料均来自家乡韩城。
为了能吃出一种年味,也为了让我享受吃馄饨的过程,我们从和面烂臊子,到包馄饨蒸馄饨,从洗菜切菜,到配料勾汤,忙活了几个小时后,终于吃上了可口的韩城馄饨,从中也闻到了家乡的味道……
三、最后的美食----韩城羊肉泡
韩城,地处关中东北边缘,自古山路阻塞,语言饮食文化,自成风格。韩城人,也跟陕西大多地方一样,以羊肉为肉食中的最上品,羊肉泡馍当然是最叫人迷恋的美事了,韩城羊肉泡馍独特的风格,不光是制作的风格,更重要更特色的是韩城人认可的食风格,简直就是一种民间文化,叫我这个地道的韩城人,为之自豪。
羊肉泡馍,可能是陕西最有特色的吃食了。彪悍的三秦住民,自古守在自家门口,不出门不远离,谁来袭扰,就跟谁弄,弄出了名气,在外被叫做可怕的愣娃。太平年月,愣娃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闲余,精神上离不开吼破嗓子的秦腔戏,更少不了,一碗羊肉泡馍的享受!
在韩城,去乡村,在大路边,羊肉泡馍门店口,总有一只五尺口沿的大锅,热气腾腾,大锅上,横担一根四寸宽的木条,上边打眼,插着的木棍上,有煮熟的羊头顶在上边,几颗羊头,就表示今天杀了几只羊;那根木条,一定跟这家羊肉馆历史一样久,从这口大锅第一次煮着羊肉冒着热气开始,就一直担在锅上,。锅里是翻滚着的雪白雪白的羊肉汤,那是羊肉羊骨头熬了一晚上的汤,羊肉的鲜香味道,飘出很远,不用喊叫,食客自会闻香而来。
韩城的羊肉汤,叫甜汤,就是羊肉汤里边,绝不许放任何调料,包括咸盐。羊,不能是现在圈养的饲料羊,必须是沟崖上或者黄河滩野放的羊,那是祖祖辈辈吃惯了口味的羊肉,换了饲料羊,立马就能吃出不一样的味道,老顾客扭头就走。
你看,有食客进店,先是跟老板或者掌勺的闲谝,说些嘻嘻哈哈的话,也不用看着,一只手指头就伸出来,在滚烫的汤锅沿沿上,指尖蘸一点肉汤,然后用大拇指搓捻,待感觉手指上的汤水搓捻干了,就用两根手指互相粘连,肉汤的胶质,粘连的劲道越大,说明这家羊肉汤就是熬了一夜的原汁汤,没有兑水;这时候,食客才会认真看一眼汤锅,一定要汤色雪白,汤锅边沿,要有被滚汤驱赶在一起的一圈带黑沫的羊油疙瘩,颜色很不好看,但那是羊肉上边翻滚时候被汤搅动脱落的肥肉,香极了,肉汤碗里能撇上一点那种肥肉沫,汤味会更香。
摸完看完,再看看汤锅的木条上,插着几颗羊头,就知道这家生意好不好,羊头数就是这家每天营业卖出去的羊数,当然,味道好肉量足,生意就好,卖的羊就多。
下一步就是决定在这家吃羊肉了。
食客这时候会高声喊,一碗羊肉!汤宽宽的!
那样子,就仿佛是要为一道美食举行仪式,也似乎是要告诉周围的人,我今天要吃羊肉了。本来是不必那么大声的,但是,不大声,怎样能让大家知道,我来吃羊肉了!那种因为吃羊肉而宣示的很多信息,才是吃羊肉的更高级别的享受,那是告诉别人,我的日子比人强,似乎天天都能来吃一碗羊肉,脸上有光啊,来吃羊肉,炫耀的成分高过了吃喝的口腹之美。
吃泡馍以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先叫老婆蒸一锅杠子馍,横截面掰成一寸五厚,用蒸馍的大铁篦子,在灶火上,暗火烤干,边沿上带点焦黄,闻着都香。要是烤糊了,说明婆娘不认真,拿出去叫人笑话,丢男人面子,男人往往就把烤糊了的干馍,飙到女人胸前,骂一声:哎·····你能做(声:揍)了球!女人自知事情没做漂亮,自是不敢做声,给男人从铁篦子上挑出来烤的成色好的馍片,用布袋子装了,男人吊在腰间裤袋上,一走一晃,见人就打招呼,我吃羊肉呀!村里转完一遍,大家都知道了男人去吃羊肉呀,这才踱向羊肉馆。
雪白鲜香的大老碗羊肉汤,需要食客自己去过从掌勺的手上端来,顺便跟掌勺的说上几句套近乎的话,以便掌勺的能给自己多放一半片羊肉,从锅里撇一点羊油沫沫。
汤里没有放任何调料,就是韩城人最喜欢的甜汤,哪家羊肉馆的汤,要是放了调料煮肉,那一定会失去很多食客。韩城人要得就是这口喝了千百年的甜汤。
甜汤上桌,四顾看看,有熟悉的人,自然免不了打声招呼,以示自己来吃羊肉的壮举。等没有熟人可以来打招呼炫耀的时候,就从胯上吊着的布袋里,拿出干馍片,一片,往汤里一放,瞬间,一碗汤,被干馍吸干,干馍顿时变得膨胀水鼓,先不急着吃,把碗端上,踅到老板或者掌勺的跟前,高声叫道:涩皮!汤都舍不得!添汤!
掌柜的一看,确实是没汤了,顿时羞愧难当,连忙招呼,添汤添汤,吃好吃好,汤不宽展了只管添!
