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人为什么不吃湟鱼

因为自然灾害三年期间,青海人靠湟鱼挺过来的。

青海人不吃湟鱼因为自然灾害三年期间,青海人靠湟鱼挺过来。1960年至1962年自然灾害期间,青海共捕捞湟鱼7.29万吨,按照这三年青海平均人口221万人计算,三年间青海人就吃了66斤湟鱼,所以后来青海人不吃湟鱼。

简介

湟鱼是青海湖中的特产,它在鱼类中属鲤科,学名叫做“青海湖裸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海湖特有的珍稀物种。湟鱼资源减少会直接破坏青海湖“水—鱼—鸟—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青海湖湟鱼,是可以吃的,但是由于青海湖湟鱼生长慢,一年只长2一3两内,且之前过渡捕捞,青海湖湟鱼数量减少,所以为了保护湟鱼资源,政府部门暂时封湖,禁止捕捞食用,所以只是暂时的禁食,便于对青海湖湟鱼保护。

湟鱼的大量较少,应该是从58年开始的,自1958年起,青海湖历史上开始了大规模的机船捕鱼作业。夏季一网拉上来,高达5万斤鱼。冬季凿冰下网,一网可打上万斤。

二、青海湖湖水更新速度慢的原因?

对于湖泊,如果有进水,也有出水,则多为淡水湖。因为任何地表水中或多或少,才会溶解有无机盐。水中的无机盐随入湖水进入湖泊后,又会随出湖水离开湖泊,不会留在湖泊中,湖泊水中的无机盐含量不会升高,所以是淡水湖。洱海就是如此。洱海源头出自罢谷山,北有弥直河注人,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18溪水,南纳波罗江,东有海潮河、凤尾箐、玉龙河等小溪水汇入,这是入湖水流。出湖河流为西洱河。水流有进有出,使洱海成为淡水湖。青海湖则完全不同。青海湖有布哈河、沙柳河等20多条大小河流向青海湖注水,但青海湖没有出湖水流,水量减少完全靠自然蒸发。水可以蒸发,而进入湖中的无机盐无法蒸发,便储存在湖中,千百万年的时间里,流入湖中的无机盐越来越多,湖水中的盐含量越来越高,使青海湖成为咸水湖了。我国西北地区因为降水少,蒸发量大,咸水湖分布广泛。青海湖湟鱼是湖中唯一生存的鱼类。湟鱼生长缓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湖水温度低,平均只有10度左右。二是湖中饵料少,湖中植物和藻类生物种类的数量都少,湟鱼吃不饱,所以生长缓慢。

三、青海湖的鱼

青海湖里是有鱼的。

青海湖里的鱼主要是湟鱼。湟鱼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的特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青海湖裸鲤为冷水性鱼类,平时多在湖的浅水区活动觅食,冬季在深水处越冬。