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的长桌宴与敬酒歌

图文 | 水抹微云

对于苗族,心里一直有一种抵触与惧怕的情绪。

因为在我接触的有关苗族的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就是他们的巫术,什么赶尸,什么蛊术之类。

并且,还有好心人专门提醒,到了苗寨不要随便吃别人的东西啦,不要随便与生人接触啦,原因就是怕人下蛊。

这次到西江苗寨,内心真还有一些隐隐的不安。所以没敢自由行,而是跟了一个团队,一切行程听领队安排。安全有了保障,一颗悬着的心才敢放下来。

—1—

从贵阳坐旅游大巴大概三个小时,就到了苗寨外面的停车场,再坐苗寨观光车进入苗寨。

我们在苗寨吃的第一顿饭,就是传说中的长桌宴。

十几张桌子一字排开,连接成一条巨型长桌。在摆满美酒佳肴的长桌两边,一群认识或不认识的人,都并排或相对而坐,一起吃肉,一起喝酒。这情景,即使相互是陌生人看起来也十分亲密。

这是我第一次以这么热烈的方式吃饭,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苗女,她们在我的想象中,可一直是古灵精怪的下蛊高手。

现实中的她们,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

拿起桌上的红鸡蛋,在心爱的人的额上敲破,让象征着吉祥的红色留在额头,祝福他(她)鸿运当头,永远幸福。

—2—

开席几分钟后,一个苗族小伙儿吹着芦笙,五个苗家姑娘拎着酒海(苗家的陶制盛酒器)、唱着敬酒歌一起过来了。

在芦笙的吹奏和苗女的歌声里,开始了第一轮敬酒。

第一轮,她们给在座每个客人的酒碗里斟满米酒,并亲手喂给客人喝一口,这次敬酒是表达苗家人对每个客人的欢迎,如果你不会喝酒要表示谢意。

第二轮,敬酒的姑娘们选中桌上的成年男子作为贵宾,开展一种叫做“高山流水”的喝法。

五个姑娘手持五个酒海,从高到低层叠组合排列,酒从最上面的酒海里往下跌落,形成一个类似多级瀑布的酒瀑布,瀑布最下面的深潭,就是客人的嘴巴。

最上面拿酒海的那个姑娘,必须站在凳子上,才能不断向最上面的酒壶里倒酒,保证酒壶不空。

领头的姑娘,则用拿酒海的左手勾住客人的颈部,把酒不断倒入右手的酒杯里,源源不断喂(灌)给客人喝。

喝酒的男同胞,首先要深吸一口气,然后不带喘气地、半推半就、被逼无奈地一直往下喝。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甘心情愿的。

如果需要呼吸,可以示意暂停,抬起头深吸一口气后继续投入战斗,直到酒海喝干。

这个过程就叫做“高山流水”,体现着苗家人对客人的深情厚谊。

幸而喝的不是白酒,而是苗家自酿的米酒,浓度不高入口清甜,一般男性喝个半斤应该都不会醉倒。

—3—

如果你是个男人,又年纪轻轻,还拒绝喝酒的话,敬酒的姑娘们就会拿出自己的绝技,逼你就范。

首先,小伙儿拿着芦笙在你旁边吹个不停,劝(催)着你喝酒。

同时,敬酒的姑娘左手持酒海右手持杯,一边唱着 “你喜欢,喝一碗;不喜欢,喝三碗……” ,一边扭动腰肢,用穿着苗绣的侧腰部有节奏地撞击你的后背,让人酥麻难当乖乖就范。

看到这里,出发前的那些对蛊虫的担心和害怕,早跑到爪哇国去了。

苗寨,哪有什么巫术,只有美女美酒与歌声啊!

走进苗寨 | 体验长桌宴

苗寨,即苗族的人居住的村寨。西江千户苗寨作为苗寨代表,是最先发展起来的村寨,也是文化特色保存较完整的村寨。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历史上他们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蚩尤和炎帝、黄帝一同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即中华三祖)。

这些文化当中,有许多风俗习惯保留至今依然很好的在延续,比如苗寨的长桌宴。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春节、龙船节、四月八节、吃新节、芦笙节、花山节、赶秋节、踩鼓节等等节日,其中以过苗年庆祝最为隆重。

农历十月过苗年,是苗族对古代历法运用的延续。苗族以苗年为载体,再现节日、歌舞、银饰、服饰等苗族文化。过年时为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祭祀祖宗神灵以及枫木神、岩神、桥神等的同时,还举办跳芦笙、斗牛、斗猪等娱乐活动。节日期间一般白天看斗牛或跳芦笙,晚上青年人进行游方活动。