于是,一片干馍一碗汤,四碗汤下肚,这时,真正的吃羊肉开始:案子上的羊肉,横刀切片,放在碗底,食客往往眼巴巴盯着掌勺的切肉刀,眼睛挣扎着希望切厚一点,再多切一刀!
肉放上,滚汤浇上,放入切碎的葱白、鲜绿香菜半寸段,食客自己端上桌,桌子上,放着大颗粒的粗盐,一碗凝固了的鲜红羊油辣子,一碗独瓣蒜,现在为了迎合一些吃惯了化学味精的人的口味,也会放一小盘味精在桌上,但是真正的当地食客,绝不会看一眼那种化学味素。
捏几颗粗盐、重重地放上羊油辣子,汤上边顿时色香诱人:厚厚一层红油辣子,看了都叫人鼻头冒汗,白白的香葱,绿生生的寸段香菜,漂浮起来的肥肉,还有焦黄的干馍片,食客这时候,半眯着眼睛,全然无视身外红尘,全身心地沉浸在美食带来的精神和生理愉悦中,筷子从汤底抄起,让碗里的羊肉片,都舒展地翻滚一下,美味无形肉片有形,看着都是美的舌尖生津啊。抖抖筷子,捞起一片羊肉,深情对视,款款地伸出粘着红油和馍渣的舌头,然后舌头一卷,安放在舌头上的羊肉翩然入口,幸福感溢遍全身,忍不住一声呻吟:额日他妈,真香!
一口肉,一口馍,一口蒜,一口汤,一声呻吟,羊肉吃到精神和生理都高潮连连的时候,大老碗见底,嘴上的鲜红羊油辣子,沾了厚厚一层,鲜艳醒目。这道羊油,绝不能伸出舌头舔掉,一定要完美地在嘴唇上保持。
打一声很响的饱嗝,挤出几枚恹恹屁,款款地站起来,把空了的布袋别在腰上的裤袋上,很神气地跟掌柜的招呼:走呀!
仿佛是还要经常来似地。
掌柜的也笑脸高声道别:吃好啦?再来!
也不理掌柜的,上下唇碰碰,感觉唇上粘着的厚厚一层羊油辣子完好,就微微张开点嘴唇,不敢弄坏了那道招牌,走往街道,遇会赶集,东头走到西头,见熟人就高声招呼:上会!表情夸张,主要是要让人看见那张鲜红的涂着羊油的嘴,那是在告诉大家,我吃了羊肉了!
等会上没有了熟人可以满足自己的炫耀愿望了,就一步步挪回村里,自然又是全村转遍,把嘴唇上的羊油引申的吃了羊肉的信息最大程度地散播以后,才慢慢地走进家门,去完成吃羊肉的最后一个程序。
老婆迎上来,看着自己心爱的汉子,在人前风光一回,自己也觉得男人仿佛比人都能行。
男人心情极好,斜眼看为自己激动的满面通红鲜艳许多的女人,豪气地叫女人到怀里,撅起嘴唇,示意女人,女人便仰起头,幸福地舔向男人嘴唇上的红油,仿佛也跟男人很风光地吃了羊肉。至此,韩城人吃羊肉,圆满结束。
这是多么的深厚美妙的食文化,是我们韩城最具特色的美食文明,她在坚守原汁原味,拒绝味精味素。去吃韩城的羊肉泡馍,一定是要酵面蒸的杠子馍,烤干,羊肉汤一定是甜汤,骨头熬一夜,要粗盐,要羊油辣子,要青花椒煮水,要大咕嘟独蒜!
我是韩城人,我吃遍西北五省羊肉泡,我还是最钟情我们韩城羊肉泡馍!尽管,我婆娘没有舔过红油辣子,而且让我:闪远!但我还是觉得我们羊肉泡馍最好。
2015年6月6日
>
四、陕西韩城最奇怪的美食,把花椒和酸奶混搭,游客见了不敢尝
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陕西。
位于陕西、山西两省交界的韩城古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它和丽江、平遥同年入选国家级 历史 文化名城,虽然相比前两个古城,韩城的名气小多了,但在陕西及周边地区还是颇有好评的。尤其近两年,为了发展 旅游 业,韩城古城及城内大小景点均向游客免费开放,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韩城古城的大街小巷溜达时,很难不注意到一个“奇怪”的 美食 ——花椒酸奶。麻麻的花椒,和酸酸甜甜的酸奶各自拥有不同的受众,但把这两种食材融合起来,光是想象就觉得很奇怪了。
所以刚开始我们游览古城时,并不打算尝尝。毕竟眼下各色“暗黑料理”层出不穷,其实玩的就是种噱头,并不好吃。但后来实在看到太多卖花椒酸奶的铺子,甚至还打上了“韩城特产”的招牌。所以我们最终没忍住,打算买两瓶尝尝味道。
韩城花椒酸奶和普通酸奶的包装不同,是用玻璃瓶装的。酸奶的颜色也略微有些偏黑灰,大概是混合了花椒的原因。味道则有额外惊喜,在酸酸甜甜的整体基调中有一丝麻麻的感觉,意外感觉味觉十分和谐。是一种很特别的味道,个人感觉还蛮好喝的。当然,这也可能和我喜欢吃麻辣的口味有关。
原本我在想,韩城人为什么会做出花椒配酸奶这样的神奇食物。后来和古城的老乡唠嗑才知道,其实韩城的花椒的非常有名,其花椒种植史已有千年之久,还有“中国花椒之乡”的称号。韩城大红袍花椒是农业部认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誉全国。或许因为这里的花椒太有名了,所以韩城人才推陈出新做出了这道奇特的混搭酸奶。虽然第一印象感觉是种“暗黑料理”,但真正品尝之后,个人感觉还是值得尝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