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柳青年画的介绍?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相传是元朝末年一位会雕刻的艺人所创。最初刻印一些门神、月宫图等出卖,后来随着创作题材的扩大,销售范围的拓宽,开始专门经营年画。最早开店经营杨柳青年画的有戴廉僧、戴美利和齐健隆等家,后来又有惠隆、美丽等字号。随着影响的扩大,画店发展很快。据史料记载: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杨柳青年画店铺已是“通坊皆是,画牌相招,彩幌遥对”。清代中叶至光绪年间,是杨柳青年画发展最兴盛的时期,杨柳青年画店扩大到距杨柳青镇十五里的炒米店和百里以外交通便利的东风台等地。杨柳青周围十余村的民众大多数都从事年画的加工。人们为画铺印好墨线的画填色、描金、加花,可谓“家家会点染,户户擅丹青”,完工以后再由画店收回。杨柳青年画生产每年都在几百万张以上,各地商人纷纷到杨柳青选购年画。不仅如此,杨柳青年画还进入宫廷,张贴在三宫六院里。
杨柳青年画中常用和极富特色的颜色是藕荷、荷红、佛青、槐黄等。杨柳青年画完成后,其色彩鲜艳明快,层次分明,画面典雅和谐,柔丽多姿。
杨柳青年画所表现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起初主要刻印的是一些门神、财神以及日月诸神等年画,以后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题材也逐渐丰富起来,主要有以谐音取名以示吉祥的《连年有余》《吉庆有余》和人们熟悉的神话故事等题材。清代乾隆时,出现了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所画仕女不再是古典美人,而是当时流行的服饰,并加强了人物性格和生活背景的刻划。同治、光绪年间的作品,兴起了风景画,如以当时风景为题材的《天津图》《北京风景图》等。民国时期,杨柳青年画则推出了反映新文化、新科学的作品,如《自行车图》《男女平等》等。
二、能介绍一下天津 杨柳青年画,谢谢!!
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以产地得名。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杨柳青年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
杨柳青年画是天津几百年灿烂民俗文化的一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民间艺术的生存发展以及传承方面出现了困难。不过天津市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对这项民俗文化进行抢救,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惟一还画“缸鱼”的老人
在杨柳青年画中,人们印象最深的要算胖娃娃抱鱼的图案,但大家对一种叫做“缸鱼”的杨柳青年画就不太熟悉了。
据介绍,以前在杨柳青一带,“缸鱼”年画每年过年时都要贴在水缸上方,意为吉庆有余。近年来由于镇上人家都通了自来水,水缸没了,“缸鱼”年画也就没有地方贴了。因为没有了市场,现在“缸鱼”年画几乎没有人画了。
记者经多方打探,终于得知在宫庄子村有一位王学勤老人还在画“缸鱼”。王学勤今年已经70岁了,是这一带惟一还在画“缸鱼”年画的人。老人说,自己是不忍让“缸鱼”年画失传才继续画下去的。老人的两个儿子均表示不会从事父亲的职业,他们认为画年画不如做工更容易赚钱养家。
王学勤老人说,画“缸鱼”并不是难事,但关键是画“缸鱼”的收入不能吸引现在年轻人的兴趣了。他担心再过几年,也许市场上不会再有手绘“缸鱼”了。
“师傅带徒弟”的脆弱传承
杨柳青年画工艺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个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就是如何传承下去。由于杨柳青年画一直沿用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传承方式,其生命力相对较为脆弱。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目前这些年画作坊传承方式仍旧是师傅带徒弟,多则十几个,少则三两个。据介绍,一个年轻的画工要把彩绘着色活儿做好做细,一般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来锻炼,其中还不包括雕版制作等复杂的工艺。也就是说,培养年画工艺的接班人决不是短期的行为。这样单纯的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对于培养这一门民间艺术的接班人来说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
为杨柳青年画培养后来人
也许正是看到了“师傅带徒弟”方式的不足,西青区政府认识到当前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教育,培养人才。
为了让西青区的孩子们从小感受民俗文化的熏陶,了解杨柳青的文化内涵,将杨柳青年画的艺术技法传承下去,西青区政府已经做了整体规划。据了解,刚刚编撰的杨柳青年画教材将作为西青区9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的必修教材,在今年9月走进学生的课堂。
画是40-60 表过的100-120 带镜框的150-180
轴的240左右
这是正宗的,假的便宜很多
三、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木板年画有什么特色和艺术收藏价值呢?
杨柳青年画,全称“杨柳青木板年画”,属于木版印绘制品,是着名的汉族民间木版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特点: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色彩明显,柔丽多姿。以宣纸印刷,用国画彩料,年久色彩不褪不变。
杨柳青年画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杨柳青年画题材范围极广,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神码等,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
四、杨柳青年画你了解多少?
年前,跟着闺女的美术班去中国美术馆参观杨柳青年画展并写生。难得有这种专门的时间学习一下杨柳青年画的历史和画法,我也跟着凑热闹,画了一幅仕女图。在美术馆画了个草图,回家后又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照着自己拍的照片细致的画了一遍,并用彩铅涂了颜色。自我感觉还不错,相当有成就感,发上来给大家看一下。
当年在天津读书的时候,有闺蜜家在杨柳青,去过几次杨柳青,就是没有看到过年画。现在的杨柳青已经没有清朝中后期的“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盛况了,我那闺蜜画画还不如我:)。这次参观算是补上这一课啦!