活动期为5天、7天。雷山每年的苗年为宣传、挖掘苗族文化意义非常重大。

苗族民歌·苗族飞歌, 是苗族“最嘹亮”的歌曲。歌唱起腔时运用真声,音调明快,旋律动听,感染力较强;正腔运用假声,音调高昂,音色丰润响亮,气势雄浑,声震山谷,歌声甚远,余音袅袅。节奏缓快自由,旋律起伏较大,奔放热情。飞歌能很好地展示演唱者的亮丽歌喉及思想感情,在苗族艺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高山民族,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也是一种民族特色,俗称“高山流水”。

苗族长桌宴 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活动。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

来到苗寨,这样的文化特色还是要去体验的。

长桌宴,通常是在特定的节日,比如庆祝苗年,宴席沿着古街一字摆开,旁边坐满了当地寨老和村民、从外地赶回家乡过年的人们,大家一起来庆祝这个节日。

我们是以旅客的身份来此感受文化。当然也要体验苗族热情的同时也要感受他们酒的文化。

在贵州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区,就有一种喝酒方式叫做“高山流水”,即三五个人一起为客人倒酒敬酒,这三五个人拿着酒壶形成一定的高差,一个接着一个往下一个人的酒壶里倒酒,最终倒到碗里体现的一种形式。

整个体验过程很有意思,一人奏乐,三人献酒,酒水为一种甜米酒,会逗宾客喝酒吃菜,在吃喝玩儿中,顺便体验本土的文化气息,比如,高山流水的饮酒方式,及脑门打鸡蛋的乐趣~

一般情况下,客人不能用手去接酒碗,而是由领班的姑娘,将美酒缓慢地倒入客人的口中,站在旁边一字排开的好几个姑娘,手拿牛角杯,将美酒由高到低,流到客人的酒碗里。

所谓“高山流水”的敬酒方式,主要是体现苗族人的热情好客,及尊敬客人的一种象征性形式,当然客人饮酒只是回敬一下,同表示尊敬。

当日主菜系为酸汤鱼,这是苗族菜式中的特色菜,还配有黄米锅巴和几样家常菜,整个桌子摆的很长,虽然是在室内用餐,倒也增添了几分风趣,旅客们均很有兴致参与进来。

这样的文化之旅,你是否也感兴趣呢?

浅谈瑶族特色长桌宴文化

长桌宴是瑶族婚庆、节庆以及狞猎庆功的传统宴席,节庆全猪宴、瑶山特色腊肉、瑶山苦爽美酒等美食集中亮相,瑶族青年热情敬酒,款待各方来宾。

每当重大节日氛围浓郁,热闹非凡,一幢幢崭新的瑶族吊脚楼上彩旗飞扬,家家户户燃放炮竹庆贺新年,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笑迎新春,摆起长桌宴、斟满糯米酒、放满烟熏肉、挂上红灯笼……欢欢喜喜过新年,幸福吉祥写在瑶族村民的脸上。

长桌宴上有瑶山土猪肉、瑶寨腊味、无公害蔬菜、鲜美山坑鱼……一桌原汁原味的瑶族盛宴绝对是饕餮之徒的最爱。

苗族的长桌宴是怎么样子的?

据当地的苗族老人说,摆长桌宴在苗族的生活中,已经有上千年了。而为什么要摆长桌宴,据传说,生活在黔东南的苗族在结婚喜庆、逢年过节也或是在平时,都有集体走亲戚,村寨与村寨之间有相互拜访的传统。大家在拜访的过程中,今天到这家吃饭喝酒,明天到那家尝新品鲜,往往走访完全村寨的所有人家下来,至少都要个把月的时间。这样很麻烦,也很耗时间,耽误农事不说,时间长了大家都会觉得很疲乏。因此当地苗王认为,没有太多时间一家一家的走完,但也不可能失了礼仪。于是苗王建议,每家每户出一个拿手好菜,然后把家里的桌子凑拢来,大家齐聚一堂,举杯同庆。这样一来,人们觉得摆这样的长桌宴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还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年在走访时,都按照这样的方式聚餐。苗人就会做好各种准备,如酿米酒、打糍粑、杀猪宰羊等。其中的酸鱼汤是一道苗族的佳肴,苗族和咱们一年,吃鱼也有年年有余之意。

摆长桌宴已经成了人们接待贵客的最高规格与隆重礼仪。

苗族人仪式感非常强,吃长桌宴,全寨的人一起几千人,最多时2000多位苗族朋友和游客,围坐在千米长桌前,太壮观了。因为人太多,长桌被标成了几个区,长腿姐姐从头走到自己位置就花了整整20分钟,到底有多长你们自己想象吧。

在少数民族村寨,无酒不成宴,"无酒不成礼"是很有道理的。酒对于苗族人来说就如同他们跳舞一样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也会毫不吝啬的献上自己的美酒。苗族芦笙吹起来,姑娘歌声唱起来,一曲高山流水吓破多少人的胆。管你会喝不喝,管你要喝不要喝,你都必须喝。五碗六碗是起步,十碗八碗刚起兴,据说最多有99只碗连一块的高山流水。

酒没喝完想吃肉可不行,揪住耳朵让你吃不着,还得先把碗里的酒喝完。这酒量好的喝个面红耳赤晕头转向,这酒量差点的直接醉倒在地。能在这人间仙境般的地方醉一场,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过节的仪式感往往更重要,有气氛才是王道。

西江长桌宴,千人同聚的苗家酒席

要说最能展示中国 美食 的主要方式,那就是宴席了,不但人多热闹,而且还有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酒好菜。中国宴席多达千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宴席方式,还有着不同的特色和礼仪。

对于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人而言,最隆重、最盛大的宴席,当属长桌宴了。

那么,西江长桌宴是什么样的呢?

以食会友的长桌宴

长桌宴是苗族宴席中的一种隆重礼仪,流传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 历史 。作为一种宴饮活动,通常在遇到接亲嫁女、办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等喜庆日子时才会举办。

时至今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宴饮活动还被用来迎接远方来的客人,以此表达苗族人的热情好客。以西江千户苗寨的长桌宴为例,在举办的时候,按照苗族习俗,通常是主宾对坐,然后共同饮用苗族自己酿造的酒,共同享用苗族地道的 美食 。

等到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穿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姑娘们和吹奏芦笙的小伙子,就开始载歌载舞,用悠扬的芦笙曲和优美的舞姿,欢迎远方的客人。这时,现场气氛也就开始随之活跃了起来。

宾客们观看着歌舞表演,品尝着苗族 美食 ,感受着苗族风情,宴席间的苗族人则开始敬酒,并用“拉家常”的方式搭建起主人和宾客之间的“连心桥”。

千人同聚的盛况

在西江千户苗寨,长桌宴已经成为了一种 旅游 特色,闲暇时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同前去体验。遇到过大年的时候,按照当地的习俗,西江还会摆起规模更大的“千人长桌宴”。

沿着街道一字摆开,长约300米,上千人的宴席,千人长桌宴的盛况堪称空前,许多游客因此慕名而来,专程前往西江体验独具特色的苗寨长桌宴。

特色酸汤鱼、苗家鼓藏肉、农家腊肉香肠和绿色蔬菜小炒,这些苗族的传统佳肴在长桌宴上大放异彩,飘香的美味令人陶醉,让西江变成了盛宴的天地。

无酒不成席

无酒不成席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饮酒也成为了一种沟通感情的重要方式。苗族人也不例外,长桌宴上,他们会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酿造的粮食酒,然后敬给远方的客人。

对于苗族人而言,酒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吹起芦笙跳起舞,独特的敬酒礼仪在长桌宴上,让人大开眼界。

“高山流水”式的敬酒,苗族姑娘们会端着酒碗,一个接一个地叠加在一起,形成高山形状,然后酒水就从碗中流出,仿佛流水一般,代表着苗家人的情谊像山一样高,水一样长。

“管你会喝不会喝,你都必须喝,管你要喝不要喝,你都必须喝”。热情直白的苗族敬酒歌,让人难以拒绝,尽管高山流水的酒度数不高,但苗族的这种敬酒方式,往往五碗六碗刚起步,十碗八碗刚起兴,据说最多时,有99只碗连一块的高山流水。

(作者:张宇航)

苗寨千人长桌宴,在入席座位上有哪些讲究?

苗寨千人长桌宴的座位安排中,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而坐。在这场千人长桌宴中,苗寨客人尽显苗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个性和喜气洋洋的氛围。

苗族千人长桌宴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苗族,千人宴是最高最隆重的仪式,一般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欢迎尊贵客人的时候,或者整个寨子里有重要活动的时候才会举行。在千人宴上,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每个人在这场宴席中,无论是心情感受,还是味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沿着古街摆开的千人宴长达两百多米,在千人宴中,既有当地的村民,也有常年在外特地回来参加宴席的人,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家相聚在一起,共享苗族的独特美食。

为了准备一场千人宴,村子里的人都开始齐心协力地劳作,既要做出供一千多人吃饭的美食,也要排练出一场盛大的歌舞表演。千人宴开始前,人们就要站在寨子门口为远方到来的客人吹起一首欢迎的曲子,所有人来到这场千人宴,都不分你我,融入喜庆的氛围中,同时还有苗族的民族舞蹈表演助兴。大家都入座以后,桌面上早已摆放好了苗族美食。宴席开始前,村子里的长老还要进行一场祭祀仪式,用鼓藏肉、糯米饭、米酒祭祀,然后再点燃鞭炮, 所有人在这一刻共同举杯,千人宴才正式开始。

苗族是一个很热情好客的民族,即使平时有很多的制度习俗约束苗族的人民,在千人宴的时候也会为了让客人能够感受到苗族的风土热情而不加拘束,在座位上也没有什么大的讲究,重要的是能够让所有人都融入到这种喜庆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