对于年画,一直以来的印象是,不是门神就是抱着大鱼的娃娃,偶尔会有美女。这次参观才了解到,年画的种类题材很丰富。戏剧曲目,历史故事,风景美女都可以成为其素材。当地的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还形成了一套用以指导年画创作的画法和画诀。有了这些画诀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年画里面的人物和内容。下面就是我在美术馆里为大家摘抄的画诀,在清朝这个画诀可是保密哦!一定好好记住,万一我们穿越回去,成为年画的画师就好混了!
旦
画旦难画手,手是心和口,若要用目送,神情自然有。
青衣手捧心,武旦疾如风,闺门木下行,花旦插腰巾。
小生
风流又潇洒,举止多文雅,歪头目传情,直立易发傻。
武生
脚为武将根,立要丁字样,两臂向开奓,必是拉弓架。
丑
缩头又耸肩,蜂腰搭架手,脚翘腿下弯,坐形如摆柳。
身段
武将扬手过盔头,文官捻髯露半手,小生不作呆立像,美人摸鬓侧面瞅。
坐骑诸色
文官、武小生、元帅或女将,
多骑一色青马;
大将骑带色马;
猛将骑杂花、乌骓、枣红色马;
番将骑蓝青、梭罗灰或黄色马;
副将骑杂花斑纹马。
配置景物歌
作画先点题,
春夏秋冬景相宜,
经史诸子各故事,
配景恰当画出奇,
春景花茂,秋景月皎,
冬景桥少,夏景亭多。
春景
游人踏青,渔牧唱归,花木隐约,远山拢翠。
夏景
林木苍郁,人物摇扇倚亭,行旅背伞喝驴,渔翁披蓑戴笠。
秋景
天水一色,雁横长空,美人玩月,田园丰收。
冬景
雪压古木,老樵负薪,围炉饮宴,酒帘孤村。
美人样
鼻如胆,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蚱眼,
慢步走,勿奓手,要笑千万莫张口。
贵妇样
目正神怡,气静眉舒,行止徐缓,坐如山立。
娃娃样
短胳膊短腿大脑壳,
小鼻子大眼没有脖,
鼻子眉眼一块儿凑,
千万别把骨头露。
吉语集成
娃娃题材很少带有故事性,也没有忠奸善恶之分,创作起来比较容易,其内容多有娃娃手中所持之器物的谐音或象征意义来凑成吉利话为主,也是木版年华中吉祥语的集成。
灯——丰登
冠——升官
盔——中魁
笙——高升
爵——禄位
戟——吉祥
瓶——平安
磬——福庆
狮子——太师
红蝠——洪福
大象——太平
金鱼——金玉
麒麟——祥瑞
游鹿——有禄
猫蝶——耄耋
公鸡——吉利
大橘——大吉
石榴——多子
红梅——结子
芙蓉——福荣
松柏——长寿
佛手柑——福寿
柿子——事事如意
莲蓬——连生贵子
葫芦——子孙万代
金瓜——瓜瓞绵延
古代印制年画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先进的设备,但是需求量又大,总不能一张一张画吧?于是就形成了年画生产的专门的流程,有一下四个步骤:
勾
画师根据画店要求或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草拟画稿,设计出作品的线条稿(杨柳青年画中称之为“出样子”或“出画样”),反复修改后,将定好的画样用白描的方式勾勒在毛边纸活薄棉纸上。
刻
刻工将画稿反向贴于刨平的木板上(多为杜梨木),按照样稿用刻刀剔去空白处留下线条,完成墨线版的雕刻,并印出墨线稿样;再由画师在墨线稿样上随类赋彩,分出红、黄、绿、紫等多种颜色,称为“点套”;最后,刻工按照画师点套的稿样,分别雕刻出各种颜色的单版。一些画面色彩丰富的作品,套版多达五六块。
印
用刻好的墨线版和分色单版进行套色刷印。次序是,先印墨线,再依次套印彩色。将一沓纸用木夹子夹住固定在画案子上,雕版图案向上放在纸的右边,左手翻纸,把纸覆盖在涂了均匀颜料的画版上,右手用鬃刷(杨柳青行话称作“趟子”)将纸来回刷平,图案便可印在纸上,将固定的纸张全部刷碗一色后,再套印另一种色版,依次刷碗全部颜色。
绘
杨柳青年画还有最厚一道至关重要的工序——手工彩绘。刷印好的墨线稿或套色稿叫做“画坯子”,先将画坯子粘贴到特制的“画绷子”上(当地叫做“门子”,意即像门扇一样可活动),由画工进行手工流水作业,“粗活”相对随意简率,大笔涂抹,故杨柳青年画又有“卫抹子”之称;“细活”需要画工在画坯子上着重晕染人物的发髻配饰、衣角褶皱、山石树木河流的淡淡纹理等,最后“开相”,画出人物的眉眼和五官。
这就是我画的那幅年画的原图啦!捂脸,捂脸!
我这参观的作业完成的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